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送系统和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搬送加工对象物的搬送系统及保持加工对象物的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2.通常,在对多个加工对象物实施规定的加工处理的情况下,广泛采用如下的加工方式:通过带式输送机等搬送装置依次搬送加工对象物,在该加工对象物到达规定的场所时进行加工处理,或者一边搬送加工对象物一边进行加工处理。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对被搬送的加工对象物进行加热处理和冷却处理的加工方式中,通过使进行加热处理的加热部和进行冷却处理的冷却部相对于被搬送的工件相对地移动,从而不停止加工对象物的搬送而实现加工处理。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利用机器人从加工对象物的加热工序向热压工序搬送的过程中,利用设置于机器人把持臂的保持冷却部对加工对象物的一部分执行冷却处理。
3.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对加工对象物实施切削等加工处理的情况下,将加工对象物维持为容易加工的状态的技术。在该技术中,在保持加工对象物的保持单元设置有进行该加工对象物的加热以及冷却的加热冷却单元,对加工对象物进行加热或者冷却,能够一边将其状态维持为适于加工的状态一边实现切削等加工处理。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7202号公报
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30513号公报
6.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5703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8.为了对加工对象物高效地实施加工处理,一边搬送该对象物一边实施必要的加工处理的方式是有用的。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方式,也需要对执行该加工处理的加工装置供给驱动电力。以往,加工装置为了接受电力供给而固置于规定的位置地设置。因此,加工装置能够存在的区域受限,难以灵活地设计用于实现加工对象物的加工处理的环境,因此妨碍了对加工对象物的高效的加工处理。
9.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被搬送的加工对象物(以下,称为“搬送物”)进行高效的加工处理的技术。
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1.本技术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搬送系统具备:保持装置,其构成为在保持有搬送物的状态下在规定的搬送路径上进行搬送;以及搬送装置,其形成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沿着该规定的搬送路径搬送所述保持装置。并且,所述保持装置具有:加工装置,其对所述搬送物执行规定的加工作业;以及受电部,其在被所述搬送装置搬送的状态下从该搬送装置侧接收用于驱动所述加工装置的驱动电力,所述搬送装置具有对所述受电部输送所述驱动电力的送电部。
12.在上述的搬送系统中,在通过保持装置保持作为加工对象的搬送物的状态下,通过搬送装置搬送该保持装置。并且,由于保持装置具有加工装置,因此在保持装置的搬送过程中,在保持装置上(或者在保持装置内),通过加工装置执行对搬送物的加工作业。即,在该搬送系统中,系统构成为通过保持装置将加工装置与搬送物一起搬送,从而在该搬送中执行加工作业。
13.而且,向保持装置所具有的加工装置的电力供给通过从搬送装置所具有的送电部向保持装置所具有的受电部输送驱动电力,该受电部接收驱动电力来实现。根据这样的结构,不需要在保持装置侧确保用于驱动加工装置的全部电力,保持装置能够一边被搬送装置搬送一边接受电力的供给。其结果,能够尽可能地抑制为了向加工装置供给电力而对作为加工对象的搬送物的搬送施加某些制约,因此,能够灵活地设计用于实现搬送物的加工作业的环境,能够提高其加工效率。
14.此外,搬送装置的送电部与保持装置的受电部之间的供电方式能够采用公知的各种供电方式。作为一例,能够采用非接触供电方式。作为该非接触供电方式,例如,作为面向比较近距离的方式,能够采用电磁感应方式、磁场谐振方式、电场耦合方式等,作为面向比较远距离的方式,能够采用微波方式、激光方式等。“送电部”、“受电部”也与所采用的非接触供电的方式对应,例如在采用了磁场谐振方式的情况下,成为两部分包含谐振电路的结构,在采用了微波方式的情况下,成为两部分包含天线的结构。
15.另外,加工装置可以是直流驱动的装置,也可以是交流驱动的装置,能够采用与针对作为加工对象的搬送物的加工作业对应的优选的装置。而且,根据需要,保持装置也可以具备用于对受电部接收到的驱动电力进行蓄积的整流器、蓄电装置、用于驱动加工装置的电力转换装置等。
16.在此,在上述搬送系统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送电部发送作为与所述驱动电力有关的无线信号的第一信号,所述受电部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提取所述驱动电力。该方式是搬送装置的送电部与保持装置的受电部之间的供电方式采用了非接触供电方式的方式。作为一例,也可以是,所述送电部以在所述保持装置到达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的规定位置时能够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方式配置于该规定的搬送路径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又一例,也可以是,形成为基于所述搬送装置搬送所述保持装置的搬送速度,所述送电部向所述受电部输送所述规定的加工作业所需的电力。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与搬送物的搬送相关联地适当实现向加工装置的驱动电力的供给,另外,由于是无线供电而难以产生针对保持装置的搬送的“阻力”,因此能够期待实现极高效的加工作业。
17.作为其他方法,在上述搬送系统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送电部配置于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的一部分或全部,发送与所述驱动电力有关的第一信号,所述受电部在所述保持装置在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上被搬送时,与所述送电部接触,由此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提取所述驱动电力。该方式是搬送装置的送电部与保持装置的受电部之间的供电方式采用了接触供电方式的方式。在采用了接触供电方式的情况下,在送电部与受电部之间的接触部位产生针对保持装置的搬送的“阻力”,但通过经由接触部位,能够使从搬送装置向保持装置的电力供给的执行更可靠。
18.在此,在上述的搬送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送电部对所述第一信号叠加用于控制所述加工装置的加工作业的控制信号后进行发送,所述受电部从由所述送电部发送的所述
第一信号中分离提取所述驱动电力和所述控制信号。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同时发送加工装置的驱动电力和控制信号,能够灵活地设计对搬送物的加工作业。例如,通过根据搬送物被搬送的场所来调整对驱动电力叠加的控制信号,能够在搬送过程中实现适当的电力供给和加工作业。
19.在此,在上述的搬送系统中,所述加工装置例如也可以是进行所述搬送物的加热处理或冷却处理作为所述规定的加工作业的装置。作为其他方法,所述加工装置也可以是对所述搬送物安装规定部件作为所述规定的加工作业的机器人装置。作为加工装置,也能够采用这些装置以外的方式的加工装置。另外,所述机器人装置也可以经由所述受电部被供给所述驱动电力,使得在所述搬送物在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上被搬送而到达规定位置时,所述机器人装置取得配置于所述搬送装置附近的所述规定部件。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若在搬送装置的规定位置适当地配置规定部件,则与搬送物一起被搬送的机器人装置取得该规定部件,将其安装于搬送物。因此,不需要将按每个规定部件对搬送物提供该规定部件的机器人装置等配置在搬送装置附近,因此,能够紧凑地构建用于加工作业的环境。
20.在此,在上述的搬送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搬送装置是具有载置所述搬送物的带和驱动该带的驱动马达的带式输送机装置。作为搬送装置,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的搬送装置。
21.在此,也能够从用于在搬送物的搬送时保持该搬送物的保持装置的侧面来确定本技术公开。即,该保持装置具有:收纳部,其以保持着所述搬送物的状态收纳所述搬送物;支承部,其以能够在搬送所述保持装置的规定的搬送路径上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收纳部;加工装置,其被所述支承部支承,对该搬送物执行规定的加工作业;以及受电部,其从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侧接收与用于驱动所述加工装置的驱动电力有关的无线信号,提取该驱动电力。通过采用这样构成的保持装置,能够尽可能地抑制为了向加工装置供给电力而对作为加工对象的搬送物的搬送施加某些制约,因此,能够灵活地设计用于实现搬送物的加工作业的环境,能够提高其加工效率。
22.另外,在上述的保持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从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侧发送的所述无线信号上叠加有用于控制所述加工装置的加工作业的控制信号,所述受电部从由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侧发送的所述无线信号中分离提取所述驱动电力和所述控制信号。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同时发送加工装置的驱动电力和控制信号,能够灵活地设计对搬送物的加工作业。另外,只要不产生技术上的不一致,也能够将在上述的搬送系统中公开的技术思想应用于上述保持装置。
23.发明效果
24.能够提供能够对被搬送的加工对象物(搬送物)进行高效的加工处理的技术。
附图说明
25.图1是表示搬送系统的概略结构的第一图。
26.图2是表示保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第一图。
27.图3a是用于说明在搬送系统中与搬送装置和保持装置之间的供电有关的方式的第一图。
28.图3b是用于说明在搬送系统中与搬送装置和保持装置之间的供电有关的方式的
第二图。
29.图4是表示搬送系统的概略结构的第二图。
30.图5是表示保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第二图。
31.图6是表示保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第三图。
32.标号说明
33.1:搬送系统;2、3:搬送装置;5、8:送电部;6:供给路径;7:交流电源;7a:电源;10:保持装置;11:搬送物;12:一次完成品;21、22:机器人装置;24:部件;31:检查装置;40:受电部;41:蓄电部;42:加热部;43:冷却部;44:分离部;48:机器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号,不重复其说明。在本公开中,作为搬送系统的一个例示的方式,示出工厂等的生产线中的搬送系统。
35.《第一实施方式》
36.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包括保持装置10和搬送装置2的搬送系统1的概略结构图。搬送系统1还包括搬送装置3。搬送装置2和搬送装置3是具有载置搬送物的带2a和驱动该带2a的驱动马达2b的带式输送机装置(参照图3a、3b),作为对搬送物进行搬送的装置具有公知的结构,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37.在此,对搬送系统1中的搬送物的加工作业的流程进行说明。在后述中详细说明的保持装置10中收纳有作为加工对象的搬送物11的状态下,该保持装置10载置于搬送装置2的带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有搬送物11的保持装置10(以下,也简称为“保持装置10”)从图1的左下朝向右上在搬送装置2的带上被搬送。在搬送装置2的规定位置设置有机器人装置21。机器人装置21具有手装置21a作为末端执行器。机器人装置21被控制为:利用手装置21a逐一把持装载在设置于机器人装置21附近的工作台23上的部件24,当保持装置10被搬送至机器人装置21的可动范围内的规定位置时,机器人装置21将所把持的部件24定位在收纳于该保持装置10的搬送物11之上。
38.机器人装置21在将部件24定位在搬送物11之上时,通过手装置21a以规定的压力按压部件24。由于保持装置10处于正在搬送装置2上被搬送的状态,因此机器人装置21考虑搬送装置2的搬送速度而一边控制手装置21a一边进行按压。关于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此时在保持装置10中,为了促进搬送物11与部件24的接合,进行对搬送物11的加热处理、冷却处理。并且,当进行了基于机器人装置21的部件24的接合时,搬送物11成为一次完成品12。当收纳一次完成品12的保持装置10被搬送至搬送装置2的带2a的端部时,位于该端部的另外的机器人装置22通过其手装置22a将一次完成品12从保持装置10取出,重新放置在能够向与搬送装置2的搬送方向不同的方向搬送的搬送装置3的带上。
39.之后,一次完成品12在搬送装置3上被搬送。此外,搬送装置3也与搬送装置2同样地形成为带式输送机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次完成品12从图1的左上朝向右下在搬送装置3的带上搬送。在搬送装置3中,以跨越其带面的方式设置有门型的检查装置31。检查装置31具有检查照相机31a,从上方拍摄在带面上搬送来的一次完成品12,进行与在其前工序中进行的部件24的接合有关的规定的检查处理,根据检查结果来区分一次完成品12的后处
理。
40.这样,在图1所示的搬送系统1的搬送装置2中,一边对收纳于保持装置10并在带2a上搬送来的搬送物11进行规定的加热处理和冷却处理,一边利用机器人装置21对部件24进行定位,最终进行搬送物11与部件24的接合作业。因此,以下对该加热处理及冷却处理和用于各处理的电力供给进行说明。
41.在此,图2表示保持装置10的概略结构。保持装置10具有收纳搬送物11的收纳部16和以支承收纳部16的方式构成的装置主体15。装置主体15相当于本技术公开的支承部,大致具有矩形体。并且,收纳部16在该装置主体15的上表面侧形成为凹状。收纳部16的深度设计为比收纳于此的搬送物11的厚度浅。
42.而且,保持装置10具有相当于本公开的加工装置的加热部42和冷却部43。加热部42形成为被供给直流电力而进行加热处理的加热器。另外,冷却部43形成为被供给直流电力而进行冷却处理的珀耳帖元件。通过向加热部42和冷却部43供给蓄电部41所蓄积的直流电力,执行各自的加热处理和冷却处理。该加热处理和冷却处理是为了将上述的部件24与搬送物11接合而对收纳于收纳部16的搬送物11实施的处理。该各处理首先对搬送物11实施基于加热部42的加热处理,使预先附着于搬送物11的粘接剂软化。之后,在通过机器人装置21将部件24定位并按压在搬送物11上时,代替加热处理而进行冷却处理,通过粘接剂的固化来促进搬送物11与部件24的接合。这样的加热处理和冷却处理通过由控制部45控制加热部42和冷却部43来执行。在控制部45的存储器中预先记录有用于加热处理以及冷却处理的程序,通过将其读出并在与机器人装置21的动作相关联的规定的定时执行,实现部件24相对于搬送物11的接合作业。
43.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蓄电部41所蓄积的驱动电力是通过从设置于搬送装置2侧的送电部5发送与驱动电力有关的无线信号,由保持装置10的受电部40接收并提取该无线信号而生成的。即,用于保持装置10中的加热部42、冷却部43的驱动电力是一边搬送保持装置10一边从搬送装置2侧通过非接触供电方式供给的。在搬送装置2设置有交流电源7,经由供给路径6向沿着搬送装置2的搬送方向配置的多个电磁感应用的送电线圈即送电部5供给交流电力。并且,当保持装置10的作为受电线圈的受电部40位于与送电部5的送电线圈对置的位置时,在送电部5与受电部40之间通过作为非接触供电方式之一的电磁感应方式,从搬送装置2向保持装置10进行驱动电力的送电。另外,由于由受电部40接收到的电力直接为交流电力,因此在受电后通过未图示的整流电路而转换为直流电力,蓄积在蓄电部41中。另外,作为非接触供电方式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磁场谐振方式,在该情况下,送电用及受电用的谐振线圈分别包含于送电部5及受电部40。
44.在此,如图3a所示,从搬送装置2对保持装置10以非接触供电方式供给驱动电力是在沿着搬送装置2的搬送方向设定的搬送位置为p1~p2的区间。即,收纳有搬送物11的保持装置10在搬送装置2上被搬送,在到达搬送位置p1时从送电部5开始电力供给,在保持装置10到达搬送位置p2为止的期间,持续进行该电力供给。该电力用于加热部42的加热处理和冷却部43的冷却处理,因此以能够在蓄电部41中确保这些处理所需的电力的方式,考虑搬送装置2的搬送速度等来设计区间p1~p2中的送电部5(例如,区间p1~p2的长度、送电线圈的数量等)。
45.另外,搬送位置p2是非接触供电方式下的驱动电力的供给结束的搬送位置。如图1
所示,部件24相对于搬送物11的接合作业是基于机器人装置21的对部件24的定位以及按压的作业,在该时刻特别优选进行基于冷却部43的冷却处理。因此,搬送位置p2优选为由机器人装置22进行一次完成品12的取出之前的位置,且为与由机器人装置21进行的按压作业结束的定时对应的搬送位置的附近。
46.根据这样构成的搬送系统1,不需要在保持装置10侧确保用于驱动加热部42、冷却部43的全部电力,保持装置10能够一边被搬送装置2搬送一边接受电力的供给。其结果,能够尽可能地抑制由于向加热部42、冷却部43的电力供给而对搬送物11的搬送、部件24相对于搬送物11的接合处理等加工作业施加某些制约,因此,能够灵活地设计用于实现搬送物11的加工作业的环境,能够提高其加工效率。
47.在此,基于图3b对从搬送装置2向保持装置10供给驱动电力的供给方式的其他方法进行说明。图3b表示在搬送系统1中用于从搬送装置2侧向保持装置10进行电力供给的其他方式的概略结构。在该方式中,通过从设置于搬送装置2侧的送电部8发送驱动电力信号,由保持装置10的受电部40接收并提取该驱动电力信号而生成电力。该方式与图3a所示的方式的不同点在于,通过送电部8与受电部40直接接触来进行电力的授受。即,用于保持装置10中的加热部42、冷却部43的驱动电力是一边搬送保持装置10一边从搬送装置2侧通过接触供电方式供给的。在搬送装置2设置有电源7a,经由供给路径6向沿着搬送装置2的搬送方向配置的多个接触件即送电部8供给电力。
48.另外,作为送电部8的多个接触件分别从搬送装置2的带2a露出且比带2a的表面稍微突出。而且,在带2a上搬送来的保持装置10中,受电部40在保持装置10的装置主体15的下表面(与带2a接触的面)露出。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带2a上搬送来的各保持装置10依次与搬送装置2侧的接触件即送电部8接触,在该接触时被供给直流电力,被供给的直流电力被蓄积于蓄电部41。此外,各接触件的露出长度(搬送装置2的搬送方向的长度)被设计为能够适当地维持与受电部40的接触的程度的长度。另外,相邻的接触件彼此的间隔可以是充分缩短受电部40成为不与接触件接触的状态的时间,并且受电部40不使相邻的2个接触件短路的程度的距离。
49.《第二实施方式》
50.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搬送系统1的概略结构图。搬送系统1同样包括保持装置10、搬送装置2、搬送装置3,搬送装置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51.在此,对搬送装置2中的搬送物11的加工作业的流程进行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保持装置10中收纳有搬送物11的状态下,该保持装置10载置于搬送装置2的带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装置10从图4的左下朝向右上在搬送装置2的带上被搬送。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2,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搬送装置2的带2a的端部设置有机器人装置22,但未设置图1所示的机器人装置21。取而代之,在收纳有搬送物11的保持装置10上设置作为代替的机器人装置48,该机器人装置48与搬送物11一起,通过保持装置10在搬送装置2的带2a上被搬送。机器人装置48具有手装置48a作为末端执行器。机器人装置48被控制为:在被搬送装置2搬送的过程中,当设置于接近搬送装置2的规定位置的工作台23进入机器人装置48的可动范围内时,利用手装置48a把持装载于工作台23上的部件24,将部件24定位于搬送物11上。在图4中,仅显示了1个装载有部件24的工作台23,但作为其他方法,也可以沿着搬
送装置2配置多个工作台23,机器人装置48按照搬送的流程依次从各工作台23取得部件,对搬送物11进行定位等作业。
52.机器人装置48在将部件24定位于搬送物11之上时,通过机器人装置48的手装置以规定的压力按压部件24而将部件24与搬送物11接合。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机器人装置48设置在保持装置10上,因此机器人装置48与搬送物11的相对速度为零,按压作业变得容易。因此,能够在不降低搬送装置2的搬送速度的情况下实现部件24与搬送物11的接合,对生产节拍时间的缩短做出较大贡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装置10中也为了促进搬送物11与部件24的接合而进行对搬送物11的加热处理、冷却处理。并且,当进行了基于机器人装置21的部件24的接合时,搬送物11成为一次完成品12,在搬送装置2的带2a的端部,机器人装置22通过其手装置22a将一次完成品12从保持装置10取出并重新放置于搬送装置3。机器人装置22还把持取出了一次完成品12后的保持装置10,重新放置于附近的工作台25。
53.接下来,基于图5,对用于搬送物11与部件24的接合作业的加热处理以及冷却处理、和用于机器人装置48的控制的电力供给进行说明。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装置10的概略结构。保持装置10具有装置主体15和收纳部16,并且与图2所示的方式相同,还具有受电部40、蓄电部41、加热部42、冷却部43。此外,为了驱动机器人装置48所具有的致动器,在保持装置10内设置有将从蓄电部41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的电力转换器。而且,用于进行部件24相对于收纳于收纳部16的搬送物11的接合的加热处理、冷却处理、以及机器人装置48的把持以及按压的处理由控制部49执行。
54.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搬送装置2侧与驱动电力一起供给用于加热处理、冷却处理以及驱动机器人装置48的控制信号。例如,如图3a所示,在从搬送装置2侧的送电部5通过非接触供电方式发送驱动电力的信号的情况下,对该驱动电力的信号叠加用于控制加热部42、冷却部43、机器人装置48的控制信号。因此,受电部40接收驱动电力的信号与控制信号叠加后的信号。而且,由受电部40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分离部44而被分离为驱动电力的信号和控制信号。信号的分离处理通过基于对驱动电力和控制预先设定的信号的频率信息等的公知的技术来实现。
55.此外,用于控制加热部42、冷却部43、机器人装置48的控制信号由用于控制搬送系统1的未图示的控制装置(plc等)生成。该控制装置能够基于由搬送系统1所包含的各种传感器检测出的参数、检查装置31的检查结果等来调整控制信号。例如,根据部件24相对于搬送物11的接合结果来调整向加热部42、冷却部43的通电时间、电流量,或者在机器人装置48对部件24的定位存在振动的情况下调整驱动机器人装置48的关节的驱动马达的加速条件,实现向这些加工装置的控制信号的调整。并且,调整后的控制信号在搬送装置2侧与关于驱动电力的信号叠加,从送电部5经由受电部40向保持装置10的控制部49供给。
56.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一边适当地进行向加热部42、冷却部43、机器人装置48那样的加工装置的电力供给,一边根据搬送物11的加工状况实现适当的控制。即,本实施方式的搬送系统1能够同时实现搬送物11的高效的加工和加工精度的提高。此外,关于对关于驱动电力的信号叠加的控制信号,也可以不是针对搬送系统1所包含的全部装置的控制信号,而是针对一部分装置的控制信号。
57.《第三实施方式》
58.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保持装置10的概略结构图。本实施方式的保持装置10与
图2所示的保持装置同样地具有受电部40、蓄电部41、加热部42、冷却部43、控制部45。对于标注了相同的参照标号的结构,由于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59.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装置10具有将装置主体15支承为能够移动的车轮17。因此,保持装置10构成为能够通过来自外部的力、或者通过设置于保持装置10的内部的马达等驱动力产生装置而在地面fl上移动(例如,如车辆那样)。在此,在地面fl的内部埋设有图3a所示的多个送电部5,经由供给路径6从交流电源7对它们供给交流电力。并且,当保持装置10在这样构成的地面上移动时,能够从作为送电线圈的送电部5接受对受电部40的驱动电力的供给,能够一边接受该驱动电力的供给,一边对收纳于收纳部16的搬送物11实施基于加热部42、冷却部43那样的加工装置的加工作业。即,能够不受对加工装置的电力供给方式的影响地实现对搬送物11的加工作业。例如,通过在将搬送物11收纳于收纳部16的状态下从送电部5接受电力供给,能够对该搬送物11一边始终实施冷却处理一边进行搬送。
60.另外,作为其他方法,本实施方式的保持装置10也可以具有与图5所示的保持装置相同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加工装置的控制信号与驱动电力的信号叠加,从送电部5接受电力供给,因此,能够对搬送物11实施更适当的加工作业。
61.《附记1》
62.一种搬送系统(1),其具备:
63.保持装置(10),其构成为在保持有搬送物(11)的状态下在规定的搬送路径(2a)上进行搬送;以及
64.搬送装置(2),其形成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2a),将所述保持装置(10)沿着该规定的搬送路径(2a)搬送,
65.所述保持装置(10)具有:
66.加工装置(42、43、48),其对所述搬送物(11)执行规定的加工作业;以及
67.受电部(40),其在被所述搬送装置(2)搬送的状态下从该搬送装置(2)侧接收用于驱动所述加工装置(42、43、48)的驱动电力,
68.所述搬送装置(2)具有对所述受电部(40)输送所述驱动电力的送电部(5、8)。
69.《附记2》
70.一种保持装置(10),其用于在搬送物(11)的搬送时保持该搬送物(11),所述保持装置(10)具备:
71.收纳部(16),其以保持着所述搬送物(11)的状态收纳所述搬送物(11);
72.支承部(15),其构成为以能够在搬送所述保持装置(10)的规定的搬送路径(2a)上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收纳部(16);
73.加工装置,其支承于所述支承部(15),对该搬送物(11)执行规定的加工作业;以及
74.受电部(40),其从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侧接收与用于驱动所述加工装置(42、43、48)的驱动电力有关的无线信号,提取该驱动电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搬送系统,其具备:保持装置,其构成为在保持有搬送物的状态下在规定的搬送路径上进行搬送;以及搬送装置,其形成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将所述保持装置沿着该规定的搬送路径搬送,所述保持装置具有:加工装置,其对所述搬送物执行规定的加工作业;以及受电部,其在被所述搬送装置搬送的状态下从该搬送装置侧接收用于驱动所述加工装置的驱动电力,所述搬送装置具有对所述受电部输送所述驱动电力的送电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系统,其中,所述送电部发送作为与所述驱动电力有关的无线信号的第一信号,所述受电部接收所述第一信号而提取所述驱动电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送系统,其中,所述送电部以在所述保持装置到达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的规定位置时能够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方式配置于该规定的搬送路径的一部分或全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送系统,其中,所述搬送系统形成为:基于所述搬送装置搬送所述保持装置的搬送速度,所述送电部对所述受电部输送所述规定的加工作业所需的电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系统,其中,所述送电部配置于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的一部分或全部,发送与所述驱动电力有关的第一信号,所述受电部在所述保持装置在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上被搬送时,与所述送电部接触,由此接收所述第一信号而提取所述驱动电力。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送系统,其中,所述送电部对所述第一信号叠加用于控制所述加工装置的加工作业的控制信号后进行发送,所述受电部从由所述送电部发送的所述第一信号中分离提取所述驱动电力和所述控制信号。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系统,其中,所述加工装置是进行所述搬送物的加热处理或冷却处理来作为所述规定的加工作业的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系统,其中,所述加工装置是对所述搬送物安装规定部件来作为所述规定的加工作业的机器人装置,所述机器人装置经由所述受电部被供给所述驱动电力,使得在所述搬送物在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上被搬送而到达规定位置时,所述机器人装置取得配置于所述搬送装置附近的所述规定部件。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搬送系统,其中,所述搬送装置是具有载置所述搬送物的带和驱动该带的驱动马达的带式输送机装置。10.一种保持装置,其用于在搬送物的搬送时保持该搬送物,所述保持装置具备:
收纳部,其在保持所述搬送物的状态下收纳所述搬送物;支承部,其构成为以能够在搬送所述保持装置的规定的搬送路径上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收纳部;加工装置,其被所述支承部支承,对该搬送物执行规定的加工作业;以及受电部,其从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侧接收与用于驱动所述加工装置的驱动电力有关的无线信号,提取该驱动电力。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持装置,其中,在从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侧发送的所述无线信号中叠加有用于控制所述加工装置的加工作业的控制信号,所述受电部从由所述规定的搬送路径侧发送的所述无线信号中分离提取所述驱动电力和所述控制信号。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搬送系统和保持装置,能够对被搬送的加工对象物(搬送物)进行高效的加工处理。搬送系统具备:保持装置,其构成为在保持有搬送物的状态下在规定的搬送路径上进行搬送;以及搬送装置,其形成规定的搬送路径,沿着该规定的搬送路径搬送保持装置,其中,保持装置具有:加工装置,其对搬送物执行规定的加工作业;以及受电部,其在被搬送装置搬送的状态下从该搬送装置侧接收用于驱动加工装置的驱动电力,搬送装置具有对受电部输送驱动电力的送电部。电部。电部。


技术研发人员:

桐渊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欧姆龙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2022.07.25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3:30: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30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装置   所述   加工   电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