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杀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人
防疫消杀仓。
背景技术:
2.自传染性病毒疫情发生以来,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来往的行人之间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因此疫情防控措施中包括在一些建筑入口设置防疫通道,对人员进行防疫消杀。
3.目前,防疫通道主要采用一套回循环通风净化
系统,再采用侧面对吹或者侧面对吹与顶部下吹组合的方式对人员表面进行吹淋净化,如果有感染人员进入通道内,回风循环后感染人员呼出的病毒和人体表面依附的病毒可能继续存在于通道内,将会使后续进入的人员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人防疫消杀仓,向消杀仓内引入消杀后的新风,对仓内人员表面的衣物、呼出的病菌病毒进行消杀,将消杀仓内的气体经过消毒后排出仓外,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人防疫消杀仓,包括,仓体、仓门、双侧进风系统、双侧排风系统,以及雾化消杀系统,其中,
6.
所述仓门分为前仓门和后仓门,分别安装在所述仓体的前侧和后侧;
7.所述双侧进风系统、所述双侧排风系统、所述雾化消杀系统,分别设置在所述仓体的双侧侧壁内。
8.进一步地,还包括,人脸识别装置、自动门系统,以及紧急一键开门按钮,其中,
9.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在所述前仓门的一侧,用于识别人员身份及测量体温,身份识别和测温通过后,向自动门系统发送开门信号;
10.所述自动门系统接收到所述开门信号,自动打开所述仓门;
11.所述紧急一键开门按钮设置在所述仓体内部和外部,在行人防疫消杀仓发生故障时打开所述仓门。
12.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仓体内部的红外感应洗手机。
13.进一步地,所述双侧进风系统,包括进风口、进风机、过滤装置、进风管,以及多个风
喷嘴,其中,
14.所述进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仓体外部两侧;
15.所述进风机位于进风口之后,由所述进风管连通到所述风喷嘴;
16.所述过滤装置安装在所述进风口处;
17.所述风喷嘴分别设置在所述仓体内的双侧壁上和顶部。
18.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初效过滤和高效过滤。
19.进一步地,所述风喷嘴在双侧壁上相对设置,保证对吹的吹淋效果。
20.进一步地,所述双侧排风系统,包括排风进风口、排风机、过滤消毒装置、排风管,以及排风口,其中,
21.所述排风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仓体内部的两面侧壁上;
22.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仓体外部两侧;
23.所述排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口之后,由所述排风管连通到所述排风口;
24.所述过滤消毒装置安装在所述排风进风口处。
25.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消毒装置包括初效尼龙网,纳米催化分子筛,光触媒催化网,高效h12过滤器和紫外线杀菌灯。
26.更进一步地,所述雾化消杀系统,包括雾化机、雾化管,以及多个雾化喷嘴,其中,
27.所述雾化机安装在所述仓体内的顶部;
28.所述雾化管连通所述雾化机与雾化喷嘴;
29.所述雾化喷嘴设置在所述仓体内的两侧壁上。
30.本实用新型的行人防疫消杀仓,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1.消杀仓内部设置有双侧进风系统、双侧排风系统和雾化消杀系统,确保进入仓内的人员呼出的病毒和人体表面依附的病毒能有效灭杀,并由双侧排风系统的过滤杀毒装置净化后排出仓外,同时通道内保持进入过滤消毒后的新风,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实现防疫目的。
32.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3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34.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行人防疫消杀仓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行人防疫消杀仓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7.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8.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39.需要注意,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组件
或部件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组件或部件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40.需要注意,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应理解为两个或以上。
41.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42.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行人防疫消杀仓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行人防疫消杀仓正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行人防疫消杀仓,包括,仓体1,仓门2,进风机3,进风管4,风喷嘴5,排风机6,排风管7,排风口8,雾化机9,雾化管10,雾化喷嘴11,紧急一键开门按钮12,红外感应洗手机13,人脸识别装置14,仓体显示屏15,仓体通道16,其中,
43.仓门2分别设在仓体通道16的两端,其采用自动门系统。
44.仓体1的双侧侧壁内安装有双侧进风系统、双侧排风系统和雾化消杀系统。
45.双侧进风系统包括进风机3、进风管4、风喷嘴5,其进风口设置在仓体1外部两侧平面上,进风口处设有初效尼龙网和高效h112过滤网;多个风喷嘴5设置在仓体1内部的两面侧壁及顶部,其中两面侧壁上的风喷嘴位置相对,以保证对吹的吹淋效果;进风管连通进风机3与风喷嘴5。
46.双侧排风系统包括排风电机6、排风管7和排风口8,其排风进风口设置在仓体通道16的顶部,排风口8设在仓体1外部两侧的下端;
47.双侧排风系统中装有过滤消毒装置,其包括初效尼龙网,纳米催化分子筛,光触媒催化,高效h12过滤器和254nm紫外线杀菌灯,用于对仓体1内部的气体进行消毒杀菌,避免排出仓外造成二次污染。
48.雾化消杀系统包括雾化机9、雾化管10和雾化喷嘴11,雾化管10采用高压pa管,连通雾化机9与雾化喷嘴11。
49.仓体1外部正面设有紧急一键开门按钮12,在行人防疫消杀仓发生故障时可打开仓门2,保证仓内人员的安全。
50.红外感应洗手机13安装在仓体1内部的一面侧壁上,免接触,伸手到感应区自动喷出免洗凝胶。
51.人脸识别装置14安装在仓门2左边,用于身份识别和体温测量。
52.仓体显示屏15设在前部仓门2的上方,显示行人防疫消杀仓的工作状态。
53.本实用新型实施中,行人经人脸识别装置14进行身份识别和体温测量,身份识别和测温通过后,发送开门信号到自动门系统,仓门2自动打开,人员进入仓体通道16后仓门2自动关闭。减少行人接触开启仓门的环节,避免接触感染。
54.当行人进入仓体通道16后,外部新风经过双侧进风机3加压、初效高效过滤装置消毒后,由多个风喷嘴5喷淋净化仓体通道16的内部区域;雾化消杀系统在风喷淋工作开始后自动开启,由雾化喷嘴10喷出消毒液,净化消杀行人防疫消杀仓内人员的表面衣物、呼吸呼出的病菌病毒,再经过双侧排风口、双侧排风机6、双侧过滤杀毒装置净化后排出行人防疫消杀仓外部,排出空气为经过滤杀毒处理后的空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5.进风系统向仓体内部输入消杀后的新风,同时由雾化消杀系统对仓体通道进行无
死角广谱消毒,由排风系统将仓体内的气体经过消杀后排到仓体外,调节仓体内部空间与外部的压力差,保障仓体内部一直有引入的新风,使每一个进入仓体通道的人员的呼吸区域均是经过滤杀毒处理的新风,不会发生交叉感染,实现了防疫目的。
5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行人防疫消杀仓,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仓门、双侧进风系统、双侧排风系统,以及雾化消杀系统,其中,所述仓门分为前仓门和后仓门,分别安装在所述仓体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双侧进风系统、所述双侧排风系统、所述雾化消杀系统,分别设置在所述仓体的双侧侧壁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防疫消杀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脸识别装置、自动门系统,以及紧急一键开门按钮,其中,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在所述前仓门一侧,用于识别人员身份及测量体温,身份识别和测温通过后向自动门系统发送开门信号;所述自动门系统接收到所述开门信号,自动打开所述仓门;所述紧急一键开门按钮设置在所述仓体内部和外部,在行人防疫消杀仓发生故障时打开所述仓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防疫消杀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仓体内部的红外感应洗手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防疫消杀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进风系统,包括进风口、进风机、过滤装置、进风管,以及多个风喷嘴,其中,所述进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仓体外部两侧;所述进风机位于进风口之后,由所述进风管连通到所述风喷嘴;所述过滤装置安装在所述进风口处;所述风喷嘴分别设置在所述仓体内的双侧壁上和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人防疫消杀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初效过滤和高效过滤。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人防疫消杀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喷嘴在双侧壁上相对设置,保证对吹的吹淋效果。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防疫消杀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排风系统,包括排风进风口、排风机、过滤消毒装置、排风管,以及排风口,其中,所述排风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仓体内部的两面侧壁上;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仓体外部两侧;所述排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口之后,由所述排风管连通到所述排风口;所述过滤消毒装置安装在所述排风进风口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人防疫消杀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消毒装置包括初效尼龙网,纳米催化分子筛,光触媒催化网,高效h12过滤器和紫外线杀菌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防疫消杀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消杀系统,包括雾化机、雾化管,以及多个雾化喷嘴,其中,所述雾化机安装在所述仓体内的顶部;所述雾化管连通所述雾化机与雾化喷嘴;所述雾化喷嘴设置在所述仓体内的两侧壁上。
技术总结
一种行人防疫消杀仓,包括,仓体、仓门、双侧进风系统、双侧排风系统,以及雾化消杀系统,其中,所述仓门分为前仓门和后仓门,分别安装在所述仓体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双侧进风系统、所述双侧排风系统、所述雾化消杀系统,分别设置在所述仓体的双侧侧壁内。本实用新型的行人防疫消杀仓,确保进入仓内的人员呼出的病毒和人体表面依附的病毒能有效灭杀,并由双侧排风系统的过滤杀毒装置净化后排出仓外,同时通道内保持进入过滤消毒后的新风,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实现防疫目的。实现防疫目的。实现防疫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
时建平 黄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首都机场集团设备运维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3
技术公布日:
20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