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联合整地机

阅读: 评论:0


的两端。
12.进一步的,所述深松铲安装在深松铲座上。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一、本实用新型可对秸秆覆盖的地块进行秸秆粉碎归行,实现秸秆条带覆盖,待播种的种植带深松浅耙少耕整地,作业后的土壤表面平整,动土量小,可以满足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的要求。而且本实用新型配套的拖拉机消耗动力小,牵引式驱动作业,速度快,效率高。
15.二、本实用新型的耙片轴和缺口圆盘耙片构成碎土机构,本实用新型利用两组碎土机构合理地完成了粉碎后的秸秆归行到两侧,对清理后的条带土壤深松浅耙耕作,实现了播种带少动土,提高了地温、秸秆条带覆盖的效果,满足了秸秆覆盖条件下的保护性耕作少耕整地的要求,减少了苗带土壤中秸秆的含量,确保种子播种到土壤中,后置的镇压辊保证了土壤整形镇压效果,有效创造平整良好的种床。
16.三、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组圆盘耙片进行碎土作业,减少了拖拉机的动力消耗,提高了作业效率。
17.四、本实用新型的碎土机构中的前耙片轴与后耙片轴采用安装倾斜角度的对置设计,减少了缺口圆盘耙片的入土角度,减轻了缺口圆盘耙片的入土阻力,增加了入土深度。安装倾斜角度的对置设计使得两组缺口圆盘耙片产生的侧向力相互抵消,缺口圆盘耙片碎土的同时,保证前进方向,从而增加了入土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19.图2是图1的俯视图;
20.图3是前耙片轴14与后耙片轴15具有倾斜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机架1、悬挂架2、变速箱3、传动轴4、主链传动机构5、秸秆粉碎刀轴6、粉碎刀片7、秸秆归行旋转轴8、正反绞龙9、深松铲11、深松铲座12、副链传动机构13、前耙片轴14、后耙片轴15、侧板16、镇压辊17、托架18、缺口圆盘耙片19和轴承座20,秸秆粉碎刀轴6和秸秆归行旋转轴8由前至后安装在机架1上,粉碎刀片7安装在秸秆粉碎刀轴6上,正反绞龙9安装在秸秆归行旋转轴8上,秸秆粉碎刀轴6通过主链传动机构5与传动轴4 相连,传动轴4与变速箱3的输出轴相连,变速箱3固装在机架1上,秸秆归行旋转轴8 通过副链传动机构13与秸秆粉碎刀轴6相连,深松铲11位于秸秆归行旋转轴8的后方,且深松铲11通过深松铲座12安装在机架1上,悬挂架2设置在机架1的上方且与机架1 连接,前耙片轴14、后耙片轴15和镇压辊17依次布置在秸秆归行旋转轴8的后面,前耙片轴14和后耙片轴15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20固装在侧板16上,侧板16与机架1固接,前耙片轴14和后耙片轴15上分别安装有数个缺口圆盘耙片19,镇压辊17的两端与托架18轴套连接,托架18与侧板16销轴连接。
22.所述缺口圆盘耙片19为凹形圆盘,前耙片轴14上的缺口圆盘耙片19凹坑朝向与后耙片轴15上的缺口圆盘耙片19凹坑朝向相反。这样设计可以使前耙片轴14上的缺口圆盘耙
片19和后耙片轴15上的缺口圆盘耙片19分别切割到不同位置的土壤,还可以相互抵消缺口凹型圆盘耙片作业时产生的侧向力,防止机具向一侧倾斜。
23.所述前耙片轴14相对机架1上的前水平安装轴线m-m具有前耙片轴倾斜角α,后耙片轴15相对机架1上的后水平安装轴线n-n具有后耙片轴倾斜角β。
24.所述前耙片轴倾斜角α与后耙片轴倾斜角β的倾斜方向相反,如前耙片轴倾斜角α向前倾斜,后耙片轴倾斜角β向后倾斜。其前耙片轴倾斜角α与后耙片轴倾斜角β相等,且α=β=1
°
~8
°
。前耙片轴倾斜角α与后耙片轴倾斜角β的最佳角度为1.5
°

25.每相邻两个缺口圆盘耙片19之间安装有刮土板21,刮土板21固装在机架1的横梁上,每相邻两个缺口圆盘耙片19之间的间距为120毫米~200毫米。刮土板21可防止缺口圆盘耙片19夹土。
26.所述正反绞龙9分为左螺旋片91和右螺旋片92,秸秆归行旋转轴8以长度方向的中心点向两端分为左端和右端,左螺旋片91固装在秸秆归行旋转轴8的左端上,右螺旋片 92固装在秸秆归行旋转轴8的右端上。
27.所述整地机还包括两个风扇10,两个风扇10分别安装在秸秆归行旋转轴8的两端。风扇10可限制秸秆飘逸的范围。
28.所述深松铲11安装在深松铲座12上。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见图1~图3,本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联合整地机由悬挂架2与拖拉机连接,拖拉机上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变速箱3的输入端连接,变速箱 3将传动传递至传动轴4,经主链传动机构5带动秸秆粉碎刀轴6转动,经副链传动机构 13带动秸秆归行旋转轴8转动,秸秆粉碎刀轴6上的粉碎刀片7将秸秆打碎,秸秆归行旋转轴8上的正反绞龙9将打碎的秸秆分至播种带两侧,深松铲11深松种床,前耙片轴 14和后耙片轴15在拖拉机前行的带动下自行滚动,通过耙片轴上的缺口圆盘耙片19实现碎土作业,镇压辊17将碎完的土壤进行镇压。


技术特征:


1.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联合整地机,所述整地机包括机架(1)、悬挂架(2)、变速箱(3)、传动轴(4)、主链传动机构(5)、秸秆粉碎刀轴(6)、粉碎刀片(7)、秸秆归行旋转轴(8)、正反绞龙(9)、深松铲(11)、深松铲座(12)和副链传动机构(13),秸秆粉碎刀轴(6)和秸秆归行旋转轴(8)由前至后安装在机架(1)上,粉碎刀片(7)安装在秸秆粉碎刀轴(6)上,正反绞龙(9)安装在秸秆归行旋转轴(8)上,秸秆粉碎刀轴(6)通过主链传动机构(5)与传动轴(4)相连,传动轴(4)与变速箱(3)的输出轴相连,变速箱(3)固装在机架(1)上,秸秆归行旋转轴(8)通过副链传动机构(13)与秸秆粉碎刀轴(6)相连,深松铲(11)位于秸秆归行旋转轴(8)的后方,且深松铲(11)通过深松铲座(12)安装在机架(1)上,悬挂架(2)设置在机架(1)的上方且与机架(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地机还包括前耙片轴(14)、后耙片轴(15)、侧板(16)、镇压辊(17)、托架(18)、缺口圆盘耙片(19)和轴承座(20),前耙片轴(14)、后耙片轴(15)和镇压辊(17)依次布置在秸秆归行旋转轴(8)的后面,前耙片轴(14)和后耙片轴(15)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20)固装在侧板(16)上,侧板(16)与机架(1)固接,前耙片轴(14)和后耙片轴(15)上分别安装有数个缺口圆盘耙片(19),镇压辊(17)的两端与托架(18)轴套连接,托架(18)与侧板(16)销轴连接。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联合整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圆盘耙片(19)为凹形圆盘,前耙片轴(14)上的缺口圆盘耙片(19)凹坑朝向与后耙片轴(15)上的缺口圆盘耙片(19)凹坑朝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联合整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耙片轴(14)相对机架(1)上的前水平安装轴线(m-m)具有前耙片轴倾斜角(α),后耙片轴(15)相对机架(1)上的后水平安装轴线(n-n)具有后耙片轴倾斜角(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联合整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耙片轴倾斜角(α)与后耙片轴倾斜角(β)的倾斜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联合整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耙片轴倾斜角(α)与后耙片轴倾斜角(β)相等。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联合整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地机还包括刮土板(21),每相邻两个缺口圆盘耙片(19)之间安装有刮土板(21),每相邻两个缺口圆盘耙片(19)之间的间距为120毫米~200毫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联合整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绞龙(9)分为左螺旋片(91)和右螺旋片(92),秸秆归行旋转轴(8)以长度方向的中心点向两端分为左端和右端,左螺旋片(91)固装在秸秆归行旋转轴(8)的左端上,右螺旋片(92)固装在秸秆归行旋转轴(8)的右端上。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联合整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地机还包括两个风扇(10),两个风扇(10)分别安装在秸秆归行旋转轴(8)的两端。9.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联合整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松铲(11)安装在深松铲座(12)上。

技术总结


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联合整地机,以解决现有秸秆覆盖整地机存在动土量大,作业效率低的问题。秸秆粉碎刀轴和秸秆归行旋转轴由前至后安装在机架上,粉碎刀片安装在秸秆粉碎刀轴上,正反绞龙安装在秸秆归行旋转轴上,秸秆粉碎刀轴与传动轴相连,传动轴与变速箱相连,秸秆归行旋转轴通过副链传动机构与秸秆粉碎机构相连,深松铲位于秸秆归行机构的后方,前耙片轴、后耙片轴和镇压辊依次布置在秸秆归行旋转轴的后面,前耙片轴和后耙片轴上分别安装有缺口圆盘耙片。本实用新型可对秸秆覆盖的地块进行秸秆粉碎归行,实现秸秆条带覆盖,待播种的种植带深松浅耙少耕整地,作业后的土壤表面平整,动土量小,满足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的要求。免耕播种的要求。免耕播种的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

关义新 敖曼 董文赫 宋立伟 李波 袁野 白子轩 焦明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2022.10.17

技术公布日:

2023/1/31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6:03: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06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秸秆   旋转轴   圆盘   倾斜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