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菌株培养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2.菌株(在非细胞型的病毒中则称毒株或株)是指从不同来源的标本中分离而得的相同菌种,它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单个病毒体)通过无性繁殖而成的纯遗传型体及其一切后代。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或纯分离物均可称为某菌种的一个菌株。菌株一般在在培养箱中培养,菌株的种类不同适宜生存的温度也会有所变化,为此,需要一种温控装置对培养箱中的温度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菌株培养温控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菌株培养温控装置,包括培养
箱体,
所述培养箱体前表面活动安装有密封箱门,所述培养箱体两侧开设有进
气孔,所述培养箱体一侧的进气孔处固定安装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第一蜗壳、安装豁口、第一
电机、第一扇叶、半导体制冷片和换热翅片,所述第一蜗壳固定安装于培养箱体一侧,所述第一蜗壳上开设有安装豁口,所述安装豁口内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表面固定安装有换热翅片,所述第一蜗壳内位于换热翅片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扇叶,所述培养箱体另一的进气孔处固定安装有升温机构,所述升温机构包括第二扇叶、第二电机、安装凹槽、电热片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二蜗壳固定安装于培养箱体另一侧,所述第二蜗壳内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扇叶,所述第二蜗壳内位于第二扇叶一侧固定安装有电热片。
6.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上均开设有气孔,所述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通过气孔与进气孔联通。
7.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蜗壳通过螺丝固定在培养箱体一侧,所述第一扇叶通过第一电机活动安装在第一蜗壳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安装豁口安装在第一蜗壳上。
8.进一步而言,所述电热片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二蜗壳内。
9.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蜗壳通过螺丝固定在培养箱体另一侧,所述第二电机通过安装凹槽安装在第二蜗壳内,所述第二扇叶通过第二电机活动安装在第二蜗壳内。
10.进一步而言,所述密封箱门通过合页活动安装在培养箱体内。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使用时可以启动半导体制冷片,启动半导体制冷片之后换热翅片的温度就会下降,换热翅片内的温度下降之后可以启动第一电机,启动第一电机之后培养箱体内的气体就会在第一蜗壳内循环流动,从而降低培养箱体内的温度,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启动电
热片,启动电热片之后其会温度就会上升,电热片温度上升之后可以启动第二电机,启动第二电机之后培养箱体内的气体就会在第二蜗壳内循环流动,从而升高培养箱体内的温度,便于用户对培养箱体内的温度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降温机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温机构示意图。
16.图中:1、培养箱体;2、进气孔;3、密封箱门;4、降温机构;401、第一蜗壳;402、安装豁口;403、第一电机;404、第一扇叶;405、半导体制冷片;406、换热翅片;5、升温机构;501、第二扇叶;502、第二电机;503、安装凹槽;504、电热片;505、第二蜗壳。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8.如图1~图3所示,一种菌株培养温控装置,包括培养箱体1,培养箱体1前表面活动安装有密封箱门3,培养箱体1两侧开设有进气孔2,培养箱体1一侧的进气孔2处固定安装有降温机构4,培养箱体1另一的进气孔2处固定安装有升温机构5,密封箱门3通过合页活动安装在培养箱体1内。
19.培养箱体1一侧的进气孔2处固定安装有降温机构4,降温机构4包括第一蜗壳401、安装豁口402、第一电机403、第一扇叶404、半导体制冷片405和换热翅片406,第一蜗壳401固定安装于培养箱体1一侧,第一蜗壳401上开设有安装豁口402,安装豁口402内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405,半导体制冷片405表面固定安装有换热翅片406,第一蜗壳401内位于换热翅片406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403,第一电机403的输出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扇叶404,启动半导体制冷片405之后换热翅片406的温度就会下降,换热翅片内406的温度下降之后可以启动第一电机403,启动第一电机403之后培养箱体1内的气体就会在第一蜗壳401内循环流动,从而降低培养箱体1内的温度。
20.培养箱体1另一的进气孔2处固定安装有升温机构5,升温机构5包括第二扇叶501、第二电机502、安装凹槽503、电热片504和第二蜗壳505,第二蜗壳505固定安装于培养箱体1另一侧,第二蜗壳505内开设有安装凹槽503,安装凹槽503内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502,第二电机502的输出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扇叶501,第二蜗壳505内位于第二扇叶501一侧固定安装有电热片504,启动电热片504之后其会温度就会上升,电热片504温度上升之后可以启动第二电机502,启动第二电机502之后培养箱体1内的气体就会在第二蜗壳505内循环流动,从而升高培养箱体1内的温度。
2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菌株培养温控装置,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可以启动半导体制冷片405,启动半导体制冷片405之后换热翅片406的温度就会下降,换热翅片内406的温度下降之后可以启动第一电机403,由于第一蜗壳401和第二蜗壳505上均开设有气孔,第一蜗壳401和第二蜗壳505通过气孔与进气孔2联通第一蜗壳401通过螺丝固定在培养箱体1一侧,第一扇叶404通过第一电机403活动安装在第一蜗壳401内,于是启动第一电机
403之后培养箱体1内的气体就会在第一蜗壳401内循环流动,从而降低培养箱体1内的温度,培养箱体1内的温度较低时可以启动电热片504,启动电热片504之后其会温度就会上升,电热片504温度上升之后可以启动第二电机502,由于电热片504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二蜗壳505内,第二蜗壳505通过螺丝固定在培养箱体1另一侧,第二电机502通过安装凹槽503安装在第二蜗壳505内,于是启动第二电机502之后培养箱体1内的气体就会在第二蜗壳505内循环流动,从而提高培养箱体1内的温度,便于用户对培养箱体1内的温度进行控制。
2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菌株培养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体(1),所述培养箱体(1)前表面活动安装有密封箱门(3),所述培养箱体(1)两侧开设有进气孔(2),所述培养箱体(1)一侧的进气孔(2)处固定安装有降温机构(4),所述降温机构(4)包括第一蜗壳(401)、安装豁口(402)、第一电机(403)、第一扇叶(404)、半导体制冷片(405)和换热翅片(406),所述第一蜗壳(401)固定安装于培养箱体(1)一侧,所述第一蜗壳(401)上开设有安装豁口(402),所述安装豁口(402)内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405),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05)表面固定安装有换热翅片(406),所述第一蜗壳(401)内位于换热翅片(406)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403),所述第一电机(403)的输出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扇叶(404),所述培养箱体(1)另一的进气孔(2)处固定安装有升温机构(5),所述升温机构(5)包括第二扇叶(501)、第二电机(502)、安装凹槽(503)、电热片(504)和第二蜗壳(505),所述第二蜗壳(505)固定安装于培养箱体(1)另一侧,所述第二蜗壳(505)内开设有安装凹槽(503),所述安装凹槽(503)内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502),所述第二电机(502)的输出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扇叶(501),所述第二蜗壳(505)内位于第二扇叶(501)一侧固定安装有电热片(5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株培养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401)和第二蜗壳(505)上均开设有气孔,所述第一蜗壳(401)和第二蜗壳(505)通过气孔与进气孔(2)联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菌株培养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401)通过螺丝固定在培养箱体(1)一侧,所述第一扇叶(404)通过第一电机(403)活动安装在第一蜗壳(401)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05)通过安装豁口(402)安装在第一蜗壳(40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菌株培养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片(504)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二蜗壳(505)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菌株培养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壳(505)通过螺丝固定在培养箱体(1)另一侧,所述第二电机(502)通过安装凹槽(503)安装在第二蜗壳(505)内,所述第二扇叶(501)通过第二电机(502)活动安装在第二蜗壳(505)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菌株培养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箱门(3)通过合页活动安装在培养箱体(1)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菌株培养温控装置,涉及温控装置领域。包括培养箱体,培养箱体两侧开设有进气孔,培养箱体一侧的进气孔处固定安装有降温机构,降温机构包括第一蜗壳、安装豁口、第一电机、第一扇叶、半导体制冷片和换热翅片,培养箱体另一的进气孔处固定安装有升温机构,升温机构包括第二扇叶、第二电机、安装凹槽、电热片和第二蜗壳,换热翅片内的温度下降之后可以启动第一电机,启动第一电机之后培养箱体内的气体就会在第一蜗壳内循环流动,从而降低培养箱体内的温度,电热片温度上升之后可以启动第二电机,使培养箱体内的气体就会在第二蜗壳内循环流动,从而升高培养箱体内的温度,便于用户对培养箱体内的温度进行控制。便于用户对培养箱体内的温度进行控制。便于用户对培养箱体内的温度进行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
尹占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州万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9
技术公布日:
20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