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轨道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船用转运升降移桩轨道车。
背景技术:
2.海洋打桩用的钢桩,需要依次经过运输船和船吊,运输至海洋风电平台或钻机平台等打桩船。由于打桩船的打桩机吊装作业区位于中心位置,而船吊只能将钢桩转运至打桩船的边缘位置,因此需要使用轨道车,将钢桩运输至打桩区域。
3.由于钢桩比较重,一般需要四辆轨道车,每根轨道上设置两辆,每个
托架下端安装两辆轨道车,钢桩的两端架在托架上。
4.托架一般与轨道车固定连接,在安装位置误差的情况下,会出现其中一辆或两辆轨道车悬空,不受力,如此受力的轨道车数量变少,从而导致受力的轨道车过载,导致损坏。
5.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缺陷,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船用转运升降移桩轨道车。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用转运升降移桩轨道车,包括轨道车,轨道车上端安装有托架,轨道车与托架铰接。
8.当其中的轨道车悬空不受力时,托架在铰接的作用下,会自行调节位置,使悬空的轨道车着力,并压在轨道上,从而使钢桩的重量均匀分布在轨道车上,避免轨道车过载损坏。
9.轨道车与托架铰接位置的不同,会导致车轮受力不均,受力大的车轮容易损坏,基于此,进一步地设计是:轨道车的车轮位置构成矩形,轨道车与托架的铰接点位于矩形的中心位置。
10.轨道车与托架的具体铰接结构为:轨道车上端设有第一铰接座,托架下端设有第二铰接座,铰接轴依次穿过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实现轨道车与托架铰接。
11.由于轨道车将钢桩运输至目的位置时,需要使用吊机将钢桩转移至目标位置的架子上,由于钢桩比较重,吊机一般通过钢绳起吊钢桩,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轨道车上端安装有铰接的
支座,第二铰接座设于支座下端;托架与支座滑动连接,并通过油缸驱动升降。轨道车与架子错开,当轨道车运行至架子前,先启动油缸使钢桩上升,然后轨道车继续移动,当钢桩正对架子时,油缸驱动钢桩下降,钢桩自动放置于架子上,并与轨道车脱离,此时轨道车可反向移动,去转运另一根钢桩。
12.每一个托架一般设置两个对称布置的油缸,但由于钢桩较重,两个油缸直线布置,结构不稳定,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油缸设为对称布置的四个,其位置构成矩形。
13.托架一般在两侧设置直线导轨,用于升降导向,但是由于钢桩较重,结构不稳定,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托架每一侧的两端均连接有滑块,支座设有对应
滑块的滑轨。
14.由于打桩船时时刻刻都在晃动,当轨道车不工作时,也会自行移动,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同一条轨道上的两辆轨道车,其相对端安装有防风铁楔。
15.为确保轨道车正常运行,轨道车在满足承载的前提下,还需要承受船舶横摇、纵摇在0.2g加速度产生的额外的作用力,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由于车轮的强度轨道车的车轮整体淬火,其踏面和轮缘内侧的硬度达到hb320~380。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8.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1.图5是支座的俯视图;
22.图6是托架的俯视图;
23.图中:1、轨道车;2、托架;3、支座;4、油缸;5、滑块;6、滑轨;7、防风铁楔;11、第一铰接座;21、第二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2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船用转运升降移桩轨道车,包括轨道车1,轨道车1设为四辆,每条轨道均设有两辆。
27.轨道车1上端安装有托架2,其安装结构为:如图2所示,轨道车1上端设有呈三角形的第一铰接座11,其尖端圆弧过渡;托架2下端设有呈三角形的第二铰接座21,其尖端圆弧过渡。第一铰接座11和第二铰接座21的尖端呈相对布置。铰接轴依次穿过第一铰接座11和第二铰接座21,实现轨道车1与托架2铰接。轨道车1的车轮位置构成矩形,轨道车1与托架2的铰接点位于矩形的中心位置,用于车轮受力均匀。
28.当其中的轨道车1悬空不受力时,托架2在铰接的作用下,会自行调节位置,使悬空的轨道车1着力,并压在轨道上,从而使钢桩的重量均匀分布在轨道车1上,避免轨道车1过载损坏。
29.实施例二:
30.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由于轨道车1将钢桩运输至目的位置时,需要使用吊机将钢桩转移至目标位置的架子上,由于钢桩比较重,吊机一般通过钢绳起吊钢桩,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基于此,轨道车1上端安装有铰接的支座3,第二铰接座21设于支座3下端;托架2与支座3滑动连接,并通过油缸4驱动升降。油缸4的缸底与托架2连接,其活塞杆与支座3连接。轨道车1与架子错开,当轨道车1运行至架子前,先启动油缸4使钢桩上升,然后轨道车
1继续移动,当钢桩正对架子时,油缸4驱动钢桩下降,钢桩自动放置于架子上,并与轨道车1脱离,此时轨道车1可反向移动,去转运另一根钢桩。
31.实施例三:
32.与实施例二相比,区别之处为:如图4-6所示,油缸4设为对称布置的四个,其位置构成矩形。由于钢桩较重,油缸4的数量和位置设置,可使托架2升降更加稳定。
33.实施例四:
34.与实施例二或三相比,区别之处为:如图5和图6所示,托架2每一侧的两端均连接有滑块5,支座3设有对应滑块5的滑轨6。由于钢桩较重,滑块5和滑轨6的数量设置,可使托架2升降更加稳定。
35.实施例五:
36.与实施例四相比,区别之处为:由于打桩船时时刻刻都在晃动,当轨道车1不工作时,也会自行移动,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所以作如下设计:同一条轨道上的两辆轨道车1,其相对端安装有防风铁楔7。
37.实施例六:
38.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为确保轨道车1正常运行,轨道车1在满足承载的前提下,还需要承受船舶横摇、纵摇在0.2g加速度产生的额外的作用力,所以作如下设计:由于车轮的强度轨道车1的车轮整体淬火,其踏面和轮缘内侧的硬度达到hb320~380。
39.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船用转运升降移桩轨道车,包括轨道车(1),
所述轨道车(1)上端安装有托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1)与托架(2)铰接;所述轨道车(1)的车轮位置构成矩形,所述轨道车(1)与托架(2)的铰接点位于矩形的中心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转运升降移桩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1)上端设有第一铰接座(11),所述托架(2)下端设有第二铰接座(21),铰接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铰接座(11)和第二铰接座(21),实现所述轨道车(1)与托架(2)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转运升降移桩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1)上端安装有铰接的支座(3),所述第二铰接座(21)设于所述支座(3)下端;所述托架(2)与支座(3)滑动连接,并通过油缸(4)驱动升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转运升降移桩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4)设为对称布置的四个,其位置构成矩形。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船用转运升降移桩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2)每一侧的两端均连接有滑块(5),所述支座(3)设有对应滑块(5)的滑轨(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转运升降移桩轨道车,其特征在于:同一条轨道上的两辆所述轨道车(1),其相对端安装有防风铁楔(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转运升降移桩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1)的车轮整体淬火,其踏面和轮缘内侧的硬度达到hb320~38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用转运升降移桩轨道车,包括轨道车,轨道车上端安装有托架,轨道车与托架铰接。当其中的轨道车悬空不受力时,托架在铰接的作用下,会自行调节位置,使悬空的轨道车着力,并压在轨道上,从而使钢桩的重量均匀分布在轨道车上,避免轨道车过载损坏。避免轨道车过载损坏。避免轨道车过载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
徐波 陶勇 汤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武东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9
技术公布日:
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