1.本实用新型属于
油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冷油缸。
背景技术:
2.转炉通常安装有挡渣装置。该挡渣装置安装在出钢水口旁,挡渣装置为液压动力源驱动,执行机构为包括闸阀和油缸,油缸和上述挡渣装置一起,也安装在出钢口旁。转炉炉体旁温度比较高,油缸在高温作业时,温度容易通过
活塞杆传导至油缸内部,而密封件受热易老化,降低了密封件的密封效果,从而会引发漏油现象。
3.公开号为cn201212044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炼钢转炉挡渣闸阀用水冷油缸,并具体公开了:油缸由
缸体、活塞、活塞杆、密封件、液压进油管、液压出油管组成,在油缸体外廓固定一个冷却套,冷却套内腔呈空心状,两边开口处与油缸体外廓两端分别由环形盖密合,内腔与油缸体外廓相隔离一个空间,该空间充满流动的冷却水,冷却套上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该水冷油缸虽然能够对缸体进行降温,但当活塞杆伸出后,无法对活塞杆进行降温,当活塞杆再次收回时,活塞杆的高温传递给密封件,仍会影响密封件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冷油缸,以解决现有的水冷油缸只能对缸体部位冷却,而无法对伸出的活塞杆有效地降温,造成活塞杆收回后将高温传递给密封件,影响密封件寿命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水冷油缸,包括油缸、第一冷却套和第二冷却套,
所述油缸包括缸体,缸体前端设有前缸盖,缸体后端设有后缸盖(图中未示出),缸体内伸缩地连接有活塞杆,所述第一冷却套安装在缸体外部,第一冷却套为空心腔体结构,第一冷却套一侧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冷却套另一侧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冷却套滑动地套设在第一冷却套的外部,第二冷却套为空心腔体结构,第二冷却套一端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冷却套另一端设有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一端均连接有不锈钢波纹软管,所述第二冷却套前端设有端盖,端盖与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一冷却套对缸体进行水冷降温,当活塞杆伸出后,第二冷却套随活塞杆一同伸出,不仅保证了活塞杆的降温效果,还避免了钢水飞溅到活塞杆上,使活塞杆的表层光洁度受到破坏。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冷却套内部套设有内隔套,内隔套与第一冷却套外壁之间形成真空层,真空层一侧设有真空嘴,利用抽真空设备将真空层抽真空,有效地对缸体进行隔热,增强了油缸的水冷效果。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缸体上部和下部均连接有隔板,隔板的另一端与内隔套内壁连接,隔板的前端与第一冷却套之间设有流通间隙,隔板延长了冷却水在第一冷却套内的行程,保证了油缸的冷却效果。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冷却套外部设有若干导槽,所述第二冷
却套内部设有若干与导槽滑动连接的凸台,凸台和导槽行程导向和限位结构,既保证了活塞杆伸缩的直线度,又避免了活塞杆转动。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冷却套前端和后端均设有法兰盘,前端的法兰盘与前缸盖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后端的法兰盘与后缸盖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便于第一冷却套的拆装维护。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冷却套一侧设有隔热板,活塞杆伸出时带动第二冷却套伸出,隔热板随第二冷却套伸出,有利于降低高温对活塞杆的影响。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冷却套外部套设有卡箍,所述卡箍一侧设有连接块,隔热板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块上,卡箍便于调整隔热板的位置和角度,以保证隔热板对活塞杆的隔热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冷却套对缸体进行冷却,同时利用第二冷却套对活塞杆进行冷却,保证了油缸的水冷降温效果。
15.2)第一冷却套内部套设有内隔套,内隔套与第一冷却套外壁之间形成真空层,利用抽真空设备将真空层抽真空,有效地对缸体进行隔热,增强了油缸的水冷效果。
16.3)缸体上部和下部均连接有隔板,隔板的另一端与内隔套内壁连接,隔板的前端与第一冷却套之间设有流通间隙,隔板延长了冷却水在第一冷却套内的行程,保证了油缸的冷却效果。
17.4)第一冷却套外部设有若干导槽,第二冷却套内部设有若干与导槽滑动连接的凸台,凸台和导槽行程导向和限位结构,既保证了活塞杆伸缩的直线度,又避免了活塞杆转动。
18.5)第一冷却套前端和后端均设有法兰盘,前端的法兰盘与前缸盖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后端的法兰盘与后缸盖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便于第一冷却套的拆装维护。
19.6)第二冷却套一侧设有隔热板,活塞杆伸出时带动第二冷却套伸出,隔热板随第二冷却套伸出,有利于降低高温对活塞杆的影响。
20.7)第二冷却套外部套设有卡箍,卡箍一侧设有连接块,隔热板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块上,卡箍便于调整隔热板的位置和角度,以保证隔热板对活塞杆的隔热效果。
附图说明
21.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冷油缸结构示意图。
22.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冷油缸剖视图。
23.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冷油缸中第二冷却套截面图。
24.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冷油缸中第一冷却套结构示意图。
25.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冷油缸中第一冷却套内部结构示意图。
26.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冷油缸中隔热板装配示意图。
27.图中:1、缸体;2、前缸盖;3、活塞杆;4、第一冷却套;5、隔板;6、内隔套;7、法兰盘;8、导槽;9、真空层;10、真空嘴;11、第一进水口;12、第一出水口;13、第二冷却套;14、端盖;15、第二进水口;16、第二出水口;17、凸台;18、卡箍;19、连接块;20、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如图1-2所示,一种水冷油缸,包括油缸、第一冷却套4和第二冷却套13,所述油缸包括缸体1,缸体1前端设有前缸盖2,缸体1后端设有后缸盖(图中未示出),缸体1内伸缩地连接有活塞杆3,所述第一冷却套4安装在缸体1外部,第一冷却套4为空心腔体结构,第一冷却套4一侧设有第一进水口11,第一冷却套4另一侧设有第一出水口12;所述第二冷却套13滑动地套设在第一冷却套4的外部,第二冷却套13为空心腔体结构,第二冷却套13一端设有第二进水口15,第二冷却套13另一端设有第二出水口16;第一进水口11、第一出水口12、第二进水口15和第二出水口16一端均连接有不锈钢波纹软管,所述第二冷却套13前端设有端盖14,端盖14与活塞杆3固定连接。第一冷却套4对缸体1进行水冷降温,当活塞杆3伸出后,第二冷却套13随活塞杆3一同伸出,不仅保证了活塞杆3的降温效果,还避免了钢水飞溅到活塞杆3上,使活塞杆3的表层光洁度受到破坏。
31.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套4内部套设有内隔套6,内隔套6与第一冷却套4外壁之间形成真空层9,真空层9一侧设有真空嘴10,利用抽真空设备将真空层9抽真空,有效地对缸体1进行隔热,增强了油缸的水冷效果。
32.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缸体1上部和下部均连接有隔板5,隔板5的另一端与内隔套6内壁连接,隔板5的前端与第一冷却套4之间设有流通间隙,隔板5延长了冷却水在第一冷却套4内的行程,保证了油缸的冷却效果。
33.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套4外部设有若干导槽8,所述第二冷却套13内部设有若干与导槽8滑动连接的凸台17,凸台17和导槽8行程导向和限位结构,既保证了活塞杆3伸缩的直线度,又避免了活塞杆3转动。
34.如图4-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套4前端和后端均设有法兰盘7,前端的法兰盘7与前缸盖2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后端的法兰盘7与后缸盖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便于第一冷却套4的拆装维护。
35.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套13一侧设有隔热板20,活塞杆3伸出时带动第二冷却套13伸出,隔热板20随第二冷却套13伸出,有利于降低高温对活塞杆3的影响。
36.如图1、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套13外部套设有卡箍18,所述卡箍18一侧设有连接块19,隔热板20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块19上,卡箍18便于调整隔热板20的位置和角度,以保证隔热板20对活塞杆3的隔热效果。
37.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
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冷油缸,包括油缸、第一冷却套和第二冷却套,所述油缸包括缸体,缸体前端设有前缸盖,缸体后端设有后缸盖,缸体内伸缩地连接有活塞杆,所述第一冷却套安装在缸体外部,第一冷却套为空心腔体结构,第一冷却套一侧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冷却套另一侧设有第一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套滑动地套设在第一冷却套的外部,第二冷却套为空心腔体结构,第二冷却套一端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冷却套另一端设有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一端均连接有不锈钢波纹软管,所述第二冷却套前端设有端盖,端盖与活塞杆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套内部套设有内隔套,内隔套与第一冷却套外壁之间形成真空层,真空层一侧设有真空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冷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上部和下部均连接有隔板,隔板的另一端与内隔套内壁连接,隔板的前端与第一冷却套之间设有流通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水冷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套外部设有若干导槽,所述第二冷却套内部设有若干与导槽滑动连接的凸台,凸台和导槽行程导向和限位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套前端和后端均设有法兰盘,前端的法兰盘与前缸盖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后端的法兰盘与后缸盖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套一侧设有隔热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冷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套外部套设有卡箍,所述卡箍一侧设有连接块,隔热板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块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油缸,包括油缸、第一冷却套和第二冷却套,所述油缸包括缸体,缸体内伸缩地连接有活塞杆,所述第一冷却套安装在缸体外部,第一冷却套为空心腔体结构,第一冷却套一侧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冷却套另一侧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冷却套滑动地套设在第一冷却套的外部,第二冷却套为空心腔体结构,第二冷却套一端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冷却套另一端设有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一端均连接有不锈钢波纹软管,所述第二冷却套前端设有端盖,端盖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冷却套对缸体进行冷却,同时利用第二冷却套对活塞杆进行冷却,保证了油缸的水冷降温效果。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
李会臣 张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济南夫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0
技术公布日:
20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