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井盖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层井盖监测装置及内层井盖。
背景技术:
2.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3.城市道路上设有很多的地下管道井盖,为了防止井盖失盗,为了将该情况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出警或修复,使井盖失盗不至于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内层井盖上设有行程开关实时监测外层井盖的情况是当前较为常用的方式。专利201310719692.0中公开了一种外层井盖监测装置,发明人发现,该专利的技术方案虽然通过灌胶能对行程开关起到一定的防水保护功能,但行程开关自身弹簧底部裸露的
橡胶套很容易受到外层井盖的划伤破坏,从而导致开关进水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外层井盖监测装置,能够避免外层井盖开合时对行程开关裸露的橡胶套的损坏。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层井盖监测装置,包括灌胶盒,灌胶盒内部设有行程开关,灌胶盒内注入有灌封胶以对行程开关进行固定,行程开关上部设有弹簧,弹簧底端套有橡胶套,灌胶盒的顶部敞口端固定有
外套筒,外套筒顶面位于橡胶套顶面上方,外套筒外周套接固定有保
护套,保护套的顶面位于外套筒顶面上方。
7.可选的,行程开关外壳的出线端口管伸出至灌胶盒外部并且螺纹连接有管接头,管接头的内侧依次设置封堵塞,封堵塞对行程开关外壳上的穿线口进行封堵,管接头将封堵塞压紧在行程开关外壳的穿线口处,行程开关的线缆依次穿过封堵塞和管接头后伸出至灌胶盒外部。
8.可选的,管接头与封堵塞之间设置有垫片。
9.可选的,封堵塞包括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第二封堵部采用锥形结构,其面积较小的端面面积小于穿线口的面积,并塞入面积较大的端面面积大于穿线口的面积,第一封堵部采用柱型结构与第二封堵部面积较大的端部连接。
10.可选的,所述保护套设置有内螺套,保护套通过内螺套与外套筒螺纹连接。
11.可选的,所述保护套采用橡胶套。
12.可选的,外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漏水孔,漏水孔轴线倾斜设置以使得漏水孔能够将外套筒内部进入的水导出外套筒外部。
13.可选的,所述保护套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条形槽。
14.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层井盖,包括井盖本体,井盖本体安装有第一方面所述的外层井盖监测装置,灌胶盒顶端与井盖本体朝向井内的内侧面固定,
外套筒伸出至井盖本体上方,保护套位于井盖本体上方,保护套的底面与井盖本体外侧面接触,弹簧伸出至井盖本体上方。
15.可选的,所述外套筒的筒壁上开设有漏水孔,井盖本体上设置有与漏水孔相连通的泄水槽,泄水槽顶端与漏水孔连通,底端延伸至井盖本体的内侧面。
16.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本实用新型的外层井盖监测装置,设置有外套筒和保护套,能够对行程开关的弹簧底端的橡胶套进行保护,外层井盖开合时,通过保护套的保护,外层井盖不会破坏橡胶套,避免了橡胶套划伤破坏导致行程开关进水失效。
18.2.本实用新型的外层井盖监测装置,灌胶盒内的灌封胶对行程开关起到了防水作用,同时行程开关的穿线口利用封堵塞进行封堵,管接头将封堵塞压紧在行程开关的穿线口处,进一步提高了防水效果。
19.3.本实用新型的内层井盖,外套筒设置有漏水孔,井盖本体设置有泄水槽,保护套内有水进入后,水从漏水孔进入泄水槽,然后经过泄水槽将水导出,防止了雨水在橡胶套上的驻留,保证了橡胶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整体结构主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整体结构侧视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整体结构主视剖视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整体结构侧视剖视图;
27.其中,1.行程开关,1-1.弹簧,1-2.橡胶套,2.灌胶盒,3.灌封胶,4.井盖本体,4-1.泄水槽,5.保护套,6.内螺纹套,7.外套筒,8.线缆,9.管接头,10.垫片,11.封堵塞,12.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8.实施例1
2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层井盖监测装置,如图1-图6所示,包括灌胶盒2,灌胶盒2采用顶部敞口设置的长方体盒,顶部敞口设置,方便放入行程开关1,所述灌胶盒2内放入有行程开关1,行程开关1上部设置有弹簧1-1,弹簧1-1的底端套有橡胶套1-2,以达到防尘防水保护行程开关1的目的。
30.本实施例中,灌胶盒2采用塑料盒,灌胶盒2内灌入灌封胶3以对行程开关1进行固定。灌胶盒2顶部边缘处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用于与内层井盖进行固定。
31.灌胶盒2顶部敞口端固定有外套筒7,外套筒7的位置与行程开关1的弹簧1-1的位置相对应,行程开关1的弹簧1-1穿过外套筒7并伸出至外套筒7上方。
32.外套筒7采用圆柱形套筒,外套筒7的底端设置有凸台,外套筒7通过凸台与灌胶盒
2长度较长的两个侧盒壁内侧面顶部固定,外套筒7与行程开关1的弹簧1-1同轴设置。外套筒7的顶面位于橡胶套1-2的顶面上方。
33.外套筒4的上部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外套筒4通过外螺纹结构螺纹连接有保护套5,保护套5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其上下表面为平面,侧表面为球面,中部设置有通道,通道内部设有内螺纹套6,内螺纹套6通过硫化的方式与保护套5的通道内侧面固定,内螺纹套6具有与外套筒7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结构,保护套5通过内螺纹套6与外套筒7螺纹连接固定,且外套筒7与内螺纹套6的顶面相平齐。
34.保护套5的底面用于与内层井盖的外表面接触,通道的顶端设置有环状凸台,环状凸台的底面与内螺纹套和外套筒的顶面贴合,使得保护套5的顶面位于外套筒7顶面的上方。
35.设置有外套筒7和保护套5,能够对行程开关1的弹簧1-1底端的橡胶套1-2进行保护,外层井盖开合时,通过保护套的保护,即使外层井盖磕碰保护套5,也不会碰到行程开关1的橡胶套1-2,保证整个监测装置的持续防水。
36.外套筒7的筒壁上设置有漏水孔7-1,灌封胶灌注3时,灌注至漏水孔7-1的底部位置,漏水孔7-1的轴线倾斜设置,即漏水孔7-1靠近外套筒7中心的端部的高度大于另一端端部的高度,通过设置漏水孔7-1,能够将进入外套筒7的雨水导出,防止雨水长期驻留在橡胶套1-2上,延长了橡胶套1-2的使用寿命。
37.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漏水孔7-1,两个漏水孔7-1相对设置,即两个漏水孔7-1分别设置在外套筒所在圆周同一条直径线的两个端部。
38.保护套5上设置有多个条形槽,条形槽沿保护套5顶面至底面的方向设置,通过设置条形槽,方便工作人员转动保护套5,进而将保护套5与外套筒7进行连接固定。
39.灌胶盒2长度较小的侧盒壁上设有开口,用于行程开关外壳上的出线端口伸出,行程开关的出线端口设有内螺纹结构,内螺纹结构处螺纹连接有管接头9,管接头9采用刚性材质制成,例如管接头9采用不锈钢或合金材质制成,行程开关1的外壳上设用于引出线缆8并与出线端口同轴设置的穿线口,穿线口处设置有封堵塞11,封堵塞11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例如封堵塞11采用橡胶材质制成,转动管接头9,管接头9能够沿穿线口轴线方向运动,进而将封堵塞11压紧在穿线口处,对穿线口进行封堵。
40.本实施例中,封堵塞11包括一体式的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第二封堵部采用锥形结构,其面积较小的端部小于穿线口的直径,面积较大的端部大于穿线口的直径,第二封堵部面积较小的端部伸入穿线口内部,通过锥形结构对穿线口进行密封封堵。第一封堵部采用圆柱形结构,一体式设置在第二封堵部面积较大的端部。
41.管接头9与封堵塞11之间设置有垫片10,管接头9通过垫片10对封堵塞11施加挤压力。
42.行程开关1的线缆8依次穿过封堵塞11、垫片10和管接头9后伸出至灌胶盒2的外部,用于与信息采集装置连接。
43.本实施例中,灌胶盒2内的灌封胶3对行程开关1起到了防水作用,同时行程开关1的出线端口利用封堵塞11进行封堵,管接头9将封堵塞11压紧在行程开关1的穿线口处,进一步提高了防水效果。
44.整个监测装置的组装方法为:
45.首先将行程开关1置于灌胶盒2内,线缆8从灌胶盒2的侧面探出;再固定外套筒7到灌胶盒2上,将封堵塞11、垫片10与管接头9紧固,密封线缆8。管接头9可以与不锈钢软管配合来保护线缆8。然后进行灌封,灌封胶3的液位恰好到漏水孔7-1的底部高度时停止灌胶,这样整个行程开关1就密封在灌胶盒里了。
46.实施例2
4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层井盖,如图1-图6所示,包括井盖本体4,本实施例中,定义井盖本体4朝向井内的侧面为内侧面,另一侧朝向外层井盖的侧面为外侧面。
48.灌胶盒2顶部通过固定板和螺钉12固定在井盖本体4的内侧面,同时井盖本体4上设置有开孔,用于外套筒7伸出至井盖本体4上方,外套筒7伸出至井盖本体4上方的部分螺纹连接保护套5,保护套5的底面与井盖本体4的外侧面接触。
49.行程开关1的弹簧1-1穿过外套筒7和保护套5伸出至井盖本体4上方。
50.所述井盖本体4上开设有泄水槽4-1,泄水槽4-1与漏水孔7-1相对应,其顶端与漏水孔7-1连通,底端延伸至井盖本体4的内侧面,用于将漏水孔7-1排出的水导出。
51.内层井盖装配方法为:将灌胶盒2通过螺钉12装配在井盖本体4内侧面,弹簧1-1从井盖本体4上的开孔探出,外套筒7上漏水孔7-1与井盖本体上的泄水槽4-1相对齐。将保护套5装配在外套筒7上,夹紧在井盖本体4上。
52.通过灌胶盒2与灌封胶3为行程开关1的防水上了一道保险,侧面出线通过封堵塞11实现密封。保护套5内一旦有雨水侵入,水从外套筒7的漏水孔7-1流入井盖本体4内侧面的泄水槽4-1,从而将雨水导出,防止雨水在橡胶套1-2上驻留。保护套5的设计避免了上层井盖对行程开关1的橡胶套1-2的破坏。防水设计与保护设计保证了监测装置在潮湿环境下持续监测上层井盖。
53.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外层井盖监测装置,包括灌胶盒,灌胶盒内部设有行程开关,灌胶盒内注入有灌封胶以对行程开关进行固定,行程开关上部设有弹簧,弹簧底端套有橡胶套,其特征在于,灌胶盒的顶部敞口端固定有外套筒,外套筒顶面位于橡胶套顶面上方,外套筒外周套接固定有保护套,保护套的顶面位于外套筒顶面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层井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行程开关外壳的出线端口管伸出至灌胶盒外部并且螺纹连接管接头,管接头的内侧设置封堵塞,封堵塞对行程开关外壳的穿线口进行封堵,管接头将封堵塞压紧在行程开关外壳的穿线口处,行程开关的线缆依次穿过封堵塞和管接头后伸出至灌胶盒外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层井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管接头与封堵塞之间设置有垫片。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层井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封堵塞包括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第二封堵部采用锥形结构,其面积较小的端面面积小于穿线口的面积,并塞入面积较大的端面面积大于穿线口的面积,第一封堵部采用柱型结构与第二封堵部面积较大的端部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层井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设置有内螺套,保护套通过内螺套与外套筒螺纹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层井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采用橡胶材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层井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套筒的筒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漏水孔,漏水孔轴线倾斜设置以使得漏水孔能够将外套筒内部进入的水导出外套筒外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层井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条形槽。9.一种内层井盖,包括井盖本体,其特征在于,井盖本体安装有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外层井盖监测装置,灌胶盒顶端与井盖本体朝向井内的内侧面固定,外套筒伸出至井盖本体上方,保护套位于井盖本体上方,保护套的底面与井盖本体外侧面接触,弹簧伸出至井盖本体上方。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内层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的筒壁上开设有漏水孔,井盖本体上设置有与漏水孔相连通的泄水槽,泄水槽顶端与漏水孔连通,底端延伸至井盖本体的内侧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层井盖监测装置及内层井盖,包括灌胶盒,灌胶盒内部设有行程开关,灌胶盒内注入有灌封胶以对行程开关进行固定,行程开关上部设有弹簧,弹簧底端套有橡胶套,灌胶盒的顶部敞口端固定有外套筒,外套筒顶面位于橡胶套顶面上方,外套筒外周套接固定有保护套,保护套的顶面位于外套筒顶面上方,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监测装置避免了对行程开关橡胶套的损坏。橡胶套的损坏。橡胶套的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
姜志利 张明广 杨震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9
技术公布日:
202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