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针织圆机扩布
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扩布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家纺面料通常使用38针以上的针织大筒径圆机进行织造,面料门幅较长,在2.2米以上。现有的扩布装置对大门幅与微弹
织物的扩布效果不够友善,使得家纺面料在扩布时存在握持力不够,常有布面线圈大小不一、纬斜等织物外观问题的产生。针织圆机设备中,主要通过扩布装置对织物进行阔幅,可起到一定的调节织物张力均匀,缓解织物纬斜的作用。
3.现有技术中,扩布装置主要分为扁圆形和方形两种结构,然而该两种装置对织物表面复杂的张力问题很难克服,扁圆形扩布架的两头与中间的张力存在较大差异,而方形扩布架则是四角与中间的张力不同。例如专利号为cn 108866787b提供了一种用于圆盘针织机的扩布装置,通过可整体调整扩布幅度的主扩布圈和副扩布圈调整到合理位置,可以提高针织物横向各位置张力的均匀性,提高针织物质量。但上述扩布装置中两端扩布圈的间距较远,会出现织物在扩布架两端与中间位置上张力、握持力不同的现象,织物在该扩布装置上仍会产生张力不均、纬斜等外观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扩布装置,能够更精确地控制织物横列与纵行上的线圈张力一致,有效地减少织物纬斜现象发生,能够保证织物外观均匀,提高织物整体质量;且可适用于更多大筒径的针织大圆机,应用范围较广。
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感应式均匀张力无缝内衣圆机牵拉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引布盘、扩布架和牵拉辊,所述引布盘中间设置上下贯通的筒腔,筒腔中心位置竖直设置主导杆,引布盘的筒腔内壁设置随动架,引布盘通过随动架随着主导杆转动而转动;所述扩布架包括四个压布盘、两个沿着主导杆左右对称分布的外扩布盘和两个沿着主导杆前后对称分布的内扩布盘,四个压布盘分别分布在扩布架四角位置,每个外扩布盘和内扩布盘均位于两个压布盘之间,四个压布盘、两个外扩布盘和两个内扩布盘共同对织物进行全方位的握持;所述外扩布盘内侧端面连接外
连杆一端,外连杆另一端连接主导杆,内扩布盘内侧端面连接内连杆一端,内连杆另一端连接主导杆;所述外扩布盘的
半径r22随着离牵拉辊越近半径越小,内扩布盘的半径r23随着离牵拉辊越近半径越小,压布盘的半径r21随着离牵拉辊越近半径越大,筒状织物在四个压布盘、两个外扩布盘和两个内扩布盘的共同握持下,每一横列线圈周长相等。
7.进一步的,引布盘为圆锥台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环体、多个中间环体
和下环体,上环体、中间环体和下环体均为圆锥台结构,上环体和中间环体之间、两个中间环体之间、中间环体和下环体之间均通过扣套结构连接。
8.进一步的,扣套结构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扣槽和扣舌板,扣舌板能够伸入扣槽中实现扣套连接。
9.进一步的,引布盘外表面设置多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皮辊,四个压布盘表面设置多个第二皮辊。
10.进一步的,随动架包括套设在主导杆上的导向套,导向套外表面和引布盘内表面之间设置多个第一横向固定杆和多个第二横向固定杆,第一横向固定杆和第二横向固定杆相互垂直设置。
11.进一步的,两个外扩布盘和两个内扩布盘为圆弧板结构。
12.进一步的,主导杆上设置多个径向调节孔,外连杆另一端插入主导杆上的径向调节孔中,内连杆另一端插入主导杆上的径向调节孔中。
13.进一步的,牵拉辊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调节装置,每个调节装置分别连接两个压布盘,通过调节装置能够调节压布盘和引布盘之间的间距。
14.进一步的,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架,调节架内沿长度方向设置调节滑槽,调节滑槽内设置调节竖杆,调节竖杆下端能够沿着调节滑槽长度方向滑动调节位置,调节竖杆上端固结两个水平设置的调节连杆一端,两个调节连杆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压布盘外侧面,调节竖杆沿着调节滑槽长度方向滑动调节位置,从而带动压布盘调节和引布盘之间的间距。
15.进一步的,调节架上设置至少一个横向贯穿调节滑槽的锁紧孔,任意一个锁紧孔内均能够连接锁紧螺栓,锁紧螺栓能够将调节竖杆下端顶紧,实现调节竖杆位置的锁止。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本发明的引布盘与扩布盘上设置有多段可上下滚动的皮辊,皮辊可增加与织物之间的握持力,能够减少织物横向位移,保证织物每个纵行线圈水平垂直,预防织物发生纬斜;
18.(2)本发明的引布盘的各个环体可根据需要拆卸或组装,调节装置能够调节压布盘的压布半径,内外连杆能够调节内外扩布盘的扩布半径,使得本发明的扩布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筒径的针织大圆机中,大大提高了应用范围;
19.(3)本发明圆弧形结构的压布盘与内外扩布盘共同对织物进行圆形、全方位的握持,没有棱角或凸角对织物的握持顶破;且扩布盘与内外压布盘的曲面半径变化呈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压布盘半径增大,内外扩布盘半径减小,筒状织物在扩布装置中的每一横列线圈周长相等,使得织物横列不同点位的线圈张力均匀;
20.(4)本发明的扩布装置的尺寸变化,使织物线圈在纵向上的张力骤变较小,更精确地控制织物纵向张力均匀,减少了织物张力不均现象,提高织物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22.图2为本发明的引布盘扩布过程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中间环体和下环体分解结构图。
24.图4为本发明中间环体和下环体的扣套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主导杆和引布盘装配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扩布架局部结构图。
27.图7为本发明外扩布盘和内扩布盘布置结构图。
28.图8为本发明压布盘结构图。
29.图9为本发明牵拉辊两端的调节滑槽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发明引布盘与内外扩布盘接触点位上的织物横截面结构图。
31.图11为本发明扩布架的扩布点位上的织物横截面受力示意图。
32.图12为本发明扩布架最下端扩布结束点位上的织物横截面结构图。
33.其中:100、引布盘;110、上环体;120、中间环体;121、扣槽;130、下环体;131、扣舌板;140、第一皮辊;150、随动架;151、第一横向固定杆; 152、第二横向固定杆;153、导向套;200、扩布架;210、外扩布盘;211、外连杆;220、压布盘;230、内扩布盘;231、内连杆;240、第二皮辊;300、牵拉辊;400、主导杆;500、调节装置;510、调节架;520、调节滑槽;530、调节竖杆;540、锁紧孔;550、锁紧螺栓;560、调节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35.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扩布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引布盘100、扩布架200和牵拉辊300。
36.如图2所示,引布盘100为圆锥台结构,引布盘100中间设置上下贯通的筒腔。引布盘10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环体110、两个中间环体120和下环体130,上环体110、中间环体120和下环体130均为圆锥台结构,上环体 110和中间环体120之间、两个中间环体120之间、中间环体120和下环体130 之间均通过扣套结构连接。
37.圆锥台结构的引布盘100能够方便的接住筒口脱圈织物,上环体110、中间环体120和下环体130能够方便的实现拆装,根据需要设置不同数量、不同尺寸规格的中间环体120,能够适用于更多大筒径的针织圆机,扩大了应用范围。
38.如图3和图4所示为中间环体120和下环体130之间的扣套结构,扣套结构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扣槽121和扣舌板131,扣槽121设置在中间环体120 的下端面,扣舌板131设置在下环体130上端面,扣舌板131能够伸入扣槽121 中,实现中间环体120和下环体130之间的扣套连接。
39.如图3所示,引布盘100外表面设置多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第一皮辊140,第一皮辊140设置在引布盘100上能够较早地预防织物发生纬斜。第一皮辊140 能够增加与织物之间的握持力,从而减少织物的横向位移,保证织物每个纵行线圈与水平面保持垂直。
40.如图2所示,脱圈织物在纱线与织物结构的拉伸回复下,织物的筒状半径 r缩小。上环体110的小端半径r11小于收缩之后的织物筒状半径r1,从而能够接住圆机针筒筒口脱圈编织完成后的织物。而下方中间环体120,下环体130 的半径依次增加且相互扣套,可在安装时组装或拆卸,使得筒状物半径r1经过多个中间环体120和下环体130依次扩幅,回复至原筒状半径r,且可适用于不同筒径的针织大圆机中,最终引导织物至扩布架200上。
41.如图5所示,引布盘100的筒腔中心位置竖直设置主导杆400,引布盘100 的筒腔内壁设置随动架150,随动架150套设在主导杆400上,引布盘100通过随动架150随着主导杆
400转动而转动。主导杆400上端连接编织机器,机器编织时带动主导杆400转动,主导杆400又带动引布盘100转。
42.如图5所示,随动架150包括套设在主导杆400上的导向套153,导向套 153外表面和引布盘100内表面之间设置多个第一横向固定杆151和多个第二横向固定杆152,第一横向固定杆151和第二横向固定杆152相互垂直设置。
43.如图6和图7所示,扩布架200包括四个压布盘220、两个沿着主导杆400 左右对称分布的外扩布盘210和两个沿着主导杆400前后对称分布的内扩布盘 230,四个压布盘220分别分布在扩布架200四角位置,每个外扩布盘210和内扩布盘230均位于两个压布盘220之间。四个压布盘220、两个外扩布盘210 和两个内扩布盘230均为圆弧板结构,能够共同对织物进行全方位的圆形握持,没有棱角或凸角对织物的握持顶破。
44.如图6和图7所示,外扩布盘210的半径r22随着离牵拉辊300越近半径越小,内扩布盘230的半径r23随着离牵拉辊300越近半径越小,压布盘220 的半径r21随着离牵拉辊300越近半径越大。扩布盘与内外压布盘的曲面半径变化呈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压布盘半径增大,内外扩布盘半径减小,筒状织物在四个压布盘220、两个外扩布盘210和两个内扩布盘230的共同握持下,每一横列线圈周长相等,使得织物横列不同点位的线圈张力均匀。
45.如图8所示,四个压布盘220均为透明材质制作,便于生产人员透过压布盘220查看内部织物布面效果。压布盘220能对阔幅之后的筒状织物进行局部挤压,最终织物成条线状利于卷入牵拉辊300。
46.外扩布盘210与内扩布盘230能够辅助四个压布盘220实现筒状织物张力均匀地扩布成条线状织物,进而卷入牵拉辊300中。
47.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外扩布盘210内侧端面连接外连杆211一端,外连杆211另一端连接主导杆400,内扩布盘230内侧端面连接内连杆231一端,内连杆231另一端连接主导杆400。
48.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导杆400上设置多个径向调节孔,外连杆211 另一端插入主导杆400上的径向调节孔中,在使用时,通过调节外连杆211插入径向调节孔的深度,调节两个外扩布盘210的相对间距。内连杆231另一端插入主导杆400上的径向调节孔中,在使用时,通过调节内连杆231插入径向调节孔的深度,调节两个内扩布盘230的相对间距,使得引布盘100外表面和外扩布盘210、内扩布盘230表面无缝对接。
49.如图1所示,四个压布盘220表面设置多个第二皮辊240,第二皮辊240 设置在压布盘220上能够较早地预防织物发生纬斜。
50.如图1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牵拉辊300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调节装置500,每个调节装置500分别连接两个压布盘220,通过调节装置500能够调节压布盘220和引布盘100之间的间距。
51.如图6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调节装置500包括调节架510,调节架510 内沿长度方向设置调节滑槽520,调节滑槽520内设置调节竖杆530,调节竖杆 530下端能够沿着调节滑槽520长度方向滑动调节位置,调节竖杆530上端固定两个水平设置的调节连杆560一端,两个调节连杆560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压布盘220外侧面。调节竖杆530沿着调节滑槽520长度方向滑动调节位置,从而带动压布盘220调节和引布盘100之间的间距。
52.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调节架510上设置三个横向贯穿调节滑槽520的锁紧孔
540,任意一个锁紧孔540内均能够连接锁紧螺栓550,锁紧螺栓550 能够将调节竖杆530下端顶紧,实现调节竖杆530位置的锁止,使得压布盘220 与引布盘100之间只保留布面通过的间距。
53.如图10~12所示,分别为引布盘100与内、外扩布盘230、210接触点、扩布点以及扩布结束点三个区域点位上的织物横截面张力均匀情况。
54.其中,如图10所示的点位:引布盘100将筒状织物半径r12扩幅约为织筒筒径r,引布盘100与内扩布盘230、外扩布盘210无缝连接,与压布盘220 紧密接触,因此,此时筒状织物横截面周长为2
·r·
π。
55.如图11所示的点位:织物在该扩布点位时的周长c为:
[0056][0057]
如图12所示的点位:在外扩布盘210较小半径的拉幅下,织物横截面周长为2l。
[0058]
结合公式(1),由于织物在装置上的扩布与牵拉阶段中,外扩布盘210、内扩布盘230与压布盘220的曲面半径变化呈非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随着 r21增加,r22与r23减小)。织物在扩布时,压布盘220与内扩布盘230半径夹角α变小,再配合外扩布盘210、内扩布盘230与压布盘220的曲面半径非线性变化:即r21增加,r22与r23减小,下述两个等式公式可一直成立。
[0059][0060]
r=2l
ꢀꢀꢀ
(3)。
[0061]
本发明能够保证织物横截面在引布阶段、扩布阶段、牵拉阶段不同点位上的周长保持一致,即织物每一横列上的线圈周长相等,使得织物受到横向的张力均匀,有效地减少织物纬斜现象发生,能够保证织物外观均匀,提高织物整体质量。同时,织物在扩布装置上均是受到圆弧板的握持,没有棱角或凸角对织物的握持顶破,进一步,使得织物横列不同点位的线圈张力均匀。筒状织物在本发明扩布装置中受到的牵拉力与织物纵向线圈方向一致,且对比传统扩布装置,由于引布盘100和扩布架200的半径尺寸是从上到下渐变的,其织物线圈纵向上的张力骤变较小,扩布装置增加对织物的握持以及更精确地控制织物各向张力均匀。
[0062]
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是对发明的限定,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扩布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引布盘(100)、扩布架(200)和牵拉辊(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布盘(100)中间设置上下贯通的筒腔,筒腔中心位置竖直设置主导杆(400),引布盘(100)的筒腔内壁设置随动架(150),引布盘(100)通过随动架(150)随着主导杆(400)转动而转动;所述扩布架(200)包括四个压布盘(220)、两个沿着主导杆(400)左右对称分布的外扩布盘(210)和两个沿着主导杆(400)前后对称分布的内扩布盘(230),四个压布盘(220)分别分布在扩布架(200)四角位置,每个外扩布盘(210)和内扩布盘(230)均位于两个压布盘(220)之间,四个压布盘(220)、两个外扩布盘(210)和两个内扩布盘(230)共同对织物进行全方位的握持;所述外扩布盘(210)内侧端面连接外连杆(211)一端,外连杆(211)另一端连接主导杆(400),内扩布盘(230)内侧端面连接内连杆(231)一端,内连杆(231)另一端连接主导杆(400);所述外扩布盘(210)的半径r22随着离牵拉辊(300)越近半径越小,内扩布盘(230)的半径r23随着离牵拉辊(300)越近半径越小,压布盘(220)的半径r21随着离牵拉辊(300)越近半径越大,筒状织物在四个压布盘(220)、两个外扩布盘(210)和两个内扩布盘(230)的共同握持下,每一横列线圈周长相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扩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布盘(100)为圆锥台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环体(110)、多个中间环体(120)和下环体(130),上环体(110)、中间环体(120)和下环体(130)均为圆锥台结构,上环体(110)和中间环体(120)之间、两个中间环体(120)之间、中间环体(120)和下环体(130)之间均通过扣套结构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扩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套结构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扣槽(121)和扣舌板(131),扣舌板(131)能够伸入扣槽(121)中实现扣套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扩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布盘(100)外表面设置多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皮辊(140),四个压布盘(220)表面设置多个第二皮辊(24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扩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架(150)包括套设在主导杆(400)上的导向套(153),导向套(153)外表面和引布盘(100)内表面之间设置多个第一横向固定杆(151)和多个第二横向固定杆(152),第一横向固定杆(151)和第二横向固定杆(152)相互垂直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扩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外扩布盘(210)和两个内扩布盘(230)为圆弧板结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扩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杆(400)上设置多个径向调节孔,外连杆(211)另一端插入主导杆(400)上的径向调节孔中,内连杆(231)另一端插入主导杆(400)上的径向调节孔中。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扩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辊(300)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调节装置(500),每个调节装置(500)分别连接两个压布盘(220),通过调节装置(500)能够调节压布盘(220)和引布盘(100)之间的间距。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扩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500)包括调节架(510),调节架(510)内沿长度方向设置调节滑槽(520),调节滑槽(520)内设置调节竖杆(530),调节竖杆(530)下端能够沿着调节滑槽(520)长度方向滑动调节位置,
调节竖杆(530)上端固结两个水平设置的调节连杆(560)一端,两个调节连杆(560)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压布盘(220)外侧面,调节竖杆(530)沿着调节滑槽(520)长度方向滑动调节位置,从而带动压布盘(220)调节和引布盘(100)之间的间距。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扩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架(510)上设置至少一个横向贯穿调节滑槽(520)的锁紧孔(540),任意一个锁紧孔(540)内均能够连接锁紧螺栓(550),锁紧螺栓(550)能够将调节竖杆(530)下端顶紧,实现调节竖杆(530)位置的锁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针织圆机扩布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针织大圆机的扩布装置。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引布盘、扩布架和牵拉辊,所述扩布架包括四个压布盘、两个沿着主导杆左右对称分布的外扩布盘和两个沿着主导杆前后对称分布的内扩布盘,四个压布盘分别分布在扩布架四角位置,每个外扩布盘和内扩布盘均位于两个压布盘之间,四个压布盘、两个外扩布盘和两个内扩布盘共同对织物进行全方位的握持。本发明的扩布盘与内外压布盘的曲面半径变化呈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压布盘半径增大,内外扩布盘半径减小,筒状织物在扩布装置中的每一横列线圈周长相等,使得织物横列不同点位的线圈张力均匀。均匀。均匀。
技术研发人员:
姜延昭 丛洪莲 俞旭良 姜庆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南通郝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7
技术公布日:
20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