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音源
期刊评价在科研评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备受关注。社科学术期刊作为人文社科领域学术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其评价结果具有极强的导向性,不仅关系着我国广大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切身利益和数量庞大的社科期刊生存发展方向,而且对科研成果评估、学术资源分配、科研激励制度及繁荣学术研究等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内研究者对学术期刊评价问题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期刊评价结果的被接受程度事关学术研究的良性发展。评价结果是否被学界广泛接受,主要受到评价方法和期刊评价指标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是重中之重。期刊评价指标数量繁多,按照功能特性可划分为期刊特征指标、期刊引用指标、文献转载指标等主要类型。在学界认可度较高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只选择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作为评价指标;北京大学《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则选择了全部类型的评价指标;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MI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吸引力(获奖状况、论文状况、同行评议)、管理力(编辑队伍、作者队伍、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等3 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研究报告》则只用了文献转载的相关指标。实践中这4种评价体系难分伯仲,在一定范围内评价结果也具有趋同性。这种趋同性是否意味着不同评价体系间具有某种联系,而研究评价间的相关性或许能解释这种联系。不同评价指标指引着期刊的不同功能特征,评价指标间呈强正相关,说明指标所指引的功能特征具有趋同性。
安全阀在线校验仪如果不同的评价体系选择了相关性较强的指标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则其评价结果可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具趋同性;如果同一评价体系同时选用相关性较强的多项指标,则会过度放大期刊的这类功能特征,使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因此,掌握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程度,对选择期刊评价指标、完善期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研究
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可知,期刊评价的相关性研究主题可以分为两个角度。第一,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研究。马利戈尔德(OlesyaMryglod)等[1]通过研究社会科学类系列期刊发现,同行评议结果与引文评价结果的相关性不高;而惠特曼(LudoWaltman)等[2]的研究则认为引文评价结果和同行评议结果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洛佩兹-科扎(EmilioDelgadoLópe z-Cózar)等[3]梳理49篇单一数据源usb存储器
论文及100多项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实证研究发现,95%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定性与定量两种基于不同评价视角的量度结果在统计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的结论。陈茹[4]、金淑兰[5]从学术生态角度分析认为,严谨、公正的同行评议程序是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结果统一性的前提与保证。第二,期刊量化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马提阿斯(GámezA.Matías)[6]研究发现,心理学期刊的影响因子、h指数、Latindex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芬那迪(UgoFinardi)[7]研究发现,影响因子与
逐年引用增长两指标间无显著相关。这一话题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研究者们纷纷探讨不同学科、不同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图书情报学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关键评价指标(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h指数显著负相关,p指数与被引频次、平均被引率、5年影响因子相关性显著,与h指数具有一定相关性[8];神经病学期刊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与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呈负相关,与各类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学科影响指标无相关性[9];在同一学科内,CiteScore、CiteScore百分位与常用计量学指标均显著正相关,在不同学科间,CiteScore百分位与影响因子百分位、篇均来源期刊标准影响指标(sourcenormalizedimpactperpaper,英文缩写为SNIP)、标准特征因子均显著正相关[10];经济学期刊的特征
第一语音因子与影响因子间不存在相关关系[11]。就人文社科期刊而言,统计规则相似的影响因子、转载量和网络下载三类指标之间呈强正相关,转载指标与引文计量指标之间存在中度或较强的正相关[12]。近年来,随着新的评价指标涌现,评价指标相关性研究逐渐深入。但研究者注重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挖掘与探索新的计量指标,而常用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一直停留在单一学科层面,相关性的学科差异性研究被忽视。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目的,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试图以社会科学期刊为例,探索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相关性的学科差异。
二、研究数据与方法
生铁铸造
高斯玻取样1.数据来源。在《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研究报告》(简称《转载排名报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高等院校学报等期刊分类中,选择2021—2021年连续3年都被收录,共计99种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转载排名报告》中,经济类期刊和管理类期刊又有若干子类目,本文仅选择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两个社会科学属性相对明显的期刊分类作为研究对象。随着国内外期刊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期刊评价指标数量越来越多。本文选择我国四大社科评价体系中常见的评价指标作相关性分析。选择的3类指标包括:期刊特征指标、期刊引用指标和期刊转载指标。期刊特征指标反映期刊自出版之时就具备的特征,这类指标与生
俱来,数量不多,本研究选择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引用半衰期等3个常见指标。期刊引用指标是期刊计量评价的重要依据,相对特征指标而言,引用指标数量众多,设计精妙,应用广泛,这里选择影响力指数CI值、复合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总被引、被引半衰期、被引期刊数、复合即年因子、web即年下载率等9个指标。期刊转载指标是二次文献转载排名的重要依据。转载排名根据期刊论文的转载量、转载率、篇均得分和综合指数,按期刊属性和学科分类来排名。随着同行评议越来越受到我国科研成果评价的重视,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心研制的系列报告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在诸多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中,被四大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全文转载或者部分转摘的论文,校内认定的等级比CSSCI来源期刊级别还要高。“复印报刊资料”是二次同行评议的结
果,在一定程度上讲,转载排名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整体体现。本文选择转载量、转载率和综合指数等3个指标。期刊转载指标数据来自2021—2021年《转载排名报告》,期刊特征指标和期刊引用指标数据来自2021—202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简称《影响因子年报》)。全部数据按照转载排名的学科分类,整理成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