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
冷凝器,具体说是一种单腔高效冷凝器。
背景技术:
2.目前舰船上常配备的舰船用空调制冷机组冷凝器氟腔内制冷剂换热很简单,直进直出,换热效果不理想。现有专利号为201010577799.2的冷凝器,其外壳内下部经
隔板沿轴向通长分割,其中上部中间位置进气绕过后经隔板下部
过冷换热后底部中间位置送出,由于隔板通长设置,中部进气直接冲击隔板中部后绕行至两侧,气体冲击易造成隔板损坏,同时由于绕行至隔板下较小空腔,并经单口排出,流量受限,极大地制约了冷凝器制冷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兼顾结构稳定、使用安全、寿命以及较高制冷量的单腔高效冷凝器。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腔高效冷凝器,包括筒体、端盖、管板、换热管,筒体两端经端盖压装管板,管板上穿接置于筒体内的多个换热管,筒体中部接出进气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底部以进气管中心对称接一出液管的两端,出液管中部接出出液口,所述筒体下部左、右对称设置两过冷结构,过冷结构包括过冷隔板、过冷折流板,过冷隔板水平接于筒体内壁将筒体上部和下部隔开,过冷隔板与筒体下部内壁形成过冷腔,过冷腔的两端开口,两过冷结构的过冷腔内由两侧端管板穿接多个过冷换热管,多个过冷折流板沿筒体轴向均布穿接在过冷腔内的过冷换热管上,轴向相邻两过冷折流板将过冷腔分割成联通的折流通道;出液管的两端分别接在筒体底部位置位于两过冷腔轴向范围内。
5.所述过冷隔板水平设置位置不高于筒体垂直中心。
6.所述出液管的两端分别接在筒体底部位置位于两过冷腔轴向中心。
7.所述筒体两侧底部设置支撑底座。
8.所述支撑底座对应在过冷腔外侧或外口位置支撑。
9.所述端盖经密封垫压装管板。
10.任一端端盖上上下设置接端盖和管板之间管板腔的下进水口、上出水口。
11.所述筒体两侧上部还设置带旋塞的排气阀座。
12.本实用新型筒体下部出液采用出液管两端出液,结合两过冷结构对称设置,气体可由过冷结构两端进入过冷腔,从过冷腔中部接出出液管,两过冷结构中部对应进气管朝下送气同时还能朝两过冷腔供气,有利于内部结构的稳定、安全使用,同时增大了单位时间内的流量,有利于提高制冷量。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的右视图
15.图3为图1的俯视图。
16.图中:筒体1、支撑底座2、端盖3、密封垫4、管板5、进气管6、换热管7、过冷换热管8、过冷隔板9、过冷折流板10、过冷腔11、出液管12、出液口13、排气阀座14、旋塞15、下进水口16、上出水口17。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图1-3所示:一种单腔高效冷凝器,包括卧式的筒体1,筒体1的两端均经端盖3、密封垫4压装管板5,右侧端盖上上下设置接端盖和管板之间管板腔的下进水口16和上出水口17,筒体1两端的管板之间穿接多个换热管7和多个过冷换热管8,过冷换热管8穿接在筒体1下部,筒体1上部中间接出进气管6,筒体1内下部经水平设置的左右对称的两过冷隔板9分隔出两过冷腔11,两过冷腔11的外侧与该侧管板留有空档、两过冷腔11的内侧相互留有空档,便于进气过冷腔11,过冷换热管8轴向穿接两过冷腔11,多个过冷折流板10沿筒体轴向均布穿接在过冷腔11内的过冷换热管8上,轴向相邻两过冷折流板将过冷腔分割成联通的折流通道;筒体1底部位于两过冷腔轴向中间位置分别外接出液管12两端,出液管12中部开设出液口13。
1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支撑稳定性,在对应两过冷腔外侧端部的下方筒体1底部设置支撑底座2支撑筒体1;为了确保有效、高效排气,对应两过冷腔外侧端部的上方筒体上部接出带旋塞15的排气阀座14。
技术特征:
1.一种单腔高效冷凝器,包括筒体、端盖、管板、换热管,筒体两端经端盖压装管板,管板上穿接置于筒体内的多个换热管,筒体中部接出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底部以进气管中心对称接一出液管的两端,出液管中部接出出液口,所述筒体下部左、右对称设置两过冷结构,过冷结构包括过冷隔板、过冷折流板,过冷隔板水平接于筒体内壁将筒体上部和下部隔开,过冷隔板与筒体下部内壁形成过冷腔,过冷腔的两端开口,两过冷结构的过冷腔内由两侧端管板穿接多个过冷换热管,多个过冷折流板沿筒体轴向均布穿接在过冷腔内的过冷换热管上,轴向相邻两过冷折流板将过冷腔分割成联通的折流通道;出液管的两端分别接在筒体底部位置位于两过冷腔轴向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腔高效冷凝器,其特征是:所述过冷隔板水平设置位置不高于筒体垂直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腔高效冷凝器,其特征是:所述出液管的两端分别接在筒体底部位置位于两过冷腔轴向中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腔高效冷凝器,其特征是:所述筒体两侧底部设置支撑底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腔高效冷凝器,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底座对应在过冷腔外侧或外口位置支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腔高效冷凝器,其特征是:所述端盖经密封垫压装管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腔高效冷凝器,其特征是:任一端端盖上上下设置接端盖和管板之间管板腔的下进水口、上出水口。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腔高效冷凝器,其特征是:所述筒体两侧上部还设置带旋塞的排气阀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腔高效冷凝器,筒体两端经端盖压装管板,管板上穿接置于筒体内的多个换热管,筒体中部接出进气管,筒体底部以进气管中心对称接一出液管的两端,出液管中部接出出液口,所述筒体下部左、右对称设置两过冷结构,过冷结构包括过冷隔板、过冷折流板,过冷隔板水平接于筒体内壁将筒体上部和下部隔开,过冷隔板与筒体下部内壁形成过冷腔,过冷腔的两端开口,两过冷结构的过冷腔内由两侧端管板穿接多个过冷换热管,多个过冷折流板沿筒体轴向均布穿接在过冷腔内的过冷换热管上,轴向相邻两过冷折流板将过冷腔分割成联通的折流通道。其结构简单,能有效兼顾结构稳定、使用安全、寿命以及较高制冷量。寿命以及较高制冷量。寿命以及较高制冷量。
技术研发人员:
钱小兵 卜伟 花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船重工天禾船舶设备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6
技术公布日:
20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