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绿化景观
堤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将自然降水充分回收利用,实现堤坝
护坡景观的自动水补偿,增大护坡景观绿化的浇洒维护周期,降低人工维护成本,便于安装和拆卸的可实现自动水补偿的装配式景观堤坝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2.城市中现有的堤坝,大多需采用绿化景观进行装饰处理,堤坝护坡结构仅起到固定土壤、防止降雨及浇洒冲刷引起土壤流失的作用。同时,夏季干旱时段,为维持堤坝护坡的绿化景观效果,还需要对护坡绿化进行持续的人工浇洒,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还增加了此类绿化景观的维护成本。故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利用护坡结构来存储自然降水,并通过毛细导管将雨水缓慢导出释放至周边绿化土壤中,既可以将自然降水充分回收利用,又可实现护坡绿化自动水补偿的景观堤坝护坡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自然降水充分回收利用,实现堤坝护坡景观的自动水补偿,增大护坡景观绿化的浇洒维护周期,降低人工维护成本,便于安装和拆卸的可实现自动水补偿的装配式景观堤坝护坡结构。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可实现自动水补偿的装配式景观堤坝护坡结构包括若干组护坡分隔
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分隔构件设置在河湖堤坝上、靠近人行路面一侧的堤坝景观面上,且所述护坡分隔构件采用交叉围合的布置形式,护坡分隔构件围合的中部空间内分别设置有区块化的护坡绿化景观;并且,所述护坡分隔构件交叉连接的部位还分别设置有交叉点连接构件。
5.所述护坡分隔构件包括分隔构件主体,分隔构件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持水空腔,分隔构件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分隔构件上部
透水连接卡槽,所述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内设置有用于使雨水或浇洒水流入到持水空腔内的透水混凝土;并且,所述分隔构件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分隔构件下部封闭连接卡槽。以使雨水或浇洒水经由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内的透水混凝土、流入到分隔构件主体的持水空腔内,从而进行集水,将自然降水或浇洒水充分的回收利用。
6.所述持水空腔内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组毛细管导水孔,毛细管导水孔内分别设置有导水毛细管,且导水毛细管的内端部与毛细管导水孔的内侧相平齐,导水毛细管的外端部则位于相应区域的护坡绿化景观内;所述护坡分隔构件的持水空腔内还填充有保水材料。以将通过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流入到持水空腔内的水暂时聚集于保水材料(例如:超吸水纤维棉)当中,再使保水材料中的水分经由导水毛细管、缓慢地释放至周围护坡绿化景观的种植土壤内,有效节约城市水资源。
7.所述分隔构件主体的持水空腔上侧的开口处设置有分隔构件顶部盖板,且分隔构件顶部盖板的下侧卡接在分隔构件主体上侧周边设置的分隔盖板卡槽内。以利用活动设置
在持水空腔上侧开口处的分隔构件顶部盖板,来便于持水空腔内部的清理以及持水空腔内保水材料的更换和维护。
8.所述交叉点连接构件包括连接构件主体,连接构件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导水空腔,连接构件主体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构件上部封闭连接卡块,两个连接构件上部封闭连接卡块之间设置有透水v型口,所述透水v型口处还设置有用于使雨水或浇洒水流入到导水空腔内的透水混凝土;并且,所述连接构件主体下部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连接构件下部透水连接卡块,连接构件下部透水连接卡块上则分别设置有用于使导水空腔内的水流入到相邻的分隔构件内的透水混凝土。以通过连接构件上部封闭连接卡块,将交叉点连接构件与其上侧的分隔构件下端的分隔构件下部封闭连接卡槽相连,并利用连接构件下部透水连接卡块,来使交叉点连接构件与下侧的分隔构件上端的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相连;同时,通过透水v型口处的透水混凝土,使各区块护坡绿化景观下部护坡积水点处的积水流入到交叉点连接构件的导水空腔内,并经由导水空腔下部、连接构件下部透水连接卡块上的透水混凝土,向下流到相邻的护坡分隔构件或下端分隔构件的持水空腔内、进行逐层集水。
9.所述连接构件主体的导水空腔上侧的开口处设置有连接构件顶部盖板,且连接构件顶部盖板的下侧卡接设置在连接构件主体上侧的连接盖板卡槽内。以利用活动设置在导水空腔上侧开口处的连接构件顶部盖板,来便于导水空腔内部的维护和清理。
10.所述堤坝景观面上缘、靠近上部堤坝路的一端设置有上端分隔构件,上端分隔构件的下端设置有分隔构件下部封闭连接卡槽,上端分隔构件的上端设置有上分隔件顶部,且所述上分隔件顶部上设置有透水混凝土;堤坝景观面下缘、靠近下部人行路面的一端还设置有下端分隔构件,下端分隔构件的上端设置有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所述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内设置有透水混凝土,下端分隔构件的底端则设置有下分隔件底部;所述上端分隔构件和下端分隔构件分别通过交叉点连接构件与相邻的护坡分隔构件的端部相连,并且,上端分隔构件和下端分隔构件与护坡分隔构件的内部结构相同。以便于堤坝景观面最上端的分隔构件与顶部堤坝路端侧的连接,同时,也利于堤坝景观面最下端的分隔构件与底部人行路面端侧的连接,进而方便施工,并提升堤坝护坡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11.所述相邻两组上端分隔构件或下端分隔构件之间,分别设置有分隔构件拉结筋,分隔构件拉结筋的两端分别与分隔构件上设置的拉结筋连接孔相连。以通过分隔构件拉结筋来增强整个景观堤坝护坡结构上端和下端的结构稳定性,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12.所述护坡分隔构件和护坡绿化景观与其下方的堤坝主体结构之间设置有堤坝砂砾石垫层。以利用堤坝砂砾石垫层,来使分隔构件和护坡绿化景观的种植土对堤坝自身结构的荷载更平均,防止分隔构件的不均匀沉降,避免对堤坝整体结构的不良影响。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若干组护坡分隔构件,护坡分隔构件设置在河湖堤坝上、靠近人行路面一侧的堤坝景观面上,护坡分隔构件使用交叉围合的布置形式,护坡分隔构件围合的中部空间内分别设置有区块化的护坡绿化景观,护坡分隔构件交叉连接的部位分别设置交叉点连接构件的结构形式,所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可以根据城市地域及气候特征进行实施或改造。自然降雨后可通过结构的空腔及保水材料收集储存雨水,节约一定城市水资源。夏季长时干旱少雨时段,也可通过充分地人工浇洒,一次性将构件空腔注满水分,通过毛细及蒸腾作用缓慢释放于绿化景观,延长堤坝护坡绿化
维护周期。相比于单纯的护坡固土结构,其功能性更强,类似于城市空间的海绵城市理论。
14.与现有护坡堤坝结构相比的优点在于:1、结构做法稳定,可广泛应用于夏季干旱少雨地区,结构的自动集水、缓慢释放功能极大降低此绿化景观的后期维护成本。除堤坝护坡外,城市中具有护坡绿地景观功能的地点均可采用此自动水补偿结构系统。
15.2、结构形式、模数可变。可根据场地尺度和景观条件要求,对结构尺寸、结构连接形式进行适应性设计,结构原理保持不变。
16.3、本结构采用标准模块化安装,其构件通过简单拼插即可安装完成,施工简单便捷,并可根据实施或更新改造场地的形状、尺寸等特点提前预制,现场一次施工成型,有效缩短堤坝护坡施工周期、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17.4、组成本结构系统的模块构件可进行拆卸、开启,便于后期的维护和保养,局部模块的更换便捷。
18.5、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城市自然降水,通过护坡结构的集水、缓释过程,实现绿化景观的自动水补偿功能,降低绿化和人工维护的成本,属于一种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低影响开发模式,应用范围广阔。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a向的局部结构视图。
21.图3是图2中的护坡分隔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图3的纵向截面图。
23.图5是图3的横向截面图。
24.图6是图2中的交叉点连接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图6的横向截面图。
26.图8是图7沿b-b线的剖视图。
27.图9是图2中的上端分隔构件和下端分隔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图3中的护坡分隔构件、图9中的上端分隔构件和下端分隔构件的一种组合结构截面示意图。
29.图11是图6中的交叉点连接构件与分隔构件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30.图中序号说明:1河湖堤坝、2堤坝路、3堤坝景观面、4堤坝砂砾石垫层、5护坡分隔构件、6交叉点连接构件、7护坡绿化景观、8人行路面、9机动车路面、10上端分隔构件、11下端分隔构件、12分隔构件主体、13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14透水混凝土、15分隔构件下部封闭连接卡槽、16持水空腔、17保水材料、18毛细管导水孔、19分隔盖板卡槽、20分隔构件顶部盖板、21连接构件主体、22连接构件上部封闭连接卡块、23透水v型口、24导水空腔、25连接构件下部透水连接卡块、26连接盖板卡槽、27连接构件顶部盖板、28上分隔件顶部、29下分隔件底部、30导水毛细管、31护坡积水点、32分隔构件拉结筋、33拉结筋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根据图1~11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可实现自动水补偿的装配式景观堤坝护坡结构包括若干组护坡分隔构件5,护坡分隔构件5设置在河湖堤坝1上、靠近人行
路面8一侧的堤坝景观面3上,并且,各组护坡分隔构件5采用交叉围合的布置形式,护坡分隔构件5围合的中部空间内还分别设置有区块化的护坡绿化景观7。护坡分隔构件5和护坡绿化景观7与其下方的堤坝主体结构之间,设置有堤坝砂砾石垫层4,进而利用堤坝砂砾石垫层4来使分隔构件(包括护坡分隔构件5、上端分隔构件10和下端分隔构件11)和护坡绿化景观7的种植土对堤坝自身结构的荷载更平均,以防止分隔构件的不均匀沉降,避免护坡绿化景观7的种植土和分隔构件载荷不同对堤坝整体结构的不良影响。
32.护坡分隔构件5由分隔构件主体12构成,分隔构件主体12的内部设置有持水空腔16,持水空腔16的下侧为封闭结构,持水空腔16的上侧设置有开口。分隔构件主体12的上端设置有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13,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13内设置有用于使雨水或浇洒水流入到持水空腔16内的透水混凝土14;分隔构件主体12的下端,设置有分隔构件下部封闭连接卡槽15。护坡分隔构件5的持水空腔16内部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组毛细管导水孔18;且毛细管导水孔18内分别设置有耐腐蚀橡胶材料制成的导水毛细管30。导水毛细管30的内端部与毛细管导水孔18的内侧相平齐,导水毛细管30的外端部则位于相应区域的护坡绿化景观7的种植土内。同时,护坡分隔构件5的持水空腔16内还填充有保水材料17(例如:超吸水纤维棉)。
33.从而,使雨水或浇洒水经由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13内的透水混凝土14、流入到分隔构件主体12的持水空腔16内,进行集水,将自然降水或浇洒水充分的回收利用。并且,将通过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13内的透水混凝土14、流入到持水空腔16内的水,暂时聚集于保水材料17当中。之后,在护坡绿化景观7的土壤相对干燥、需要补水的时候,分隔构件的保水材料17中的水分,会经由导水毛细管30、缓慢地释放至周围护坡绿化景观7的种植土壤内,有效的节约城市水资源。分隔构件主体12的持水空腔16上侧的开口处,还设置有分隔构件顶部盖板20;且分隔构件顶部盖板20的下侧卡接在分隔构件主体12上侧周边设置的分隔盖板卡槽19内;进而利用活动设置在持水空腔16上侧开口处的分隔构件顶部盖板20,来便于持水空腔16内部的清理以及持水空腔16内保水材料17的更换和维护。
34.堤坝景观面3上缘、靠近上部堤坝路2的一端设置有上端分隔构件10,上端分隔构件10的下端设置有分隔构件下部封闭连接卡槽15;上端分隔构件10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顶部堤坝路2相配合的上分隔件顶部28,且上分隔件顶部28上设置有透水混凝土14。堤坝景观面3下缘、靠近下部人行路面8的一端还设置有下端分隔构件11,下端分隔构件11的上端设置有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13,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13内设置有透水混凝土14;下端分隔构件11的底端则设置有用于与底部人行路面8相配合的下分隔件底部29。上端分隔构件10的下端和下端分隔构件11的上端,则分别通过交叉点连接构件6与相邻的护坡分隔构件5的端部相连。
35.并且,上端分隔构件10和下端分隔构件11与护坡分隔构件5的内部结构相同,也均由分隔构件主体12构成;上端分隔构件10和下端分隔构件11的分隔构件主体12的内部设置有持水空腔16,持水空腔16内部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组、用于与导水毛细管30相连的毛细管导水孔18。以便于堤坝景观面3最上端的分隔构件与顶部堤坝路2端侧的连接,同时,也利于堤坝景观面3最下端的分隔构件与底部人行路面8端侧的连接,进而方便施工,并提升堤坝护坡结构的整体美观性。而且,相邻两组上端分隔构件10、相邻两组下端分隔构件11之间,还分别设置有分隔构件拉结筋32,分隔构件拉结筋32的两端分别与上端
分隔构件10和下端分隔构件11上设置的拉结筋连接孔33相连,进而通过分隔构件拉结筋32来增强整个景观堤坝护坡结构上端和下端的结构稳定性,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36.护坡分隔构件5、上端分隔构件10、下端分隔构件11相互交叉连接的部位,分别设置有交叉点连接构件6。交叉点连接构件6由
“×”
字型的连接构件主体21构成,连接构件主体21的内部设置有导水空腔24,导水空腔24的下侧为封闭结构,导水空腔24的上侧设置有开口。连接构件主体21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构件上部封闭连接卡块22,两个连接构件上部封闭连接卡块22之间设置有透水v型口23;且透水v型口23处还设置有用于使雨水或浇洒水流入到导水空腔24内的透水混凝土14。同时,连接构件主体21下部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连接构件下部透水连接卡块25;两个连接构件下部透水连接卡块25上则分别设置有用于使导水空腔24内的水、流入到下方相邻的分隔构件内的透水混凝土14。
37.进而通过连接构件上部封闭连接卡块22,将交叉点连接构件6与其上侧的分隔构件(护坡分隔构件5或上端分隔构件10)下端的分隔构件下部封闭连接卡槽15相连;并利用连接构件下部透水连接卡块25,来使交叉点连接构件6与下侧的分隔构件(护坡分隔构件5或下端分隔构件11)上端的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13相连。并且,通过两个连接构件上部封闭连接卡块22之间的透水v型口23处的透水混凝土14,使各区块护坡绿化景观7下部护坡积水点31处的积水,流入到交叉点连接构件6的导水空腔24内;之后,积水再经由导水空腔24下部、连接构件下部透水连接卡块25上的透水混凝土14,向下流到相邻的护坡分隔构件5或下端分隔构件11的持水空腔16内、进行逐层集水。连接构件主体21的导水空腔24上侧的开口处设置有连接构件顶部盖板27,且连接构件顶部盖板27的下侧卡接设置在连接构件主体21上侧设置的若干个连接盖板卡槽26内;以利用活动设置在导水空腔24上侧开口处的连接构件顶部盖板27,来便于导水空腔24内部的维护和清理。
38.该可实现自动水补偿的装配式景观堤坝护坡结构施工时,采用如下步骤:
39.步骤一,在河湖堤坝1的堤坝结构面上铺设一层堤坝砂砾石垫层4;之后,在堤坝砂砾石垫层4上方铺设一道土工布,并在土工布上层、由下至上逐层安装分隔构件(包括下端分隔构件11、护坡分隔构件5和上端分隔构件10)。
40.步骤二,将下端分隔构件11的下部嵌入至人行路面8底部结构层或路侧垂直结构面;然后,将相邻的两组下端分隔构件11用分隔构件拉结筋32拉紧,分隔构件拉结筋32的端部置入到下端分隔构件11上的拉结筋连接孔33内。
41.步骤三,在下端分隔构件11的上方交接点处安装交叉点连接构件6,将交叉点连接构件6下部的连接构件下部透水连接卡块25分别与下端分隔构件11上端的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13相连;并且,将上层的护坡分隔构件5下端的分隔构件下部封闭连接卡槽15与该交叉点连接构件6上部的连接构件上部封闭连接卡块22相连。依次向上将护坡分隔构件5逐层与相应的交叉点连接构件6连接安装,直至河湖堤坝1护坡的顶部。
42.步骤四,将顶部的上端分隔构件10下端的分隔构件下部封闭连接卡槽15与位于最上层的交叉点连接构件6上部的连接构件上部封闭连接卡块22相连,且使上端分隔构件10的上部嵌入至堤坝路2底部结构层;之后,将相邻的两组上端分隔构件10分别用分隔构件拉结筋32拉紧,分隔构件拉结筋32的端部置入到上端分隔构件10上的拉结筋连接孔33内。
43.步骤五,将多个导水毛细管30分别置入到各个分隔构件的持水空腔16两侧的毛细管导水孔18内、并卡齐端部,导水毛细管30的外侧则置于周边、由分隔构件围合构成的景观
种植区域。然后,在各分隔构件的持水空腔16内填充保水材料17(超吸水纤维棉);并利用分隔构件顶部盖板20和连接构件顶部盖板27,分别将分隔构件和交叉点连接构件6的上侧开口盖紧,形成封闭结构。
44.步骤六,堤坝护坡结构铺设完成之后,在交叉围合的分隔构件所形成的中部空间内及堤坝护坡构件上部,分别覆种植土,进而形成整体的护坡绿化景观7;且导水毛细管30均匀覆于土壤内部,从而将雨水或浇洒水自动注入到结构内部进行保水缓释。根据具体的景观效果需要,护坡绿化景观7的覆土可与堤坝护坡结构齐平,也可稍高于结构顶部。
45.该可实现自动水补偿的装配式景观堤坝护坡结构,利用中空式护坡结构,配合填充保水材料(超吸水纤维棉)、导水毛细管,在保证堤坝护坡绿化景观7覆土稳定的同时,通过毛细导管将雨水缓慢导出释放至周边绿化土壤中,既可以将自然降水充分回收利用,又可以实现护坡绿化的自动水补偿,增大堤坝护坡绿化景观的浇洒维护周期,降低人工维护成本,有效解决了夏季护坡景观绿化持续浇洒维护的问题。而且,本结构采用装配式构件组合的形式,便于安装拆卸以及后期的维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实现自动水补偿的装配式景观堤坝护坡结构,包括若干组护坡分隔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分隔构件(5)设置在河湖堤坝(1)上、靠近人行路面(8)一侧的堤坝景观面(3)上,且所述护坡分隔构件(5)采用交叉围合的布置形式,护坡分隔构件(5)围合的中部空间内分别设置有区块化的护坡绿化景观(7);并且,所述护坡分隔构件(5)交叉连接的部位还分别设置有交叉点连接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自动水补偿的装配式景观堤坝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分隔构件(5)包括分隔构件主体(12),分隔构件主体(12)的内部设置有持水空腔(16),分隔构件主体(12)的上端设置有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13),所述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13)内设置有用于使雨水或浇洒水流入到持水空腔(16)内的透水混凝土(14);并且,所述分隔构件主体(12)的下端设置有分隔构件下部封闭连接卡槽(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现自动水补偿的装配式景观堤坝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持水空腔(16)内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组毛细管导水孔(18),毛细管导水孔(18)内分别设置有导水毛细管(30),且导水毛细管(30)的内端部与毛细管导水孔(18)的内侧相平齐,导水毛细管(30)的外端部则位于相应区域的护坡绿化景观(7)内;所述护坡分隔构件(5)的持水空腔(16)内还填充有保水材料(1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现自动水补偿的装配式景观堤坝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构件主体(12)的持水空腔(16)上侧的开口处设置有分隔构件顶部盖板(20),且分隔构件顶部盖板(20)的下侧卡接在分隔构件主体(12)上侧周边设置的分隔盖板卡槽(19)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自动水补偿的装配式景观堤坝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点连接构件(6)包括连接构件主体(21),连接构件主体(21)的内部设置有导水空腔(24),连接构件主体(21)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构件上部封闭连接卡块(22),两个连接构件上部封闭连接卡块(22)之间设置有透水v型口(23),所述透水v型口(23)处还设置有用于使雨水或浇洒水流入到导水空腔(24)内的透水混凝土(14);并且,所述连接构件主体(21)下部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连接构件下部透水连接卡块(25),连接构件下部透水连接卡块(25)上则分别设置有用于使导水空腔(24)内的水流入到相邻的分隔构件内的透水混凝土(1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实现自动水补偿的装配式景观堤坝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主体(21)的导水空腔(24)上侧的开口处设置有连接构件顶部盖板(27),且连接构件顶部盖板(27)的下侧卡接设置在连接构件主体(21)上侧的连接盖板卡槽(26)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自动水补偿的装配式景观堤坝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景观面(3)上缘、靠近上部堤坝路(2)的一端设置有上端分隔构件(10),上端分隔构件(10)的下端设置有分隔构件下部封闭连接卡槽(15),上端分隔构件(10)的上端设置有上分隔件顶部(28),且所述上分隔件顶部(28)上设置有透水混凝土(14);堤坝景观面(3)下缘、靠近下部人行路面(8)的一端还设置有下端分隔构件(11),下端分隔构件(11)的上端设置有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13),所述分隔构件上部透水连接卡槽(13)内设置有透水混凝土(14),下端分隔构件(11)的底端则设置有下分隔件底部(29);所述上端分隔构件(10)和下端分隔构件(11)分别通过交叉点连接构件(6)与相邻的护坡分隔构件(5)的端部相连,并且,上端分隔构件(10)和下端分隔构件(11)与护坡分隔构件(5)的内部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实现自动水补偿的装配式景观堤坝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组上端分隔构件(10)或下端分隔构件(11)之间,分别设置有分隔构件拉结筋(32),分隔构件拉结筋(32)的两端分别与分隔构件上设置的拉结筋连接孔(33)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自动水补偿的装配式景观堤坝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分隔构件(5)和护坡绿化景观(7)与其下方的堤坝主体结构之间设置有堤坝砂砾石垫层(4)。
技术总结
一种可实现自动水补偿的装配式景观堤坝护坡结构,解决现有绿化景观堤坝夏季干旱少雨时段需持续人工浇洒养护,劳动强度大,绿化景观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包括若干组护坡分隔构件,护坡分隔构件设置在河湖堤坝上、靠近人行路面一侧的堤坝景观面上,护坡分隔构件采用交叉围合的布置形式,护坡分隔构件围合的中部空间内分别设置有区块化的护坡绿化景观,且护坡分隔构件交叉连接的部位还分别设置有交叉点连接构件。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能够将自然降水充分回收利用,实现堤坝护坡景观的自动水补偿,增大护坡景观绿化的浇洒维护周期,降低人工维护成本;同时,模块化的结构便于安装和拆卸,有效缩短堤坝护坡的施工周期。有效缩短堤坝护坡的施工周期。有效缩短堤坝护坡的施工周期。
技术研发人员:
关山 郝阿娜 陈宇 刘曦 王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沈阳建筑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10.26
技术公布日:
20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