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脑
电极传感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降低阻抗的经颅电刺激电极传感器。
背景技术:
2.如图1到图3所示,目前的经颅电刺激电极传感器包括电极
杯盖1、
片状电极2和电极杯3,
所述电极杯3的内部设置有环状结构4,所述片状电极2通过平行连接的电极线6引出。安装的结构是将片状电极2放置在环状结构4上,将电极杯盖1扣合在电极杯3上,将电极线6从电极杯盖1与电极杯3之间的空隙引出。所述多个经颅电刺激电极传感器安装在电极帽7上,在使用时,在电极杯3的底部使用脑电膏5涂满,将电极帽7套在头部8。因为电极杯3的卡腰部位固定在电极帽7上,片状电极2放置在电极帽7上方,片状电极2的下方注脑电膏作为导电通路,所述片状电极采用平行出线,此时电极杯3的底部到片状电极2的位置一般在2.5-6mm,这样设计会导致片状电极2离头皮远,脑电信号和刺激信号受影响。因此如何提高脑电信号的传输灵敏性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阻抗的经颅电刺激电极传感器,用于解决脑电信号和刺激信号灵敏度不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4.一种降低阻抗的经颅电刺激电极,包括电极杯盖、片状电极和电极杯,所述电极杯的底部设置有环状支撑结构,用于放置片状电极,所述片状电极的顶部连接有引出的电极线,所述电极杯盖扣合在电极杯上。
5.所述电极线从电极杯的侧面,或者从电极杯盖与电极杯之间的空隙引出。
6.所述所述电极杯盖的底部边缘设置有朝向内侧的卡齿,所述电极杯的顶部边缘设置有朝向外侧的卡边,通过卡齿与卡边的配合,能够使得电极杯盖扣合在电极杯的上表面。
7.所述电极杯盖设置有电极杯支脚,用于和环状支撑结构配合固定片状电极。
8.所述环状支撑结构采用梅花形。
9.所述电极杯的中部设置有向外扩展的环形平台,用于限定其在电极帽的位置。
10.所述电极杯的顶部设置有凹槽,用于引出连接片状电极顶部的电极线。
11.所述降低阻抗的经颅电刺激电极传感器,经颅电刺激时能够降低片状电极和头皮的阻抗,提高刺激效果,在脑电采集时降低片状电极和头皮的阻抗,提高信号质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灵敏度高,使用方便,也减少了脑电膏的使用,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12.图1是目前经颅电刺激电极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目前经颅电刺激电极传感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目前经颅电刺激电极传感器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颅电刺激电极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颅电刺激电极传感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7.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颅电刺激电极传感器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4到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低阻抗的经颅电刺激电极传感器,包括电极杯盖1、片状电极2和电极杯3,和背景技术中的设计不同,本实用新型对片状电极2进行了改进,将水平出线改为垂直出线。
19.所述片状电极2的顶部连接有电极线6,这样,片状电极2可以下探到电极杯3下面,减小片状电极2离头部8的距离,提高脑电信号采集质量和经颅电刺激效果。
20.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所述电极杯盖1的底部边缘设置有朝向内侧的卡齿,所述电极杯3的顶部边缘设置有朝向外侧的卡边,通过卡齿与卡边的配合,能够使得电极杯盖1扣合在电极杯3的上表面。
21.所述电极杯3的底部设置有环状支撑结构8,用于放置片状电极2,所述电极杯盖1设置有电极杯支脚10,用于和环状支撑结构8配合固定片状电极2。在片状电极2放置好后,通过电极杯支脚10压住片状电极2,使得片状电极2固定。
22.所述环状支撑结构8采用梅花形,形成梅花形电极支撑结构,这样能够在有效固定片状电极2的基础上,增加了放置脑电膏5的空隙,进一步的降低片状电极2和头部8的阻抗。
23.所述电极杯3的中部设置有向外扩展的环形平台,用于限定电极帽7的位置。
24.所述电极杯3的顶部设置有凹槽,用于引出连接片状电极2顶部的电极线6。
25.安装时,所述片状电极2放置在电极杯3内部的环状支撑结构8上,所述片状电极2通过垂直连接的电极线6引出,然后将电极杯盖1扣合在电极杯3上,此时电极杯支脚10压住片状电极2,将电极杯3安装在电极帽7 上。使用时,在电极杯3的底部使用脑电膏5涂满,将电极帽7套在头部8。因为片状电极2离头部8的距离较近,提高了脑电信号和刺激信号的灵敏度。
26.所述降低阻抗的经颅电刺激电极传感器,经颅电刺激时能够降低电极和头皮的阻抗,提高刺激效果,在脑电采集时降低电极和头皮的阻抗,提高信号质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灵敏度高。
技术特征:
1.一种降低阻抗的经颅电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杯盖、片状电极和电极杯,所述电极杯的底部设置有环状支撑结构,用于放置片状电极,所述片状电极的顶部连接有引出的电极线,所述电极杯盖扣合在电极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阻抗的经颅电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线从电极杯的侧面,或者从电极杯盖与电极杯之间的空隙引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阻抗的经颅电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杯盖的底部边缘设置有朝向内侧的卡齿,所述电极杯的顶部边缘设置有朝向外侧的卡边,通过卡齿与卡边的配合,能够使得电极杯盖扣合在电极杯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阻抗的经颅电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杯盖设置有电极杯支脚,用于和环状支撑结构配合固定片状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阻抗的经颅电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支撑结构采用梅花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阻抗的经颅电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杯的中部设置有向外扩展的环形平台,用于限定其在电极帽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阻抗的经颅电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杯的顶部设置有凹槽,用于引出连接片状电极顶部的电极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阻抗的经颅电刺激电极,包括电极杯盖、片状电极和电极杯,所述电极杯的底部设置有环状支撑结构,用于放置片状电极,所述片状电极的顶部连接有引出的电极线,所述电极杯盖扣合在电极杯上。所述降低阻抗的经颅电刺激电极传感器,经颅电刺激时能够降低片状电极和头皮的阻抗,提高刺激效果,在脑电采集时降低片状电极和头皮的阻抗,提高信号质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灵敏度高,使用方便,也减少了脑电膏的使用,减少成本。减少成本。减少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唐再汐 赵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华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20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