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悬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2.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是胃肠外科最常见的引流装置,由于胃肠外科疾病原因及术前常规会留置引流管并连接胃肠用负压引流器,胃肠减压是通过负压吸引和虹吸原理,经过鼻腔或口腔,把引流管置入到胃内,通过引流管将积聚于胃肠道的气体和液体吸出,可减轻胃肠梗阻患者胃肠道压力和膨胀程度;对于胃肠穿孔患者来说,可防止胃肠内容物继续从穿孔部位漏入腹腔,还有利于胃肠吻合手术口的恢复,因此适用范围较广,临床上常用于急性胃扩张、胃肠梗阻、胃肠穿孔修补术后、急性胰腺炎胆道手术后等;目前医院所使用的胃肠用负压引流器在使用中没有固定的
支架,胃肠用负压引流器在使用时,常常放于患者的枕边或拖拉到地面,这样一来,极不便于患者头部的活动,而且也有引流管脱管和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悬挂装置,其能够实现对胃肠用负压引流器的可靠支撑,且能够有效避免引流管出现脱管和被污染的风险,以及能够避免影响患者的头部的活动。
4.本实用新型的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悬挂装置,包括
挂篮、两个“l”形的第一支架、两个“l”形的第二支架和两根
滑轨组件,两根滑轨组件呈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支架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第一支架的竖直段均与所在侧的滑轨组件的外侧壁固定,每个第一支架的水平段均用于与病床中的床板的底部固定,两个第二支架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第二支架的竖直段均与所在侧的滑轨组件的内侧壁固定,挂篮的上端固定有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挂钩,每个挂钩均与所在侧的第二支架中的水平段配合挂接,挂篮用于放置胃肠用负压引流器。
5.本实用新型的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悬挂装置,其中,每个第一支架的竖直段均与所在侧的滑轨组件的外侧壁焊接固定,每个第一支架的水平段中均设置有若干个由前向后分布的沉头孔,每个第一支架均通过穿设在沉头孔中且与病床中的床板螺纹连接的螺钉固定在病床中的床板的底部;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每个第一支架的竖直段均能够可靠地与所在侧的滑轨组件的外侧壁固定在一起,且每个第一支架的水平段均能够可靠地与病床中的床板的底部固定在一起。
6.本实用新型的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悬挂装置,其中,每个第二支架的竖直段均与所在侧的滑轨组件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每个第二支架的水平段中均设置有一个挂孔,每个挂钩的外端部均与所在侧的挂孔配合挂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每个第二支架的竖直段均能够可靠地与滑轨组件的内侧壁固定在一起,且每个挂钩的外端部均能够可靠地与第二支
架的水平段配合挂接在一起。
7.本实用新型的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悬挂装置,其中,每个挂孔上端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环形倒角面,环形倒角面用于与挂钩的外端部配合导向以便于挂钩的外端部穿过挂孔后与挂孔配合挂接;通过在挂孔上端的内壁上设置环形倒角面后,在挂钩的外端部与挂孔配合挂接时,挂钩的外端部能够与环形倒角面配合导向以便于挂钩的外端部穿过挂孔后与挂孔配合挂接。
8.本实用新型的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悬挂装置,其中,挂篮包括若干个由上至下分布的支撑环和若干根呈周向均匀分布的连接筋,每根连接筋均由上至下延伸,每个支撑环均与若干根连接筋焊接固定,位于最下方的支撑环的内侧设置有支撑网,支撑网的外边缘与位于最下方的支撑环的内边缘焊接固定,两个挂钩的内端部均与位于最上方的支撑环的上边缘焊接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若干个支撑环与若干根连接筋焊接固定后,且在位于最下方的支撑环中焊接固定支撑网后,能够方便地形成挂篮,即具有挂篮结构简单和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9.本实用新型的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悬挂装置,其中,挂篮的前侧设置有夹子,夹子的其中一个夹臂的上端与挂篮焊接固定,夹子用于装夹引流管;通过夹子的设置,在胃肠用负压引流器使用完毕后,能够将引流管远离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本体的一端装夹在夹子上,以避免引流管远离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本体的一端滑落到地面上。
1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能够将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放置在挂篮中,即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胃肠用负压引流器的可靠支撑,且能够有效避免引流管出现脱管和被污染的风险,以及能够避免影响患者的头部的活动。
附图说明
1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挂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位于左侧的第一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1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
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8.本实用新型的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悬挂装置,包括挂篮1、两个“l”形的第一支架2、两个“l”形的第二支架3和两根滑轨组件4,两根滑轨组件4呈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支架2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第一支架2的竖直段均与所在侧的滑轨组件4的外侧壁固定,每个第一支架2的水平段均用于与病床中的床板的底部固定,两个第二支架3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第二支架3的竖直段均与所在侧的滑轨组件4的内侧壁固定,挂篮1的上端固定有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挂钩5,每个挂钩5均与所在侧的第二支架3中的水平段配合挂接,挂篮1用于放置胃肠用负压引流器。
19.每个第一支架2的竖直段均与所在侧的滑轨组件4的外侧壁焊接固定,每个第一支架2的水平段中均设置有若干个由前向后分布的沉头孔21,每个第一支架2均通过穿设在沉头孔21中且与病床中的床板螺纹连接的螺钉固定在病床中的床板的底部;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每个第一支架的竖直段均能够可靠地与所在侧的滑轨组件的外侧壁固定在一起,且每个第一支架的水平段均能够可靠地与病床中的床板的底部固定在一起。
20.每个第二支架3的竖直段均与所在侧的滑轨组件4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每个第二支架3的水平段中均设置有一个挂孔31,每个挂钩5的外端部均与所在侧的挂孔31配合挂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每个第二支架的竖直段均能够可靠地与滑轨组件的内侧壁固定在一起,且每个挂钩的外端部均能够可靠地与第二支架的水平段配合挂接在一起。
21.每个挂孔31上端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环形倒角面311,环形倒角面311用于与挂钩5的外端部配合导向以便于挂钩5的外端部穿过挂孔31后与挂孔31配合挂接;通过在挂孔上端的内壁上设置环形倒角面后,在挂钩的外端部与挂孔配合挂接时,挂钩的外端部能够与环形倒角面配合导向以便于挂钩的外端部穿过挂孔后与挂孔配合挂接。
22.挂篮1包括若干个由上至下分布的支撑环11和若干根呈周向均匀分布的连接筋12,每根连接筋12均由上至下延伸,每个支撑环11均与若干根连接筋12焊接固定,位于最下方的支撑环11的内侧设置有支撑网13,支撑网13的外边缘与位于最下方的支撑环11的内边缘焊接固定,两个挂钩5的内端部均与位于最上方的支撑环11的上边缘焊接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若干个支撑环与若干根连接筋焊接固定后,且在位于最下方的支撑环中焊接固定支撑网后,能够方便地形成挂篮,即具有挂篮结构简单和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23.挂篮1的前侧设置有夹子6,夹子6的其中一个夹臂的上端与挂篮1焊接固定,夹子6用于装夹引流管;通过夹子的设置,在胃肠用负压引流器使用完毕后,能够将引流管远离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本体的一端装夹在夹子上,以避免引流管远离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本体的一端滑落到地面上。
24.本实用新型在与病床中的床板进行固定时,第一支架的水平段可通过穿设在沉头孔中的螺钉固定在病床中的床板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将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放置在挂篮中,接着将胃肠用负压引流器通过引流管与患者连接即可,在患者引流结束后,可将引流管远离胃肠用负压引流器的一端通过夹子装夹在挂篮上,然后推动挂篮,在滑轨组件的作用下,使得挂篮和位于挂篮中的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滑入到病床的床板下方即可,如需要再次使用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时,拉动挂篮,在滑轨组件的作用下,将挂篮再次从病床的床板下方拉出即可。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挂篮(1)、两个“l”形的第一支架(2)、两个“l”形的第二支架(3)和两根滑轨组件(4),两根所述滑轨组件(4)呈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支架(2)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支架(2)的竖直段均与所在侧的滑轨组件(4)的外侧壁固定,每个所述第一支架(2)的水平段均用于与病床中的床板的底部固定,两个所述第二支架(3)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第二支架(3)的竖直段均与所在侧的滑轨组件(4)的内侧壁固定,所述挂篮(1)的上端固定有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挂钩(5),每个所述挂钩(5)均与所在侧的第二支架(3)中的水平段配合挂接,所述挂篮(1)用于放置胃肠用负压引流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支架(2)的竖直段均与所在侧的滑轨组件(4)的外侧壁焊接固定,每个所述第一支架(2)的水平段中均设置有若干个由前向后分布的沉头孔(21),每个所述第一支架(2)均通过穿设在沉头孔(21)中且与病床中的床板螺纹连接的螺钉固定在病床中的床板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支架(3)的竖直段均与所在侧的滑轨组件(4)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每个所述第二支架(3)的水平段中均设置有一个挂孔(31),每个所述挂钩(5)的外端部均与所在侧的挂孔(31)配合挂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挂孔(31)上端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环形倒角面(311),所述环形倒角面(311)用于与挂钩(5)的外端部配合导向以便于挂钩(5)的外端部穿过挂孔(31)后与挂孔(31)配合挂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篮(1)包括若干个由上至下分布的支撑环(11)和若干根呈周向均匀分布的连接筋(12),每根所述连接筋(12)均由上至下延伸,每个所述支撑环(11)均与若干根所述连接筋(12)焊接固定,位于最下方的支撑环(11)的内侧设置有支撑网(13),所述支撑网(13)的外边缘与位于最下方的支撑环(11)的内边缘焊接固定,两个所述挂钩(5)的内端部均与位于最上方的支撑环(11)的上边缘焊接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篮(1)的前侧设置有夹子(6),所述夹子(6)的其中一个夹臂的上端与挂篮(1)焊接固定,所述夹子(6)用于装夹引流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胃肠用负压引流器悬挂装置,包括挂篮、两个“L”形的第一支架、两个“L”形的第二支架和两根滑轨组件,两根滑轨组件呈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支架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第一支架的竖直段均与所在侧的滑轨组件的外侧壁固定,每个第一支架的水平段均用于与病床中的床板的底部固定,两个第二支架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第二支架的竖直段均与所在侧的滑轨组件的内侧壁固定,挂篮的上端固定有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挂钩,每个挂钩均与所在侧的第二支架中的水平段配合挂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胃肠用负压引流器的可靠支撑,且能够有效避免引流管出现脱管和被污染的风险,以及能够避免影响患者的头部的活动。能够避免影响患者的头部的活动。能够避免影响患者的头部的活动。
技术研发人员:
赵港美 王丹静 陆莉娜 陈婵丹 柳春波 徐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4.18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