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蓄冷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蓄冷技术是利用物质的显热或者潜热特性储存冷量,在需要的时候将冷量释放,从而供需求方使用的一种技术。按照蓄冷技术原理的不同主要分为四大类:水蓄冷技术、冰蓄冷技术、共晶盐蓄冷技术和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其中,冰蓄冷具有价格低廉、安全性高和蓄冷密度高(融化焓可高达333j/g)等优点;并且,在水中加入可溶性盐或聚合物等,可有效调控水的结冰温度和冰的融化温度,从而可调节冰的储冷温度等。冰蓄冷已被广泛应用于食物保存、温度控制、解暑降温等领域。可是,冰是刚性的,从而降低了这种材料的舒适性和应用性。另外,冰融化后形成的水是液体,易于泄漏。为了避免泄漏,人们通过凝胶化等方法对水进行定形,提升其形状稳定性。凝胶化的水基材料在常温下通常具有良好的柔性,但经过冷冻后转化为冰后,同样会变得坚硬失去原有的柔性。
3.基于乳液模板制备的多孔聚合物(通常被称为polyhipes)是在乳液中连续相合成的聚合物。近年来,已研发出闭孔结构的polyhipes,这种结构可用于封装相变材料,实现对相变材料的封装和定形,并可获得具有柔性的复合材料,如论文(t zhang,z xu,x li,g gao,y zhao,closed-cell,phase change material-encapsulated,emulsion-templated monoliths for latent heat storage:flexibility and rapid reparation,applied materials today 2020,21,100831;j lu,t zhang,z xu,yan zhao,octodecane-cellulose nanofiber flexible composites for latent heat storag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1,425,131432)和专利(张涛,卢锦涛,赵燕,一种纤维素基柔性储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 202110603910.9)。以往的研究表明,这种复合材料具有重复使用性好、稳定性好,并具有一定柔性的优点。然而,这些相变材料是有机的,难以蓄冷,且柔性较差、外形可控差、制备方法相对复杂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蓄冷复合材料柔性差、外形可控差、蓄冷密度低、制备方法相对复杂等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乳液模板包覆法,利用乳液的可调控性,以水(溶液)作乳液分散相,以油性单体溶液作连续相,通过交联聚合连续相,经冷冻可获得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具有柔性好、外形可控、蓄冷密度高、制备方法简单等优点。
6.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将水相和油相混合,得到油包水型乳液;其中,所述水相包括引发剂和水;所述
引发剂占水相总重的0.1-5%;所述油相为单体、稳定剂和交联剂的混合液;所述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单体、稳定剂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80-99:0.5-10:0.5-10;
8.(2)步骤(1)所述的油包水型乳液发生聚合交联反应,然后冷冻得到所述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
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所述水相和油相的质量比为1-5:1。
1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双氧水、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环偶氮脒类引发剂(v-501)、偶氮二咪唑啉基丙烷(va061)和2-羟基-2-甲基-(光引发剂1173)中的一种或多种。
1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所述水相还包括水溶性盐和/或水溶性聚合物;所述水溶性盐占水相总重的0-10%;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占水相总重的0-15%。
1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溶性盐为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钙和硼砂中的一种或多种。
1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溶性聚合物为聚乙烯醇、海藻酸钠、聚丙烯酸钠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1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所述稳定剂为司盘80和/或吐温20。
1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所述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所述聚合交联反应的条件为加热或紫外光照。
1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30-80℃,加热的时间为2-24h。
18.优选地,加热的时间为2-6h。
1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紫外光照的时间为5-60min;光照的波长为300-400nm。
20.优选地,紫外光照的时间为5-20min。
2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所述冷冻是将水滴转化为冰粒。
22.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得的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所述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包括通过界面聚合交联在油相中形成的交联聚合物以及包覆在所述交联聚合物内部的冰粒。
2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在-30℃至0℃具有柔性。
2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中的冰粒的直径为5-300μm,该冰粒近似球形。
2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的蓄冷密度为100-300j/g。
2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的密度为0.6-0.95g/cc。
2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的蓄冷-放热温度为-20℃至0℃。
2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于长度为5cm厚度为1.0mm的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
薄片,可被弯折至30
°
而不会断裂。
2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为闭孔结构,可实现对水的包覆和定形,避免了水的泄漏。
30.本发明的反应原理如下:
31.本发明以单体、稳定剂和交联剂构成的油相,以引发剂、水溶性盐、水溶性聚合物和水构成的水相,通过界面聚合交联,在油相中形成交联聚合物,固化乳液微结构,并包覆水相中的水,形成包覆水的复合材料,被包覆的水滴经冷冻转化为冰粒,得到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油相中形成交联聚合物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较低温度下仍具有柔性,从而赋予冰基复合材料柔性。水相中的水滴被油相中形成交联聚合物包覆,有效避免了水的泄漏;水中存在可物理交联的聚合物体系(如聚乙烯醇-硼砂,海藻酸钠-氯化钙等),可提高蓄冷复合材料强度和稳定性,进一步避免水的泄漏。水相中加入的水溶性盐,可改变水结晶-熔化温度,从而调节蓄冷复合材料吸热-放热温度。
3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33.(1)本发明所述的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采用的相变材料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的优点;以水作为乳液水相,通过界面聚合交联固化乳液,形成闭孔结构,可实现对水的包覆和定形,避免了水的泄漏;复合材料具有可控的外形,且具有一定的柔性。
34.(2)本发明所述的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利用乳液的可调控性,以水(溶液)作乳液分散相,以油性单体溶液作连续相,通过交联聚合连续相,制备外形可控的、包覆水的复合材料,经冷冻可获得冰基蓄冷复合材料,且这种复合材料具有柔性,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要。
附图说明
35.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36.图1为本发明测试例1中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的弯曲图。
37.图2为本发明测试例2中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dsc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39.实施例1
40.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1.(1)在机械搅拌下,将过硫酸铵(0.5g)溶于水(100g)后,加入丙烯酸丁酯(43g)、司盘80(5g)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g)溶液中,形成乳液后加入四甲基乙二胺(0.25g),搅拌均匀。
42.(2)将上述乳液倒入模具中,在40℃下加热聚合8h,得到块状复合材料。经冷冻后,使包覆的水转化成冰,获得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样品1),该柔性蓄冷复合材料中的冰粒的直径为5-200μm,蓄冷材料的密度为0.6-0.85g/cc。
43.实施例2
44.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5.(1)在机械搅拌下,将聚乙烯醇水溶液(50g,10%)、过硫酸铵(0.5g)和水(100g)混合后,加入丙烯酸丁酯(43g)、司盘80(5g)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g)溶液中,形成乳液后加入四甲基乙二胺(0.25g)和硼砂水溶液(8.4g,10%)搅拌均匀。
46.(2)将上述乳液倒入模具中,在40℃下加热聚合8h,得到块状复合材料。经冷冻后,使包覆的水转化成冰,获得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样品2)。该柔性蓄冷复合材料中的冰粒的直径为5-200μm,蓄冷材料的密度为0.6-0.85g/cc。
47.实施例3
48.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9.(1)在机械搅拌下,将过硫酸铵(0.5g)和nacl(5g)溶于水(100g)后,加入丙烯酸丁酯(43g)、司盘80(5g)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g)溶液中,形成乳液后加入四甲基乙二胺(0.25g),搅拌均匀。
50.(2)将上述乳液倒入模具中,在40℃下加热聚合8h,得到块状复合材料。经冷冻后,使包覆的水转化成冰,获得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该柔性蓄冷复合材料中的冰粒的直径为5-200μm,蓄冷材料的密度为0.6-0.85g/cc。
51.实施例4
52.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3.(1)在机械搅拌下,将聚乙烯醇水溶液(50g,10%)、过硫酸铵(0.5g)和水(50g)混合后,加入丙烯酸丁酯(43g)、司盘80(5g)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g)溶液中,形成乳液后加入四甲基乙二胺(0.25g)和硼砂水溶液(8.4g,10%)搅拌均匀。
54.(2)将上述乳液倒入模具中,在40℃下加热聚合8h,得到块状复合材料。经冷冻后,使包覆的水转化成冰,获得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该柔性蓄冷复合材料中的冰粒的直径为5-200μm,蓄冷材料的密度为0.6-0.85g/cc。
55.实施例5
56.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7.(1)在机械搅拌下,将聚乙烯醇水溶液(50g,10%)、过硫酸铵(0.5g)和水(150g)混合后,加入丙烯酸丁酯(43g)、司盘80(5g)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g)溶液中,形成乳液后加入四甲基乙二胺(0.25g)和硼砂水溶液(8.4g,10%)搅拌均匀。
58.(2)将上述乳液倒入模具中,在40℃下加热聚合8h,得到块状复合材料。经冷冻后,使包覆的水转化成冰,获得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该柔性蓄冷复合材料中的冰粒的直径为5-200μm,蓄冷材料的密度为0.6-0.85g/cc。
59.实施例6
60.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1.(1)在机械搅拌下,将聚乙烯醇水溶液(50g,10%)、过硫酸铵(0.5g)和水(150g)混合后,加入丙烯酸丁酯(33g)、丙烯酸乙酯(10g)、司盘80(5g)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g)溶液中,形成乳液后加入四甲基乙二胺(0.25g)和硼砂水溶液(8.4g,10%)搅拌均匀。
62.(2)将上述乳液倒入模具中,在40℃下加热聚合8h,得到块状复合材料。经冷冻后,使包覆的水转化成冰,获得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该柔性蓄冷复合材料中的冰粒的直径为5-200μm,蓄冷材料的密度为0.6-0.85g/cc。
63.实施例7
64.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5.(1)在机械搅拌下,将聚乙烯醇水溶液(50g,10%)、过硫酸铵(0.5g)和水(150g)混合后,加入丙烯酸丁酯(33g)、丙烯酸乙酯(10g)、司盘80(5g)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g)溶液中,形成乳液后加入四甲基乙二胺(0.25g)和硼砂水溶液(8.4g,15%)搅拌均匀。
66.(2)将上述乳液倒入模具中,在40℃下加热聚合8h,得到块状复合材料。经冷冻后,使包覆的水转化成冰,获得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该柔性蓄冷复合材料中的冰粒的直径为5-200μm,蓄冷材料的密度为0.6-0.85g/cc。
67.实施例8
68.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9.(1)在机械搅拌下,将聚乙烯醇水溶液(50g,10%)、过硫酸铵(0.5g)和水(150g)混合后,加入丙烯酸丁酯(33g)、丙烯酸乙酯(10g)、司盘80(5g)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g)溶液中,形成乳液后加入四甲基乙二胺(0.25g)和硼砂水溶液(8.4g,5%)搅拌均匀。
70.(2)将上述乳液倒入模具中,在40℃下加热聚合8h,得到块状复合材料。经冷冻后,使包覆的水转化成冰,获得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该柔性蓄冷复合材料中的冰粒的直径为5-200μm,蓄冷材料的密度为0.6-0.85g/cc。
71.实施例9
72.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73.(1)在机械搅拌下,将聚乙烯醇水溶液(50g,10%)、uv光引发剂1173(2g)和水(150g)混合后,加入丙烯酸丁酯(33g)、丙烯酸乙酯(10g)、司盘80(5g)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g)溶液中,形成乳液后加入硼砂水溶液(8.4g,10%)搅拌均匀。
74.(2)将上述乳液倒入模具中,在365nm紫外光下照射10min,得到块状复合材料。经冷冻后,使包覆的水转化成冰,获得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该柔性蓄冷复合材料中的冰粒的直径为5-200μm,蓄冷材料的密度为0.6-0.85g/cc。
75.实施例10
76.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77.(1)在机械搅拌下,将聚乙烯醇水溶液(50g,10%)、uv光引发剂1173(2g)和水(150g)混合后,加入丙烯酸丁酯(33g)、丙烯酸乙酯(10g)、表面改性tio2(3g)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g)溶液中,形成乳液后硼砂水溶液(8.4g,10%)搅拌均匀。
78.(2)将上述乳液倒入模具中,在365nm紫外光下照射10min,得到块状复合材料。经冷冻后,使包覆的水转化成冰,获得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该柔性蓄冷复合材料中的冰粒的直径为5-200μm,蓄冷材料的密度为0.6-0.85g/cc。
79.实施例11
80.本实施提供了柔蓄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81.(1)在机械搅拌下,将聚乙烯醇水溶液(50g,10%)、uv光引发剂1173(2g)和水(150g)混合后,加入丙烯酸丁酯(33g)、丙烯酸乙酯(10g)、司盘80(8g)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g)溶液中,形成乳液后加入硼砂水溶液(8.4g,10%)搅拌均匀。
82.(2)将上述乳液倒入模具中,在365nm紫外光下照射10min得到块状复合材料。经冷冻后,使包覆的水转化成冰,获得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该柔性蓄冷复合材料中的冰粒的
直径为5-200μm,蓄冷材料的密度为0.6-0.85g/cc。
83.实施例12
84.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85.(1)在机械搅拌下,将聚乙烯醇水溶液(50g,10%)、uv光引发剂1173(2g)和水(150g)混合后,加入丙烯酸丁酯(33g)、丙烯酸乙酯(10g)、司盘80(2g)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g)溶液中,形成乳液后加入硼砂水溶液(8.4g,10%)搅拌均匀。
86.(2)将上述乳液倒入模具中,在365nm紫外光下照射10min得到块状复合材料。经冷冻后,使包覆的水转化成冰,获得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该柔性蓄冷复合材料中的冰粒的直径为5-200μm,蓄冷材料的密度为0.6-0.85g/cc。
87.对比例1
88.(1)在机械搅拌下,将过硫酸铵(0.5g)溶于水(100g)后,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43g)、司盘80(5g)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g)溶液中,形成乳液后加入四甲基乙二胺(0.25g),搅拌均匀。
89.(2)将上述乳液倒入模具中,在40℃下加热聚合8h,得到块状复合材料。经冷冻后,使包覆的水转化成冰,获得冰基蓄冷复合材料。
90.与实施例1比较,可形成块状蓄冷复合材料,但该材料不具有柔性。
91.对比例2
92.(1)在机械搅拌下,将水(100g)加入丙烯酸丁酯(43g)、司盘80(5g)、偶氮二异(0.5g)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g)溶液中,搅拌均匀形成乳液。
93.(2)将上述乳液倒入模具中,在60℃下加热聚合8h,得到块状复合材料。经冷冻后,使包覆的水转化成冰,获得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
94.与实施例1比较,形成的块状材料具有开孔结构,不能对水进行有效包覆。
95.对比例3
96.(1)在机械搅拌下,将聚乙烯醇水溶液(50g,10%)、过硫酸铵(0.5g)和水(40g)混合后,加入丙烯酸丁酯(43g)、司盘80(5g)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g)溶液中,形成乳液后加入四甲基乙二胺(0.25g)和硼砂水溶液(8.4g,10%)搅拌均匀。
97.(2)将上述乳液倒入模具中,在40℃下加热聚合8h,得到块状复合材料。经冷冻后,使包覆的水转化成冰,获得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
98.与实施例2比较,形成的蓄冷复合材料的储热密度大大降低。
99.测试例1
100.对实施例1制备的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样品1)进行柔性测试,取长度为4.0cm、厚度为3mm的样品,分别在室温下和-10℃条件下平衡2h后,沿直径为2.0cm的圆柱弯曲,并观察弯曲前后样品表面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样品弯曲前后,未出现明显裂痕,表明了样品具有柔性。
101.测试例2
102.对实施例1-2制备的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样品1-2)进行差示扫描量热(dsc),先将样品快速冷却至-30℃,以10℃/min加热至40℃(加热扫描),再以10℃/min冷却至-30℃(冷却扫描);再循环加热-冷却评价样品的蓄冷性能。样品1-2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dsc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样品1和2中冰的熔融温度分别1和-11℃,结晶温度分别为-8.2
和-15.3℃,从加热和冷却曲线可见,储冷密度分别约为270和260j/g。
103.测试例3
104.对实施例1、2制备的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样品1-2)在10次和100次循环加热-冷却后,通过dsc评价了其循环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
105.表1所示为最终测得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的吸热(放热)性能:
106.表1
[0107][0108]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在分散相水溶液中引入水溶性聚合物和盐,可降低复合材料的蓄冷温度;样品1和样品2均具有极高的蓄冷密度,可高达261.3-279.3j/g;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重复蓄冷100次,而蓄冷密度基本不变。
[0109]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水相和油相混合,得到油包水型乳液;其中,所述水相包括引发剂和水;所述引发剂占水相总重的0.1-5%;所述油相为单体、稳定剂和交联剂的混合液;所述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单体、稳定剂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80-99:0.5-10:0.5-10;(2)步骤(1)所述的油包水型乳液发生聚合交联反应,然后冷冻得到所述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水相和油相的质量比为1-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双氧水、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环偶氮脒类引发剂、偶氮二咪唑啉基丙烷和2-羟基-2-甲基-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水相还包括水溶性盐和/或水溶性聚合物;所述水溶性盐占水相总重的0-10%;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占水相总重的0-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盐为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钙和硼砂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聚合物为聚乙烯醇、海藻酸钠、聚丙烯酸钠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稳定剂为司盘80和/或吐温2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聚合交联反应的条件为加热或紫外光照;所述加热的温度为30-80℃,加热的时间为2-24h;所述紫外光照的时间为5-60min;光照的波长为300-400nm。10.一种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得的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蓄冷复合材料。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水相和油相混合,得到油包水型乳液;所述水相包括引发剂和水;所述油相为单体、稳定剂和交联剂的混合液;所述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单体、稳定剂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80-99:0.5-10:0.5-10;油包水型乳液发生聚合交联反应,冷冻得到所述柔性冰基蓄冷复合材料。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材料采用的相变材料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的优点;以水作为乳液水相,通过界面聚合交联固化乳液,形成闭孔结构,可实现对水的包覆和定形,避免了水的泄漏;复合材料具有可控的外形,且具有一定的柔性。且具有一定的柔性。且具有一定的柔性。


技术研发人员:

张涛 赵燕 王珂 居爱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8.3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2:12: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29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复合材料   柔性   所述   乳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