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领域或病人运输转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
担架。
背景技术:
2.在一些突发事故中,有些场地救护车无法驶入,但是需要对受伤人员进行转移,或者在医院要对无法进行正常移动的病人进行转移时,此时就需要设有类似上述功能的装置。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3250483u,名称为一种折叠式担架的中国实用新型,其结构包括:架体以及安装在架体上的若干个托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体包括对称设置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内侧设置有多个横杆,所述横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或/和第二支撑杆为两段式结构,中间用铰链铰接,所述铰链一侧的所述第一支撑杆或/和第二支撑杆上固定有伸缩式连接臂,所述铰链另一侧的第一支撑杆或/和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臂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托布两侧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套环,所述套环套接在所述支撑杆外侧;任一所述托布连接相邻两横杆,任一托布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气管,气管向气体压力小的一侧弯曲,气道通过气囊挤压充气,实现托布变形。
4.如上述申请相同的,目前市场具有折叠式担架,都是一体平面结构,在运输伤员时,打开折叠式担架,伤员只能进行平躺在担架上,但是当有些伤员腿部受上时,伤员无法保持一个平躺的状态,如果此时平躺的运输的话,会对受伤的腿部造成错位或者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折叠式担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担架,包括
底架,所述底架上活动安装有担架垫机构,所述担架垫机构包括安装在底架上担架垫,所述担架垫一侧通过橡胶带软连接有下肢护垫,所述担架垫另一侧通过橡胶带软连接有头部护垫,所述底架两侧固定安装有担架杆机构,所述担架杆机构包括对称安装在底架两侧的第一担架杆,两个所述第一担架杆一端伸缩连接第二担架杆,所述底架一侧设有下肢高度调节板,下肢高度调节板用于对下肢护垫倾斜支撑。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架俩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上开设有转动
凹槽,所述下肢高度调节板转动安装在转动凹槽中,所述下肢高度调节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调节槽,所述下肢护垫底部开设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转动安装有配合抵在第一调节槽上使用的第一支架。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一担架杆,另一端伸缩连接第三担架杆,两个所述第三担架杆之间固定安装有头部高度调节板,所述头部高度调节板用于对头部护垫倾斜支撑。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头部高度调节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调
节槽,所述头部护垫底部开设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转动安装有配合抵在第二调节槽上使用的第二支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二担架杆相对应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转动安装有支撑机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第一凹槽中的伸缩支撑杆,所述伸缩支撑杆的长度与两个平行的第二担架杆间距长度相等。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架两侧安装有折叠式护栏,所述折叠式护栏一端安装有锁力开关。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该折叠式担架通过在底架俩侧设有头部高度调节板和下肢高度调节板,头部高度调节板和下肢高度调节板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下肢护垫和头部护垫一侧都活动安装配合有抵在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上使用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上进行调节,从而使头部护垫和下肢护垫更换坡度,当运输伤员时,可以对其进行伤势分析,分析后需要更换姿势时,可以通过坡度调节,来对伤员的一种身体保护,减少了对伤员的二次伤害。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时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时整体侧面机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时整体底架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静止状态下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静止状态下整体底架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架;2、下肢高度调节板;3、头部高度调节板;4、担架杆机构;41、第一担架杆;42、第二担架杆;43、第三担架杆; 5、锁力开关;6、折叠式护栏;7、第一凹槽;8、支撑机构;81、伸缩支撑杆;9、转动凹槽;10、滑动凹槽;11、担架垫机构;111、担架垫;112、头部护垫;113、下肢护垫;12、第一支架;13、第二支架;14、第一调节槽;15、第二调节槽;16、第二凹槽;17、第三凹槽;18、第三支架;19、上卡座;20、下卡座;61、第二横管;62、第一横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3.参照图1-5,一种折叠式担架,包括底架1,底架1上活动安装有担架垫机构11,担架垫机构11用于给伤员躺在上面的,采用的是软材料,可以有效保护受伤部位,担架垫机构11包括安装在底架1 上担架垫111,担架垫111一侧通过橡胶带活动软连接有下肢护垫113,担架垫111另一侧通过橡胶带活动软连接有头部护垫112,担架垫机构11分为三个结构,当伤员头部或者腿部受伤时,这时可以针对受伤部位进行采取处理,底架1俩侧固定安装有担架
杆机构4,担架杆机构4包括对称安装在底架1两侧的第一担架杆41,两个第一担架杆41一端伸缩连接第二担架杆42,当对担架进行搬运时,可以通过抬动担架杆机构4,将整体担架抬起从而进行伤员运输,底架 1一侧设有下肢高度调节板2,下肢高度调节板2用于对下肢护垫113 倾斜支撑,当伤员腿部受伤时,要进行下肢护垫113进行倾斜角度的一个变化,从而来使伤员处于舒适的状态。
24.底架1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架18,第三支架18上开设有转动凹槽9,下肢高度调节板2转动安装在转动凹槽9中,当担架处于折叠时,下肢高度调节板2处于静止平行与底架1下方,当担架使用时,调节下肢高度调节板2在转动凹槽9中转动直至与第三支架18 同一平面位置,下肢高度调节板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调节槽14,第一调节槽14呈垂直等距阵列分布,下肢护垫113底部开设第二凹槽 16,第二凹槽16内转动安装有配合抵在第一调节槽14上使用的第一支架12,当要对下肢护垫113进行倾斜角度调节时,将第一支架 12从第二凹槽16中转动取出,并抵在第一调节槽14上,当要调节倾斜角度较大时,将第一支架12抵于位于下肢高度调节板2下端的第一调节槽14上,反之当要调节角度较小时,将第一支架12抵于下肢高度调节板2另一端的第一调节槽14上。
25.两个第一担架杆41另一端伸缩连接第三担架杆43,两个第三担架杆43之间固定安装有头部高度调节板3,头部高度调节板3用于对头部护垫112倾斜支撑,当伤员头部受伤时,要进行头部护垫112 进行倾斜角度的一个变化,从而来使伤员处于舒适的状态。
26.进一步的,两个第一担架杆41内侧开设滑动凹槽10,当担架要进行折叠时,推动两个第三担架杆43向相对应的第一担架杆41内伸缩,两个第三担架杆43伸缩带动头部高度调节板3移动,头部高度调节板3通过在滑动凹槽10中滑动进入到底架1内,头部高度调节板3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调节槽15,第二调节槽15呈垂直等距阵列分布,头部护垫112底部开设第三凹槽17,第三凹槽17内转动安装有配合抵在第二调节槽15上使用的第二支架13,当要对头部护垫 112进行倾斜角度调节时,将第二支架13从第三凹槽17中转动取出,并抵在第二调节槽15上,当要调节倾斜角度较大时,将第二支架13 抵于位于远于头部护垫112一端的第二调节槽15上,反之当要调节角度较小时,将第二支架13抵于靠近头部护垫112一端的第二调节槽15上。
27.两个第二担架杆42相对应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 7中转动安装有支撑机构8,支撑机构8包括转动安装在第一凹槽7 中的伸缩支撑杆81,伸缩支撑杆81的长度与两个平行的第二担架杆 42间距长度相等,两个第二单架杆42上连接的伸缩支撑杆81呈错位分布,当下肢护垫113要处于水平状态时,将第一凹槽7中的伸缩支撑杆81转动至垂直方向,将伸缩支撑杆81伸缩至相对应的第二担架杆42第一凹槽7内并固定,此时两个伸缩支撑杆81相互平行,并垂直连接两个第二担架杆42,此时将下肢护垫113放在两个伸缩支撑杆81上,完成水平状态。
28.底架1两侧安装有折叠式护栏6,折叠式护栏6一端安装有锁力开关5,底架1两侧安装有第一横管62,第一横管62上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上卡座19,第一横管62上方对应设有第二横管61,第二横管 61上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个下卡座20,上卡座19和下卡座20通过竖管连接,竖管的一端卡接在上卡座内19,另一端卡接在下卡座20 内,锁力开关5套接在第二横管61的一端,用竖管连接销锁紧,紧邻锁力开关5的第一根竖管上设置有一个锁紧孔,锁力开关5开关锁头设置在锁紧孔中,当需要使用担架或者折叠担架,可以通过对锁力开关5
按压,实现折叠护栏折叠和开启。
29.工作原理:该折叠式担架,在使用时,将第二担架杆42和第三担架杆43从第一担架杆41内伸缩拉出,第三担架杆43拉出的同时带动头部高度调节板3,从滑动凹槽10中滑动出来,此时担架垫机构11位于水平位置,这时第一凹槽7中的伸缩支撑杆81转动至垂直方向,将伸缩支撑杆81伸缩至相对应的第一凹槽7内并固定,此时两个伸缩支撑杆81相互平行,并垂直连接两个第二担架杆42,此时将下肢护垫113放在两个伸缩支撑杆81上,下肢护垫113处于水平状态,这时将伤员放置在担架垫机构11上,当伤员不需要调节姿势时,可以抬起第二担架杆42和第三担架杆43,从而带动担架,运输伤员,当伤员需要调节姿势时,如头部位置需要调节,根据伤员情况需要的倾斜角度来,将第三凹槽17内的第二支架13转动出来,并抵至头部高度调节板3上开设的第二调节槽15上,且第二调节槽 15呈垂直等距阵列分布,当需要调高角度时,可以抵至靠近头部护垫112最近的一侧的第二调节槽15上,反之当调低角度时,可以抵至远离头部护垫112一侧的第二调节槽15上,当伤员下肢需要调节高度时,这时拉起下肢护垫113,将两个伸缩支撑杆81伸缩,并错开转动收回到第一凹槽7内,将第二凹槽16中的第一支架12转动出来,底架1俩侧安装有转动凹槽9,底架1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架18,第三支架18上开设有转动凹槽9,下肢高度调节板2转动安装在转动凹槽9中,用力将下肢高度调节板2从底架1下方转动至垂直位置,下肢高度调节板2上开设多个第一调节槽14,且第一调节槽14呈垂直等距阵列分布,将第一支架12抵至与第一调节槽14 上,从而对下肢护垫113高度调节,当要调节倾斜角度较大时,将第一支架12抵于位于下肢高度调节板2下端的第一调节槽14上,反之当要调节角度较小时,将第一支架12抵于下肢高度调节板2另一端的第一调节槽14上,从而完成伤员在担架垫机构11上的姿势调节,当伤员成功运输完成时,将第二支架13转动收入第三凹槽17 中,将头部护垫112通过橡胶带折叠在担架垫111上,将第三担架杆43推动伸缩进入第一担架杆41内,从而带动头部高度调节板3 滑动进入滑动凹槽10中,直至底架1内,将打开锁力开关5将折叠式护栏6折叠在底架1上,将下肢护垫113抬起,将两个伸缩支撑杆81错开转动收入第一凹槽7内,再将第一支架12转动收入第二凹槽16内,将下肢护垫113通过橡胶带折叠在担架垫111上,推动第二担架杆42伸缩进入第一担架杆41中,将下肢高度调节板2通过转动凹槽9转动调至底架1下方,从而完成对整个担架的折叠。
30.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叠式担架,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1)上活动安装有担架垫机构(11),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垫机构(11)包括安装在底架(1)上担架垫(111),所述担架垫(111)一侧通过橡胶带软连接有下肢护垫(113),所述担架垫(111)另一侧通过橡胶带软连接有头部护垫(112);所述底架(1)两侧固定安装有担架杆机构(4),所述担架杆机构(4)包括对称安装在底架(1)两侧的第一担架杆(41),两个所述第一担架杆(41)一端伸缩连接第二担架杆(42);所述底架(1)一侧设有下肢高度调节板(2),下肢高度调节板(2)用于对下肢护垫(113)倾斜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架(18),所述第三支架(18)上开设有转动凹槽(9),所述下肢高度调节板(2)转动安装在转动凹槽(9)中,所述下肢高度调节板(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调节槽(14),所述下肢护垫(113)底部开设第二凹槽(16),所述第二凹槽(16)内转动安装有配合抵在第一调节槽(14)上使用的第一支架(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担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担架杆(41)另一端伸缩连接第三担架杆(43),两个所述第三担架杆(43)之间固定安装有头部高度调节板(3),所述头部高度调节板(3)用于对头部护垫(112)倾斜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高度调节板(3)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调节槽(15),所述头部护垫(112) 底部开设第三凹槽(17),所述第三凹槽(17)内转动安装有配合抵在第二调节槽(15)上使用的第二支架(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担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担架杆(42)相对应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7)中转动安装有支撑机构(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8)包括转动安装在第一凹槽(7)中的伸缩支撑杆(81),所述伸缩支撑杆(81)的长度与两个平行的第二担架杆(42)间距长度相等。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两侧安装有折叠式护栏(6),所述折叠式护栏(6)一端安装有锁力开关(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担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活动安装有担架垫机构,所述担架垫机构包括安装在底架上担架垫,所述担架垫一侧通过橡胶带软连接有下肢护垫,所述担架垫另一侧通过橡胶带软连接有头部护垫,所述底架两侧固定安装有担架杆机构,所述担架杆机构包括对称安装在底架两侧的第一担架杆,两个所述第一担架杆一端伸缩连接第二担架杆,所述底架一侧设有下肢高度调节板,下肢高度调节板用于对下肢护垫倾斜支撑,当运输伤员时,有些伤员头部或者脚步受伤,不利于平躺运输,通过对伤员的状态来更换头部护垫或下肢护垫倾斜角度,来对伤员的一种身体保护,减少了对伤员的二次伤害。伤害。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
何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遂宁市中心医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8.26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