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包装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提装置。


背景技术:



2.商家为了使消费者在购买多瓶饮料后能方便地进行多瓶饮料的手提,通常采用的做法是采用塑封的方式将多瓶饮料包裹到一起并且在中部镂空方便手提或者采用纸板整体装箱后并在纸箱表面加装塑料提手的方式。这些包装方式虽然可以很好的解决顾客手提的问题,但也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弊端,例如浪费包装材料,增加包装成本,不环保不美观等。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提装置,该手提装置能够节约包装材料。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提装置,用于提起多个瓶体,包括:卡板机构,设有至少一个卡槽,卡槽用于承托瓶体及限制瓶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提手机构,与卡板机构可移动地连接,包括相互弯折连接的提手件与底板件,底板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与提手件弯折连接;底板件相对于卡板机构弯折;手提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底板件相对卡板机构倾斜;在第二状态下,底板件与卡板机构平行,底板件用于限制瓶体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5.可选地,卡板机构还设有通孔,提手机构穿过通孔使提手件与底板件位于卡板机构的不同侧,通孔限制提手件仅能沿通孔的轴线移动。
6.可选地,底板件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孔,卡孔的数量与卡槽的数量一致。
7.可选地,卡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圆弧边与第二圆弧边,第一圆弧边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弧边的直径。
8.可选地,卡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圆弧边与开口,第三圆弧边的直径等于第二圆弧边的直径。
9.可选地,第一圆弧边沿靠近第一端的方向凸出呈弧形曲面,第二圆弧边沿靠近第二端的方向凸出呈弧形曲面,第三圆弧边沿靠近通孔的方向凸出呈弧形曲面。
10.可选地,底板件包括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第一端均与提手件弯折连接。
11.可选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相对于提手件所在平面对称设置。
12.可选地,卡板机构上设有偶数个卡槽,卡槽成对的相对于提手件所在平面对称设置;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上均设有卡孔,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上的卡孔的数量之和与卡槽的数量一致,第一底板上的卡孔与第二底板上的卡孔相对于提手件所在平面对称设置。
13.可选地,提手件上还设有提拉部。
14.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提装置,通过卡板机构与提手机构组合使用,卡板机构上的卡槽用于承托瓶体以及限制瓶体沿第一方向运动,在第二状态,底板件与卡板机构平行,底板件限制瓶体沿第二方向运动,从而达到提起手提装置后瓶体不掉落的目的;在第一状态,底
板件相对卡板机构倾斜,使瓶体脱离卡接,从而能被轻松拿出。该手提装置节约包装材料,采用极少的包装材料即可实现多瓶瓶体的手提功能,可有效降低包装成本;美观效果更好,提升用户手提体验,可有效提升用户对品牌的认可,对瓶体无遮挡的手提方式也可使瓶体在被手提时享有与展架同等的展示效果。
附图说明
1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与瓶体在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的爆炸视图;
18.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与瓶体在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与瓶体在另一个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的爆炸视图。
23.附图标记:
24.10、卡板机构;11、卡槽;111、第三圆弧边;112、开口;12、通孔;
25.20、提手机构;21、提手件;211、提拉部;22、底板件;221、第一端;222、第二端;223、卡孔;224、第一圆弧边;225、第二圆弧边;226、长孔;23、第一底板;24、第二底板;
26.30、瓶体;31、环形凸台;32、瓶颈;
27.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28.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29.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
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本技术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
31.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2.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者“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技术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者“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33.申请人发现商家为了使消费者在购买多瓶饮料后能方便地进行多瓶饮料的手提,通常采用的做法是采用塑封的方式将多瓶饮料包裹到一起并且在中部镂空方便手提或者采用纸板整体装箱后并在纸箱表面加装塑料提手的方式。这些包装方式虽然可以很好的解决顾客手提的问题,但也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弊端,例如浪费包装材料,增加包装成本,不环保不美观等。
34.鉴于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一种手提装置,用于提起多个瓶体,包括:卡板机构,设有至少一个卡槽,卡槽用于承托瓶体及限制瓶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提手机构,与卡板机构可移动地连接,包括相互弯折连接的提手件与底板件,底板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与提手件弯折连接;底板件相对于卡板机构弯折;手提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底板件相对卡板机构倾斜;在第二状态下,底板件与卡板机构平行,底板件用于限制瓶体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35.本技术提供的手提装置,通过卡板机构与提手机构组合使用,卡板机构上的卡槽用于承托瓶体以及限制瓶体沿第一方向运动,在第二状态,底板件与卡板机构平行,底板件限制瓶体沿第二方向运动,从而达到提起手提装置后瓶体不掉落的目的;在第一状态,底板件相对卡板机构倾斜,使瓶体脱离卡接,从而能被轻松拿出。该手提装置节约包装材料,采用极少的包装材料即可实现多瓶瓶体的手提功能,可有效降低包装成本;美观效果更好,提升用户手提体验,可有效提升用户对品牌的认可,对瓶体无遮挡的手提方式也可使瓶体在被手提时享有与展架同等的展示效果。
36.第一实施例
37.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与瓶体在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的爆炸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与瓶体在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与瓶体在另一个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请参考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提装置,包括卡板机构10和提手机构20,卡板机构10设有至少一个卡槽11,卡槽11用于承托瓶体30及限制瓶体30沿第一方向(图中的x方向)运动。提手机构20与卡板机构10可移动地连接,提手机构20包括相互弯折连接的提手件21与底板件22,底板件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21与第二端222,第一端221与提手件21弯折连接。底板件22相对于卡板机构10弯折,以使提手机构20在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间切换。在第一状态,底板件22相对卡板机构10倾斜,即第一端221或第二端222远离卡板机构10。在第二状态,底板件22与卡板机构10平行,底板件22用于限制瓶体30沿第二方向(图中的y方向)运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39.瓶体30上设有环形凸台31和与环形凸台31连接的瓶颈32,环形凸台31的直径大于瓶颈32的直径。手提装置运输瓶体30时,瓶颈32容纳于卡槽11内,卡槽11承托环形凸台31,进而承托瓶体30。
40.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通过卡板机构10与提手机构20组合使用,卡板机构10上的卡槽11用于承托瓶体30以及限制瓶体30沿第一方向运动,在第二状态,底板件22与卡板机构10平行,底板件22限制瓶体30沿第二方向运动,从而达到提起手提装置后瓶体不掉落的目的;在第一状态,底板件相对卡板机构倾斜,使瓶体脱离卡接,从而能被轻松拿出。该手提装置节约包装材料,采用极少的包装材料即可实现多瓶瓶体30的手提功能,可有效降低包装成本;美观效果更好,提升用户手提体验,可有效提升用户对品牌的认可,对瓶体30无遮挡的手提方式也可使瓶体30在手提时享有与展架同等的展示效果。
41.请参考图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卡板机构10还设有通孔12,提手机构20穿过通孔12使提手件21与底板件22位于卡板机构10的不同侧,通孔限制提手件21仅能沿通孔12的轴线移动。
42.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2为腰型孔。
4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底板件22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孔223,卡孔223的数量与卡槽11的数量相等。
44.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通过卡槽11限制瓶体30沿第一方向运动,通过卡孔223限制瓶体30沿第二方向运动,采用极少的包装材料即可实现多瓶瓶体30的手提功能,可有效降低包装成本。
4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卡孔22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圆弧边224和第二圆弧边225,第一圆弧边224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弧边225的直径。第一圆弧边224的直径大于环形凸台31的直径,第二圆弧边225的直径大于瓶颈32的直径,第二圆弧边225的直径小于环形凸台31的直径。
46.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通过第一圆弧边224与第二圆弧边225,使得瓶体30在第一圆弧边224处可自由伸入卡孔223,在第二圆弧边225处环形凸台31被承托。
4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卡槽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圆弧边111与开口112,第三
圆弧边111的直径大于瓶颈32的直径,第三圆弧边111的直径小于环形凸台31的直径。
48.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圆弧边111等于第二圆弧边225的直径。第一方向为第三圆弧边111的圆心背离开口112的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三圆弧边111的圆心朝向开口112的方向。
49.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通过第三圆弧边111使得瓶体30在卡槽11中时不能朝第一方向运动,而只能朝开口112(第二方向)运动。
50.请参考图3至图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圆弧边224沿靠近第一端221的方向凸出呈弧形曲面,第二圆弧边225沿靠近第二端222的方向凸出呈弧形曲面,第三圆弧边111沿靠近通孔的方向凸出呈弧形曲面。在第二状态,第三圆弧边111与第二圆弧边225的圆心同轴布置,既第二圆弧边225在卡板机构10上的投影与第三圆弧边111构成一个圆形,该圆形的直径小于环形凸台31的直径,而又大于瓶颈32的直径。
51.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在第二状态,通过第三圆弧边111使得瓶体30在卡槽11中时不能朝第一方向运动,通过第二圆弧边225使得瓶体30不能朝第二方向运动,采用极少的包装材料即可实现多瓶瓶体30的手提功能,可有效降低包装成本。
52.请参考图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底板件22包括第一底板23和第二底板24,第一底板23和第二底板24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21与第二端222,第一底板23和第二底板24的第一端221均与提手件21弯折连接。
5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底板23与第二底板24相对于提手件21所在平面对称设置。
5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卡板机构10上设有偶数个卡槽11,卡槽11成对的相对于提手件21所在平面对称设置。第一底板23和第二底板24上均设有卡孔223,第一底板23和第二底板24上的卡孔223的数量之和与卡槽11的数量一致,第一底板23上的卡孔223与第二底板24上的卡孔223相对于提手件21所在平面对称设置。
5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提手件21上还可以设有提拉部211。
56.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通过提拉部211既方便了用户运输瓶体30,也使得用户能通过上提、下拉提手件21,快捷的装卸瓶体30。
57.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一底板23和第二底板24,使得瓶体30两两对称排布,提高手提装置运输瓶体30时的稳定性。
5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卡板机构10、提手件21、第一底板23与第二底板24均为片层状结构。在第二状态时,第一端221或第二端222靠近卡板机构10,即第一底板23、第二底板24与卡板机构10贴合,第一底板23所在平面、第二底板24所在平面与卡板机构10所在平面平行。在第一状态,第一底板23、第二底板24均相对卡板机构10倾斜,即第一端221或第二端222远离卡板机构10。
59.当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一底板23、第二底板24的第二端222远离卡板机构10,然后使第一底板23上的卡孔223靠近呈排排列的瓶体30,将瓶体30从第一圆弧边224处伸入卡孔223,瓶体30的瓶口(未标示)伸入卡孔223后继续从开口112处伸入卡槽11,直至停留在第三圆弧边111处。接着使第一底板23的第二端222靠近卡板机构10,既使第一底板23与卡板机构10平行,瓶颈32移动到第二圆弧边225一侧。此时第一底板23到达第二状态,第三圆弧边111使得瓶体30在卡槽11中时不能朝第一方向运动,第二圆弧边225使得瓶体30不能朝第二方向运动,瓶体30横向被固定。请参考图5,之后用同样的步骤将瓶体30装进第二底板24,提
起提手件21,环形凸台31由于直径大于第三圆弧边111的直径,环形凸台31被卡槽11承托,瓶体30可被手提装置自由运。
60.请参考图6,在需要取出瓶体30时,使第一底板23、第二底板24的第一端221或第二端222远离卡板机构10,第一底板23、第二底板24相对卡板机构10倾斜,使得卡孔223与卡槽11对瓶体30的限位方向不重合。之后只需倾斜手提装置使瓶体30的瓶口从开口112处退出卡槽11后,再从第一圆弧边224退出卡孔223。
61.第一端221与第二端222相对于卡板机构10的运动,既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可以依靠上提与下拉提手件21,进而带动第一端221运动,也可以用手摆动第一底板23、第二底板24。第一状态可以为第一端221远离卡板机构10(如图6所示),也可以为第二端222远离卡板机构10(如图1所示)。
6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卡板机构10与提手机构20均由硬纸板制作,提手件21与第一底板23、第二底板24的弯折连接由纸板的折痕实现。
63.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通过采用硬纸板来制作,根据不同重量的瓶体30选用不同厚度的纸板类的材料可解决绝大部分带有环形凸台31的瓶体30的手提功能需求,不再采用塑封或整箱包装的方式对环境更加友好。
64.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通过卡板机构10与提手机构20组合使用,卡板机构10上的卡槽11用于承托瓶体30以及限制瓶体30沿第一方向运动,在第二状态,底板件22的第一端221或第二端222靠近卡板机构10,底板件22限制瓶体30沿第二方向运动,从而达到提起手提装置后瓶体30不掉落的目的。在第一状态,底板件22的第一端221或第二端222远离卡板机构10,使瓶体30脱离卡接,从而能被轻松拿出。该手提装置节约包装材料,采用极少的包装材料即可实现多瓶瓶体30的手提功能,可有效降低包装成本;美观效果更好,提升用户手提体验,可有效提升用户对品牌的认可,对瓶体30无遮挡的手提方式也可使瓶体30在手提时享有与展架同等的展示效果。
65.第二实施例
66.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的爆炸视图。
67.请参考图7,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手提装置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是卡孔223包括第二圆弧边225与长孔226,长孔226的宽度大于第二圆弧边225的直径,长孔226的宽度大于环形凸台31的直径。长孔226的一端与第二圆弧边225连接,另一端延伸到第一端221。瓶体30在长孔226上的任何位置都可以自由伸入卡孔223,提高用户体验感。
68.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装置,通过卡板机构10与提手机构20组合使用,卡板机构10上的卡槽11用于承托瓶体30以及限制瓶体30沿第一方向运动,在第二状态,底板件22的第一端221或第二端222靠近卡板机构10,底板件22限制瓶体30沿第二方向运动,从而达到提起手提装置后瓶体30不掉落的目的。在第一状态,底板件22的第一端221或第二端222远离卡板机构10,使瓶体30脱离卡接,从而能被轻松拿出。该手提装置节约包装材料,采用极少的包装材料即可实现多瓶瓶体30的手提功能,可有效降低包装成本;美观效果更好,提升用户手提体验,可有效提升用户对品牌的认可,对瓶体30无遮挡的手提方式也可使瓶体30在手提时享有与展架同等的展示效果。
69.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
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提装置,用于提起多个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板机构,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卡槽用于承托所述瓶体及限制所述瓶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提手机构,与所述卡板机构可移动地连接,包括相互弯折连接的提手件与底板件,所述底板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提手件弯折连接;所述底板件相对于所述卡板机构弯折;所述手提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底板件相对所述卡板机构倾斜;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底板件与所述卡板机构平行,所述底板件用于限制所述瓶体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机构还设有通孔,所述提手机构穿过所述通孔使所述提手件与所述底板件位于所述卡板机构的不同侧,所述通孔限制所述提手件仅能沿所述通孔的轴线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件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孔,所述卡孔的数量与所述卡槽的数量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圆弧边与第二圆弧边,所述第一圆弧边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弧边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圆弧边与开口,所述第三圆弧边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圆弧边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边沿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凸出呈弧形曲面,所述第二圆弧边沿靠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凸出呈弧形曲面,所述第三圆弧边沿靠近所述通孔的方向凸出呈弧形曲面。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件包括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均包括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的所述第一端均与所述提手件弯折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相对于所述提手件所在平面对称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机构上设有偶数个卡槽,所述卡槽成对的相对于所述提手件所在平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上均设有所述卡孔,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上的所述卡孔的数量之和与所述卡槽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一底板上的所述卡孔与所述第二底板上的所述卡孔相对于所述提手件所在平面对称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件上还设有提拉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手提装置,用于提起多个瓶体,包括:卡板机构,设有至少一个卡槽,卡槽用于承托瓶体及限制瓶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提手机构,与卡板机构可移动地连接,包括相互弯折连接的提手件与底板件,底板件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与提手件弯折连接;底板件相对于卡板机构弯折;手提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底板件相对卡板机构倾斜;在第二状态下,底板件与卡板机构平行,底板件用于限制瓶体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该手提装置节约包装材料,采用极少的包装材料即可实现多瓶瓶体的手提功能,可有效降低包装成本。可有效降低包装成本。可有效降低包装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蔚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7

技术公布日:

2022/12/30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13:46: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507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底板   提手   所述   圆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