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门窗锁。
背景技术:
2.在日常装修中推拉门的使用较为广泛,其门锁多采用一字锁,一字锁上具有可上下滑动的锁条,锁条侧边连接有传动件,上下拨动锁条的同时带动传动件与门框或窗框上的锁孔座相对应,实现上锁或开锁。
3.目前,传动件与其对应的锁孔座的形状各异,然而现有一字锁的锁条兼容性不高,不能适配多种传动条,使得更换门锁的工作极为不便,换锁时需要谨慎挑选与传动件适配的门锁,如果难以适配则需要重新更换门框或窗框,增加了客户的选择工作及购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窗锁,以解决现有锁条兼容性不高,难以适配多种传动条,更换门锁极为不便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门窗锁,包括锁壳和能在其内上下滑动的锁芯,锁芯被配置为能够在开锁状态和关锁状态间切换,还包括传动件,传动件与窗框或门框上的锁位相配合;锁壳包括相连接的前板和后盖,前板和后盖之间形成供锁芯滑动的锁槽,前板上设有开口,锁芯上设有按压部,按压部外露在开口内,后盖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锁芯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可滑动的置于第一安装孔内;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包括长度方向相同且同心设置的条形
开孔和圆形开孔,传动件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传动件设有第一配合部和/或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被配置为能够与条形开孔相连接,第二配合部被配置为能够与圆形开孔相连接。
6.如此设置,连接部上设有条形开孔和圆形开孔,能够与传动件上的第一配合部或第二配合部相连接,第二安装孔一孔两用,使得锁芯能够与不同形状的传动件相适配,兼容性与适配度较高,更换门锁时更为方便,减少客户的选择工作和购置成本。
7.进一步的,圆形开孔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
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第一弧形段位于条形开孔相对两个侧壁的其中一个侧壁上,第二弧形段位于条形开孔相对两个侧壁中的另一个侧壁上。
8.如此设置,圆形开孔与条形开孔同心开设,且由位于条形开孔的两侧壁上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围合而成,从而形成一孔两用的第二安装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适配度较高。
9.进一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的内部设有内螺纹。
10.如此设置,圆形开孔与传动件之间能够螺纹连接,连接稳定性较高。
11.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件,连接部的前
侧面垂直开设有与第二安装孔相连通的第三安装孔,传动件上设有配合孔,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三安装孔和配合孔。
12.如此设置,在连接部的前侧面设有与第二安装孔垂直的第三安装孔,连接件能够
第二侧面;124-背面;125-滑轨;126-限位槽;130-弹性卡扣组件;131-安装凸起;140-弹性锁止组件;
31.200-锁芯;210-按压部;211-第一按压部;212-第二按压部;220-连接部;221-第二安装孔;2211-条形开孔;2212-圆形开孔;222-第三安装孔;223-挡尘片;230-滚动件;
32.300-传动件;310-第一配合部;320-第二配合部;330-配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4.由于现有锁条兼容性不高,难以适配多种传动条,存在更换门锁极为不便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窗锁用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如图1、图2所示,包括锁壳100和能在其内上下滑动的锁芯200,锁芯200被配置为能够在开锁状态和关锁状态间切换,还包括传动件300,传动件300与窗框或门框上的锁位相配合;锁壳100包括相连接的前板110和后盖120,前板110和后盖120之间形成供锁芯200滑动的锁槽,前板110上设有开口111,锁芯200上设有按压部210,按压部210外露在开口111内,后盖12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21,锁芯200上设有连接部220,连接部220可滑动的置于第一安装孔121内;连接部22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221,第二安装孔221包括长度方向相同且同心设置的条形开孔2211和圆形开孔2212,传动件300安装在第二安装孔221内,如图2和图5所示,传动件300包括不同形状的第一配合部310或第二配合部320,第一配合部310被配置为能够与条形开孔2211相连接,第二配合部3200被配置为能够与圆形开孔2212相连接。
35.如图1所示,锁壳100的下部插装有弹性锁止组件140,能与锁芯200配合并起到限位作用,使锁芯200能在锁槽内稳定上下运动;当按压锁芯200向下运动时带动传动件300向下运动,解除传动件300与门框或窗框上锁位的配合,切换为开锁状态;当门窗锁初始或者静止时,传动件300能够与门框或窗框上的锁位相配合,为关锁状态;如此,通过按压锁芯200在锁槽内运动切换开锁与关锁状态。
36.另外,连接部22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221,第二安装孔221同心设置有条形开孔2211和圆形开孔2212,条形开孔2211与圆形开孔2212分别与使得第二安装孔221能够一孔多用,与不同形状的传动件300适配连接,锁芯200的兼容性更高,客户需要更换门锁时,无需进行复杂谨慎的选择工作,也避免了由于锁芯200不适配而导致需要更换门框或窗框的购置成本,使得更换门锁的工作更为简单方便。
37.具体的,如图2所示,圆形开孔2212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第一弧形段位于条形开孔2211相对两个侧壁的其中一个侧壁上,第二弧形段位于条形开孔2211相对两个侧壁中的另一个侧壁上。圆形开孔2212由位于条形开孔2211的两侧壁上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围合而成,从而形成一孔两用的第二安装孔221,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适配度较高。
38.可选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的内部设有内螺纹。将圆形开孔2212与传动件300之间配置为螺纹连接,安装方便且连接稳定性较高。
39.可选的,第一弧形段或第二弧形段内部设置卡槽,能与传动件300的一端卡合连接
(此连接方式图中未示出),使得传动件300与锁芯200之间的安装连接更为高效便捷。
40.可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连接件(图中未示出),连接部220的前侧面垂直开设有与第二安装孔221相连通的第三安装孔222,传动件300上设有配合孔330,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三安装孔222和配合孔。连接件从垂直与第二安装孔221的方向限制传动件300的运动,并将传动件300固定在连接部220内,稳定性高且安装方便。
41.为了便于按压锁芯200,如图3和图4所示,按压部210包括靠近开口111下端的第一按压部211,第一按压部211从上向下逐渐沿靠近前板110的方向倾斜。倾斜的按压面便于发力,使得向下按压的动作更为顺滑,且位于靠近开口111下端的位置,按压到底端时能与开口111的下端面配合,具有限位与提示的功能,从而使用户不再进行按压的动作。
42.可选的,如图1所示,按压部210包括位于开口111中部的第二按压部212,第二按压部212的部分突出在前板110外侧。第二按压部212部分突出使得手指不必深入锁槽内进行按压,能够避免锁槽对手指的限制或挤压,且在设计锁槽宽度时不必考虑手指的粗细。
43.考虑到锁芯200在锁槽内滑动的顺畅,如图1和图2所示,后盖120包括第一侧面122、第二侧面123和背面124,第一侧面122和第二侧面123相对设置且与前板110相垂直,背面124分别连接第一侧面122和第二侧面123并与前板110相平行;第一侧面122和第二侧面123的内壁设有相对平行的滑轨125,锁芯200的两侧均安装有滚动件230,滚动件230能沿滑轨125在其内上下运动。
44.在后盖120内设置滑轨125,锁芯200上设置滚动件230,并使滚动件230沿滑轨125运动,从而锁芯200在锁槽内滑动时,将锁芯200与后盖120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能够减少由于摩擦产生的噪音、降低磨损且锁芯200的滑动更加顺畅。
45.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连接部220的上端连接有两个分别贴合第一侧面122和第二侧面123的挡尘片223。在切换至开锁状态过程中,将锁芯200向下按压时,锁芯20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面122和第二侧面123之间的空隙能够被挡尘片223遮挡,避免在滑动锁芯200时使灰尘由两侧进入锁槽内。
46.如图1和图2所示,后盖120的上端插接有弹性卡扣组件130,弹性卡扣组件130与锁芯200上端限位配合,弹性卡扣组件130的两侧均设有安装凸起131,第一侧面122和第二侧面123的内壁设有相对的限位槽126,安装凸起131与限位槽126相卡合。
47.通过限位槽126与安装凸起131的卡合关系将弹性卡扣组件130插装在锁壳100上端,无需设置其他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且安装效率较高。
48.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49.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
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0.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5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门窗锁,包括锁壳(100)和能在其内上下滑动的锁芯(200),所述锁芯(200)被配置为能够在开锁状态和关锁状态间切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件(300),所述传动件(300)与窗框或门框上的锁位相配合;所述锁壳(100)包括相连接的前板(110)和后盖(120),所述前板(110)和所述后盖(120)之间形成供所述锁芯(200)滑动的锁槽,所述前板(110)上设有开口(111),所述锁芯(200)上设有按压部(210),所述按压部(210)外露在所述开口(111)内,所述后盖(12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21),所述锁芯(200)上设有连接部(220),所述连接部(220)可滑动的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1)内;所述连接部(22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221),所述第二安装孔(221)包括长度方向相同且同心设置的条形开孔(2211)和圆形开孔(2212),所述传动件(300)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221)内,所述传动件(300)设有第一配合部(310)和/或第二配合部(320),所述第一配合部(310)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条形开孔(2211)相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320)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圆形开孔(221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开孔(2212)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位于所述条形开孔(2211)相对两个侧壁的其中一个侧壁上,所述第二弧形段位于所述条形开孔(2211)相对两个侧壁中的另一个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内部设有内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部(220)的前侧面垂直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21)相连通的第三安装孔(222),所述传动件(300)上设有配合孔(330),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222)和所述配合孔(3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210)包括靠近所述开口(111)下端的第一按压部(211),所述第一按压部(211)从上向下逐渐沿靠近前板(110)的方向倾斜。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门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210)包括位于所述开口(111)中部的第二按压部(212),所述第二按压部(212)的部分突出在所述前板(110)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120)包括第一侧面(122)、第二侧面(123)和背面(124),所述第一侧面(122)和第二侧面(123)相对设置且与所述前板(110)相垂直,所述背面(124)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面(122)和所述第二侧面(123)并与所述前板(110)相平行;所述第一侧面(122)和所述第二侧面(123)的内壁设有相对平行的滑轨(125),所述锁芯(200)的两侧均安装有滚动件(230),所述滚动件(230)能沿所述滑轨(125)在其内上下运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0)的上端连接有两个分别贴合所述第一侧面(122)和所述第二侧面(123)的挡尘片(223)。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120)的上端插接有弹性卡扣组件(130),所述弹性卡扣组件(130)与所述锁芯(200)上端限位配合,所述弹性卡扣组件(130)的两侧均设有安装凸起(131),所述第一侧面(122)和第二侧面(123)的内壁设有相对的限位槽(126),所述安装凸起(131)与所述限位槽(126)相卡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种门窗锁,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包括锁壳、锁芯和传动件,传动件与窗框或门框上的锁位相配合;锁壳包括相连接的前板和后盖,前板和后盖之间形成供锁芯滑动的锁槽,前板上设有开口,后盖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锁芯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可滑动的置于第一安装孔内;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包括长度方向相同且同心设置的条形开孔和圆形开孔,传动件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传动件设有第一配合部和/或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被配置为能够与条形开孔相连接,第二配合部被配置为能够与圆形开孔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能与不同形状的传动件适配连接,兼容性与适配度较高,更换门锁时更为方便,减少客户的选择工作和购置成本。作和购置成本。作和购置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杜活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杜活昌
技术研发日:
2022.11.01
技术公布日:
20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