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鱼病防控用投药
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很多鱼都开始由人工在鱼塘里进行饲养,人工饲养最重要的就是给鱼塘里的鱼进行投料喂食,为了保证鱼类的健康,一般都要定期给鱼做鱼病防控处理,即在水中添加药物;
3.如申请号为201921166488.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鱼病防控用投药装置,包括装置箱,装置箱内部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右端中部安装电机,电机下端的输出轴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左端啮合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中部安装有搅拌轴,
所述装置箱内部顶端安装有进料箱,搅拌轴穿过进料箱且顶端同轴连接有凸轮,所述装置箱上端右侧安装有引料箱,引料箱内部安装有引料板,引料板左端安装有活塞杆,活塞杆穿过引料箱连接有接触板,接触板左端接触凸轮,接触板与引料箱之间的活塞杆外侧设有复位弹簧,所述装置箱内部左端设有搅拌箱。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药物的均匀有序投放,满足了大型鱼塘的鱼病防控需要。
4.但是其在工作时,是将支撑架架在鱼塘的入水渠上,但是其支撑架的长度是固定的,进而不适用与不同宽度的入水渠,进而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局限性,同时,其在通过搅拌轴对药物进行搅拌时,药物容易粘接在装置内部,不便于清理,后期在对其他药物进行投放时,易产生污染,不利于使用,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鱼病防控用投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病防控用投药装置,解决了其支撑架的长度是固定的,进而不适用与不同宽度的入水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局限性,同时,其在通过搅拌轴对药物进行搅拌时,药物容易粘接在装置内部,不便于清理,后期在对其他药物进行投放时,易产生污染,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鱼病防控用投药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和混料筒,所述安装架位于所述混料筒的一侧,所述混料筒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安装有第二
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混料筒顶部的外侧与所述安装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五根搅拌杆,所述混料筒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加料管,所述混料筒一侧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内部安装有电动阀门,所述出料管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安装座的底部,所述安装架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导料管,所述安装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板,
两块所述侧板之间固定安装有两根限位柱,两根所述限位柱上均活动套接安装有两个限位滑套,两根所述限位柱的底部通
过四个所述限位滑套固定安装有两块安装板,两块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两根定位插杆。
9.优选的,两块所述侧板之间活动安装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两段反向的螺纹处均螺纹套接安装有丝杆套,两个所述丝杆套分别与两块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套接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套接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且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分散框,所述分散框的底壁以及侧壁均密集开设有分散孔。
12.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的两侧均通过所述搅拌杆固定安装有刷板,两块所述刷板靠近所述混料筒侧壁的一侧均粘接有毛刷,所述毛刷与所述混料筒的内壁接触。
13.优选的,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设置有转柄。
14.(三)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病防控用投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鱼病防控用投药装置,可根据鱼塘入水渠的宽度,转动转柄,使得转柄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则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双向丝杆则带动两个丝杆套同时相向或者反向移动,进而使得两块安装板同时相向或者反向移动,使得两块安装板分别位于入水渠的两侧,再将定位插杆插入土中,实现对本装置的固定,将本装置安装在入水渠的上方,进而使得本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入水渠,整体的适用性强。
17.(2)、该鱼病防控用投药装置,通过加料管可向混料筒的内部加入需要混合搅拌的药物,控制驱动电机,即可使得驱动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则通过搅拌杆对物料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后,打开电动阀门,物料则通过出料管和导料管排出,且第二转轴转动的同时,可通过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则带动其底端的分散框转动,进而可在出料时将药液均匀的分散,提高投药的均匀性,且第二转轴转动的同时,可通过搅拌杆带动刷板活动,刷板则带动毛刷对混料筒的内壁刷动,防止药物粘接在混料筒的内壁,影响下一次混料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安装座;2、第一转轴;3、第一齿轮;4、安装架;5、驱动电机;6、第二齿轮;7、第二转轴;8、加料管;9、出料管;10、混料筒;11、限位滑套;12、限位柱;13、侧板;14、分散框;15、导料管;16、定位插杆;17、安装板;18、转柄;19、连接轴;20、电动阀门;21、分散孔;22、毛刷;23、刷板;24、搅拌杆;25、双向丝杆;26、丝杆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3.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4.实施例一:一种鱼病防控用投药装置,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4和混料筒10,安装架4位于混料筒10的一侧,混料筒10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安装有第二转轴7,第二转轴7的顶端延伸至混料筒10顶部的外侧与安装架4活动连接,第二转轴7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五根搅拌杆24,混料筒10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加料管8,混料筒10一侧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管9,出料管9的内部安装有电动阀门20,出料管9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导料管15,导料管15的底端延伸至安装座1的底部,安装架4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2,第一转轴2贯穿导料管15,第一转轴2上固定套接安装有第一齿轮3,第二转轴7上固定套接安装有第二齿轮6,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6相啮合,且安装架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5,第二转轴7的顶端与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分散框14,分散框14的底壁以及侧壁均密集开设有分散孔21,第二转轴7的两侧均通过搅拌杆24固定安装有刷板23,两块刷板23靠近混料筒10侧壁的一侧均粘接有毛刷22,毛刷22与混料筒10的内壁接触,通过加料管8可向混料筒10的内部加入需要混合搅拌的药物,控制驱动电机5,即可使得驱动电机5带动第二转轴7转动,第二转轴7则通过搅拌杆24对物料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后,打开电动阀门20,物料则通过出料管9和导料管15排出,且第二转轴7转动的同时,可通过第二齿轮6和第一齿轮3带动第一转轴2转动,第一转轴2则带动其底端的分散框14转动,进而可在出料时将药液均匀的分散,提高投药的均匀性,且第二转轴7转动的同时,可通过搅拌杆24带动刷板23活动,刷板23则带动毛刷22对混料筒10的内壁刷动,防止药物粘接在混料筒10的内壁,影响下一次混料的效果。
25.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中,安装座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板13,两块侧板13之间固定安装有两根限位柱12,两根限位柱12上均活动套接安装有两个限位滑套11,两根限位柱12的底部通过四个限位滑套11固定安装有两块安装板17,两块安装板17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两根定位插杆16,两块侧板13之间活动安装有双向丝杆25,双向丝杆25两段反向的螺纹处均螺纹套接安装有丝杆套26,两个丝杆套26分别与两块安装板17固定连接,双向丝杆25的一端连接有连接轴19,连接轴19的一端设置有转柄18,可根据鱼塘入水渠的宽度,转动转柄18,使得转柄18带动连接轴19转动,连接轴19则带动双向丝杆25转动,双向丝杆25则带动两个丝杆套26同时相向或者反向移动,进而使得两块安装板17同时相向或者反向移动,使得两块安装板17分别位于入水渠的两侧,再将定位插杆16插入土中,实现对本装置的固定,将本装置安装在入水渠的上方,进而使得本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入水渠,整体的适用性强。
26.工作原理:根据鱼塘入水渠的宽度,转动转柄18,使得转柄18带动连接轴19转动,连接轴19则带动双向丝杆25转动,双向丝杆25则带动两个丝杆套26同时相向或者反向移动,进而使得两块安装板17同时相向或者反向移动,使得两块安装板17分别位于入水渠的两侧,再将定位插杆16插入土中,实现对本装置的固定,通过加料管8可向混料筒10的内部加入需要混合搅拌的药物,控制驱动电机5,即可使得驱动电机5带动第二转轴7转动,第二转轴7则通过搅拌杆24对物料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后,打开电动阀门20,物料则通过出料管9和导料管15排出,且第二转轴7转动的同时,可通过第二齿轮6和第一齿轮3带动第一转轴2转动,第一转轴2则带动其底端的分散框14转动,进而可在出料时将药液均匀的分散,提高投药的均匀性,且第二转轴7转动的同时,可通过搅拌杆24带动刷板23活动,刷板23则带动
毛刷22对混料筒10的内壁刷动,防止药物粘接在混料筒10的内壁。
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技术特征:
1.一种鱼病防控用投药装置,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4)和混料筒(10),所述安装架(4)位于所述混料筒(10)的一侧,所述混料筒(10)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安装有第二转轴(7),所述第二转轴(7)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混料筒(10)顶部的外侧与所述安装架(4)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7)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五根搅拌杆(24),所述混料筒(10)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加料管(8),所述混料筒(10)一侧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管(9),所述出料管(9)的内部安装有电动阀门(20),所述出料管(9)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导料管(15),所述导料管(15)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安装座(1)的底部,所述安装架(4)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2),所述第一转轴(2)贯穿所述导料管(15),所述安装座(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板(13),两块所述侧板(13)之间固定安装有两根限位柱(12),两根所述限位柱(12)上均活动套接安装有两个限位滑套(11),两根所述限位柱(12)的底部通过四个所述限位滑套(11)固定安装有两块安装板(17),两块所述安装板(17)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两根定位插杆(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病防控用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侧板(13)之间活动安装有双向丝杆(25),所述双向丝杆(25)两段反向的螺纹处均螺纹套接安装有丝杆套(26),两个所述丝杆套(26)分别与两块所述安装板(17)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病防控用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2)上固定套接安装有第一齿轮(3),所述第二转轴(7)上固定套接安装有第二齿轮(6),所述第一齿轮(3)与所述第二齿轮(6)相啮合,且所述安装架(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5),所述第二转轴(7)的顶端与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病防控用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分散框(14),所述分散框(14)的底壁以及侧壁均密集开设有分散孔(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病防控用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7)的两侧均通过所述搅拌杆(24)固定安装有刷板(23),两块所述刷板(23)靠近所述混料筒(10)侧壁的一侧均粘接有毛刷(22),所述毛刷(22)与所述混料筒(10)的内壁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病防控用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杆(25)的一端连接有连接轴(19),所述连接轴(19)的一端设置有转柄(1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病防控用投药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和混料筒,所述安装架位于所述混料筒的一侧,所述混料筒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混料筒顶部的外侧与所述安装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五根搅拌杆,所述混料筒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加料管,所述混料筒一侧的下方设置有出料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其支撑架的长度是固定的,进而不适用与不同宽度的入水渠,进而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局限性,同时,其在通过搅拌轴对药物进行搅拌时,药物容易粘接在装置内部,不便于清理,后期在对其他药物进行投放时,易产生污染,不利于使用的问题。不利于使用的问题。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万紫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万紫锦
技术研发日:
2022.08.24
技术公布日: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