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人们对饮用水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部分饮用水也随之污染,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灰尘、垃圾漂浮物、重金属颗粒等杂质以及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3.目前,传统的水质过滤方法通常采用ro(reverse osmosis,反渗透)膜进行过滤。ro膜过滤方法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由于ro膜的孔径小至纳米级,在一定的压力下,水分子可以通过ro膜,而原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ro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水严格区分开来。
4.然而,ro膜虽然过滤性能强大,但单纯地采用ro膜进行过滤会比较严重地影响其使用寿命,导致滤芯需要经常更换,时间成本和使用成本较高。作为改进,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组合式滤芯结构,即将ro膜与其余类型的过滤部件联用,首先使用其余过滤部件进行前置过滤,再通过ro膜进行二次过滤。但是,前置过滤部件与ro膜之间通常需要使用外接管路和连接器接头等部件才能进行连通,这可能导致液路延长,同时也存在泄漏风险,用户在自行拆装连接时的操作也比较麻烦。并且,不同水质情况的原水所需的前置过滤部件的数量、类型、过滤精度等参数也可能不同,但现实情况往往是某种品牌的净水器所使用的前置过滤部件的参数在出厂时就是固定的,用户难以在购置后难以自行进行拆装连接、调整和更换等操作。
5.因此,如何方便地实现净水器的组合式滤芯结构的拆装连接等后期维护操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能够方便地实现净水器的滤芯结构的拆装连接等后期维护操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包括净水管体、安装于
所述净水管体的出水口端的反渗透膜
组件、安装于所述净水管体内并首尾串联导通的若干个前置过滤组件,所述净水管体的进水口与首级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进水口与末级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连通,各所述前置过滤组件均用于过滤原水中的杂质,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用于分离原水中的水分子;
8.各所述前置过滤组件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
连接件,各所述前置过滤组件的另一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可拆卸连接。
9.优选地,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及各所述前置过滤组件均呈圆柱状,且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外径与各所述前置过滤组件的外径相当。
10.优选地,各级所述前置过滤组件的过滤精度从首级至末级逐级渐增。
1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螺纹连接或轴孔配合连接。
12.优选地,所述前置过滤组件包括
壳体、填充于所述壳体内的过滤介质、设置于所述壳体一端的进水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另一端的出水接口,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位置,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位置。
13.优选地,所述进水接口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所述出水接口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内。
14.优选地,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还包括贯通于所述壳体两端的中心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中心连接管的一端管口,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中心连接管的另一端管口;所述过滤介质环绕所述中心连接管分布。
15.优选地,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还包括内置于所述壳体的进水口端的前隔板,所述前隔板与所述壳体的一端之间形成进水腔,所述中心连接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前出水孔。
16.优选地,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还包括内置于所述壳体的出水口端的后隔板,所述后隔板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之间形成出水腔,所述中心连接管的管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后进水孔。
17.优选地,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前隔板与所述壳体的一端之间和/或连接于所述后隔板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之间的弹性件,用于通过弹性预紧力压实填充在所述前隔板与所述后隔板之间的过滤介质。
1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主要包括净水管体、反渗透膜组件、前置过滤组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净水管体为本净水器的主体结构,呈管状或筒状,主要用于安装和容纳其余零部件,同时为原水提供净化场所。反渗透膜组件安装在净水管体内,具体位于净水管体的出水口端位置,即原水净化流程的末级位置,其核心部件是ro膜,主要用于通过反渗透原理将原水中的水分子分离出来,并经净水管体的出水口排出。前置过滤组件也安装在净水管体内,与反渗透膜组件处于相同安装环境,但具体安装位置是净水管体内的进水口端和中部区域,主要用于率先对原水进行净化,以过滤原水中的大分子杂质,实现前置过滤。同时,该前置过滤组件在净水管体内通常安装多个(当然也可安装单个),且各个前置过滤组件在净水管体内沿其轴向形成首尾串联导通,从而能够对原水进行多级依次过滤。其中,位于首级的前置过滤组件与净水管体的进水口连通,而位于末级的前置过滤组件与反渗透膜组件连通,从而使原水经过多次前置过滤后再经过ro膜过滤。第一连接件设置在前置过滤组件的一端,第二连接件设置在前置过滤组件的另一端,且该第一连接件能够与第二连接件形成可拆卸连接。如此,任意相邻两级前置过滤组件之间,即可通过前一级前置过滤组件上的第二连接件与后一级前置过滤组件上的第一连接件实现连接导通,而末级的前置过滤组件同样能够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反渗透膜组件上的预留接口实现连接导通。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用户在需要对净水器的滤芯结构进行维护时,只需通过各级前置过滤组件上自带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即可方便地实现模块化拼接、数量增减调整、拆卸更换等操作,能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相邻两级前置过滤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前置过滤组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3.其中,图1—图3中:
24.进水腔—a,出水腔—b;
25.净水管体—1,反渗透膜组件—2,前置过滤组件—3;
26.原水进水口—11,净水出水口—12,废液口—13,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壳体—33,过滤介质—34,进水接口—35,出水接口—36,中心连接管—37,前隔板—38,后隔板—39,弹性件—310;
27.前出水孔—371,后进水孔—372。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主要包括净水管体1、反渗透膜组件2、前置过滤组件3、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
31.其中,净水管体1为本净水器的主体结构,呈管状或筒状,主要用于安装和容纳其余零部件,同时为原水提供净化场所。
32.反渗透膜组件2安装在净水管体1内,具体位于净水管体1的出水口端位置,即原水净化流程的末级位置,其核心部件是ro膜,主要用于通过反渗透原理将原水中的水分子分离出来,并经净水管体1的出水口排出。
33.前置过滤组件3也安装在净水管体1内,与反渗透膜组件2处于相同安装环境,但具体安装位置是净水管体1内的进水口端和中部区域,主要用于率先对原水进行净化,以过滤原水中的大分子杂质,实现前置过滤。
34.同时,该前置过滤组件3在净水管体1内通常安装多个(当然也可安装单个),且各个前置过滤组件3在净水管体1内沿其轴向形成首尾串联导通,从而能够对原水进行多级依次过滤。其中,位于首级的前置过滤组件3与净水管体1的原水进水口11连通,而位于末级的前置过滤组件3与反渗透膜组件2连通,从而使原水经过多次前置过滤后再经过ro膜过滤。
35.第一连接件31设置在前置过滤组件3的一端,第二连接件32设置在前置过滤组件3的另一端,且该第一连接件31能够与第二连接件32形成可拆卸连接。如此,任意相邻两级前置过滤组件3之间,即可通过前一级前置过滤组件3上的第二连接件32与后一级前置过滤组
件3上的第一连接件31实现连接导通,而末级的前置过滤组件3同样能够通过第二连接件32与反渗透膜组件2上的预留接口实现连接导通。
36.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用户在需要对净水器的滤芯结构进行维护时,只需通过各级前置过滤组件3上自带的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32即可方便地实现模块化拼接、数量增减调整、拆卸更换等操作,能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37.在关于净水管体1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净水管体1的一端开设有原水进水口11,而在净水管体1的另一端开设有净水出水口12和废液口13。其中,在进行水质净化时,原水从净水管体1的原水进水口11流入,在其内部依次经过多级前置过滤组件3和反渗透膜组件2后,被净化的纯水从净水出水口12流出,分离出的废水(或浓水)从废液口13排出。
38.如图2所示,图2为相邻两级前置过滤组件3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9.在关于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32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32形成螺纹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件31可采用螺纹管,具有内螺纹,而第二连接件32也可采用螺纹管,但具有外螺纹,两者形成内外螺纹配合。如此设置,用户在进行拆装操作时,只需旋拧第一连接件31或第二连接件32即可。
40.在关于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32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32形成轴孔配合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32可均采用接插管,且其中一者的内径与另一者的外径相当,两者形成轴孔配合。并且,第一连接件31以及/或者第二连接件32可具有弹性,能够在两者间形成一定程度的弹性过盈量,从而增强连接强度。如此设置,用户在进行拆装操作时,只需用力拉压第一连接件31或第二连接件32即可。
41.为提高各级前置过滤组件3对于不同种类、不同粒径杂质的过滤效果,本实施例中,各级前置过滤组件3的过滤精度各不相同,且从首级开始至末级,各级前置过滤组件3的过滤精度逐渐增加。比如,以两级前置过滤组件3为例,第一级前置过滤组件3的过滤精度可为1-100μm,而第二级前置过滤组件3的过滤精度可为0.01-1μm。至于反渗透膜组件2,其过滤精度通常是固定的,比如在0.0001μm左右。
42.为精简安装结构,降低开模制造成本,本实施例中,反渗透膜组件2与各级前置过滤组件3的形状均呈圆柱状,且反渗透膜组件2的外径与各级前置过滤组件3的外径相当。如此设置,反渗透膜组件2与各级前置过滤组件3均能够共用同一根净水管体1,且净水管体1的各处直径可保持一致,有利于制造加工。
43.如图3所示,图3为前置过滤组件3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44.在关于前置过滤组件3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前置过滤组件3为分体式结构,主要包括壳体33、过滤介质34、进水接口35和出水接口36。其中,壳体33为前置过滤组件3的主体结构,主要用于安装和容纳其余零部件。过滤介质34填充在壳体33内,具体为一种化合颗粒物,根本水质情况的不同,可以采用活性炭颗粒、磁性圆珠、石英砂等不同介质。进水接口35设置在壳体33的一端位置,主要用于引入原水,使得原水在壳体33内的流动过程通过过滤介质34。出水接口36设置在壳体33的另一端位置,主要用于排出过滤后的原水。相应的,第一连接件31具体设置在壳体33的一端位置,而第二连接件32具体设置在壳体33的另一端位置处。如此设置,相邻两级前置过滤组件3相连时,不仅对应的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32形成连接,对应的出水接口36与进水接口35也同时形成连接。
45.进一步的,为便于一次同时实现相邻两级前置过滤组件3的物理连接与水路连接,
本实施例中,进水接口35具体开设在第一连接件31内,而出水接口36开设在第二连接件32内。如此设置,在第一连接件31与对应的第二连接件32形成可拆卸连接时,两者内部的进水接口35与出水接口36也自然同步形成连接导通。
46.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在前置过滤组件3内增设有中心连接管37。具体的,该中心连接管37贯通穿设壳体33的两端,通常位于壳体33的中轴线位置处,且中心连接管37的一端管口与第一连接件31相连,而中心连接管37的另一端管口与第二连接件32相连,或者可以认为,中心连接管37的一端即为第一连接件31,而中心连接管37的另一端即为第二连接件32,即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均与中心连接管37一体成型连接。如此设置,用户在进行拆装连接操作时,只需对准各根中心连接管37进行旋拧、拉压操作等。相应的,中心连接管37将壳体33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环形空间,而过滤介质34填充在该环形空间内,围绕中心连接管37均匀分布。
47.此外,由于过滤介质34并非填充在中心连接管37内,而是中心连接管37外的壳体33内腔中,因此,为保证原水从中心连接管37的一端管口进入后,能够顺利流入到壳体33的内腔中,本实施例中在壳体33内增设了前隔板38和后隔板39,同时在中心连接管37上开设了前出水孔371和后进水孔372。其中,前隔板38安装在壳体33的内腔中靠近进水口端的位置处,且具有通孔,从而在前隔板38与壳体33的一端端壁之间形成了一个空腔,即进水腔a。同理,后隔板39安装在壳体33的内腔中靠近出水口端的位置处,同样具有通孔,从而在后隔板39与壳体33的另一端端壁之间也形成一个空腔,即出水腔b。同时,前出水孔371开设在中心连接管37的管壁的前端位置,并与进水腔a连通,而后进水孔372开设在中心连接管37的管壁的后端位置,并与出水腔b连通。如此设置,原水从中心连接管37的前端管口进入后,即可通过前出水孔371快速分流到壳体33内的进水腔a中,并通过前隔板38上的通孔流入到壳体33的内腔中,经过过滤介质34的过滤后,再通过后隔板39上的通孔进入到出水腔b中,最后从出水腔b中汇流进入到中心连接管37的后进水孔372中,从中心连接管37的后端管口流出。
48.另外,考虑到大量过滤介质34填充在壳体33的空腔中,而在出现原水的水压不稳定时,可能会对壳体33的内腔造成冲击振动影响,从而导致各个过滤介质34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和摩擦,进而出现磨损粉末颗粒,针对此,本实施例中增设了弹性件310。具体的,该弹性件310具体设置在前隔板38与壳体33的一端(前端)端壁之间,或者设置在后隔板39与壳体33的另一端(后端)端壁之间,或者还可以前述两个位置同时设置,主要用于通过弹性件310的弹性预紧力对前隔板38和/或后隔板39形成压紧力,从而压紧填充在前隔板38与后隔板39之间的空腔中的过滤介质34,进而减少水压不稳定时各个过滤介质34之间的相对运动和摩擦。
49.一般的,弹性件310可采用螺旋弹簧、弹片等。
50.至于反渗透膜组件2,其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的标准ro膜元件,此处不再赘述。
5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净水管体(1)、安装于所述净水管体(1)的出水口端的反渗透膜组件(2)、安装于所述净水管体(1)内并首尾串联导通的若干个前置过滤组件(3),所述净水管体(1)的进水口与首级所述前置过滤组件(3)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组件(2)的进水口与末级所述前置过滤组件(3)连通,各所述前置过滤组件(3)均用于过滤原水中的杂质,所述反渗透膜组件(2)用于分离原水中的水分子;各所述前置过滤组件(3)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件(31),各所述前置过滤组件(3)的另一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件(32),所述第一连接件(31)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形成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组件(2)及各所述前置过滤组件(3)均呈圆柱状,且所述反渗透膜组件(2)的外径与各所述前置过滤组件(3)的外径相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各级所述前置过滤组件(3)的过滤精度从首级至末级逐级渐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形成螺纹连接或轴孔配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过滤组件(3)包括壳体(33)、填充于所述壳体(33)内的过滤介质(34)、设置于所述壳体(33)一端的进水接口(35)、设置于所述壳体(33)另一端的出水接口(36),所述第一连接件(31)设置于所述壳体(33)的一端位置,所述第二连接件(32)设置于所述壳体(33)的另一端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口(35)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内,所述出水接口(36)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2)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过滤组件(3)还包括贯通于所述壳体(33)两端的中心连接管(37),所述第一连接件(31)设置于所述中心连接管(37)的一端管口,所述第二连接件(32)设置于所述中心连接管(37)的另一端管口;所述过滤介质(34)环绕所述中心连接管(37)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过滤组件(3)还包括内置于所述壳体(33)的进水口端的前隔板(38),所述前隔板(38)与所述壳体(33)的一端之间形成进水腔(a),所述中心连接管(37)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水腔(a)连通的前出水孔(37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过滤组件(3)还包括内置于所述壳体(33)的出水口端的后隔板(39),所述后隔板(39)与所述壳体(33)的另一端之间形成出水腔(b),所述中心连接管(37)的管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出水腔(b)连通的后进水孔(372)。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过滤组件(3)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前隔板(38)与所述壳体(33)的一端之间和/或连接于所述后隔板(39)与所述壳体(33)的另一端之间的弹性件(310),用于通过弹性预紧力压实填充在所述前隔板(38)与所述后隔板(39)之间的过滤介质(3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块化易拆装净水器,涉及水质净化技术领域,包括净水管体、安装于所述净水管体的出水口端的反渗透膜组件、安装于所述净水管体内并首尾串联导通的若干个前置过滤组件,所述净水管体的进水口与首级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进水口与末级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连通,各所述前置过滤组件均用于过滤原水中的杂质,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用于分离原水中的水分子;各所述前置过滤组件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各所述前置过滤组件的另一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地实现净水器的滤芯结构的拆装连接等后期维护操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
龙枝兵 刘怀欣 石楚道 何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南沁森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3
技术公布日:
20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