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车辆后尾板,特别地,涉及一种车辆紧固式后尾板。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车辆尾板结构如公告号为cn201941904u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电动车、摩托车尾架,该尾架为对称的翼状结构,包括一个中间支架及中间支架两侧的两翼支架,中间支架和两翼支架的尾端均设置有安装孔。
3.上述结构的车尾架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安装螺栓直接穿过安装孔并螺纹连接于对应的安装面上,整个尾架安装于对应的安装面上。
4.目前,在尾板设计研发过程中,通常会加入到轻量化设计理念,即将尾架上设置镂空槽,尽管节省了尾架整体用料,但尾架的厚度也会变薄,若直接在尾架上开设安装孔,安装完成后,安装螺栓与安装孔孔壁发生挤压,安装孔孔壁容易发生破裂,安装牢固性显著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紧固式后尾板,其通过设置带有第一安装孔的加固块,整个后尾板的安装牢固性显著提升。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车辆紧固式后尾板,包括尾
板主体,
所述尾板主体上设有主安装臂,所述尾板主体以及所述主安装臂上均设有镂空槽,
8.对应于所述主安装臂上的镂空槽内安装有加固块,所述主安装臂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加固块上。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镂空槽内有针对地增加了加固块,即在需要进行安装的主安装臂上针对性地进行加固处理,安装螺栓穿入到第一安装孔后,整体安装牢固性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后尾板的其他位置依旧做镂空槽处理,整体后尾板依旧呈现出轻量化特点。
10.优选的,所述主安装臂上设有副安装臂,所述副安装臂上设有第二安装孔。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副安装臂上的第二安装孔,增加了整个后尾板的有效连接点,进一步提升了后尾板的安装稳定性。
12.优选的,所述主安装臂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主安装臂与所述尾板主体三者之间形成c形开口,每根所述主安装臂上均设有所述副安装臂,所述副安装臂均往c形开口内延伸。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所有副安装臂均设置于靠近c形开口内侧,在达到稳定连接的同时,不影响整个后尾板的外部形状轮廓,整体空间利用率也更高。
14.优选的,所述副安装臂侧壁上凸设有凸环,所述凸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凸环同心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螺栓穿过第二安装孔时,螺栓也会穿过凸环,螺栓与后尾板
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后尾板的安装稳定性。
16.优选的,所述尾板主体上设有
滑槽。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后尾箱上可设置滑块,车辆后尾箱可通过滑块与滑槽滑移配合,提升车辆后尾箱安装牢固度的同时,还便于调节车辆尾箱所在位置。
18.优选的,所述滑槽位于所述尾板主体的中部位置。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后尾箱与尾板主体之间的滑移位置居中,安装稳定性更高。
20.优选的,所述尾板主体上贯穿设有两个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分别对称位于所述滑槽的两侧。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将绳索穿过安装槽,再把车辆后尾箱固定于后尾板上,两个安装槽提供了绳索固定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减轻整个后尾板的整体重量,达到轻量化要求。
22.优选的,所述加固块一体成型于所述主安装臂上的镂空槽内。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升了加固块与主安装臂之间的安装牢固度,生产加工也相对简单。
24.优选的,所述加固块与所述主安装臂之间呈分体设置;
25.所述加固块滑移连接于所述主安装臂上的镂空槽内,所述主安装臂上贯穿设有长槽,所述长槽相通于所述第一安装孔。
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移动加固块,调整加固块上的第一安装孔与长槽之间的相对位置,最终调整后尾箱与对应安装面的安装位置,使用灵活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附图说明
27.图1为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实施例一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实施例二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尾板主体;2、主安装臂;3、镂空槽;4、加固块;5、第一安装孔;6、副安装臂;7、第二安装孔;8、c形开口;9、凸环;10、滑槽;11、安装槽;12、长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32.实施例一:
33.一种车辆紧固式后尾板,参见图1,包括尾板主体1。
34.参见图1,在该尾板主体1上设有滑槽10。该滑槽10位于该尾板主体1的中部位置,该滑槽10相通于尾板主体1的两个相对侧边。
35.参见图1,在该尾板主体1上贯穿设有两个安装槽11,两个该安装槽11分别对称位于该滑槽10的两侧。
36.参见图1,在该尾板主体1上设有主安装臂2,主安装臂2的数量为两根,两根该主安装臂2与该尾板主体1三者之间形成c形开口8。
37.参见图1,每根该主安装臂2上均设有副安装臂6,本实施例中所展示的每个主安装臂2上的副安装臂6数量为两个,每个该副安装臂6均往c形开口8内延伸,两个安装臂均沿副安装臂6的长度方向进行分布。
38.参见图1,该副安装臂6上设有第二安装孔7。
39.参见图2,在该尾板主体1以及该主安装臂2上均设有镂空槽3,
40.参见图2,对应于该主安装臂2上的镂空槽3内一体成型有加固块4,在加固块4上设有第一安装孔5,该第一安装孔5最好为螺纹孔,以便用于后续安装。
41.另外,参见图2,在该副安装臂6侧壁上凸设有凸环9,该凸环9与该第二安装孔7一一对应设置,该凸环9同心于该第二安装孔7。
42.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
43.参见图3,该加固块4与该主安装臂2之间呈分体设置。
44.该加固块4滑移连接于该主安装臂2上的镂空槽3内,加固块4的滑移方向平行于主安装臂2的长度方向。
45.在该主安装臂2上贯穿设有长槽12,该长槽12的形状可为腰形槽,该长槽12相通于该第一安装孔5。
46.实际安装时,可移动加固块4所在位置,然后再将螺栓依次穿过长槽12、第一安装孔5,最后螺栓螺纹连接于指定安装面上,完成安装。
47.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紧固式后尾板,包括尾板主体(1),所述尾板主体(1)上设有主安装臂(2),所述尾板主体(1)以及所述主安装臂(2)上均设有镂空槽(3),其特征是:对应于所述主安装臂(2)上的镂空槽(3)内安装有加固块(4),所述主安装臂(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5),所述第一安装孔(5)位于所述加固块(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紧固式后尾板,其特征是:所述主安装臂(2)上设有副安装臂(6),所述副安装臂(6)上设有第二安装孔(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紧固式后尾板,其特征是:所述主安装臂(2)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主安装臂(2)与所述尾板主体(1)三者之间形成c形开口(8),每根所述主安装臂(2)上均设有所述副安装臂(6),所述副安装臂(6)均往c形开口(8)内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紧固式后尾板,其特征是:所述副安装臂(6)侧壁上凸设有凸环(9),所述凸环(9)与所述第二安装孔(7)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凸环(9)同心于所述第二安装孔(7)。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辆紧固式后尾板,其特征是:所述尾板主体(1)上设有滑槽(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辆紧固式后尾板,其特征是:所述滑槽(10)位于所述尾板主体(1)的中部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辆紧固式后尾板,其特征是:所述尾板主体(1)上贯穿设有两个安装槽(11),两个所述安装槽(11)分别对称位于所述滑槽(10)的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紧固式后尾板,其特征是:所述加固块(4)一体成型于所述主安装臂(2)上的镂空槽(3)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紧固式后尾板,其特征是:所述加固块(4)与所述主安装臂(2)之间呈分体设置;所述加固块(4)滑移连接于所述主安装臂(2)上的镂空槽(3)内,所述主安装臂(2)上贯穿设有长槽(12),所述长槽(12)相通于所述第一安装孔(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紧固式后尾板。本实用新型包括尾板主体,所述尾板主体上设有主安装臂,所述尾板主体以及所述主安装臂上均设有镂空槽,对应于所述主安装臂上的镂空槽内安装有加固块,所述主安装臂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加固块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镂空槽内有针对地增加了加固块,即在需要进行安装的主安装臂上针对性地进行加固处理,安装螺栓穿入到第一安装孔后,整体安装牢固性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后尾板的其他位置依旧做镂空槽处理,整体后尾板依旧呈现出轻量化特点。出轻量化特点。出轻量化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
张增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台州市黄岩博宇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2
技术公布日:
20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