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术后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临床中,
患者在做完手术后,如果存在腔内创伤,通常需要设置引流管,将患者腔内的积液外排,避免造成感染,如图1所示,将引流管1-1的一端伸入患者身体内,引流管1-1的另一端连接储液袋1-2,储液袋1-2用于储存积液,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引流管1-1穿入患者身体的伤口处外露,该伤口处易出现渗液,进而医护人员在引流管1-1穿入患者身体处设置一肛门袋1-3,引流管1-1的一端由肛门袋1-3的入口穿出并穿入患者体内,引流管1-1的另一端由肛门袋1-3的底部传出并和储液袋1-2连接,并将肛门袋1-3的入口位置贴附于患者的伤口处,进而使得患者伤口处的渗液流至肛门袋1-3内,但是该种引流方式不便于对患者伤口处进行消毒,使得患者伤口处长时间存留有外渗的积液,易引发感染,而且使用袋体较多,使用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术后引流装置,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术后引流装置,包括容置袋以及穿设于
所述容置袋内的引流管,容置袋包括引流段,所述引流段的一端设置有扩大端,引流段和扩大端过渡连接,引流段上设置有供引流管穿入的入口以及可启闭的消毒窗口
结构,所述消毒窗口结构的位置和入口的位置对应,且消毒窗口和入口均位于引流段远离扩大端的一端。
5.进一步的,所述消毒窗口结构包括通过口以及安装于所述通过口上的启闭阀。
6.进一步的,所述启闭阀包括与通过口适配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塞筒,所述塞筒内设置有紧闭塞,紧闭塞和塞筒过盈配合。
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设置于引流段的外侧。
8.进一步的,所述紧闭塞塞入塞筒时,紧闭塞的末端和安装座的底部齐平。
9.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段的内侧设置有用于覆盖通过口的挡帘,所述挡帘的顶部和引流段的内侧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段的外侧于入口处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包括用于同人体皮肤粘附的连接部,连接部的外周设置有环状外翼,所述环状外翼朝向远离人体皮肤的方向倾斜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容置袋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的外周和第二片体的外周设置有第一连接线。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之间靠近引流段中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线,以使引流段的中部形成供引流管穿过的通道。
13.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段的两端以及中部位置均设置有便于固定的通槽,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之间于通槽边缘处通过第三连接线连接,通槽的外侧和第一连接线重合。
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仅使用一个容置袋和一个引流管即可完成对患者腔内积液的收集以及伤口处渗液的收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通过消毒窗口结构能够方便的对患者伤口处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渗液造成感染。
附图说明
15.图1为现有技术术后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消毒窗口结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消毒窗口结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固定盘和第一片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如图2-8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术后引流装置,包括容置袋以及可活动的穿设于该容置袋内部的引流管1,容置袋为软塑料材质,具体的,该容置袋包括引流段2,引流段2的一端设置有扩大端3,扩大端3的宽度大于引流段2的宽度,引流段2的一端和扩大端3的一端过渡连接,宽度变大的扩大端3更利于对患者积液的收集,在引流段2的作用下,可以将扩大端3放置在合理的位置,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本实施例中,在引流段2上设置有入口4以及消毒窗口结构,引流管1的一端由入口4穿至容置袋的内部并延伸至扩大端3内,引流管1的另一端于患者伤口处穿入患者体内,以便将患者腔内的积液引导至扩大端3内,引流段2上的入口4处粘附在患者伤口处的皮肤上,使得伤口处的渗液经过引流段2流至扩大端3,消毒窗口结构的位置和入口4的位置对应设置,消毒窗口结构可以打开或者关闭,进而使用棉签等消毒器具通过消毒窗口结构可以方便的对伤口处进行消毒处理,消毒窗口结构和入口4均位于引流段2上远离扩大端3的一端,而且消毒窗口结构和入口4分别位于引流段2上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方便粘附于患者皮肤上,棉签等消毒器具穿过消毒窗口结构后直接到达患者伤口,更加方便消毒操作,引流段2的入口4处粘附在患者皮肤后,能够方便的对扩大端3的位置进行布置调节,使用更加方便。
26.本实施例中,引流段2具有一定长度,具体的,引流段2的长度不小于25厘米,引流段2的远离扩大端3的一端以及与扩大端3过度连接的一端也均呈扩大状设置,使得引流段2的中部较窄,利于节省原材料。
27.具体的,如图2、图3所示,消毒窗口结构包括通过口5以及安装与通过口5上的启闭阀,正常使用时,启闭阀关闭,避免出现积液的外漏,需要对伤口消毒时,打开启闭阀即可,增加使用的便利性,本实施例中,启闭阀包括与通过口5相适配的安装座6,安装座6呈环形设置,安装座6上同轴的设置有塞筒7,塞筒7内可拆卸的设置有紧闭塞8,紧闭塞8穿设于塞筒7内,且紧闭塞8和塞筒7过盈配合,紧闭塞8上设置有把手,方便紧闭塞8塞入塞筒7或者由塞筒7中取出,更为具体的,安装座6设置在引流段2的外侧,安装座6和引流段2之间可通过热压和的方式或者粘接剂连接,生产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中,将紧闭塞8塞入塞筒7时,紧闭塞8的末端和安装座6的底部相互齐平,也即紧闭塞8进入到塞筒7的一端的端部面和安装座6朝向引流段2的一面齐平,形成一平整的面,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有效的减缓积液于此处过多残留的现象,避免塞筒7出现堵塞,影响消毒工作的正常进行。
28.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引流段2的内侧设置挡帘9,挡帘9为软塑料材质,挡帘9的顶部和引流段2的内侧通过口5上方的位置连接,挡帘9的下部可摆动,以便对通过口5进行覆盖,实际中,由于患者腔内积液黏稠度较高,流动性较差,引流管1和容置袋均安置好后,引流段2的顶部部分和患者皮肤粘附在一起,引流段2整体下垂,引流管1伸出伤口的部分呈向下弯曲的转弯状,该转弯处的外侧将引流段2上远离患者皮肤的一侧稍稍顶起,形成一定的空腔,挡帘9在引流管1的抵紧作用下将通过口5覆盖,或者是挡帘9在自身重力下下垂,当伤口处的渗液下流时,能够对渗液起到相当的隔离作用,减小对通过口5处的污染,医护人员进行消毒时,使用棉签等消毒工具伸入到引流段2内,通过抵在挡帘9干净的外侧将挡帘9拨开,然后伸至伤口处进行消毒即可,可避免通过口5处积聚较多的积液沾染棉签。
29.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引流段2的外侧于入口4处设置有固定盘,通过固定盘将本实用新型粘附在患者皮肤上,具体的,固定盘包括用于同患者皮肤粘附连接的连接部10,连接部10呈环状设置,中部设置有供引流管1穿过的通孔,连接部10的外周设置有环状外翼11,环状外翼11和连接部10同轴设置,且环状外翼11的外端朝向远离患者皮肤的方向倾斜设置,也即,连接部10的外侧、环状外翼11的外侧均和引流段2的外侧连接,具体的,可以通过粘接剂或者热压和的方式连接,连接部10的内侧粘附于患者皮肤上,且环状外翼11的外周向外翘起,于引流段2的内部观察,引流段2上与环状外翼11连接的部分被撑起,进而能够防止伤口附近的引流段2贴附在伤口上,方便消毒工作的进行以及渗液的流动。
30.更为具体的,容置袋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此外,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容置袋包括第一片体12和第二片体13,容置袋为由第一片体12和第二片体13相互贴合后形成,入口4设置在第一片体12上,消毒窗口结构设置在第二片体13上,第一片体12的外周和第二片体13的外周通过第一连接线14连接,第一连接线14可以为粘接剂或者热复合形成的连接痕迹,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第一片体12和第二片体13之间靠近引流段2中部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线15,第一片体12和第二片体13通过第二连接线15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二连接线15和较靠近的对应部分的第一连接线14之间形成一段通道,该通道供引流管1穿过,使用时,将引流管1的底端穿过通道再伸入扩大端3的内部,提高引流管1的稳定性,具
体的,第二连接线15可以为粘接剂或者热复合形成的连接痕迹。
31.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引流段2的两端以及引流段2的中部位置均设置有便于固定的通槽16,通槽16贯穿第一片体12和第二片体13,第一片体12和第二片体13之间于通槽16边缘的位置通过第三连接线17连接,第三连接线17可以为粘接剂或者热复合形成的连接痕迹,通槽16的外侧边缘和对应的第一连接线14重合设置,方便通过通槽16对容置袋进行固定。
32.更具体的,在扩大端3的底部设置排放阀18,方便对扩大端3内的积液进行排放。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需要引流的患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引流管1的一端由患者皮肤伤口处穿入患者腔内,引流管1伸出患者身体的部分由引流段2的入口4穿入容置袋内并伸至底部扩大端3的内部,并通过连接部10将引流段2粘附在患者皮肤上,可以通过塞筒7伸入细小部件调节挡帘9,使得挡帘9下垂覆盖住通过口5,然后将紧闭塞8塞至塞筒7内即可,当需要对患者伤口处进行消毒时,将紧闭塞8由塞筒7内取出,棉签蘸取酒精后通过塞筒7伸入引流段2内部,拨开挡帘9后对伤口处进行消毒即可。
3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术后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置袋以及穿设于所述容置袋内的引流管,容置袋包括引流段,所述引流段的一端设置有扩大端,引流段和扩大端过渡连接,引流段上设置有供引流管穿入的入口以及可启闭的消毒窗口结构,所述消毒窗口结构的位置和入口的位置对应,且消毒窗口和入口均位于引流段远离扩大端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窗口结构包括通过口以及安装于所述通过口上的启闭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术后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阀包括与通过口适配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塞筒,所述塞筒内设置有紧闭塞,紧闭塞和塞筒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术后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置于引流段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术后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闭塞塞入塞筒时,紧闭塞的末端和安装座的底部齐平。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术后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段的内侧设置有用于覆盖通过口的挡帘,所述挡帘的顶部和引流段的内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段的外侧于入口处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包括用于同人体皮肤粘附的连接部,连接部的外周设置有环状外翼,所述环状外翼朝向远离人体皮肤的方向倾斜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袋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的外周和第二片体的外周设置有第一连接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术后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之间靠近引流段中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线,以使引流段的中部形成供引流管穿过的通道。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术后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段的两端以及中部位置均设置有便于固定的通槽,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之间于通槽边缘处通过第三连接线连接,通槽的外侧和第一连接线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术后引流装置,包括容置袋以及穿设于容置袋内的引流管,容置袋包括引流段,引流段的一端设置有扩大端,引流段和扩大端过渡连接,引流段上设置有供引流管穿入的入口以及可启闭的消毒窗口结构,消毒窗口结构的位置和入口的位置对应,且消毒窗口和入口均位于引流段远离扩大端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仅使用一个容置袋和一个引流管即可完成对患者腔内积液的收集以及伤口处渗液的收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通过消毒窗口结构能够方便的对患者伤口处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渗液造成感染。感染。感染。
技术研发人员:
蒙轩 王勋 王宏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2.28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