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防水的基层
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2.外墙防水是保证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不受水的侵袭、内部空间不受水的危害的一项分部防水工程。
3.在传统建筑防水加工装置中,如申请号:202021173701.2;名为:一种用于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该装置包括:万向滚轮和滑柱,
所述万向滚轮上端转动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外侧滑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上端内侧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滑柱内侧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后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侧两端与箱体转动连接;该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套筒、电机、吸水垫、挤压滚筒、加热器和集水槽,可以将地面存在的明水吸附,同时可以将热空气吹向基层地面,加速基层地面的干燥速度。
4.但是,该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因为自然风干效率低,造成建筑外墙整体施工进度缓慢工期长的问题;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因为自然风干效率低,造成建筑外墙整体施工进度缓慢工期长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后端设置有送风仓,且送风仓与壳体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与壳体一体成型设置,所述送风仓的后端设置有电热板,且电热板与送风仓螺栓固定连接;
7.还包括:
8.进气网,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进气网与壳体的内壁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网的后端设置有过滤板,且过滤板与壳体的内壁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的后端设置有风机,且风机与壳体的内壁螺栓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过滤板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层,所述防尘网层的后端设置有干燥层。
10.优选的,所述干燥层的后端设置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的后端设置有多孔结构加固层,且多孔结构加固层与过滤板的内壁一体成型设置。
11.优选的,所述进风口的内壁设置有格栅,且格栅与进风口的内壁转轴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绳索,且绳索与壳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后端均设置有滚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送风仓、绳索、进气网、过滤板、风机、电热板、进风口的设置,将壳体竖直放置在外墙墙体外侧,之后下方绳索控制装置上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风机从壳体前端的进风口处吸入空气,空气经过进气网和过滤板的过滤后,被风机从电热板之间的空隙处吹出,电热板将周围的空气加热,热空气随着气流吹向外墙的防水基层上,进行快速烘干,极大提高了防水基层的烘干效率并大幅度缩短外墙施工的工期,解决了现有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因为自然风干效率低,造成建筑外墙整体施工进度缓慢工期长的问题。
16.2、通过滚轮、格栅的设置,在收放绳索时滚轮贴合外墙墙壁滚动,有效提高了装置整体升降移动时的稳定性,格栅有效防止外部气流紊乱对热气出风口的气流稳定性造成影响,防止外部气流直接吹击进风口的内部,也能防止外部雨水进入装置内部,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前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仰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口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壳体;2、送风仓;3、滚轮;4、绳索;5、进气网;6、过滤板;7、风机;8、电热板;9、进风口;10、格栅;11、防尘网层;12、干燥层;13、活性炭层;14、多孔结构加固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后端设置有送风仓2,且送风仓2与壳体1一体成型设置,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进风口9,且进风口9与壳体1一体成型设置,送风仓2的后端设置有电热板8,且电热板8与送风仓2螺栓固定连接;
25.还包括:
26.进气网5,其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且进气网5与壳体1的内壁螺栓固定连接,进气网5的后端设置有过滤板6,且过滤板6与壳体1的内壁螺栓固定连接,过滤板6的后端设置有风机7,且风机7与壳体1的内壁螺栓固定连接,将壳体1竖直放置在外墙墙体外侧,之后下方绳索4控制装置上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风机7从壳体1前端的进风口9处吸入空气,空气经过进气网5和过滤板6的过滤后,被风机7从电热板8之间的空隙处吹出,电热板8将周围的空气加热,热空气随着气流吹向外墙的防水基层上,进行快速烘干,极大提高了防水基层的烘干效率并大幅度缩短外墙施工的工期,解决了现有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因为自然风干效率低,造成建筑外墙整体施工进度缓慢工期长的问题。
27.进一步,过滤板6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层11,防尘网层11的后端设置有干燥层12。
28.进一步,干燥层12的后端设置有活性炭层13,活性炭层13的后端设置有多孔结构加固层14,且多孔结构加固层14与过滤板6的内壁一体成型设置。
29.进一步,进风口9的内壁设置有格栅10,且格栅10与进风口9的内壁转轴连接,格栅10有效防止外部气流紊乱对热气出风口的气流稳定性造成影响,防止外部气流直接吹击进风口9的内部,也能防止外部雨水进入装置内部,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30.进一步,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绳索4,且绳索4与壳体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绳索4控制装置的升降。
31.进一步,壳体1的两侧后端均设置有滚轮3,在收放绳索4时滚轮3贴合外墙墙壁滚动,有效提高了装置整体升降移动时的稳定性。
32.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壳体1竖直放置在外墙墙体外侧,之后下方绳索4控制装置上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风机7从壳体1前端的进风口9处吸入空气,空气经过进气网5和过滤板6的过滤后,被风机7从电热板8之间的空隙处吹出,电热板8将周围的空气加热,热空气随着气流吹向外墙的防水基层上,进行快速烘干,极大提高了防水基层的烘干效率并大幅度缩短外墙施工的工期,解决了现有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因为自然风干效率低,造成建筑外墙整体施工进度缓慢工期长的问题,在收放绳索4时滚轮3贴合外墙墙壁滚动,有效提高了装置整体升降移动时的稳定性,格栅10有效防止外部气流紊乱对热气出风口的气流稳定性造成影响,防止外部气流直接吹击进风口9的内部,也能防止外部雨水进入装置内部,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后端设置有送风仓(2),且送风仓(2)与壳体(1)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进风口(9),且进风口(9)与壳体(1)一体成型设置,所述送风仓(2)的后端设置有电热板(8),且电热板(8)与送风仓(2)螺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网(5),其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且进气网(5)与壳体(1)的内壁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网(5)的后端设置有过滤板(6),且过滤板(6)与壳体(1)的内壁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6)的后端设置有风机(7),且风机(7)与壳体(1)的内壁螺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6)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层(11),所述防尘网层(11)的后端设置有干燥层(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层(12)的后端设置有活性炭层(13),所述活性炭层(13)的后端设置有多孔结构加固层(14),且多孔结构加固层(14)与过滤板(6)的内壁一体成型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9)的内壁设置有格栅(10),且格栅(10)与进风口(9)的内壁转轴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绳索(4),且绳索(4)与壳体(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侧后端均设置有滚轮(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建筑防水的基层干燥装置,因为自然风干效率低,造成建筑外墙整体施工进度缓慢工期长的问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后端设置有送风仓,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送风仓的后端设置有电热板,进气网,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进气网的后端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后端设置有风机,所述过滤板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层,所述防尘网层的后端设置有干燥层。所述防尘网层的后端设置有干燥层。所述防尘网层的后端设置有干燥层。
技术研发人员:
林鸥 黄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城建(福建)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5
技术公布日: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