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辅助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创辅助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导航系统在骨科手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利用导航系统进行手术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增多。例如,在对患者脊柱进行手术定位时,需要在手术切口周围额外增加患者示踪器切口,再将患者示踪器钳夹至脊柱骨性凸起部位,该切开过程容易导致出血造成创伤;或使用克氏针经皮直接刺入脊柱骨性突起部位定位后,会留下克氏针针痕创口,同时容易造成患者示踪器固定不稳定。其中,手术过程中脊柱骨性结构的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然而,这种患者示踪器的定位方式不仅额外增加手术伤口,对患者术中和术后造成疼痛伤害,增加麻药用量,延长了手术操作时间,还具有定位稳定性不佳、可靠性不足等劣势,难以达到高标准的手术精准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在患者术中,在患者进行手术时,无需在患者手术切口原定区域外额外增加用于安装定位辅助器件的切口,避免了对患者造成额外手术创伤,提高了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并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的精确度。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导航系统;示踪器,所述示踪器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包括用于围设在患者手术切口外周的示踪框架,所述示踪框架上设有多个光学标记,多个所述光学标记适于被所述定位导航系统跟踪识别,以对所述手术切口及所述手术切口下的组织定位。
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将示踪器贴合于患者皮肤,示踪器包括示踪框架,示踪框架将患者皮肤的手术切口围设在示踪框架内,再通过示踪框架上的多个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定位导航系统对多个光学标记进行跟踪识别,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使得患者在手术时,无需在手术切口附近再额外切开一个手术切口用于固定示踪器,直接将示踪器贴合于患者皮肤表面,与定位导航系统匹配,从而减少患者疼痛;另外,示踪器贴合于患者皮肤表面,患者在进行生理性运动时,例如呼吸运动或肠蠕动等,示踪器也可以实时有效的监测并反馈术中的动态变化,从而提高手术精度。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示踪框架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且所述第一框体上设置有多个光学标记,多个所述光学标记间隔设置。
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示踪框架包括第一框体,第一框体贴合在患者皮肤表面,手术切口位于第一框体内,第一框体上设有多个光学标记,多个光学标记分别间隔设置,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被定位导航系统跟踪和识别,从而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
8.示例性的,选择的至少四个光学标记在第一框架上呈各向异性分布,其中,各向异
性分布为:在第一框架的一侧,四个或以上的光学标记的位置分布不具备对称性,光学标记两两之间的连线长度都不相同。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示踪框架还包括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框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框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光学标记。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框体的面积要小于第一框体,另外,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从而使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手术切口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框体,通过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进行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从而提高手术精度,同时,为手术提供更多的可操作性的方案。
11.示例性的,若手术切口的长度大于第二框体的对角线的长度,说明第二框体无法将手术切口围设于第二框体内,则医生需将第一框体贴合至患者皮肤表面,使手术切口位于第一框体内,在第一框体上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提高定位精度;
12.若手术切口的长度小于第二框体对角线的长度,则医生可以将第二框体贴合至患者皮肤表面,使手术切口位于第二框体内,在第二框体上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也可以将第一框体贴合至患者皮肤,通过第一框体上的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可以理解的,医生在使用第一框体或者第二框体时,由于第二框体的面积小于第一框体,因此,第二框体的定位精度要优于第一框体的定位精度;
13.当然,由于第二框体与第一框体可拆卸连接,医生也可以将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互相连接,同时贴合至患者皮肤表面,使手术切口位于第二框体内,在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分别选择光学标记,选择的光学标记数量至少为四个,且为各向异性,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例如,可以在第一框体上选择两个,在第二框体上选择两个,也可以在第一框体上选择一个,第二框体上选择三个。使用两个框体,可以使选择的光学标记更容易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从而提高匹配效率,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另外,使用两个框体,也为手术提供更多的可操作性的方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示踪框架还包括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的第三框体,所述第三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二框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框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光学标记。
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三框体的面积要小于第二框体,另外,第三框体与第二框体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从而使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手术切口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框体,通过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进行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从而提高手术精度。
16.示例性的,若手术切口的长度小于第三框体对角线的长度,医生根据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可以选择使用一个框体,例如医生可以将第三框体贴合至患者皮肤表面,使手术切口位于第三框体内,在第三框体上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也可以将第二框体或第一框体贴合至患者皮肤表面,为医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在使用其中一个框体时,第三框体的定位精度要优于第二框体和第一框体的定位精度。
17.当然,手术切口的长度小于第三框体对角线的长度时,医生也可以选择两个框体互相连接或者将三个框体互相连接,均贴合至患者皮肤表面,例如,将第二框体与第一框体互相连接,在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至少选择四个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也可以将第二框体与第三框体互相连接,在第三框体和第二框体上至少选择四个光学标记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
18.还可以将第三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一框体互相连接,均贴合至患者皮肤表面,在第三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一框体上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对医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同时,选择多个框体时,也可以更容易使得选择的光学标记处于各向异性,方便与定位导航系统进行匹配,同时也可以提高导航的精准度。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和所述第三框体均包括至少四个框边,并分别围设出不同大小的手术区域。四个所述框边首尾相连,四个所述边框的长度均不相同。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均包括至少四个框边,四个框边首尾相连,使得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为大小不同的四边形结构,适于不同的手术区域,为医生提供更多的手术方案,医生根据患者手术切口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框体或者将多个框体进行组合,从而提高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的定位精度,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21.示例性的,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也可以是五边形、六边形等,其他的多边形的每个边长度均不相同。
22.示例性的,第二框体上设置有多个朝向第一框体的卡接件,多个卡接件分别设置在第二框体的框边上,卡接件开设有卡槽,卡槽与第一框体的框边相适配,第一框体的框边插入至卡槽内,从而使得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可拆卸连接,方便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连接与分离;当然,卡接件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框体上。
23.另外,通过设置卡接件,使得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连接,当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均贴合至患者皮肤时,可以随着患者的生理运动,实时向定位导航系统反馈动态变化,提高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的定位精度。
24.示例性的,第二框体与第三框体的连接方式与第二框体与第一框体的连接方式相同,当然,卡接件也可以设置在第三框体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框体上,在此不再赘述。
25.示例性的,第二框体的外周设置有个多个凸柱,第一框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通过凸柱插入至凹槽内,从而实现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连接。或者,第二框体设置有凹槽,第一框体设置凸柱,其连接方式与上述相同,第三框体与第二框体的连接方式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6.示例性的,第一框体每一个框边均设置有凹槽,第二框体与第一框体连接时,将第二框体的四个顶点插入至凹槽内,从而实现第二框体与第一框体的连接,方便操作;第三框体与第二框体的连接方式与上述相同。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和所述第三框体的至少四个所述框边的长度均不相同。
2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的每一个框边的长度均不相
同,这样,在每个框边上任意选择一个光学标记,使得选择的光学标记更容易满足各向异性,与定位导航系统匹配时,使得呈现的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的定位精度更加准确。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标记用于与外界电源电连接,并适于发射用于供所述定位导航系统跟踪识别的光线;或者,所述光学标记适于反射供所述定位导航系统跟踪识别的光线。
3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光学标记可以是红外光发射装置、发光二极管,光学标记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外部电源为光学标记提供电源,光学标记用于主动向定位导航系统发射红外光线,适于被定位导航系统跟踪识别,对手术切口进行定位;光学标记也可以是被动反射球体,反射球体涂有荧光粉,适于向定位导航系统反射光线。
31.示例性的,当使用光学标记主动发射光线时,可以将示踪器与外部电源相连,外部电源为其提供电源,医生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使其对定位导航系统发射光线,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当使用光学标记为反射光线时,则医生直接将选择的至少四个位置放置反射球体,使得四个反射球体对定位导航系统进行发射光线,从而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
32.示例性的,示踪器还包括电源连接线,电源连接线的一端与外界电源相连,另一端与光学标记电连接,当需要光学标记主动发射光线时,将电源连接线与外界电源相连,为光学标记提供电源。
33.示例性的,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内均设置有导线和电源连接线,当选择其中一个框体时,将选择的框体与外界电源连接,当选择多个框体时,则需要将多个框体分别与外界电源连接。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示踪器还包括电源和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的导线,且所述电源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光学标记相连,所述电源开关用于控制打开或关闭所述电源。
3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示踪器包括电源与电源开关,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电源,当需要使用时,电源开关打开,电源通过导线为光学标记提供电源,使得示踪器可以实现自供电,适于手术环境中外界电源缺少的情况,提高产品的适用性。
36.示例性的,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均设置有电源与电源开关,电源与导线连接,电源用于向光学标记提高电能,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电源,当需要光学标记主动发射光线时,打开电源开关;当结束手术时,则关闭电源开关。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导航系统包括红外导航系统,所述光学标记适于发射或反射红外光。
3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使用红外导航系统,光学标记发射或反射红外光线,红外导航系统进行识别与实时跟踪从而确定了患者的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另外,在患者进行生理运动时,示踪器贴合患者皮肤,光学标记可以在患者生理运动的情况下,实时发射或者反射红外光线,方便红外导航系统实时跟踪与识别。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示踪器为柔性件。
4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示踪器设置为柔性件,示踪器更容易贴合至患者的皮肤,示踪器的材质可以是聚醚醚酮特种工程塑料或者是硅胶,此类材料主要是属于生物兼容性材
料,不易变形,方便消毒,并且在术中成像设备的扫描下不显影,从而降低导航图像的伪影。
41.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效果:
42.1、示踪器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同时,示踪器包括示踪框架,示踪框架将患者手术切口围设在内,示踪器上的多个光学标记分别与定位导航系统跟踪识别,从而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进行定位,无需在患者手术切口原定区域外额外增加用于安装定位辅助器件的切口,避免了对患者造成额外手术创伤,仅需单一手术切口即可完成手术,提高了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并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的精确度;另外,示踪器贴合至患者皮肤表面,患者发生生理运动时,可以实时检测检测并反馈术中的动态变化,提高手术精确度。
43.2、示踪器包括多个可互相拆卸连接的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选择合适的框体贴合至患者皮肤表面,为手术提供更多的可操作性的方案。
附图说明
4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4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创示踪器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创示踪器的结构示意图;
4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4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另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49.图标:1-示踪器;2-第一框体;3-第二框体;4-第三框体;5-光学标记; 6-患者皮肤;7-手术切口;8-卡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5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2.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导航系统;示踪器1,示踪器1用于与患者皮肤6相贴合,包括用于围设在患者手术切口7外周的示踪框架,示踪框架上设有多个光学标记5,多个光学标记5适于被定位导航系统跟踪识别,以对手术切口7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定位。
5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将示踪器1贴合于患者皮肤6,示踪器1包括示踪框架,示踪框架将患者皮肤6的手术切口7围设在示踪框架内,再通过示踪框架上的多个光学标记5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定位导航系统对多个光学标记5进行跟踪识别,对手术切口7及手术切口7 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使得患者在手术时,无需在手术切口7附近
再切开一个手术切口7用于固定示踪器1,直接将示踪器1贴合于患者皮肤6表面,与定位导航系统匹配,从而减少患者疼痛;另外,示踪器1贴合于患者皮肤6表面,患者在进行生理性运动时,例如呼吸运动或肠蠕动等,示踪器1 也可以实时有效的监测并反馈术中的动态变化,从而提高手术精度。
54.在一些实施例中,示踪框架包括第一框体2,第一框体2用于与患者皮肤6相贴合,且第一框体2上设置有多个光学标记5,多个光学标记5间隔设置。
5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示踪框架包括第一框体2,第一框体2贴合在患者皮肤6表面,手术切口7位于第一框体2内,第一框体2上设有多个光学标记5,多个光学标记5分别间隔设置,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5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被定位导航系统跟踪和识别,从而对手术切口7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进行定位;
56.示例性的,选择的至少四个光学标记5在第一框架上呈各向异性分布,其中,各向异性分布为:在第一框架的一侧,四个或以上的光学标记5的位置分布不具备对称性,光学标记5两两之间的连线长度都不相同。
57.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示踪框架还包括用于与患者皮肤6相贴合的第二框体3,第二框体3位于第一框体2的内侧,并与第一框体2可拆卸连接,第二框体3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光学标记5。
5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框体3的面积要小于第一框体2,另外,第一框体2与第二框体3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从而使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手术切口7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框体,通过光学标记5与定位导航系统进行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7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从而提高手术精度,同时,为手术提供更多的可操作性的方案。
59.示例性的,若手术切口7的长度大于第二框体3的对角线的长度,说明第二框体3无法将手术切口7围设于第二框体3内,则医生需将第一框体2贴合至患者皮肤6表面,使手术切口7位于第一框体2内,在第一框体2上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5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7 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进行定位,提高定位精度;
60.若手术切口7的长度小于第二框体3对角线的长度,则医生可以将第二框体3贴合至患者皮肤6表面,使手术切口7位于第二框体3内,在第二框体3上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5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7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也可以将第一框体2贴合至患者皮肤6,通过第一框体2上的光学标记5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在可以理解的,医生在使用第一框体2或者第二框体3时,由于第二框体3的面积小于第一框体2,因此,第二框体3的定位精度要优于第一框体2的定位精度;
61.当然,由于第二框体3与第一框体2可拆卸连接,医生也可以将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互相连接,同时贴合至患者皮肤6表面,使手术切口7 位于第二框体3内,在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上分别选择光学标记5,选择的光学标记5数量至少为四个,且为各向异性,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7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例如,可以在第一框体2上选择两个,在第二框体3上选择两个,也可以在第一框体2上选择一个,第二框体3上选择三个。使用两个框体,可以使选择的光学标记5 更容易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从而提高匹配效率,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另外,使用两个框体,也为手术提供更多的可操作性的方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62.在一些实施例中,示踪框架还包括用于与患者皮肤6相贴合的第三框体4,第三框
体4位于第二框体3的内侧,并与第二框体3可拆卸连接,第三框体4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光学标记5。
6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三框体4的面积要小于第二框体3,另外,第三框体4与第二框体3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从而使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手术切口7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框体,通过光学标记5与定位导航系统进行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7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从而提高手术精度。
64.如图1所示,示例性的,若手术切口7的长度小于第三框体4对角线的长度,医生根据患者手术切口7的长度,可以选择使用一个框体,例如医生可以将第三框体4贴合至患者皮肤6表面,使手术切口7位于第三框体4内,在第三框体4上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5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从而对手术切口7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也可以将第二框体3 或第一框体2贴合至患者皮肤6表面,为医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在使用其中一个框体时,第三框体4的定位精度要优于第二框体3和第一框体2 的定位精度。
65.当然,手术切口7的长度小于第三框体4对角线的长度时,医生也可以选择两个框体互相连接或者将三个框体互相连接,均贴合至患者皮肤6 表面,例如,将第二框体3与第一框体2互相连接,在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上至少选择四个光学标记5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对手术切口7 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进行定位;也可以将第二框体3与第三框体4互相连接,在第三框体4和第二框体3上至少选择四个光学标记5与定位导航系统相匹配,对手术切口7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进行定位。
66.如图3和图4所示,还可以将第三框体4、第二框体3和第一框体2互相连接,均贴合至患者皮肤6表面,在第三框体4、第二框体3和第一框体 2上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5,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对医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同时,选择多个框体时,也可以更容易使得选择的光学标记5处于各向异性,方便与定位导航系统进行匹配,同时也可以提高导航的精准度。
6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和第三框体4均包括至少四个框边,并分别围设出不同大小的手术区域。四个框边首尾相连,四个边框的长度均不相同。
6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和第三框体4均包括至少四个框边,四个框边首尾相连,使得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和第三框体4 为大小不同的四边形结构,适于不同的手术区域,为医生提供更多的手术方案,医生根据患者手术切口7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框体或者将多个框体进行组合,从而提高手术切口7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的定位精度,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69.示例性的,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和第三框体4也可以是五边形、六边形等,其他的多边形的每个边长度均不相同。
70.如图3所示,示例性的,第二框体3上设置有多个朝向第一框体2的卡接件8,多个卡接件8分别设置在第二框体3的框边上,卡接件8开设有卡槽,卡槽与第一框体2的框边相适配,第一框体2的框边插入至卡槽内,从而使得第一框体2与第二框体3可拆卸连接,方便第一框体2与第二框体3的连接与分离;当然,卡接件8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框体2上。
71.另外,通过设置卡接件8,使得第一框体2与第二框体3连接,当第一框体2与第二框体3均贴合至患者皮肤6时,可以随着患者的生理运动,实时向定位导航系统反馈动态变化,提高手术切口7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的定位精度。
72.示例性的,第二框体3与第三框体4的连接方式与第二框体3与第一框体2的连接方式相同,当然,卡接件8也可以设置在第三框体4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框体3上,在此不再赘述。
73.示例性的,第二框体3的外周设置有个多个凸柱,第一框体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槽,通过凸柱插入至凹槽内,从而实现第一框体2与第二框体3连接。或者,第二框体3设置有凹槽,第一框体2设置凸柱,其连接方式与上述相同,第三框体4与第二框体3的连接方式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74.示例性的,第一框体2每一个框边均设置有凹槽,第二框体3与第一框体2连接时,将第二框体3的四个顶点插入至凹槽内,从而实现第二框体3与第一框体2的连接,方便操作;第三框体4与第二框体3的连接方式与上述相同。
7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和第三框体4的至少四个框边的长度均不相同。
7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和第三框体4的每一个框边的长度均不相同,这样,在每个框边上任意选择一个光学标记5,使得选择的光学标记5更容易满足各向异性,与定位导航系统匹配时,使得呈现的手术切口7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的定位精度更加准确。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标记5用于与外界电源电连接,并适于发射用于供定位导航系统跟踪识别的光线;或者,光学标记5适于反射供定位导航系统跟踪识别的光线。
7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光学标记5可以是红外光发射装置、发光二极管,光学标记5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外部电源为光学标记5提供电源,光学标记5用于主动向定位导航系统发射红外光线,适于被定位导航系统跟踪识别,对手术切口7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进行定位;光学标记5也可以是被动反射球体,反射球体涂有荧光粉,适于向定位导航系统反射光线。
79.示例性的,当使用光学标记5主动发射光线时,可以将示踪器1与外部电源相连,外部电源为其提供电源,医生选择至少四个光学标记5,使其对定位导航系统发射光线,对手术切口7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进行定位;当使用光学标记5为反射光线时,则医生直接将选择的至少四个位置放置反射球体,使得四个反射球体对定位导航系统进行发射光线,从而对手术切口7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进行定位。
80.示例性的,示踪器1还包括电源连接线,电源连接线的一端与外界电源相连,另一端与光学标记5电连接,当需要光学标记5主动发射光线时,将电源连接线与外界电源相连,为光学标记5提供电源。
81.示例性的,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和第三框体4内均设置有导线和电源连接线,当选择其中一个框体时,将选择的框体与外界电源连接,当选择多个框体时,则需要将多个框体分别与外界电源连接。
82.在一些实施例中,示踪器1还包括电源和一端与电源电连接的导线,且电源设置有电源开关,导线的另一端与光学标记5相连,电源开关用于控制打开或关闭电源。
8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示踪器1包括电源与电源开关,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电源,当需要使用时,电源开关打开,电源通过导线为光学标记5提供电源,使得示踪器1可以实现自供电,适于手术环境中外界电源缺少的情况,提高产品的适用性。
84.示例性的,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和第三框体4均设置有电源与电源开关,电源与
导线连接,电源用于向光学标记5提高电能,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电源,当需要光学标记5主动发射光线时,打开电源开关;当结束手术时,则关闭电源开关。
85.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导航系统包括红外导航系统,光学标记5适于发射或反射红外光。
8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使用红外导航系统,光学标记5发射或反射红外光线,红外导航系统进行识别与实时跟踪从而确定了患者的手术切口7及手术切口7下的组织,另外,在患者进行生理运动时,示踪器1贴合患者皮肤6,光学标记5可以在患者生理运动的情况下,实时发射或者反射红外光线,方便红外导航系统实时跟踪与识别。
87.在一些实施例中,示踪器1为柔性件。
8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示踪器1设置为柔性件,示踪器1更容易贴合至患者的皮肤,示踪器1的材质可以是聚醚醚酮特种工程塑料或者是硅胶,此类材料主要是属于生物兼容性材料,不易变形,方便消毒,并且在术中成像设备的扫描下不显影,从而降低导航图像的伪影。
8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9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9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导航系统;示踪器,所述示踪器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包括用于围设在患者手术切口外周的示踪框架,所述示踪框架上设有多个光学标记,多个所述光学标记适于被所述定位导航系统跟踪识别,以对所述手术切口及所述手术切口下的组织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框架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且所述第一框体上设置有多个光学标记,多个所述光学标记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框架还包括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框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框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光学标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框架还包括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的第三框体,所述第三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二框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框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光学标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和所述第三框体均包括至少四个框边,并分别围设出不同大小的手术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和所述第三框体的至少四个所述框边的长度均不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标记用于与外界电源电连接,并适于发射用于供所述定位导航系统跟踪识别的光线。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器还包括电源和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的导线,且所述电源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光学标记相连,所述电源开关用于控制打开或关闭所述电源。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导航系统包括红外导航系统,所述光学标记适于发射或反射红外光。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器为柔性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创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导航系统;示踪器,示踪器用于与患者皮肤相贴合,包括用于围设在患者手术切口外周的示踪框架,示踪框架上设有多个光学标记,多个光学标记适于被定位导航系统跟踪识别,以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切口下的组织定位。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患者进行手术时,无需在患者手术切口原定区域外额外增加用于安装定位辅助器件的切口,避免了对患者造成额外手术创伤,提高了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并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的精确度。并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的精确度。并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的精确度。


技术研发人员:

范明星 张琦 田伟 何睿 段星光 房彦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积水潭医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8.10

技术公布日:

2023/2/28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7:12: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23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切口   手术   光学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