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循环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消毒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风循环消毒柜。


背景技术:



2.消毒柜是一种能为食具、餐具、衣物、毛巾等物品进行杀菌消毒的设备,应用场景广泛。随着人们对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升,消毒柜已成为餐厅、大型食堂、饭店内常见设备。现有消毒柜的消毒方式多种多样,如高温消毒、蒸汽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3.申请号为cn202021170560.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化高温消毒柜,通过采用可自动化控制的高温消毒模式,同时采用水平置物架和旋转置物架组合的方式,在实现高温消毒的同时,快速清干餐具表面水分,保证餐具表面的清洁度。然而该专利的加热杆装在侧柜里,该消毒柜只能通过加热杆对柜体内部空间进行加热,从而对放在置物架上的餐具进行消毒。然而该设置会导致近加热杆一侧温度高,远离加热杆一侧的温度低,会使得放在置物架上的餐具局部温度过高,易导致餐具变形;还会使餐具受热不匀,消毒效果不稳定,为保证消毒效果,需要增大加热杆的功率,耗能较大。
4.并且在高温消毒的过程中,由于清洗后消毒的餐具会带有残留的水分,在消毒过程中未能蒸干的水分会向柜体底部滴落,该专利也并未提到要如何排出落在柜体底部的水分的问题。若不能及时将柜体底部的积水排干,易导致消毒柜内部滋生细菌。因此,当前急需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消毒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热风循环消毒柜,拟解决目前高温消毒不均匀,柜体底部水分不能及时排干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热风循环消毒柜,包括柜体、左风机、右风机、电加热器、导流板、分流板和若干个横向支撑架所述柜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支撑有若干个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横向支撑架;所述横向支撑架的左侧设有左通道、中部设有中通道、右侧设有右通道;所述左风机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的左通道上方,用于向下输入风流;所述右风机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的右通道上方,用于向下输入风流;所述导流板设在最下方横向支撑架的下方;所述导流板用于将最下方横向支撑架左通道和右通道的风流导流至中通道;所述分流板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的中通道上方,用于引导最上方横向支撑架中通道向上的风流向两侧分流;每个横向支撑架的左通道与中通道之间、中通道与右通道之间均设有置物网篮;所述柜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有电加热器。
7.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弧面均向下突出;所述第一弧形板左端位于最下方横向支撑架的左通道下方,右端位于最下方横向支撑架的中通道下方,用于接收左通道输入的风流并将其导流至中通道;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右端位于最下方横向支撑架的右通道下方,左端位于最下方横向支撑架的中
通道下方,用于接收右通道输入的风流并将其导流至中通道;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右端与第二弧形板的左端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板底部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弧形板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的出口方向向右;所述第二排水孔的出口方向向左。
9.进一步的,还包括抽屉;所述抽屉顶部与导流板连接;所述抽屉与导流板围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连通;所述抽屉底部设有出水口。
10.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为倒三角形结构;所述分流板的两个侧面均为向内凹陷的弧面。
11.进一步的,所述柜体的前壁上设有柜门;所述柜门上设有观察窗。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风循环消毒柜,属于消毒柜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柜体、左风机、右风机、电加热器、导流板、分流板和若干个横向支撑架;柜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支撑有若干个横向支撑架;横向支撑架的左侧设有左通道、中部设有中通道、右侧设有右通道;左风机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的左通道上方;右风机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的右通道上方;导流板设在最下方横向支撑架的下方;分流板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的中通道上方;每个横向支撑架的左通道与中通道之间、中通道与右通道之间均设有置物网篮;柜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有电加热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风循环消毒柜,热风消毒均匀,能及时将内部积水排干。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流流向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柜体内部的俯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柜体外部的正视图;
18.附图中:1-柜体、3-电加热器、4-导流板、5-分流板、6-横向支撑架、7-抽屉、8-观察窗、21-左风机、22-右风机、61-置物网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20.实施例一:
21.见附图1~2。一种热风循环消毒柜,包括柜体1、左风机21、右风机22、电加热器3、导流板4、分流板5和若干个横向支撑架6;所述柜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支撑有若干个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横向支撑架6;所述横向支撑架6的左侧设有左通道、中部设有中通道、右侧设有右通道;所述左风机21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6的左通道上方,用于向下输入风流;所述右风机22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6的右通道上方,用于向下输入风流;所述导流板4设在最下方横向支撑架6的下方;所述导流板4用于将最下方横向支撑架6左通道和右通道的风流导流至中通道;所述分流板5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6的中通道上方,用于引导最上方横向支撑架6中通道向上的风流向两侧分流;每个横向支撑架6的左通道与中通道之间、
中通道与右通道之间均设有置物网篮61;所述柜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有电加热器3。由上述结构可知,柜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支撑有若干个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横向支撑架6,横向支撑架6为金属材料制成,且每个横向支撑架6的左侧、中部和右侧均开有通风口,使得横向支撑架6的左侧、中部和右侧形成能让风流通过的左通道、中通道和右通道。所述左风机21和右风机22分别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6的左通道上方和右通道上方,左风机21和右风机22用于从最上方横向支撑架6的左、右通道输入向下的风流。导流板4设在横向支撑架6的下方,风流会分别从左通道和右通道向下输入至导流板4,导流板4将其导流至中通道,并将风流流向转至向上。分流板5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6的中通道上方,用于引导中通道向上的风流向左通道和右通道分流,形成中通道与左通道之间、中通道与右通道之间两个方向的循环风流。所述柜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有电加热器3,电加热器3为左风机21和右风机22向下输送的风流进行加热,变成热风,利用热风流对柜体1内部进行高温热风消毒。置物网篮61用于放置需要消毒的物品,如食具、餐具等。由于置物网篮61设在每个横向支撑架6的左通道与中通道之间、中通道与右通道之间,且热置物网篮61的底面和四个侧面均为网孔结构,既可以使气流通过,对内部放置的物品进行高温热风消毒,又不会让在左通道和中通道、右通道和中通道中循环的热风流直接吹到置物网篮61内放置的食具、餐具等物品上,使物品不会发生局部温度过高而变形的情况。然而,普通柜体1内部的顶板和底板均未设置帮助热风流循环的结构,故热风流流经柜体1顶部或底部时得不到助力,故而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导流板4和分流板5,促进热风流循环,能为热风流在柜体1底部和顶部转向时提供助力,使热风消毒更均匀。此外,柜体1前壁的顶部还设有控制器,控制器上设有若干控制按钮,且柜体1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定时器。控制器分别与左风机21、右风机22、电加热器3、定时器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而定时器还与左风机21、右风机22和电加热器3电连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操控控制器的按钮,直接控制左风机21、右风机22和电加热器3的开关。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控制器按钮设定工作时长,并将设定的时间值传递给定时器,定时器开始计时,当时间到达设定的时间值后,定时器将结束信号传递给控制器,让控制器关闭左风机21、右风机22和电加热器3的开关,实现定时消毒功能。而且,温度传感器能时刻监测柜体1内部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实时传递给控制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器按钮设定消毒温度,使控制器及时调节电加热器 3的温度来满足设定的消毒温度,实现温控功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风循环消毒柜,热风消毒均匀,消毒效果好。
22.实施例二:
23.见附图1~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导流板4包括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弧面均向下突出;所述第一弧形板左端位于最下方横向支撑架6的左通道下方,右端位于最下方横向支撑架6的中通道下方,用于接收左通道输入的风流并将其导流至中通道;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右端位于最下方横向支撑架6的右通道下方,左端位于最下方横向支撑架6的中通道下方,用于接收右通道输入的风流并将其导流至中通道;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右端与第二弧形板的左端连接。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用于使向下的热风流在输入弧形板后进行转向,第一弧形板的左端位于左通道下方,便于从左通道向下输入的热风流进入,右端设在中通道下方,便于热风流经第一弧形板左侧输入后转为向上,并从中通道输出。而第二弧形板的右端位于右通道下方,便于从右通道向下输入的热风流进入,其左端设在中通道下方,便于热风流经第二弧形板右侧输入后转
为向上,并从中通道输出。第一弧形板的右端和第二弧形板左端连接,使中通道下方空间闭合,避免热风流从中通道向上输出时,从第一弧形板的右端和第二弧形板左端之间的缝隙向外泄漏的可能。
24.所述第一弧形板底部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弧形板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的出口方向向右;所述第二排水孔的出口方向向左。由上述结构可知,由于食具、餐具等物品清洗后会残留水分,水分会经其容器,即置物网篮61的网孔落下。导流板4除了为风流提供导向的作用外,还能够承接从上方滴下来的水分。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便于积水在落入后自动向弧面的底部聚集,聚水效果好。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水分聚集在底部后,可以通过排水孔排出。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的出口方向相对,第一排水孔的出口方向向右,第二排水孔的出口方向向左。由于消毒时热风流会通过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故在气流转向的同时,还能热风流还能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底部的积水向柜体1的中央方向吹,便于积水排出,结构设置巧妙,排水效果好。
25.还包括抽屉7;所述抽屉7顶部与导流板4连接;所述抽屉7在导流板4下方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部空间与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连通;所述抽屉7底部设有出水口。由上述结构可知,抽屉7顶部两端与导流板4的两端连接,抽屉7在导流板4下方设有容纳腔,可以收集由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吹入的水分。抽屉7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盖有盖子,需要时能打开盖子,让留在抽屉7内的积水从出水口排出,使柜体1内部不易滋生细菌。在使用完消毒柜后,还能单独将抽屉7拉出拆卸清理,保证抽屉7和导流板4的清洁。
26.实施例三:
27.见附图1~4。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分流板5为倒三角形结构;所述分流板5的两个侧面均为向内凹陷的弧面。由上述结构可知,当热风流经过中通道向上输出至分流板5 时,分流板5的倒三角形结构和两个弧面侧面能帮助热风流向向左通道和右通道分流。
28.所述柜体1的前壁上设有柜门;所述柜门上设有观察窗8。由上述结构可知,观察窗8 用于随时观察柜体1内的消毒情况。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热风循环消毒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左风机(21)、右风机(22)、电加热器(3)、导流板(4)、分流板(5)和若干个横向支撑架(6);所述柜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支撑有若干个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横向支撑架(6);所述横向支撑架(6)的左侧设有左通道、中部设有中通道、右侧设有右通道;所述左风机(21)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6)的左通道上方,用于向下输入风流;所述右风机(22)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6)的右通道上方,用于向下输入风流;所述导流板(4)设在最下方横向支撑架(6)的下方;所述导流板(4)用于将最下方横向支撑架(6)左通道和右通道的风流导流至中通道;所述分流板(5)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6)的中通道上方,用于引导最上方横向支撑架(6)中通道向上的风流向两侧分流;每个横向支撑架(6)的左通道与中通道之间、中通道与右通道之间均设有置物网篮(61);所述柜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有电加热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循环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包括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弧面均向下突出;所述第一弧形板左端位于最下方横向支撑架(6)的左通道下方,右端位于最下方横向支撑架(6)的中通道下方,用于接收左通道输入的风流并将其导流至中通道;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右端位于最下方横向支撑架(6)的右通道下方,左端位于最下方横向支撑架(6)的中通道下方,用于接收右通道输入的风流并将其导流至中通道;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右端与第二弧形板的左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风循环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板底部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弧形板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的出口方向向右;所述第二排水孔的出口方向向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风循环消毒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屉(7);所述抽屉(7)顶部与导流板(4)连接;所述抽屉(7)与导流板(4)围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连通;所述抽屉(7)底部设有出水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循环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5)为倒三角形结构;所述分流板(5)的两个侧面均为向内凹陷的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循环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前壁上设有柜门;所述柜门上设有观察窗(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风循环消毒柜,属于消毒柜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柜体、左风机、右风机、电加热器、导流板、分流板和若干个横向支撑架;柜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支撑有若干个横向支撑架;横向支撑架的左侧设有左通道、中部设有中通道、右侧设有右通道;左风机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的左通道上方;右风机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的右通道上方;导流板设在最下方横向支撑架的下方;分流板设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架的中通道上方;每个横向支撑架的左通道与中通道之间、中通道与右通道之间均设有置物网篮;柜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有电加热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风循环消毒柜,热风消毒均匀,能及时将内部积水排干。及时将内部积水排干。及时将内部积水排干。


技术研发人员:

廖天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昌盛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4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3-02-23 16:26: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532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支撑架   通道   所述   横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