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植物细胞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
花序桉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2.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 f.muell.)属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高大乔木。该树种有十分强的顶端优势,树干高大通直,侧枝少易脱落,成年树木高可达35~45米。大花序桉树冠大小一般,但叶浓密,具有相当的立地控制能力。其幼态情况下种植后7~8年方可开花,花期间隔3年,树9年生后开始产出成熟种子。大花序桉树种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保存率高,并且木材质量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生长速度快,尤其后期的生长优势非常明显。大花序桉又被称为澳洲大花梨,其干形通直,木材呈黄褐,结构匀称,纹理清晰,且硬度高、耐久又坚固,木材干燥后单板终含水率及均匀性都较为优良,可广泛用于家具、装饰、建筑、坑木等,是具有栽种培育价值的树种。
3.大花序桉在我国引种依然处于不完全成熟的阶段,种源较少,开花结实率低。且大花序桉实验林多为多种源共同培养,该树种又属于异花风虫媒树种,不同种间容易发生杂交,导致优良性状无法得到稳定遗传,子代分化明显。因此,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对大花序桉进行繁殖,可有效解决大花序桉育种的随机性,建立起稳定的繁殖体系,获得最大效益。目前,关于大花序桉的组织培养研究已经有研究报道,唐庆兰(2006)、唐再生(2006,2018)、陈晓明(2010)和周小华(2018,2019)等人对大花序桉的组织培养体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主要存在问题还是增殖系数低,生根率低,
组培苗细弱,使得大花序桉大规模培养仍然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大花序桉组织培养组培苗细弱、增殖率低、生根率低等问题,提供一种大花序桉组织培养方法,旨在得到一种组培苗生长健壮、增殖率和生根率高的大花序桉组织培养的方法。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大花序桉组织培养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
7.(1)选择外植体:选择大花序桉伐桩萌条作为外植体,选择新生的健壮无病害的半木质化枝条作为外植体,用干净剪刀剪下带回实验室;
8.(2)外植体清洗及消毒:将步骤(1)中所得外植体茎段去掉叶片,用清水洗净表面灰尘,用洗衣粉溶液浸泡10分钟并用软毛笔仔细刷洗,尤其注意分枝处缝隙,刷洗干净后用流水冲洗30分钟以上,转入超净台后,先用无菌水漂洗两次,再放入酒精中浸泡15~30s,无菌水清洗2次,再将所述外植体放入溶液中,加入一滴(约0.05ml)吐温80(聚山梨酯-80),其间不停摇晃,浸泡8~10min,无菌水清洗5~6次,即完成清洗及消毒;
9.(3)接种及启动培养:将步骤(2)消毒完成的外植体的两端切口处切除少量,避免伤口褐化严重,将所述外植体由长茎段切成至少带一个腋芽的短茎段,竖直插入启动培养
基,进行初代启动培养,启动
培养基为以改良b5培养基为基础,再添加0.1~0.2mg/l 6-苄基腺嘌呤(6-ba)、0.05~0.1mg/l萘乙酸(naa)和30g/l蔗糖,启动培养时间为30~40d,前7~10d用
黑布遮光培养,之后打开黑布接受正常光照;
10.(4)增殖培养:将步骤(3)中启动培养过程中萌出的侧芽小心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接种前将每片叶片切掉整叶的4/5,保留一小部分叶片和叶柄,将短茎段平铺在增殖培养基表面并轻压茎段使其大约1/2没入增殖培养基中,此接种方式可以使新增殖的芽苗向上生长且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接种时保留2个芽,比单个芽接种的增殖成功率高,增殖培养基为改良b5培养基添加0.2~0.4mg/l 6-ba、0.1~0.2mg/l naa、30g/l蔗糖,接种后,前6~8d用黑布遮光培养,之后打开黑布接受正常光照,增殖培养30~35d后,获得增殖生长的组培苗;
11.(5)生根培养:待步骤(4)增殖培养的组培苗生长到1.5cm以上时,将其逐个切下,竖直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为改良b5培养基添加0.1-0.2mg/l naa、0.1-0.3mg/l吲哚乙酸(iaa)、0.8~1.5mg/l吲哚丁酸(iba)、20g/l蔗糖,接种后,前6~8d用黑布遮光培养,之后打开黑布接受正常光照,生根培养30~35d,获得生根的大花序桉组培苗;
12.(6)炼苗移栽:将步骤(5)生根的大花序桉组培苗置于室外遮阴炼苗8-10d,5~6d后将组培苗移出,移出时切忌不能直接拔取,而要先捏碎根系周围培养基后,用清水小心漂洗干净残留的培养基,将组培苗用质量体积浓度为0.05%的高锰酸钾浸泡10min,移栽至质量体积浓度为0.1%的多菌灵喷洒消毒过的基质中,移栽前几天注意遮阴保湿,每天喷灌一次,直至组培苗长出新叶即可移出遮阴网接受正常光照,至此,得到完整的大花序桉种苗。
13.作为优选,步骤(1)中选择大花序桉伐桩萌条作为外植体,在连续日照5天以上(没有阴雨天)晴朗的天气进行采集。
14.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酒精为体积浓度为75%的酒精;所述的溶液为质量体积浓度为0.1%的氯化钙溶液。
15.作为优选,步骤(3)、步骤(4)和步骤(5)中所述的改良b5培养基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成分;所述改良b5培养基具体的各组分及含量为
①
大量元素:kno
3 2000mg/l,(nh4)2so
4 134mg/l,nah2po
4 200mg/l,mgso4·
7h2o 250mg/l,cacl2·
2h2o 200mg/l;
②
微量元素:ki 0.75mg/l,h3bo
3 3.0mg/l,mnso4·
4h2o 15mg/l,znso4·
7h2o 5mg/l,na2moo4·
2h2o 0.25mg/l;cuso4·
5h2o 0.025mg/l,cocl2·
6h2o 0.025mg/l,feso4·
7h2o(27.8mg/l)+na
2-edta
·
2h2o(37.3mg/l);
③
有机成分:肌醇100mg/l,烟酸1.0mg/l,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1.0mg/l,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5mg/l,甘氨酸2mg/l,核黄素(维生素b2)10mg/l,泛酸钙1.1mg/l,抗坏血酸10mg/l,l-半胱氨酸5mg/l,叶酸0.2mg/l。
16.作为优选,步骤(6)中所述的基质为果园土:蛭石:珍珠岩=4:1:1体积比混合所得。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发明方法系统地研究植物营养组分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全面改进培养基组分和含量,并且在增殖培养时采用横接的接种方式,使增殖产生的芽苗有更多的生长空间,克服了以往大花序桉节间较短而使侧芽生长受限的问题;本发明的培养方法更适合大花序桉组织培养组培苗生长,培养所得的大花序桉组培苗生长健壮,增殖率和生根率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外植体茎段新萌发的腋芽。
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芽苗增殖培养的图片。
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增殖培养的组培苗取出放置在托盘上的图片。
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组培苗生根后的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中采用的原料、试剂若无特殊说明,皆为市售所得。质量体积浓度指的是某一质量的溶质溶解于某一体积的溶剂中后溶质的浓度,比如1%质量体积浓度,为1g溶质溶解于100ml溶剂中所得。
24.实施例中,外植体保存率=(1-污染的外植体个数/接种外植体总数)
×
100%;外植体启动率=(萌发出新芽的外植体个数/接种后保留下来的外植体个数)
×
100%;增殖系数=统计时的总芽数/接种时芽数;生根率=(生根的组培苗个数/接种时组培苗个数)
×
100%;移栽成活率=(移栽后长出新叶的小苗数/移栽时总苗数)
×
100%。
25.实施例中改良的b5培养基各组分及含量如下:
26.①
大量元素:kno
3 2000mg/l,(nh4)2so
4 134mg/l,nah2po
4 200mg/l,mgso4·
7h2o 250mg/l,cacl2·
2h2o 200mg/l;
27.②
微量元素:ki 0.75mg/l,h3bo
3 3.0mg/l,mnso4·
4h2o 15mg/l,znso4·
7h2o 5mg/l,na2moo4·
2h2o 0.25mg/l;cuso4·
5h2o 0.025mg/l,cocl2·
6h2o 0.025mg/l,feso4·
7h2o(27.8mg/l)+na
2-edta
·
2h2o(37.3mg/l);
28.③
有机成分:肌醇100mg/l,烟酸1.0mg/l,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1.0mg/l,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5mg/l,甘氨酸2mg/l,核黄素(维生素b2)10mg/l,泛酸钙1.1mg/l,抗坏血酸10mg/l,l-半胱氨酸5mg/l,叶酸0.2mg/l。
29.实施例1
30.一种大花序桉组织培养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31.(1)选择外植体:选择大花序桉伐桩萌条作为外植体,在连续日照5天以上(没有阴雨天)晴朗的天气进行采集,选择新生的健壮无病害的半木质化枝条作为外植体,用干净剪刀剪下带回实验室;
32.(2)外植体清洗及消毒:将步骤(1)中所得外植体茎段去掉叶片,用清水洗净表面灰尘,用洗衣粉溶液浸泡10分钟并用软毛笔仔细刷洗,尤其注意分枝处缝隙,刷洗干净后用流水冲洗30分钟以上,转入超净台后,先用无菌水漂洗两次,再放入体积浓度为75%的酒精中浸泡15~30s,无菌水清洗2次,再将所述外植体放入质量体积浓度为0.1%的溶液中,加入一滴(一滴约0.05ml)吐温80(聚山梨酯-80),其间不停摇晃,浸泡8min,无菌水清洗5次,即完成清洗及消毒;
33.(3)接种及启动培养:将步骤(2)消毒完成的外植体的两端切口处切除少量,避免伤口褐化严重,将所述外植体由长茎段切成至少带一个腋芽的短茎段,竖直插入启动培养基,进行初代启动培养,启动培养基为改良b5培养基为基础,再添加0.2mg/l 6-苄基腺嘌呤(6-ba)、0.1mg/l萘乙酸(naa)和30g/l蔗糖所得,启动培养时间为35d,前7d用黑布遮光培
养,之后打开黑布接受正常光照;光照强度2000lx,光照周期为16h/d,温度为26
±
1℃,湿度为60%,35d时统计得出,外植体保存率为73%,启动率为82%;
34.(4)增殖培养:将步骤(3)中启动培养过程中萌出的侧芽小心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接种前将每片叶片切掉整叶面积的4/5,保留一小部分叶片和叶柄,将短茎段平铺在增殖培养基表面并轻压茎段使其1/2没入增殖培养基中,此接种方式可以使新增殖的芽苗向上生长且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接种时保留2个芽,比单个芽接种的增殖成功率高,增殖培养基为改良b5培养基添加0.2mg/l 6-ba、0.5mg/l naa、30g/l蔗糖,接种后,前6d用黑布遮光培养,之后打开黑布接受正常光照,增殖培养35d后,获得增殖生长的组培苗,经统计,增殖系数为4.0;
35.(5)生根培养:待步骤(4)增殖培养的组培苗生长到1.5cm以上时,将其逐个切下,竖直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为改良b5培养基添加0.1mg/l naa、0.3mg/l吲哚乙酸(iaa)、0.8mg/l吲哚丁酸(iba)、20g/l蔗糖,接种后,前8d用黑布遮光培养,之后打开黑布接受正常光照,生根培养35d,获得生根的大花序桉组培苗,经统计,生根率为83%;
36.(6)炼苗移栽:将步骤(5)生根的大花序桉组培苗置于室外遮阴炼苗8d,5d后将组培苗移出,移出时切忌不能直接拔取,而要先捏碎根系周围培养基后,用清水小心漂洗干净残留的培养基,将组培苗用质量体积浓度为0.05%高锰酸钾浸泡10min,移栽至质量体积浓度为0.1%多菌灵喷洒消毒过的基质(基质为果园土:蛭石:珍珠岩=4:1:1体积比混合所得)中,移栽前几天注意遮阴保湿,每天喷灌一次,直至组培苗长出新叶即可移出遮阴网接受正常光照,至此,得到完整的大花序桉种苗,移栽了86棵,成活82棵,移栽成活率为95.3%。
37.实施例2
38.一种大花序桉组织培养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39.(1)选择外植体:选择大花序桉伐桩萌条作为外植体,在连续日照5天以上(没有阴雨天)晴朗的天气进行采集,选择新生的健壮无病害的半木质化枝条作为外植体,用干净剪刀剪下带回实验室;
40.(2)外植体清洗及消毒:将步骤(1)中所得外植体茎段去掉叶片,用清水洗净表面灰尘,用洗衣粉溶液浸泡10分钟并用软毛笔仔细刷洗,尤其注意分枝处缝隙,刷洗干净后用流水冲洗30分钟以上,转入超净台后,先用无菌水漂洗两次,再放入体积浓度为75%的酒精中浸泡15~30s,无菌水清洗2次,再将所述外植体放入质量体积浓度为0.1%的溶液中,加入一滴(一滴约0.05ml)吐温80(聚山梨酯-80),其间不停摇晃,浸泡10min,无菌水清洗6次,即完成清洗及消毒;
41.(3)接种及启动培养:将步骤(2)消毒完成的外植体的两端切口处切除少量,避免伤口褐化严重,将所述外植体由长茎段切成至少带一个腋芽的短茎段,竖直插入启动培养基,进行初代启动培养,启动培养基为改良b5培养基为基础,再添加0.5mg/l 6-苄基腺嘌呤(6-ba)、0.1mg/l萘乙酸(naa)和30g/l蔗糖所得,启动培养时间为35d,前7d用黑布遮光培养,之后打开黑布接受正常光照;光照强度2500lx,光照周期为16h/d,温度为26
±
1℃,湿度为60%,35d时统计得出,外植体保存率为76%,启动率为86%;
42.(4)增殖培养:将步骤(3)中启动培养过程中萌出的侧芽小心切下,转接到增殖培
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接种前将每片叶片切掉整叶面积的4/5,保留一小部分叶片和叶柄,将短茎段平铺在增殖培养基表面并轻压茎段使其1/2没入增殖培养基中,此接种方式可以使新增殖的芽苗向上生长且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接种时保留2个芽,比单个芽接种的增殖成功率高,增殖培养基为改良b5培养基添加0.2mg/l 6-ba、0.2mg/l naa、30g/l蔗糖,接种后,前7d用黑布遮光培养,之后打开黑布接受正常光照,增殖培养35d后,获得增殖生长的组培苗,经统计,增殖系数为4.2;
43.(5)生根培养:待步骤(4)增殖培养的组培苗生长到1.5cm以上时,将其逐个切下,竖直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为改良b5培养基添加0.1mg/l naa、0.1mg/l吲哚乙酸(iaa)、1.0mg/l吲哚丁酸(iba)、20g/l蔗糖,接种后,前8d用黑布遮光培养,之后打开黑布接受正常光照,生根培养35d,获得生根的大花序桉组培苗,经统计,生根率为90%;
44.(6)炼苗移栽:将步骤(5)生根的大花序桉组培苗置于室外遮阴炼苗10d,5d后将组培苗移出,移出时切忌不能直接拔取,而要先捏碎根系周围培养基后,用清水小心漂洗干净残留的培养基,将组培苗用质量体积浓度为0.05%高锰酸钾浸泡10min,移栽至质量体积浓度为0.1%多菌灵喷洒消毒过的基质(基质为果园土:蛭石:珍珠岩=4:1:1体积比混合所得)中,移栽前几天注意遮阴保湿,每天喷灌一次,直至组培苗长出新叶即可移出遮阴网接受正常光照,至此,得到完整的大花序桉种苗,移栽了82棵,成活79棵,移栽成活率为96.3%。
45.实施例3
46.一种大花序桉组织培养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47.(1)选择外植体:选择大花序桉伐桩萌条作为外植体,在连续日照5天以上(没有阴雨天)晴朗的天气进行采集,选择新生的健壮无病害的半木质化枝条作为外植体,用干净剪刀剪下带回实验室;
48.(2)外植体清洗及消毒:将步骤(1)中所得外植体茎段去掉叶片,用清水洗净表面灰尘,用洗衣粉溶液浸泡10分钟并用软毛笔仔细刷洗,尤其注意分枝处缝隙,刷洗干净后用流水冲洗30分钟以上,转入超净台后,先用无菌水漂洗两次,再放入体积浓度为75%的酒精中浸泡15~30s,无菌水清洗2次,再将所述外植体放入质量体积浓度为0.1%的溶液中,加入一滴(一滴约0.05ml)吐温80(聚山梨酯-80),其间不停摇晃,浸泡10min,无菌水清洗6次,即完成清洗及消毒;
49.(3)接种及启动培养:将步骤(2)消毒完成的外植体的两端切口处切除少量,避免伤口褐化严重,将所述外植体由长茎段切成至少带一个腋芽的短茎段,竖直插入启动培养基,进行初代启动培养,启动培养基为改良b5培养基为基础,再添加0.2mg/l 6-苄基腺嘌呤(6-ba)、0.05mg/l萘乙酸(naa)和30g/l蔗糖所得,启动培养时间为35d,前7d用黑布遮光培养,之后打开黑布接受正常光照;光照强度2200lx,光照周期为16h/d,温度为26
±
1℃,湿度为60%,35d时统计得出,外植体保存率为77%,启动率为87%;
50.(4)增殖培养:将步骤(3)中启动培养过程中萌出的侧芽小心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接种前将每片叶片切掉整叶面积的4/5,保留一小部分叶片和叶柄,将短茎段平铺在增殖培养基表面并轻压茎段使其1/2没入增殖培养基中,此接种方式可以使新增殖的芽苗向上生长且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接种时保留2个芽,比单个芽接种的增殖成
功率高,增殖培养基为改良b5培养基添加0.3mg/l 6-ba、0.2mg/l naa、30g/l蔗糖,接种后,前6d用黑布遮光培养,之后打开黑布接受正常光照,增殖培养35d后,获得增殖生长的组培苗,经统计,增殖系数为4.6;
51.(5)生根培养:待步骤(4)增殖培养的组培苗生长到1.5cm以上时,将其逐个切下,竖直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为改良b5培养基添加0.1mg/l naa、0.2mg/l吲哚乙酸(iaa)、1.2mg/l吲哚丁酸(iba)、20g/l蔗糖,接种后,前7d用黑布遮光培养,之后打开黑布接受正常光照,生根培养35d,获得生根的大花序桉组培苗,经统计,生根率为94%;
52.(6)炼苗移栽:将步骤(5)生根的大花序桉组培苗置于室外遮阴炼苗10d,5d后将组培苗移出,移出时切忌不能直接拔取,而要先捏碎根系周围培养基后,用清水小心漂洗干净残留的培养基,将组培苗用质量体积浓度为0.05%高锰酸钾浸泡10min,移栽至质量体积浓度为0.1%多菌灵喷洒消毒过的基质(基质为果园土:蛭石:珍珠岩=4:1:1体积比混合所得)中,移栽前几天注意遮阴保湿,每天喷灌一次,直至组培苗长出新叶即可移出遮阴网接受正常光照,至此,得到完整的大花序桉种苗,移栽了86棵,成活82棵,移栽成活率为95.3%。
53.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大花序桉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操作步骤:(1)选择外植体:选择大花序桉伐桩萌条作为外植体,选择半木质化枝条作为外植体;(2)外植体清洗及消毒:将步骤(1)中所得外植体茎段去掉叶片,洗净,浸泡并刷洗,刷洗干净后用流水冲洗,转入超净台后,先用无菌水漂洗,再放入酒精中浸泡15~30s,无菌水清洗,再将所述外植体放入溶液中,加入吐温80,其间不停摇晃,浸泡8~10min,无菌水清洗,即完成清洗及消毒;(3)接种及启动培养:将步骤(2)消毒完成的外植体的两端切口处切除,将所述外植体由长茎段切成至少带一个腋芽的短茎段,竖直插入启动培养基,进行初代启动培养,启动培养基为以改良b5培养基为基础,再添加0.1~0.2mg/l 6-苄基腺嘌呤(6-ba)、0.05~0.1mg/l萘乙酸(naa)和30g/l蔗糖,启动培养时间为30~40d,前7~10d用黑布遮光培养,之后打开黑布接受正常光照;(4)增殖培养:将步骤(3)中启动培养过程中萌出的侧芽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接种前将每片叶片切掉整叶的4/5,将短茎段平铺在增殖培养基表面并使其1/2没入增殖培养基中,接种时保留2个芽,增殖培养基为改良b5培养基添加0.2~0.4mg/l 6-ba、0.1~0.2mg/l naa、30g/l蔗糖,接种后,前6~8d用黑布遮光培养,之后打开黑布接受正常光照,增殖培养30~35d后,获得增殖生长的组培苗;(5)生根培养:待步骤(4)增殖培养的组培苗生长到1.5cm以上时,将其逐个切下,竖直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为改良b5培养基添加0.1-0.2mg/l naa、0.1-0.3mg/l吲哚乙酸(iaa)、0.8~1.5mg/l吲哚丁酸(iba)、20g/l蔗糖,接种后,前6~8d用黑布遮光培养,之后打开黑布接受正常光照,生根培养30~35d,获得生根的大花序桉组培苗;(6)炼苗移栽:将步骤(5)生根的大花序桉组培苗置于遮阴炼苗8-10d,5~6d后将组培苗移出,用水漂洗残留的培养基,将组培苗用质量体积浓度为0.05%的高锰酸钾浸泡,移栽至质量体积浓度为0.1%的多菌灵喷洒消毒过的基质中,每天喷灌一次,直至组培苗长出新叶至此,得到完整的大花序桉种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花序桉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选择大花序桉伐桩萌条作为外植体,在连续日照5天以上晴朗的天气进行采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花序桉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酒精为体积浓度为75%的酒精;所述的溶液为质量体积浓度为0.1%的氯化钙溶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花序桉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步骤(4)和步骤(5)中所述的改良b5培养基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成分;所述改良b5培养基具体的各组分及含量为
①
大量元素:kno
3 2000mg/l,(nh4)2so
4 134mg/l,nah2po
4 200mg/l,mgso4·
7h2o 250mg/l,cacl2·
2h2o 200mg/l;
②
微量元素:ki 0.75mg/l,h3bo
3 3.0mg/l,mnso4·
4h2o 15mg/l,znso4·
7h2o 5mg/l,na2moo4·
2h2o 0.25mg/l;cuso4·
5h2o 0.025mg/l,cocl2·
6h2o 0.025mg/l,feso4·
7h2o(27.8mg/l)+na
2-edta
·
2h2o(37.3mg/l);
③
有机成分:肌醇100mg/l,烟酸1.0mg/l,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1.0mg/l,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5mg/l,甘氨酸2mg/l,核黄素(维生素b2)10mg/l,泛酸钙1.1mg/l,抗坏血酸10mg/l,l-半胱氨酸5mg/l,叶酸0.2mg/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花序桉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基质为
果园土:蛭石:珍珠岩=4:1:1体积比混合所得。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花序桉组织培养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1)选择外植体;(2)外植体清洗及消毒;(3)接种及启动培养;(4)增殖培养;(5)生根培养;(6)炼苗移栽,直至组培苗长出新叶至此,得到完整的大花序桉种苗。本发明方法系统地研究植物营养组分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全面改进培养基组分和含量,并且在增殖培养时采用横接的接种方式,使增殖产生的芽苗有更多的生长空间,克服了以往大花序桉节间较短而使侧芽生长受限的问题;本发明的培养方法更适合大花序桉组织培养组培苗生长,培养所得的大花序桉组培苗生长健壮,增殖率和生根率高。增殖率和生根率高。增殖率和生根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
乔梦吉 邱炳发 符韵林 王建忠 韦鹏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东门林场
技术研发日:
2022.10.25
技术公布日:
202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