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
中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祛疤中药
组合物及其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疤痕,又称瘢痕,是各种创伤后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和 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的统称。它是人体创伤后,在伤口或创面自然愈合过程 中的一种正常的、必然的生理反应,也是创伤愈合过程的必然结果。疤痕 的本质是一种不具备正常皮肤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失去正常组织活力 的、异常的、不健全的组织。疤痕生长超过一定的限度时还会引发各种并 发症,例如外形的破坏及功能活动障碍等,会带来巨大的肉体痛苦和精神 痛苦,尤其是烧伤、烫伤、严重外伤后遗留的疤痕。
3.目前疤痕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种:1、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这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个办法,可以软化疤痕,使皮疹变小,需多次 注射;2、冷冻,冷冻适合比较小的瘢痕,如果过度使用,可能 造成创面的愈合的延迟,或者出现素沉着等;3、手术,例如切除 手术和植皮手术,其手术成本高,创口不能遇水,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且疤痕容易复发,需配合其他的,例如在手术以后,采用浅层x线, 或者直线加速器的电子束照射,预防瘢痕的复发;4、激光,激光可 缓解疤痕增生,但效果不佳,难以完全恢复;5、化学药品涂抹:通过在 皮肤上涂抹化学药品以防止疤痕增生,但其中常常添加有重金属和激素等 对人体有副作用的成分,且涂抹后不易吸收,且遇水后容易失效,对疤痕 素沉着、妊娠纹等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原料来源广泛,价廉易 取,各原料协同作用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痞散结的效果,能够消 除各种疤痕,无毒副作用对皮肤无刺激。
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方 法简单、便于大量生产,能够极大的提取出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制成膏 状方便涂抹,也方便携带,对于疤痕具有很好的效果。
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 下原料:
8.半枝莲3-6份、大蓟1-2份、七叶一枝花1-2份、黄芪3-6份、人参 1-2份、当归2-4份、甘草1-2份、白芨2-4份、白
僵蚕2-4份、玉竹2
‑ꢀ
4份、黄连1-2份、黄岑1-2份以及
石斛2-4份。
9.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 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步骤a:称取半枝莲、大蓟、七叶一枝花、黄芪、人参、当归、甘草、 白芨、白僵蚕、玉竹、黄连、黄岑以及石斛,洗净晾干,粉碎过筛后加酒 精浸泡,后加入水煎煮,浓缩,得到浓缩液;
11.步骤b:在所述浓缩液中加入助剂,搅拌均匀,得到膏剂中药组合物。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原料来源广泛,价廉易取, 各原料协同作用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痞散结的效果,能够消除各 种疤痕,无毒副作用对皮肤无刺激,且还具有护肤、抗菌的功效,能够起 到滋润养的作用。
1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简单、 便于大量生产,能够极大的提取出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制成膏状方便涂 抹,也方便携带,对于疤痕具有很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申 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 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 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16.第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 原料:
17.半枝莲3-6份、大蓟1-2份、七叶一枝花1-2份、黄芪3-6份、人参 1-2份、当归2-4份、甘草1-2份、白芨2-4份、白僵蚕2-4份、玉竹2
‑ꢀ
4份、黄连1-2份、黄岑1-2份以及石斛2-4份。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19.半枝莲3份、大蓟1份、七叶一枝花1份、黄芪3份、人参1份、当 归2份、甘草1份、白芨2份、白僵蚕2份、玉竹2份、黄连1份、黄岑 1份以及石斛2份。
20.半枝莲,别称:赶山鞭、瘦黄芩、牙刷草、田基草、水黄芩、狭叶韩 信草,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株高可达55厘米;叶 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三角状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有时卵圆形。花单 生于茎或分枝上部叶腋内,具花的茎部长4-11厘米;花梗长1-2毫米, 被微柔毛。花萼开花时长约2毫米,外面沿脉被微柔毛,边缘具短缘毛; 花冠紫蓝,长9-13毫米,外被短柔毛,内在喉部疏被疏柔毛;花果期 4-7月。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抗癌等功能。 性寒味酸,全草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成分。有凉血解毒, 散瘀止痛,消肿和清热利湿之功效。
21.大蓟,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 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抢水洗或润软后, 切段,干燥。性味:甘、苦,凉。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之功效。主治: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本草纲目》记载:作晕扑损,生研,酒并小便任服。又恶疮疥癣,同盐 研之(大明)。
22.七叶一枝花,为百合科重楼属的植物。别名蚤休、蚩休,重台根、整 休,草河车,重台草,白甘遂,金线重楼,虫蒌,九道箍、鸳鸯虫,枝花 头,螺丝七、海螺七,灯台七,白河车,螺陀三七,土三七,又名七叶莲。 其特征是由一圈轮生的叶子中冒出一朵花,花的形状像极了它的叶子,它 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外轮花及内轮花,外轮花与叶子很像,约有6片,而 内轮花约有8片,七叶一枝花的叶序属轮生叶,片数有个体差异、从4片 到14片都有,“七叶”只是名称。
23.黄芪,是一种补气药,为短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药 性甘,微寒,归脾、肺经。黄芪甘温补升,甘淡渗利;生用微温,蜜炙性 温,入脾、肺经,以扶正气,兼能除
水邪。既善补中气、生举清阳,又善 补肺气、益胃固表,治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自汗盗汗等,还 能托疮毒、利水消肿,治气血不足之疮痈不溃或久溃不敛、以及气虚水肿、 小便不利。此外,通过补气又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治血虚萎黄、 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气津两伤之消渴、气虚血滞之痹痛麻木和半身不遂 等。
24.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味甘、微苦,微温, 归脾、肺、心、肾经。人参甘补微温,微苦不泄,药力强大,为补气强身 之要药。既善大补元气,治气虚欲脱;又善补脾肺之气,治脾肺气虚诸证; 还能补气而生津、安神、益智,治津伤口渴、消渴、心神不安、惊悸健忘 等。主要含人参二醇类、人参三醇类、齐墩果酸类多种人参皂苷,尚含有 人参多糖、多肽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倍半萜醇类化合物、炔类化合物、 氨基酸、有机酸、生物碱、维生素类黄酮类、挥发油、微量元素等成分, 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功效。
25.当归,中药材当归是一种补血药,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当归 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当归甘能补润,辛温行散,主入肝、心经, 兼入脾经。善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并能散寒,凡血虚、血瘀 有寒之证均宜,兼肠燥便秘者尤佳,既为妇科调经之要药,又为内科补血 之佳品,还为外科、伤科消肿疗伤所常用。主要含藁本内酯、当归酮、香 荆芥酚、正丁烯呋内酯、马鞭草烯酮,黄樟醚等挥发油,阿魏酸、香草酸、 烟酸、琥珀酸等有机酸成分,并含有当归多糖、氨基酸、维生素a等成分。
26.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甘草 药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甘草甘补润缓,生平偏凉,炙平偏温, 主入脾、肺经,兼入胃、心经。既益气补中,又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还 祛痰止咳、解毒。炙补气缓急力强;生用能泻火解毒。本品含有三萜皂苷 类和黄酮类等成分。
27.白芨,是兰科、白及属地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60厘米。假鳞茎 扁球形,富粘性。茎粗壮,劲直。叶片狭长圆形或披针形,基部收狭成鞘 并抱茎。花序具花,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开花时常凋落;花大,紫红 或粉红;萼片和花瓣近等长,狭长圆形,花瓣较萼片稍宽;唇瓣较萼片 和花瓣稍短,倒卵状椭圆形,白带紫红,具紫脉;从基部伸至中裂 片近顶部,蕊柱柱状,具狭翅,稍弓曲。4-5月开花。性味与归经:苦、 甘、涩,微寒。入肝、肺、胃经。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28.白僵蚕,别名:僵蚕、僵天虫,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感染白 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呈圆柱形,多弯曲而皱缩。长约2~5厘米,直 径4~7毫米。表面灰白或现浅棕,多被有白粉霜。头、足及各节 均清晰可辨。体外常杂有丝团缠绕。头部黄褐,类圆形。足8对,呈突 起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棕、黑不一,多光亮,外层为白 ,显粉性,内有4个褐的亮圈。微有腐臭气,味微咸。以条直肥壮, 质坚,白,断面光者为佳。此外,用白僵菌接种于蚕蛹,使发病而成僵 蛹,可代白僵蚕供药用。白僵蚕性味辛咸,平。归经:入肝、肺,胃经。 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 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
29.玉竹,是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玉竹性味甘,微寒。归肺、胃经。玉 竹柔润甘补,平而少偏。入肺经,能滋肺阴而润肺止咳;入胃经,能养胃 阴而生津止渴。古名“葳蕤”,不滋腻敛邪,与解表药同用,可收滋阴解 表之功。玉竹以干燥根茎入药,味甘,性微寒,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等功效,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等症。玉竹还常 被加
工成饮片、保健食品、保健饮料和美容护肤品等产品。
30.黄连,性味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黄连大苦大寒, 清泄而燥,泄降纯阴,主入心经与胃、脾经,兼入肝、胆、大肠经。既清 热泻火,又燥湿、除湿毒而解湿热毒,为治湿热火毒之要药,广泛用于湿 热火毒之病证。与黄芩相比,其清热燥湿力较强,作用偏于心及中焦脾胃, 最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湿热。本品含有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巴马 汀(掌叶防己碱)、棕榈碱、非洲防己碱、栏碱、表小檗碱等异喹啉类生物 碱。还含有黄柏酮、黄柏内酯、阿魏酸、绿原酸等成分,具有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的功效。
31.黄岑,中药名。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 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 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 褐,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上,海拔 60~1300(1700~200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 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其以 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 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 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 产生抗药性。
32.石斛,是一种补虚药,本品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霍山石斛、鼓槌石 斛或流苏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石斛药性甘, 微寒。归胃、肾经。石斛甘能滋养,微寒清泄,以清滋为用。入胃经,能 养胃阴、生津液,治津伤或胃阴不足之口渴;入肾经,能滋肾阴、清虚热, 治阴虚之虛热不退。此外,通过滋阴清热,还能明目、强腰。鲜用药力较 强。
33.本发明中各原料来源广泛,价廉易取,各原料配伍合理,协同作用, 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痞散结的效果,能够消除各种疤痕,应用广 泛。
3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助剂。助剂的作用能使中药组合物 更加稳定、更有助于药物的吸收,提升药效。
3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助剂包括蜂胶、芝麻油、珍珠粉、透明质 酸钠、维生素c、甘油以及单硬脂酸甘油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3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膏剂。膏剂便于作用 于伤疤出,便于涂抹,更加方便使用。
37.第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38.步骤a:称取半枝莲、大蓟、七叶一枝花、黄芪、人参、当归、甘草、 白芨、白僵蚕、玉竹、黄连、黄岑以及石斛,洗净晾干,粉碎过筛后加酒 精浸泡,后加入水煎煮,浓缩,得到浓缩液;
39.步骤b:在所述浓缩液中加入助剂,搅拌均匀,得到膏剂中药组合物。
4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a中,粉碎后的粒径为80-120目。 粉碎成粒径较小的颗粒便于浸泡的时候,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更高。
4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a中,浸泡时间为4-6h。浸泡时间太 短,有效成分不能被完全提取出来,浪费药材。
4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a中,煎煮时间为20-30min。
4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a中,酒精和水的体积比例为1:(2
‑ꢀ
5)。
44.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45.实施例1
4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47.半枝莲4g、大蓟4g、七叶一枝花1g、黄芪5g、人参2g、当归3g、 甘草1g、白芨3g、白僵蚕4g、玉竹3g、黄连2g、黄岑1g以及石斛3g。
4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9.步骤a:称取半枝莲、大蓟、七叶一枝花、黄芪、人参、当归、甘草、 白芨、白僵蚕、玉竹、黄连、黄岑以及石斛,洗净晾干,粉碎至粒径为 100目,过筛后加酒精浸泡5h,后加入水煎煮25min,浓缩,得到浓缩液;
50.步骤b:在所述浓缩液中加入助剂,搅拌均匀,得到膏剂中药组合物。
5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助剂为蜂胶、珍珠粉和透明质酸钠。
52.在本实施例中,酒精和水的体积比例为1:4。
53.实施例2
5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55.半枝莲3g、大蓟1g、七叶一枝花1g、黄芪3g、人参1g、当归2g、 甘草1g、白芨2g、白僵蚕2g、玉竹2g、黄连1g、黄岑1g以及石斛2g。
5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7.步骤a:称取半枝莲、大蓟、七叶一枝花、黄芪、人参、当归、甘草、 白芨、白僵蚕、玉竹、黄连、黄岑以及石斛,洗净晾干,粉碎至粒径为80 目,过筛后加酒精浸泡4h,后加入水煎煮20min,浓缩,得到浓缩液;
58.步骤b:在所述浓缩液中加入助剂,搅拌均匀,得到膏剂中药组合物。
5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助剂为蜂胶、芝麻油和珍珠粉。
60.在本实施例中,酒精和水的体积比例为1:2。
61.实施例3
6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63.半枝莲6g、大蓟2g、七叶一枝花2g、黄芪6g、人参2g、当归4g、 甘草2g、白芨4g、白僵蚕4g、玉竹4g、黄连2g、黄岑2g以及石斛4g。
6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5.步骤a:称取半枝莲、大蓟、七叶一枝花、黄芪、人参、当归、甘草、 白芨、白僵蚕、玉竹、黄连、黄岑以及石斛,洗净晾干,粉碎至粒径为 120目,过筛后加酒精浸泡6h,后加入水煎煮30min,浓缩,得到浓缩液;
66.步骤b:在所述浓缩液中加入助剂,搅拌均匀,得到膏剂中药组合物。
6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助剂为蜂胶、维生素c和甘油。
68.在本实施例中,酒精和水的体积比例为1:3。
69.实施例4
7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71.半枝莲30g、大蓟10g、七叶一枝花15g、黄芪30g、人参15g、当归 25g、甘草15g、白芨20g、白僵蚕30g、玉竹30g、黄连20g、黄岑20g以 及石斛25g。
7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3.步骤a:称取半枝莲、大蓟、七叶一枝花、黄芪、人参、当归、甘草、 白芨、白僵蚕、玉竹、黄连、黄岑以及石斛,洗净晾干,粉碎至粒径为 110目,过筛后加酒精浸泡6h,后加入水煎煮30min,浓缩,得到浓缩液;
74.步骤b:在所述浓缩液中加入助剂,搅拌均匀,得到膏剂中药组合物。
7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助剂为蜂胶、珍珠粉、透明质酸钠、 维生素c以及甘油。
76.在本实施例中,酒精和水的体积比例为1:5。
77.对比例
78.在本对比例中,购买市面上的bio-oil百洛油。
79.实验例
80.1.安全性试验:
81.取实施例1~4的膏剂中药组合物混合,得到混合膏剂。以上述所得 的混合膏剂作为试验药物,以体重18-20g雌雄各半的小白鼠为试验动物, 共160只,分为4组,分别灌胃不同浓度的药物,浓度分别为10mg/ml、 40mg/ml、60mg/ml、80mg/ml,给药体积均为40ml/kg,给小鼠一日内灌胃 给药3次,累积灌胃给药体积为100ml/kg。观察7日,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解剖后经肉眼观察,主要脏器也无明显异常。
82.体重18-20g雌雄各半的小白鼠为试验动物,共100只,分为两组, 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一组的给药浓度为60mg/ml,给药体积为40ml/kg; 另一组为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灌服3个月,进行长期毒性试验。长期毒 性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动物的一般行为活动与体重增长正常,对血液学指 标,肝肾功能及主要脏器的脏器系数均无明显影响,主要脏器无明显病理 损伤,表明药物无毒性。
83.2.将实施例1~4得到的膏剂中药组合物和对比例进行临床试验, 结果如下:
84.受试者选择:选择200例有疤痕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02例,女性 患者9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 3、实验组4、实验组5,各40例,实验组1-实验组4的患者分别使用实 施例1~4制备的膏剂中药组合物,实验组5的患者使用bio-oil百洛油。 五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85.服用方法:实验组1~4得到的膏剂中药组合物涂在疤痕处,涂抹均 匀,一早一晚两次,涂抹30天。实验组5使用bio-oil百洛油,在疤痕 处,涂抹均匀,一早一晚两次,涂抹30天。
86.疗效判断标准
87.治愈:患者疤痕症状消失,体表恢复正常;
88.有效:患者疤痕症状逐渐减轻或症状消失;
89.无效:疤痕症状无好转;
9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病例数。
91.结果如表1所示:
92.表1.实验组1~5的结果
[0093][0094]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膏剂中药组合物对于疤痕有 很好的效果,其效果由于市面上购买的bio-oil百洛油。而且其 主要成分为中草药成分,无毒无副作用,原料配伍合理,容易获得,具有 应用推广的实用价值。
[0095]
综上所述,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原料来源广泛, 价廉易取,各原料协同作用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痞散结的效果, 能够消除各种疤痕,无毒副作用对皮肤无刺激,且还具有护肤、抗菌的功 效,能够起到滋润养的作用。
[0096]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简单、 便于大量生产,能够极大的提取出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制成膏状方便涂 抹,也方便携带,对于疤痕具有很好的效果。
[0097]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 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 请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半枝莲3-6份、大蓟1-2份、七叶一枝花1-2份、黄芪3-6份、人参1-2份、当归2-4份、甘草1-2份、白芨2-4份、白僵蚕2-4份、玉竹2-4份、黄连1-2份、黄岑1-2份以及石斛2-4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疤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半枝莲3份、大蓟1份、七叶一枝花1份、黄芪3份、人参1份、当归2份、甘草1份、白芨2份、白僵蚕2份、玉竹2份、黄连1份、黄岑1份以及石斛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疤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祛疤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蜂胶、芝麻油、珍珠粉、透明质酸钠、维生素c、甘油以及单硬脂酸甘油脂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疤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膏剂。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祛疤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称取半枝莲、大蓟、七叶一枝花、黄芪、人参、当归、甘草、白芨、白僵蚕、玉竹、黄连、黄岑以及石斛,洗净晾干,粉碎过筛后加酒精浸泡,后加入水煎煮,浓缩,得到浓缩液;步骤b:在所述浓缩液中加入助剂,搅拌均匀,得到膏剂中药组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祛疤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粉碎后的粒径为80-120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祛疤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浸泡时间为4-6h。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祛疤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煎煮时间为20-30min。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祛疤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酒精和水的体积比例为1:(2-5)。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祛疤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中药技术领域。该祛疤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半枝莲3-6份、大蓟1-2份、七叶一枝花1-2份、黄芪3-6份、人参1-2份、当归2-4份、甘草1-2份、白芨2-4份、白僵蚕2-4份、玉竹2-4份、黄连1-2份、黄岑1-2份以及石斛2-4份。原料来源广泛,价廉易取,各原料协同作用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痞散结的效果,能够消除各种疤痕,无毒副作用对皮肤无刺激,且还具有护肤、抗菌的功效,能够起到滋润养的作用。制备方法简单、便于大量生产,能够极大的提取出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制成膏状方便涂抹,也方便携带,对于疤痕具有很好的效果。对于疤痕具有很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叶日生 翁兴立 柴林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金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7
技术公布日:
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