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脚踏车车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脚踏车
座椅支架。
背景技术:
2.脚踏车一般指自行车,也称作单车,是一种二轮的小型路上车辆,以脚踩踏板为动力,实现代步或出行,因此脚踏车是一种环保的交通工具,现在也常用于健身锻炼或竞技运动。
3.脚踏车一般包括车架和安装在车架上的车把、座椅、轮胎、脚踏、链条、刹车等结构,由于座椅会经常进行更换,因此座椅通常都是通过座椅支架可拆卸连接在车架上;同时为了放置随身携带的
物品,脚踏车的前端还设置有置物筐。
4.常用的座椅支架包括上管、立管与连接座,上管用于与把立连接,座椅安装在立管上,连接座安装在立管上并用于与车架连接;而山地自行车为了减小骑行时的阻力,通常不设计置物筐,因此在使用山地自行车进行锻炼或出行时,只能另外携带背包盛放随身物品,但是携带背包降低了骑行时的舒适感,拿取东西时也需要将自行车停靠在路边,然后取下背包,再进行物品的翻和拿取,从而降低了骑行脚踏车出行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骑行脚踏车出行的便捷性,本技术提供了脚踏车座椅支架。
6.本技术提供的脚踏车座椅支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脚踏车座椅支架,包括用于安装座椅的立管,
所述立管上设置有用于与把立连接的上管,所述立管上设置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连接座,所述上管上设置有置物
组件,所述置物组件包括:
8.置物架,所述置物架设置在上管上;
9.置物盒,所述置物盒设置在置物架上且用于盛放物品;
10.置物环,所述置物环设置在置物架上且用于放置物品。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骑行脚踏车出行或锻炼时,将手机或钥匙类的小体积物品放置在置物盒中,将水杯、折伞等大体积物品放置在置物环中,以此对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暂存,无需另外携带背包,且拿取方便,从而提高了骑行脚踏车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12.可选的,所述置物架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设置在上管上,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13.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在置物架上且卡接设置在上管上;
14.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连接块上且与上管连接并用于对置物架进行定位。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连接结构,拨动连接块脱离上管,然后即能将置物架拆卸,以此满足不需要携带东西出行的需求,同时还能根据不同身高人的需求调节置物架的位置,需要安装置物架时,将连接块卡接安装在上管上合适的位置,锁定连接组件对置物架进行定位,以此进行置物架的拆卸、调节或更换,从而提高了骑行脚踏车出行的便捷
性。
16.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17.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穿过连接块和上管;
18.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螺纹连接在连接螺杆上且抵紧在连接块上进行定位。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连接螺母脱离连接螺杆,取下连接螺杆,然后拨动连接块即能取下置物架,安装时,将连接块卡接安装到合适的位置,接着将连接螺杆穿过连接块和上管,转动连接螺母螺纹连接在连接螺杆上且抵紧在连接块上进行定位,以此实现置物架的拆卸更换和安装定位,从而提高了置物架拆卸更换和安装定位的便捷性,以此提高了骑行脚踏车出行的便捷性。
20.可选的,所述置物盒呈开口状态,所述置物盒上转动设置有用于对物品进行防护的旋转盖,所述置物盒上设置有用于对旋转盖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盖对物品进行保护,从而降低物品掉落或淋雨的概率,打开定位组件,转动旋转盖,然后即能拿取随身物品,以此提高了对物品的保护性,因此提高了骑行脚踏车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22.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23.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置在置物盒上;
24.弹性扣,所述弹性扣设置在旋转盖上且扣设在定位柱上。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弹性扣脱离定位柱,同时通过弹性扣借力转动旋转盖,然后即能拿取物品或放置物品,转动旋转盖对开口进行遮挡并对物品进行保护,将弹性扣扣设在定位柱上,以此对旋转盖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物品放置和拿取的便捷性,因此提高了骑行脚踏车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26.可选的,所述置物环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置物环转动设置在置物架上,两个所述置物环之间形成有用于对物品进行限位的限位空间,所述置物环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限位空间的调节组件。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两个置物环转动,调节组件对限位空间进行调节,使得限位空间的大小满足需要放置物品的尺寸,通过调节限位空间对物品进行限位,从而降低物品掉落或放置不稳的概率,以此提高了物品放置的稳定性,因此提高了骑行脚踏车出行的便捷性。
28.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29.调节带,所述调节带设置有两个且与两个置物环一一对应,所述调节带设置在置物环上;
30.定位贴,所述定位贴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贴分别设置在两个调节带上,且两个所述定位贴粘设在一起。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扯两个定位贴相互远离,通过调节带借力使得两个置物环互相远离,然后放置物品或取出物品,放置物品后,转动两个置物环抵触在物品上,然后将两个定位贴站设在一起,并使得两个调节带均抵触在物品上,以此对物品进行限位,通过调节限位空间的大小满足对不同尺寸物品的限位,降低了骑行脚踏车出行时物品防止不稳导致掉落的概率,因此提高了骑行脚踏车出行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32.可选的,所述上管上设置有用于对把立进行夹持的夹持片。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片对把立进行夹持,从而提高了上管与把立连接的便捷性。
34.可选的,所述立管上滑移设置有用于与座椅连接的座管,所述立管上设置有用于对座管进行限位的座管夹。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座管至不同高度,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人需要的座椅高度,通过座管夹对座管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座椅高度调节的便捷性,从而提高了座椅安装的便捷性。
3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7.骑行脚踏车出行或锻炼时,将手机或钥匙类的小体积物品放置在置物盒中,将水杯、折伞等大体积物品放置在置物环中,以此对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暂存,无需另外携带背包,且拿取方便,从而提高了骑行脚踏车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附图说明
3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9.图2是本技术中立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座管和座管夹进行了爆炸;
40.图3是本技术中置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定位柱和定位盘进行了爆炸;
41.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42.图5是图3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43.附图标记:1、立管;11、上管;12、夹持片;13、连接座;14、滑移槽;141、变形槽;15、座管;151、座管夹;2、置物组件;21、置物架;211、限位板;22、置物盒;23、置物环;231、限位空间;24、旋转盖;3、连接机构;31、连接块;311、卡接槽;32、连接组件;321、连接螺杆;322、连接螺母;4、定位组件;41、定位柱;411、定位盘;42、弹性扣;5、调节组件;51、调节带;52、定位贴。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脚踏车座椅支架。
46.参照图1,脚踏车座椅支架,包括用于安装座椅的立管1,立管1上固定安装有用于与把立连接的上管11,上管11呈倾斜向上状态,上管11顶端设置有两个夹持片12,两个夹持片12间隔固定安装在上管11远离立管1的一端,且两个夹持片12用于对把立进行夹持;立管1上设置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连接座13,上管11上设置有置物组件2。
47.参照图1和图2,立管1上表面上沿立管1长度方向开设有滑移槽14,滑移槽14内壁上滑移安装有用于与座椅连接的座管15,立管1顶端外侧壁上开设有竖向的变形槽141,变形槽141与滑移槽14连通,立管1外侧壁上套设有用于对座管15进行限位的座管夹151,座管夹151下表面与变形槽141底部齐平。
48.参照图1和图2,滑移座管15至合适位置,拧紧座管夹151使得位于变形槽141底部上方的立管1抵紧在座管15上,以此对座管15高度进行限位和调节,使得座管15高度满足不同身高的人需求,从而提高了座椅安装和调节的便捷性。
49.参照图1和图3,置物组件2包括置物架21,置物架21通过连接机构3可拆卸设置在
上管11上,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块31和连接组件32,连接块31固定安装在置物架21下表面上,且连接块31位于置物架21下表面中心位置,连接块31下表面上开设有竖向的卡接槽311,且卡接槽311贯通连接块31沿上管11长度方向相背两侧壁;连接块31插接安装在上管11上,且位于卡接槽311内的上管11卡接安装在卡接槽311内顶壁上。
50.参照图1和图3,连接组件32设置在连接块31上且与上管11连接并用于对置物架21进行定位,连接组件32包括连接螺杆321和连接螺母322,连接螺杆321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螺杆321水平间隔穿过连接块31和上管11;连接螺母322设置有两个且与连接螺杆321一一对应,连接螺母322螺纹连接在连接螺杆321上且抵紧在连接块31外侧壁上进行定位。
51.参照图1和图3,置物组件2还包括置物盒22和置物环23,置物盒22和置物环23均安装在置物架21上表面上,且置物盒22与置物环23分别位于上管11两侧;置物盒22顶端呈开口状态且用于盛放物品,置物盒22远离座管15一侧的上表面上转动安装有用于对物品进行防护的旋转盖24,置物盒22上设置有用于对旋转盖24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4。
52.参照图1和图3,定位组件4包括定位柱41和弹性扣42,定位柱41固定安装在置物盒22靠近座管15的外侧壁上。
53.参照图3和图4,弹性扣42固定安装在旋转盖24靠近座管15一端的外侧壁上,弹性扣42具有弹性且扣设在定位柱41上;定位柱41背离置物盒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定位盘411,定位盘411用于对弹性扣42进行限位。
54.参照图1和图3,置物架21靠近座管15一端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竖向的限位板211,且限位板211与置物环23位于上管11的同一侧;置物环23设置有两个且用于放置物品,两个置物环23均转动安装在置物架21上表面上,两个置物环23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均呈半圆形,两个置物环23位于限位板211远离座管15一侧,且两个置物环23的转动方向相反;两个置物环23之间形成有用于对物品进行限位的限位空间231。
55.参照图3和图5,置物环23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限位空间231的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包括调节带51和定位贴52,调节带51设置有两个且与置物环23一一对应,调节带51固定安装在置物环23远离置物架21的外侧壁上,且其中一个调节带51下表面与置物环23下表面齐平,另一个调节带51上表面与置物环23上表面齐平。
56.参照图3和图5,定位贴52设置有两个且与两个调节带51一一对应,两个定位贴52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调节带5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且两个定位贴52粘设在一起。
57.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58.将连接块31安装在上管11上合适的位置,将连接螺杆321穿过连接块31和上管11,转动连接螺母322对连接块31进行定位,以此对置物架21进行定位,将手机、钥匙等小体积物品放置在置物盒22中,转动旋转盖24对物品进行遮挡和保护,将水杯、折伞等大体积物品放置在置物环23中,转动两个置物环23抵触在物品上,然后将两个定位贴52站设在一起,并使得两个调节带51均抵触在物品上;以此对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暂存,无需另外携带背包,且拿取方便,从而提高了骑行脚踏车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5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脚踏车座椅支架,包括用于安装座椅的立管(1),所述立管(1)上设置有用于与把立连接的上管(11),所述立管(1)上设置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连接座(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11)上设置有置物组件(2),所述置物组件(2)包括:置物架(21),所述置物架(21)设置在上管(11)上;置物盒(22),所述置物盒(22)设置在置物架(21)上且用于盛放物品;置物环(23),所述置物环(23)设置在置物架(21)上且用于放置物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21)通过连接机构(3)可拆卸设置在上管(11)上,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块(31),所述连接块(31)设置在置物架(21)上且卡接设置在上管(11)上;连接组件(32),所述连接组件(32)设置在连接块(31)上且与上管(11)连接并用于对置物架(21)进行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踏车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2)包括:连接螺杆(321),所述连接螺杆(321)穿过连接块(31)和上管(11);连接螺母(322),所述连接螺母(322)螺纹连接在连接螺杆(321)上且抵紧在连接块(31)上进行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盒(22)呈开口状态,所述置物盒(22)上转动设置有用于对物品进行防护的旋转盖(24),所述置物盒(22)上设置有用于对旋转盖(24)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踏车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4)包括:定位柱(41),所述定位柱(41)设置在置物盒(22)上;弹性扣(42),所述弹性扣(42)设置在旋转盖(24)上且扣设在定位柱(41)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环(2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置物环(23)转动设置在置物架(21)上,两个所述置物环(23)之间形成有用于对物品进行限位的限位空间(231),所述置物环(23)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限位空间(231)的调节组件(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脚踏车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5)包括:调节带(51),所述调节带(51)设置有两个且与两个置物环(23)一一对应,所述调节带(51)设置在置物环(23)上;定位贴(52),所述定位贴(5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贴(52)分别设置在两个调节带(51)上,且两个所述定位贴(52)粘设在一起。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11)上设置有用于对把立进行夹持的夹持片(1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1)上滑移设置有用于与座椅连接的座管(15),所述立管(1)上设置有用于对座管(15)进行限位的座管夹(151)。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脚踏车座椅支架,涉及脚踏车车架的技术领域,包括立管,立管上设置有上管,立管上设置有连接座,上管上设置有置物组件,置物组件包括置物架、置物盒和置物环。骑行脚踏车出行或锻炼时,将手机或钥匙类的小体积物品放置在置物盒中,将水杯、折伞等大体积物品放置在置物环中,以此对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暂存,无需另外携带背包,且拿取方便,从而提高了骑行脚踏车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骑行脚踏车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骑行脚踏车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
陈小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厦门裕灌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7
技术公布日:
20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