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强
部件以及印刷
装置。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印刷装置。这样的印刷装置有在所使用的场所发生变更的情况等下被移动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打印机主体的底面配设有搬运用把手从而在作业人员用人力移动打印机时容易移动的结构的打印机。
3.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成为在作业人员用人力移动打印机时容易移动的结构。另一方面,印刷装置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大小,并且有代替用人力进行移动而使用叉车等提升装置来使其移动的印刷装置。但是,在使用这样的提升装置来使印刷装置移动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情况,即,与提升装置接触的部分因自重而变形,或者刚性较低的结构部件等发生损坏等,导致印刷装置破损的情况等。因此,谋求一种抑制在使用提升装置提升印刷装置时致使印刷装置破损的技术。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6662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5.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的加强部件为被安装在印刷装置上的加强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提升装置将
所述印刷装置提升时,所述加强部件能够配置在所述印刷装置的自重作用的位置,并且,第一面与所述提升装置接触,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与所述印刷装置的提升面接触。
6.本方式的加强部件在使用提升装置将印刷装置提升时能够配置在印刷装置的自重作用的位置,并且第一面与提升装置接触且第二面与印刷装置的提升面接触。因此,在使用提升装置将印刷装置提升时,能够对印刷装置进行加强,从而能够抑制使印刷装置破损的情况。
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加强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中,所述印刷装置在所述提升面上设置有电气设备,所述加强部件以使所述电气设备位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配置而被安装在所述提升面上。
8.虽然电气设备在施加力时容易破损,但是根据本方式,即使在提升面上设置有电气设备,加强部件也以使电气设备位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配置而被安装在提升面上。因此,加强部件能够对电气设备进行保护,从而能够抑制对电气设备施加力而使电气设备破损的情况。
9.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的加强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或者第二方式中,所述加强部件具有第三面,该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连接,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交叉。
10.根据本方式,加强部件具有第三面,该第三面与第一面和第二面连接并且相对于第一面以及第二面交叉。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构成高刚性的加强部件。
11.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加强部件在所述提升面上安装有多个。
12.根据本方式,在使用提升装置将印刷装置提升时,能够在多处利用加强部件来加强印刷装置,且能够在多处使印刷装置与提升装置接触,从而能够平衡性良好地提升印刷装置,并且能够抑制使印刷装置破损的情况。
13.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方式中,能够沿着所述提升面来移动所述加强部件。
14.根据本方式,能够沿着提升面来移动加强部件。例如,即使在叉车的叉等提升装置中的提升印刷装置的部分的宽度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根据该宽度来改变加强部件的配置从而适当地对应。
15.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五方式中,能够单独地移动多个所述加强部件的每一个。
16.根据本方式,能够单独地移动多个所述加强部件的每一个。因此,例如,即使在印刷装置的重心位置因印刷装置的状态而发生变化的情况等下,也能够通过根据该重心位置来改变各个加强部件的配置从而适当地对应。
17.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五方式中,伴随着使多个所述加强部件之中的第一加强部件移动,而能够连动地移动多个所述加强部件之中的第二加强部件。
18.根据本方式,伴随着使多个加强部件之中的第一加强部件移动,而能够连动地移动多个加强部件之中的第二加强部件。因此,例如,在如印刷装置的重心位置难以发生变化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根据提升装置中的提升印刷装置的部分的宽度,来简单地改变加强部件的配置。
19.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五至第七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具备限制部,该限制部对所述加强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
20.根据本方式,具备限制部,该限制部对加强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因此,能够对加强部件脱离所期望的移动范围而过度移动等导致从印刷装置脱离的情况等进行抑制。
21.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至第八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在所述提升面与所述加强部件之间设置有润滑机构,该润滑机构对所述加强部件相对于所述提升面的移动进行润滑。
22.根据本方式,在提升面与加强部件之间设置有润滑机构,该润滑机构对加强部件相对于提升面的移动进行润滑。因此,能够使加强部件相对于印刷装置润滑地移动。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要图。
24.图2为对图1的印刷装置从安装有加强部件的一侧观察到的概要立体图。
25.图3为加强部件以及提升面的概要立体图。
26.图4为从与图3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加强部件以及提升面的概要立体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加强部件以及提升面的概要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实施例1
2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概要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中,为了使结构易于理解,而省略表示一部分结构部件。此处,图中的x轴
方向为水平方向,为与后述的滑架6的扫描方向b相对应的方向,y轴方向为水平方向,为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z轴方向为铅直方向。此外,在下文中,将箭头标记方向设为+方向,将与箭头标记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方向。例如,铅直上方向设为+z方向,铅直下方向设为-z方向。
30.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为如下的结构,即,通过从收纳了作为液体的油墨的油墨盒3经由未图示的管等向作为印刷部的头4供给油墨,并从头4向被未图示的输送机构沿输送方向a输送的介质喷出油墨,从而执行印刷。
31.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成为如下的结构,即,虽然在图1中被拆下,但在背面侧具备能够安放卷筒状的介质的旋转轴,并且通过使该旋转轴旋转而能够将介质向由头4实施印刷的印刷区域送出。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能够使用卷筒状的介质以作为介质,但是并不限定于能够使用这样的卷筒状的介质的印刷装置。例如,也可以为能够使用单张纸等单张式的介质的结构。
32.此外,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在壳体部2的内部具备用于在由支承介质的介质支承部5等构成的介质的输送路径上将该介质向输送方向a进行输送的未图示的输送辊对。另外,在介质支承部5的下部,设置有能够对被该介质支承部5支承的介质进行加热的未图示的加热器。如此,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具备能够加热介质的加热器以作为加热部,但也可以具备被设置于与介质支承部5对置的位置处的红外线加热器等以作为加热部。
33.在壳体部2的内部具备头4和滑架6,头4为从多个未图示的喷嘴喷出油墨来进行印刷的喷墨头,滑架6搭载有该头4并能够在扫描方向b上进行往返移动。此处,如上述的那样,头4为能够一边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扫描方向b上进行往返移动,一边从未图示的喷嘴向被输送来的介质喷出油墨而进行印刷的结构。通过具备这样结构的头4,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通过反复实施使介质在输送方向a上输送预定量(一次行程(pass)量)的动作以及在停止了介质的状态下一边使头4在扫描方向b上移动一边使油墨喷出的动作,从而能够在介质上形成所期望的图像。
34.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为交替反复实施介质的输送和头4的扫描从而实施印刷的所谓的串行打印机,但也可以为使用沿着介质的宽度方向而以行状的方式形成喷嘴的行式头并一边连续地输送介质一边连续地实施印刷的所谓的行式打印机。此外,还可以具备转印式的印刷部等除了喷墨头以外的印刷部。
35.此外,在头4的介质的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具备能够将介质收卷为卷筒状的收卷轴10。此外,在介质支承部5中的介质的输送方向a上的下游侧的端部与收卷轴10之间,在扫描方向b上延伸设置有与介质接触的接触部,并且设置有能够对介质施加所期望的张紧力的张紧杆9。
36.由于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为大型设备,所以在使印刷装置1移动时,使用叉车等提升装置而使印刷装置1处于提升的状态来移动。因此,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为适于使用提升装置来提升的结构。因此,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5而对该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37.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在壳体部2中的-z方向侧的面即提升面25上安装有两个作为加强部件20的u型加强部件20a。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中,设置有两个脚部13a和连接两个脚部13a的连接部13b。两个脚部13a和连接两个脚部13a的连接部13b相对于壳体部2能够拆卸,在打包时等,两个脚部13a以及连接部13b可以从壳体部2上拆卸下来。
38.另外,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在提升面25上设置有向-z方向凸起的凸状部11a以及11b。在凸状部11a以及11b上形成有基板等电气设备,当对凸状部11a以及11b施力时,存在发生破损的可能性。因此,本实施例的作为加强部件20的u型加强部件20a如图3中所示那样呈大致u型,并如图2所示那样以跨越凸状部11a以及11b的方式配置。另外,电气设备例如对应于基板、电缆、对它们进行覆盖的罩盖部件等。
39.两个u型加强部件20a呈相同的形状,并且如图3以及图4所示那样,具有两个上表面202、各自与各自的上表面202连接的两个侧面203、与两个侧面203连接的下表面201。并且,两个u型加强部件20a均通过被安装于提升面25上并且在x轴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两条轨道24,而在提升面25和轨道24之间将两个上表面202夹住。两个u型加强部件20a均成为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沿着x轴方向在提升面25上进行移动。
40.在这里总结一下,本实施例的u型加强部件20a为被安装在印刷装置1上的加强部件20,并且在使用提升装置将印刷装置1提升时,能够配置在印刷装置1的自重作用的位置。并且,成为如下的结构,即,作为第一面的下表面201与提升装置接触,并且下表面201的相反侧的作为第二面的上表面202与印刷装置1的提升面25接触。由于本实施例的u型加强部件20a成为这样的结构,因此,在使用提升装置将印刷装置1提升时,能够对印刷装置1进行加强,从而能够抑制使印刷装置1破损的情况。
41.此外,虽然如上所述那样在印刷装置1中在提升面25上设置有作为电气设备的凸状部11a以及11b,但是本实施例的u型加强部件20a以使凸状部11a以及11b位于下表面201与上表面202之间的配置而被安装在提升面25上。因此,本实施例的u型加强部件20a能够对凸状部11a以及11b进行保护,从而能够抑制对凸状部11a以及11b施力而使凸状部11a以及11b破损的情况。
42.此外,从印刷装置的视角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在提升面25上安装有两个即多个上述那样的结构的加强部件20。因此,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在使用提升装置来提升印刷装置1时,能够在多处通过加强部件20来对印刷装置1进行加强,能够在多处使印刷装置1与提升装置进行接触,从而能够平衡性良好地提升印刷装置1,并且能够抑制印刷装置1的破损。
43.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能够沿着提升面25来移动加强部件20。例如,考虑到叉车的叉等提升装置中的提升印刷装置1的部分因所使用的叉车的种类等不同,而叉彼此的宽度等提升部分彼此的宽度也不同的情况。但是,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即使在提升部分彼此的宽度为各种各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根据该宽度来改变加强部件20的配置,从而适当地对应。
44.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中,能够使多个加强部件20的每一个单独地在x轴方向上移动至任意的位置处。因此,例如,即使在印刷装置1的重心位置因油墨盒内的油墨的量等印刷装置1的状态而发生变化的情况等下,也能够通过根据该重心位置来改变各个
加强部件20的配置,从而适当地对应。
45.另一方面,代替能够使多个加强部件20的每一个单独地移动至任意的位置的结构,也可以设为如下的结构,即,伴随着使作为多个加强部件20之中的一个的第一加强部件移动,能够以伴随着第一加强部件的移动而连动的方式来移动多个加强部件20之中的第二加强部件的结构。例如为如下的结构,即,若使+x方向侧的加强部件20向+x方向侧移动所期望的距离,则-x方向侧的加强部件20也连动地向-x方向侧移动该所期望的距离的结构。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例如,在印刷装置1的重心位置难以变化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根据提升装置中的对印刷装置1进行提升的部分的宽度而以连动的方式平衡性良好地简单地改变加强部件20的配置。
46.此外,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的结构等,即,若使+x方向侧的加强部件20向+x方向侧移动所期望的距离,则-x方向侧的加强部件20也同样地以连动的方式而向+x方向侧移动该所期望的距离。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例如,在印刷装置1的重心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不改变x轴方向上的加强部件20彼此的间隔地对一个加强部件20进行移动,从而连动地使其他的加强部件20的配置也移动。
47.另外,若使+x方向侧的加强部件20向+x方向侧移动所期望的距离则-x方向侧的加强部件20也连动地向-x方向侧移动该所期望的距离的结构,例如,能够采用与如下机构同样的机构,即,对在现有的打印机或传真装置等的介质载置部等中被利用且能够根据维持了中心位置的各种各样的宽度的介质的端部而变更位置的介质端部的按压部所采用的机构。此外,若使+x方向侧的加强部件20向+x方向侧移动所期望的距离则-x方向侧的加强部件20也同样地连动地+x方向侧移动该所期望的距离的结构,例如,能够采用使各个加强部件20通过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棒状部件等而连结在一起的机构。
48.另外,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如图4所示,在轨道24的两端处形成有阻挡部分24a,并且阻挡部分24a发挥作为限制部的作用,其以使加强部件20不脱落的方式来对加强部件20的移动进行限制。因此,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能够抑制加强部件20从所期望的移动范围内脱离而过度移动等从而导致从印刷装置1脱离的情况等
49.此外,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在提升面25以及轨道24中的与加强部件20接触的接触部分处涂敷有润滑剂。如此,优选为在提升面25和加强部件20之间设置有润滑机构,该润滑机构对加强部件20相对于提升面25的移动进行润滑。这是为了能够使加强部件20相对于印刷装置1而润滑地进行移动。另外,对润滑机构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采用如本实施例那样的在提升面25与加强部件20之间涂敷润滑剂的结构,或者在提升面25与加强部件20之间设置有轴承机构的结构等。
50.此外,如上述的那样,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中的加强部件20为大致u型的u型加强部件20a。如果从其他的视角进行说明的话,则具有作为第一面的下表面201、作为第二面的上表面202和作为第三面的侧面203,所述第三面与下表面201和上表面202连接并且相对于下表面201以及上表面202交叉。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构成高刚性的加强部件20。但是,加强部件20并不被限定为大致u型的u型加强部件20a那样的结构。另外,作为具有作为第一面的下表面201、作为第二面的上表面202和作为如下的第三面的侧面203的结构的示例,除了大致u型以外,还具有如将h放倒所示那样的大致h型或大致z型等,所述第三面与下表面201和上表面202连接并且相对于下表面201以及上表面202交叉。
51.实施例2
52.在下文中,参照图5而对加强部件20不是大致u型而是大致h型的结构的实施例2的印刷装置1进行说明。另外,大致u型以及大致h型意味着,具有截面形状为大致u型以及大致h型的部分。虽然在图5中,仅表示了一个作为加强部件20的h型加强部件20b,但实际上,在图5中所示的h型加强部件20b的里侧还设置有一个相同结构的h型加强部件20b,在实施例2的印刷装置1中设置有两个h型加强部件20b。另外,加强部件20的形状以外的实施例2的印刷装置1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印刷装置1同样。此外,与上述实施例共同的结构部件用相同符号来表示,详细的说明予以省略。
53.如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中,加强部件20为,呈如将h放倒所示的那样的大致h型的h型加强部件20b。h型加强部件20b也与u型加强部件20a同样地,具有作为第一面的下表面201、作为第二面的上表面202和作为第三面的侧面203,所述第三面与下表面201和上表面202连接并且相对于下表面201以及上表面202交叉。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构成高刚性的加强部件20。
54.并且,h型加强部件20b也与u型加强部件20a同样地,成为作为第一面的下表面201与提升装置进行接触并且下表面201的相反侧的作为第二面的上表面202与印刷装置1的提升面25接触的结构。由于本实施例的h型加强部件20b成为这样的结构,因此,与u型加强部件20a同样地,在使用提升装置将印刷装置1提升时,能够对印刷装置1进行加强,并且能够抑制使印刷装置1破损的情况。
55.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通过各种各样的结构来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达成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能够将与记载于实用新型内容中的各方式中的技术性特征相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性特征适当地实施替换、组合。此外,只要并未说明该技术性特征在本说明书中为必须内容,则能够适当地删除。
56.符号说明
[0057]1…
印刷装置;2
…
壳体部;3
…
油墨盒;4
…
头(印刷部);5
…
介质支承部;6
…
滑架;9
…
张紧杆;10
…
收卷轴;11a
…
凸状部(电气设备);11b
…
凸状部(电气设备);13a
…
脚部;13b
…
连接部;20
…
加强部件;20a
…
u型加强部件;20b
…
h型加强部件;24
…
轨道;24a
…
阻挡部分(限制部);25
…
提升面;201
…
下表面(第一面);202
…
上表面(第二面);203
…
侧面(第三面)。
技术特征:
1.一种加强部件,其特征在于,被安装在印刷装置上,在使用提升装置将所述印刷装置提升时,所述加强部件能够配置在所述印刷装置的自重作用的位置,并且,第一面与所述提升装置接触,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与所述印刷装置的提升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在所述提升面上设置有电气设备,所述加强部件以使所述电气设备位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配置而被安装在所述提升面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具有第三面,该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连接,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交叉。4.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强部件在所述提升面上安装有多个。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沿着所述提升面来移动所述加强部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单独地移动多个所述加强部件的每一个。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伴随着使多个所述加强部件之中的第一加强部件移动,而能够连动地移动多个所述加强部件之中的第二加强部件。8.如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限制部,该限制部对所述加强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升面与所述加强部件之间设置有润滑机构,该润滑机构对所述加强部件相对于所述提升面的移动进行润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使用提升装置将印刷装置提升时抑制印刷装置的破损的加强部件以及印刷装置。加强部件(20)被安装在印刷装置(1)上,在使用提升装置将印刷装置(1)提升时,加强部件(20)能够配置在印刷装置(1)的自重作用的位置,并且,第一面(201)与提升装置接触,第一面(201)的相反侧的第二面(202)与印刷装置(1)的提升面(25)接触。通过使用这样结构的加强部件(20),能够抑制在使用提升装置将印刷装置(1)提升时使印刷装置(1)破损的情况。装置(1)提升时使印刷装置(1)破损的情况。装置(1)提升时使印刷装置(1)破损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
佐藤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2022.10.25
技术公布日:
202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