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
多功能悬置
支架和汽车。
背景技术:
2.后悬置支架是用于连接动力总成和车身的汽车零部件,起承载、限位等作用。一般由后悬置支架骨架、橡胶衬套等组成;后悬置本体骨架上设计有安装孔与动力总成连接,橡胶衬套中心孔与后悬置总成连接;相对应的动力总成上需要给后悬置支架骨架增加安装孔,后悬置支架周边存在安装在动力总成上的其他汽车零部件(例如驱动轴总成),导致了以下问题:后悬置支架周边零部件布置空间拥挤,零部件数量多,动力总成需提供的安装点多,整体零部件重量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多功能悬置支架和汽车,以减轻或消除至少一个上述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
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悬置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连接板部、连接
臂部和驱动轴安装环部,所述连接板部的左部和右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动力总成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臂部的上段与所述连接板部的左部连接,所述连接臂部的下段向下伸出于所述连接板部,所述连接臂部的下段设置有用于与后悬置总成连接的第二连接孔,所述驱动轴安装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部的右部的后侧,所述驱动轴安装环部围成用于支撑驱动轴总成的驱动轴的中心孔,所述驱动轴安装环部上设置有用于与驱动轴总成连接的第三连接孔。
5.可选的,所述连接臂部的上段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板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所述连接臂部的上段的前侧部构成向前凸出于所述连接板部的第一加强筋,所述连接臂部的上段的后侧部构成向后凸出于所述连接板部的第二加强筋。
6.可选的,所述驱动轴安装环部由至少一个大厚度部和至少一个小厚度部连接而成,至少一个所述大厚度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大于至少一个所述小厚度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至少一个所述大厚度部处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孔。
7.可选的,至少一个所述大厚度部的前端与所述连接板部相连。
8.可选的,至少一个所述大厚度部的后端向后延伸至所述驱动轴安装环部的后侧部。
9.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均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部的上边缘处。
10.可选的,所述连接板部上设置有多个凸台部,所述凸台部的前端部向前凸出于所述连接板部的前侧面,所述凸台部的后端部向后凸出于所述连接板部的后侧面,多个所述凸台部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孔。
11.可选的,还包括压装在所述第二连接孔中的衬套,所述衬套包括中心衬管、设置在所述中心衬管外围的橡胶主簧以及设置在所述橡胶主簧外围的硫化外骨架,所述中心衬
管、所述橡胶主簧和所述硫化外骨架通过硫化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12.可选的,所述支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的铸造件。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悬置支架。
14.本实用新型在多功能悬置支架上集成了驱动轴安装环部,整合了多功能悬置支架周边零部件,使得多功能悬置支架周边零部件布置更加紧凑,缓解了分散布置导致的空间不足的问题,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动力总成上的安装点,降低了整车重量,降低了整车成本;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连接板部、连接臂部和驱动轴安装环部的结构,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简化了多功能悬置支架的结构,降低了多功能悬置支架的制造难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功能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功能悬置支架的爆炸图;
17.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功能悬置支架、驱动轴总成和后悬置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18.图中:1—支架本体;2—硫化外骨架;3—橡胶主簧;4—中心衬管;5—后悬置总成;6—驱动轴总成;101—连接板部;102—连接臂部;103—第二连接孔;104—第三加强筋;105—第一连接孔;106—凸台部;107—驱动轴安装环部;108—第三连接孔;109—中心孔;1021—上段;1071—大厚度部;1072—小厚度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多功能悬置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包括连接板部101、连接臂部102和驱动轴安装环部107,连接板部101的左部和右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动力总成连接的第一连接孔105,连接臂部102的上段1021与连接板部101的左部连接,连接臂部102的下段向下伸出于连接板部101,连接臂部102的下段设置有用于与后悬置总成5连接的第二连接孔103,驱动轴安装环部107固定连接在连接板部101的右部的后侧,驱动轴安装环部107围成用于支撑驱动轴总成6的驱动轴的中心孔109,驱动轴安装环部107上设置有用于与驱动轴总成6连接的第三连接孔108。
21.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多功能悬置支架上集成了驱动轴安装环部,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的驱动轴安装支架,动力总成上可减少2-3个安装孔,多功能悬置支架整合了多功能悬置支架周边零部件,使得多功能悬置支架周边零部件布置更加紧凑,缓解了分散布置导致的空间不足的问题,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动力总成上的安装点,降低了整车重量,降低了整车成本;利用连接臂部对连接板部101的左部进行加强,利用驱动轴安装环部对连接板部101的右部进行加强,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简化了多功能悬置支架的结构,降低了多功能悬置支架的制造难度,例如可以减少加强筋的数量以降低支架本体1的铸造难度。
22.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臂部102的上段1021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大于连接板部101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连接臂部102的上段1021的前侧部构成向前凸出于连接板部101的第一加强筋,连接臂部102的上段1021的后侧部构成向后凸出于连接板部101的第二加强筋。通过形成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能够提升连接板部101的结构强度。
23.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臂部102的下段的外围设置有第三加强筋104。设置第三加强筋104能够提升第二连接孔103处的结构强度。
24.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轴安装环部107由至少一个大厚度部1071和至少一个小厚度部1072连接而成,至少一个大厚度部1071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大于至少一个小厚度部1072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至少一个大厚度部1071处设置有第三连接孔108。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设置小厚度部1072有利于减重和节省材料。
25.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大厚度部1071的前端与连接板部101相连。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合理设置大厚度部1071的结构有利于提升连接板部101和驱动轴安装环部107的结构强度。
26.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大厚度部1071的后端向后延伸至驱动轴安装环部107的后侧部。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合理设置大厚度部1071的结构有利于提升驱动轴安装环部107的结构强度。
27.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第一连接孔105均设置在连接板部101的上边缘处。
28.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部101上设置有多个凸台部106,凸台部106的前端部向前凸出于连接板部101的前侧面,凸台部106的后端部向后凸出于连接板部101的后侧面,多个凸台部106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05。设置凸台部106有利于提升连接板部101的结构强度和提升连接板部101的安装精度。
29.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功能悬置支架还包括压装在第二连接孔103中的衬套,衬套包括中心衬管4、设置在中心衬管4外围的橡胶主簧3以及设置在橡胶主簧3外围的硫化外骨架2,中心衬管4、橡胶主簧3和硫化外骨架2通过硫化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为一体成型的铸造件。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铝合金或铸铁来铸造支架本体1。
3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多功能悬置支架,如图3所示,多功能悬置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动力总成上,后悬置总成5与橡胶主簧3连接,驱动轴总成6通过螺栓与驱动轴安装环部107固定连接,驱动轴总成6的驱动轴穿过中心孔109,驱动轴安装环部107支撑驱动轴总成6的驱动轴。
3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连接板部、连接臂部和驱动轴安装环部,所述连接板部的左部和右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动力总成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臂部的上段与所述连接板部的左部连接,所述连接臂部的下段向下伸出于所述连接板部,所述连接臂部的下段设置有用于与后悬置总成连接的第二连接孔,所述驱动轴安装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部的右部的后侧,所述驱动轴安装环部围成用于支撑驱动轴总成的驱动轴的中心孔,所述驱动轴安装环部上设置有用于与驱动轴总成连接的第三连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部的上段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板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所述连接臂部的上段的前侧部构成向前凸出于所述连接板部的第一加强筋,所述连接臂部的上段的后侧部构成向后凸出于所述连接板部的第二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安装环部由至少一个大厚度部和至少一个小厚度部连接而成,至少一个所述大厚度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大于至少一个所述小厚度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至少一个所述大厚度部处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大厚度部的前端与所述连接板部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大厚度部的后端向后延伸至所述驱动轴安装环部的后侧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均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部的上边缘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部上设置有多个凸台部,所述凸台部的前端部向前凸出于所述连接板部的前侧面,所述凸台部的后端部向后凸出于所述连接板部的后侧面,多个所述凸台部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装在所述第二连接孔中的衬套,所述衬套包括中心衬管、设置在所述中心衬管外围的橡胶主簧以及设置在所述橡胶主簧外围的硫化外骨架,所述中心衬管、所述橡胶主簧和所述硫化外骨架通过硫化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的铸造件。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悬置支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悬置支架和汽车,多功能悬置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连接板部、连接臂部和驱动轴安装环部,连接板部的左部和右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连接臂部的上段与连接板部的左部连接,连接臂部的下段向下伸出于连接板部,连接臂部的下段设置有用于与后悬置总成连接的第二连接孔,驱动轴安装环部固定连接在连接板部的右部的后侧,驱动轴安装环部围成用于支撑驱动轴总成的驱动轴的中心孔,驱动轴安装环部上设置有用于与驱动轴总成连接的第三连接孔。汽车包括上述的多功能悬置支架。本实用新型在多功能悬置支架上集成驱动轴安装环部,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动力总成上的安装点,降低了整车重量,降低了整车成本。降低了整车成本。降低了整车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田晓强 唐治钢 熊维林 廖阳培 彭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8
技术公布日:
20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