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涉及
地热能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深层地热能
换热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对中深层地热能的利用方法主要是将换热器安置在静水位以下或者无地下含水层的干热岩地,利用热传导的形式,实现中深层地热水的热量提取。现有的地热能换热器在使用时,其换热器内未设置导流结构,导致冷水进入换热器后,其停留时间较短,未能充分换热就被排出,导致换热器换能效果较差,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
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的外侧设有固定板,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外管内侧,固定板为中空结构,其内设有输送管,输送管的一端与进液管连接,另一端与缓冲管连接;
5.外管内设有缓冲板和
隔板,隔板设置于缓冲板的顶部,缓冲板、隔板上分别开设有缓冲孔和安装孔,缓冲管的端部设置于安装孔内;
6.隔板上开设有固定孔,内管的一端设有出液管,另一端穿过固定孔向下延伸与缓冲板的外侧相切。
7.在本实用新型中,缓冲管为蛇形结构。
8.在本实用新型中,缓冲管沿固定板轴向圆周设置多个
9.在本实用新型中,缓冲板沿外管的内底面圆周设置多个,且多个缓冲板上均开设有缓冲孔。
10.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缓冲板之间形成导流区,内管的另一端位于导流区内,且与外管的内底面有一定的距离。
11.在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焊接于外管内侧的上方。
12.在本实用新型中,内管、缓冲管和外管、缓冲板和隔板均为金属材质。
13.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具有以下优点:
14.1、换热过程中,通过蛇形结构的缓冲管延长冷水在换热器内停留的时间,提升冷水加热速率。
15.2、冷水通过缓冲孔流入导流区进行换热,换热的过程中与不断进入导流区内的冷水形成一定的压强,从而减缓热水向内管流动的速率,实现冷水在导流区内充分换热,然后通过出液管排出。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
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中缓冲管整体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中外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中缓冲板安装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中隔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中缓冲管安装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内管1、出液管2、固定板3、进液管4、导流区5、缓冲管6、外管7、缓冲板8、缓冲孔9、隔板10、安装孔11。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如图1-图6所示,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包括:内管1和外管7,内管1的外侧设有固定板3,固定板3设置于外管7内侧,固定板3为中空结构,其内设有输送管,输送管的一端与进液管4连接,另一端与缓冲管6连接;
26.外管7内设有缓冲板8和隔板10,隔板10设置于缓冲板8的顶部,缓冲板8、隔板10上分别开设有缓冲孔9和安装孔11,缓冲管6的端部设置于安装孔11内;
27.隔板10上开设有固定孔,内管1的一端设有出液管2,另一端穿过固定孔向下延伸与缓冲板8的外侧相切。
2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内管1、缓冲管6、外管7、缓冲板8和隔板10均为金属材质,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固定板3的内侧焊接于内管1一端的上方,固定板3的外侧焊接于外管7内侧的上方;缓冲管6为蛇形结构,设置于固定板3的底部,且沿固定板3轴向圆周设置多个,缓冲管6的一端与进液管4连接,另一端安装于安装孔11内,缓冲板8设置于外管7的内底面上,且沿外管7的内底面圆周设置多个,且多个缓冲板8上均开设有缓冲孔9,多个缓冲板8之间形成导流区5,内管1的另一端位于导流区5内,内管1的外壁与多个缓冲板8靠近外管7轴向的一侧面相切,且与外管7的内底面有一定的距离。
29.换热时,冷水通过进液管4流入输送管内,由输送管将冷水分流到各个缓冲管6的内,蛇形结构的缓冲管6可将冷水在换热器内流动的时间进一步延长,并通过冷水在缓冲管6内流动的过程中,提高冷水加热的速率;冷水经过第一次加热后,通过缓冲板8上的多个缓冲孔9流入外管7内面上的导流区5内进行二次加热;加热的过程中,导流区5内加热的水源与不断流入导流区5内未加热完全的冷水之间形成一定的压差,减缓导流区5内加热的水源向内管1内流动的速率使导流区5内水源的换热时间延长;导流区5内的水源充分换热后,受其不断流入导流区5内冷水压力的影响,导流区5内充分换热的水源流向内管1内,并通过出液管2向外排出,实现换热效果。
30.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
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3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和外管(7),所述内管(1)的外侧设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设置于所述外管(7)内侧,固定板(3)为中空结构,其内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进液管(4)连接,另一端与缓冲管(6)连接;所述外管(7)内设有缓冲板(8)和隔板(10),所述隔板(10)设置于所述缓冲板(8)的顶部,缓冲板(8)、隔板(10)上分别开设有缓冲孔(9)和安装孔(11),所述缓冲管(6)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11)内;所述隔板(10)上开设有固定孔,内管(1)的一端设有出液管(2),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孔向下延伸与缓冲板(8)的外侧相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6)为蛇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6)沿固定板(3)轴向圆周设置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8)沿外管(7)的内底面圆周设置多个,且多个缓冲板(8)上均开设有缓冲孔(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缓冲板(8)之间形成导流区(5),内管(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流区(5)内,且与外管(7)的内底面有一定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焊接于外管(7)内侧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缓冲管(6)和外管(7)、缓冲板(8)和隔板(10)均为金属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的外侧设有固定板,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外管内侧,固定板为中空结构,其内设有输送管,输送管的一端与进液管连接,另一端与缓冲管连接;外管内设有缓冲板和隔板,隔板设置于缓冲板的顶部,缓冲板、隔板上分别开设有缓冲孔和安装孔,缓冲管的端部设置于安装孔内;隔板上开设有固定孔,内管的一端设有出液管,另一端穿过固定孔向下延伸与缓冲板的外侧相切。换热过程中,通过蛇形结构的缓冲管延长冷水在换热器内停留的时间,提升冷水加热速率,通过缓冲板减缓热水向内管流动的速率,实现冷水在导流区内充分换热后,通过出液管排出。管排出。管排出。
技术研发人员:
闫涵 孟清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陕西正浩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2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