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
电极扁钢
本标准规定了制造型企业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制造型企业,用于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时采取防控技术措施,其他类型企业可参照本指南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
GB2626《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27948空气消毒剂卫生要求
GB27950手消毒剂卫生要求
GB27952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的卫生要求
GB37487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
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贺育民YY0469医用外科口罩
YY/T0909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WS/T39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
WS/T466消毒专业名词术语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制造型企业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中属于制造业的企业。
3.2
重大传染病疫情major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cs
某种呼吸道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或者某个时期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如单个或多个聚集性新冠病例疫情,出现大量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3.3
预防性消毒prevention disinfection
未发现传染源而对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环境、物品和人体所进行的消毒。
3.4
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疫源地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
3.5
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为了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所做的准备以及在疫情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
3.6
企业环境environment of enterprises
指企业的办公区域、生产区域(原料库、成品库、生产车间、实验室等与生产相关的区域)、公共区域(包括餐厅、会议室、宿舍、电梯、楼道、卫生间等企业内除办公区域和生产区域以外的区域)。
4防控原则
制造型企业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
——遵循传染病的基本防控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
紧定衬套——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常备不懈;
——依靠科学,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明确职责;
——单位自律,全员参与,信息透明,持续改进;
——加强监测,及时报告,防范输入,控制暴发。
5管理要求
5.1组织机构
5.1.1成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企业的各项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应包括企业各部门的负责人,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其主要职责是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制度和方案,布置、管理和推动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空间种植塔
明确本企业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5.1.2成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小组
企业应成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小组,设置疫情综合协调小组、物资保障小组、健康管理与应急处置小组、信息联络小组、督查小组、环境清洁消杀组,各小组由专人负责,职责明确,分工清晰,责任到人。
5.1.3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体系
企业应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体系和工作网络,制作联防联控工作通讯录,包括企业内部领导小组成员、工作小组成员的,以及辖区工业区、街镇政府、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区疾控中心、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管理部门或责任人的。
5.2制度与方案
5.2.1制定制度
企业应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的相关制度,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人员进出管理制度、员工健康管理和监测制度、员工因病缺勤登记和追踪制度、企业通风和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控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疫苗接种信息查验制度等,各制度均应责任到人。 5.2.2制定方案
企业应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相关应急和工作方案,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预案、重大传染病疫情停工停产和复工复产工作应对预案等,各预案均应内容明确、操作性强、责任到人。
5.3出入管理
5.3.1门卫管理
5.3.1.1每日入口扫码登记或采用其它健康信息确认系统授予入厂权限。在门卫及门岗管理处,设置应急物资储存柜,配备消毒用品、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用于保障人员进出时临时安全防护与消毒处置工作。本企业员工(含分包服务人员)应实行扫码登记、体温检测,未佩戴口罩人员由门卫提供口罩后方可进入。入门晨检,重点发现发热、皮疹、腮腺肿大、结膜充血、巩膜黄染等传染病相关症状。
5.3.1.2对于外来人员实施审批、实名登记、体温检测等,未佩戴口罩人员可联系相应人员提供口罩后方可进入。
电视制作
5.3.1.3对于进入车辆做好登记,做好本企(含员工)车辆与来访车辆停放管理。
5.3.1.4对于来自疫情重点区域的物流运输车辆实施重点管理,要提前获知物流司机的健康状况,为其准备单独的休息房间。卸货区与装载区人员与货运司机应尽量不接触。
5.3.2其他区域出入管理
企业根据管理需要,可在生产区、餐厅和宿舍进行出入管理,主要进行身份核验和体温检测等。
5.4停复工管理
5.4.1停工管理
5.4.1.1企业应制定停工或部分停工计划,按照计划实施停工或部分停工。如涉及辖区病例和密切接触等人员管理,遵照辖区疫情管理部门要求执行。
5.4.1.2停工或部分停工后应加强停工后人员管理,实施企业员工健康每日申报制度,由专人负责汇总员工的每日健康状态及动向。
5.4.1.3停工或部分停工后应加强员工撤离厂区交通工具的管控,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撤离,避免出现人员聚集。
5.4.2复工管理
5.4.2.1厂区发生重大转染病疫情后,要进行终末消毒和消毒后效果评估,以及终末消毒效果评估是否可以复工。企业应依据疫情管理部门制定复工或部分复工计划,按照计划进行相
关项目的提前查验,复工前应向所在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进行咨询,符合当时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要求后可实施复工计划。
5.4.2.2复工或部分复工前应向员工提前进行信息告知,实行错峰返厂。
5.4.2.3有外地员工复工时,应加强对疫情重点地区人员的排查和健康管理,关注全国疫情信息,严格按照本地疫情防控政策执行。
5.4.2.4复工或部分复工前应对员工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排查,查验员工行程及旅居史,对于健康状态或有疫情地区行程史的员工应禁止复工。
5.5保持人员距离的管理
5.5.1企业可根据工作,安排错峰上下班,禁止聚集,进入厂区保持间距一米。
5.5.2生产区人员需错峰进出厂区,必要时设置隔离带。
5.5.3调控食堂供餐时间,实行错峰就餐,取消个人自助添盛主食及公共区域使用物品,由食堂专人统一提供,有条件的企业建议使用餐盒打包方式分散用餐;员工就餐排队等候及用餐时,要拉开距离、避免面对面交流与用餐。
5.5.4不召开聚集性会议,可通过错峰开会、网络视频或提前录制会议材料等方式召开会议,鼓励开展线上交流活动。
5.5.5企业应增加员工办公间距,保持办公间距不小于1米,人均使用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
5.5.6企业员工集体宿舍原则上每间不超过6人,人均使用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有条件的企业应安排单间。
6技术要求
6.1物资储备
6.1.1企业应按照规模、空间布局、员工数量以及重大传染病防控要求,储备一定数量的个人防护物资,储备数量应满足最大规模员工情形下至少14天使用,并严格掌握使用期限。
6.1.2企业应建立传染病个人防护物资储备清单,清单包括但不限于口罩、额温、体温计、手套、护目镜、防护服、消毒用品等疫情防护物资。具体清单参见附录A。
6.1.3企业应建立职业病个人防护物资储备清单,清单中备注该防护物资是否可用于传染病防护。
6.1.4企业应在疫情防控期间保障生活物资供应。
6.2健康排查、申报和监测
6.2.1企业应建立员工(含分包服务员工)花名册,包括年龄、性别、身份证、家庭住址、籍贯等信息,便于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中对于人员健康管理的要求。
个人飞行器6.2.2企业应建立员工健康台账,包括员工基础疾病状况、健康监测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等。
6.2.3企业应由健康管理与应急处置小组对全体员工进行健康排查,排查内容包括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接触史、流行病学史、健康情况等,并建立员工健康排查档案。
6.2.4企业应建立健康申报和员工监测制度,并建立员工健康申报和员工监测档案,由专人负责每天在员工上班时进行体温监测,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的要求,如出现发热或可疑症状,及时报告本企业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专人及时报告辖区疾控部门或辖区医疗机构,做好隔离和防控措施,及时组织员工就医。
6.3环境清洁和消毒
6.3.1环境清洁和消毒
6.3.1.1企业应安排专人负责企业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在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期间,每天消毒不少于2次,并做好消毒记录。
6.3.1.2对于企业环境中除餐厅以外的区域,按照GB37487、GB27948、GB27952标准的规定,做好相关场所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
6.3.1.3对于餐厅、餐(饮)具等,按照GB14934和GB16153等标准的规定,做好清洁和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并做好清洁和消毒记录。
6.3.1.4员工宿舍定期清洁,并做好个人卫生。被褥及个人衣物要定期晾晒、定期洗涤。如需消毒处理,可煮沸或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再常规清洗。
6.3.1.5加强企业各场所内的垃圾分类管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生产垃圾做到日产日清,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回收箱,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和消毒处理。
6.3.2车辆的清洁和消毒
6.3.2.1车辆椅套等织物应做好清洁,保持织物的干净和卫生。
6.3.3.2应按照GB27948、GB27952等标准的规定,由专人负责做好车辆空气、物体表面等的消毒,每天1次彻底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6.3.3.3车辆更换乘坐人后,及时进行物体表面消毒。
6.3.3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与消毒
对设置集中空调系统的办公场所和生产车间等,可请专业公司或自行按照WS/T396标准和疫情期间有关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要求,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与消毒。
6.3.4终末消毒
如在企业内出现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应按照GB19193标准规定,由辖区疾控机构等部门安排人员对企业相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6.3.5消毒剂选择和使用
根据传染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要求进行储存和管理,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配置和使用,不同消毒剂谨慎混用,消毒过程中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可咨询专业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消毒。
6.4手部清洁与消毒
6.4.1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会议室、食堂、宿舍、电梯、楼道、卫生间等)应配备满足GB27950标准规定的手部消毒剂和洗手液。
6.4.2厂区、生产车间等工作场所应按照GBZ1标准的规定设置洗手设施等,并配备满足GB27950标准规定的手部消毒剂和洗手液。
6.4.3根据传染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手部消毒剂,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洗手和手部消毒。6.4.4配备流动洗手装置,在附近张贴“七步洗手法”图表。
6.5通风换气
6.5.1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会议室、食堂、宿舍、电梯、楼道、卫生间等)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应加强通风换气,建议每天通风1-2次,每次30min以上,特别是人员密集的食堂、宿舍等场所,应适当增加通风次数和时长,保证室内自然对流通风,若自然通风不足,安装足够的机械通风装置。
6.5.2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按照有关规定标准进行清洗消毒。
6.5.3厂区、生产车间等工作场所应按照GBZ1标准的规定,加强通风换气,保证厂区和生产车间等工作场所的新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