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珠拼盘
1562020年 第30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你不了解的知识
冯 梅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012
多囊卵巢综合征又称为Stein-Leventhal 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内分泌和代谢异常所导致的疾病,多于青春期发病,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发病率在5%-10%,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有家族居现象,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危害不仅导致患者不孕,还会对患者产生其他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本文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症状和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其症状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最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疾病之一,目前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以慢性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患者出现月经紊乱、多毛、皮脂溢出(痤疮)、脱发、肥胖、不孕、阻塞性睡眠等症状。 (一)月经紊乱
70%以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出现月经紊乱的症状,主要症状为月经延后、月经周期延长、闭经、月经量过多或者月经量过少。患者出现月经紊乱的原因是患者的卵泡不能正常的发育、成熟和排卵,大多数卵泡在发育过程中萎缩或发育停滞,卵泡不能正常的转变为黄体,导致无法正常的分泌雌二醇,雌二醇的作用是促进子宫内膜增厚,正常情况下人体子宫内膜会随着雌二醇浓度升高逐渐增厚,并随着黄体的退化子宫内膜脱落,形成一个正常的月经周期。多囊患者的雌二醇浓度的变化规律失常导致子宫内膜不能正常的增厚、脱落,最终导致了患者月经紊乱的出现。
(二)多毛
多囊患者通常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多毛症状,如阴毛浓密,部分患者的腹股沟、下腹中线、肛门周围也会生长阴毛;部分患者的口唇周围、胸背部以及大腿内侧都会生长较粗的体毛。为什么多囊患者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正常的女性体内,存在着睾酮
这种雄性激素,睾酮是卵泡合成孕酮和雌二醇的原料,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将睾酮转变为雌二醇,因而正常女性的睾酮水平维持在正常的水平内。多囊患者会因为卵泡发育不正常,睾酮出现积蓄,导致患者体内睾酮水平升高,最终患者出现雄性激素增高的表现。
(三)皮脂溢出
多囊患者因为睾酮水平过高,体内出现过量的雄性激素,患者的皮脂分泌增加,导致患者出现头面部、胸背部油脂分泌增多、毛孔增大的现象,部分患者的头面部以及胸背部、肩部等多个部位出现粉刺、丘疹、脓疱和结节。
(四)脱发
部分多囊患者会出现头顶部毛发稀少、脱落,但不侵犯发际线和后枕部的女性型脱发,这也是由于体内雄性激素水平过高引发的,过多分泌的皮脂阻塞毛囊口,造成毛囊出现萎缩和坏死从而引发的脱发症状。
(五)肥胖
超过5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出现肥胖症状,以腹型肥胖为主要特征,患者的腰腹部脂肪堆积严重、内脏脂肪多。因为体内分泌紊乱,影响正常的糖代谢、脂肪代谢,50%-70%的多囊患者甚至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现象,因为胰岛素抵抗部分多囊患者会出现黑棘皮症,在患者腋窝、颈部、背部、外阴、腋下等皮肤褶皱出现对称性的灰褐素沉着和皮肤增厚症状,且瘙痒严重。
(六)不孕
不孕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带来严重影响之一,患者会因为卵泡发育异常和没有排卵出现不孕症状,患者
不仅受孕率较低,怀孕后流产率也较高,约有74%的多囊患者存在不孕症状。
(七)阻塞性睡眠窒息
多囊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的概率也很高,发病风险与患者的肥胖程度有关,患者会在睡眠中多次停止呼吸,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长期的阻塞性睡眠会令患者血压上升和增加其心脏的负担,更是存在潜在的致命风险。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以对症为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达到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和解决生育需求的目的。包括一般、药物、手术、辅助生殖等几种方式,目前药物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一线方法。
(一)一般主要包括控制饮食、适度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心理状态等,生活方式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基础;
(二)药物主要采取口服药物调节月经周期、降低雄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促排卵药物等;
NFJ防静电不发火地面(三)手术是通过切除部分卵巢以达到减少雄激素的目的,大部分患者经过手术可以恢复月经周期和自发排卵。
(四)辅助生殖主要应用于部分急于妊娠但经过6个月以上却无排卵或有排卵未妊娠的患者,可以选择体外受精、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等胚胎移植辅助生育技术进行,以达到妊娠的目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都带来了严重影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疾病,
患者应积极就医对疾病进行控制。
在生活中,人们出现尿路感染后,会呈现出尿急、尿频和尿痛等症状,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那么,尿路感染了怎么办?该如何正确呢?来看一下本文吧。
什么是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指人体泌尿道出现感染,是由人体尿路中滋生繁殖的病原体所导致的具有感染性特点的疾病。引发尿路感染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对老百姓来说,常见的尿路感染,多是由细菌导致的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有什么症状?
光纤电话机尿路感染通常呈现出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腰痛、肉眼血尿等症状,还可能同时出现寒战、发热等症状。少数患者尿路感染后无明显症状。
尿路感染的典型症状主要分为如下类型:膀胱炎
膀胱炎主要包括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还会导致患者会阴部或者耻骨上部相应的膀胱区域出现不适,甚至伴有尿道灼烧感。膀胱炎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一类是反复发作性膀胱炎。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通常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以及尿液浑浊等症状,其尿液中含有白细胞,有时会出现全程血尿,甚至排出血块。患者通常不会出现全身症状,会保持正常体温。
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急性肾盂肾炎,一类是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主要呈现出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以及血尿等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腰部胀痛,其肋脊角叩击痛和压痛明显。
患者还同时伴有高热、恶心、头痛、寒战等症状,患者可出现体温升高,超过39℃。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会出现间歇性尿频、腰部酸痛以及排尿不适等症状,其夜间排尿会增多。后期甚至会导致慢性肾衰竭。
无症状细菌尿
不锈钢表面钝化患者不会呈现出临床症状,通过尿常规不会发现明显异常,但尿培养含有细菌。
智能电表芯片
复杂性尿路感染
此类尿路感染患者会出现免疫力低下或者尿路异常等症状,患者呈现出的临床表现存在较大差异,不仅有肾盂肾炎、膀胱炎等较轻症状,还可能会有败血症、菌血症等严重表现。
纳米除臭装置如何正确尿路感染?
对尿路感染进行,要引导患者注意休息,并多饮水,对抗生素进行合理利用,有效增强抗感染效果。若患者的尿路感染出现反复发作,要准病因,并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措施,将各类诱发因素及时去除。
通过遵循如下标准对尿路感染进行评定:一,治愈:尿路感染症状
尿路感染了怎么办 如何正确?
徐小明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广元 628000
消失,且尿菌呈阴性,结束疗程后2周、6周对尿菌进行复查,仍呈现为阴性。二,失败:结束后,尿菌呈现为阳性,或者结束后,尿菌呈现为阴性,但疗程结束2周或6周后,对尿菌进行复查,仍呈现为阳性,且为同一菌株。
急性期
对于急性尿路感染患者,要督促其注意休息,并多饮水,勤排尿。若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应食用维生素含量丰富,且热量较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对急性尿路感染患者开展抗感染,应对抗生素进行正确选用,通常对致病菌敏感、肾毒性小的抗生素。对于类型不同的尿路感染,时长也不相同。
一般
尿路感染的方法主要是以消除炎症、预防并发症为主,服用一些抗菌消炎类的药物,如三金片、氟哌酸、庆大霉素等,但是用药要听从医师的建议,不要自己滥用药物。如果出现尿路感染而不及时,就会发展为肾脏性的疾病,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以及急性肾衰竭等。
手术
由于尿路结石、尿路畸形、包茎、包皮过长、前列想增生等导致的尿路感染,可在控制感染后通过手术,将病因为去除。如果有囊肿、息肉、尿路梗阻等导致尿路感染的疾病,建议通过手术尽早解决尿路感染的根源,防止以后尿路感染的发生。
中医
在中医学中,尿路感染属于“腰痛”、“淋证”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是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湿热阻滞。其中,肾虚为本,湿热阻滞为标。中医方法主要包括如下三种:一,中药方剂。主要分为三种证型,秉持辩证论治的原则,对中药方剂进行正确选用。第一,对于膀胱湿热证,适宜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方用八正散合四妙散加减。第二,对于肾虚肝郁、湿热留恋证,适宜利尿通淋,泻肝养阴,方用龙胆泻肝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第三,对于气阴两伤、湿热瘀阻证,适宜活血通淋、清热利湿、益气养阴,方用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二,针灸。针灸主要包括灸法、灸法联合中药、单纯针刺、灸法联合抗生素、针灸并用、针灸配合中药坐浴、针药并用等。针灸,能对患者机体相应的免疫功能进行有效调节,并通过神经、穴位、经络对患者的膀胱尿道功能进行调节,能对患者存在的排尿不适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并缓解其他症状,实现对患者痛苦的有效减轻。三,中成药。当前,诸多中成药,诸如三金片、清淋颗粒等均能用于对尿路感染的。其
中,三金片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还能利尿通淋,对于下焦湿热导致的小便短赤、热淋、淋沥涩痛等具有良好疗效。清淋颗粒的功效在于利水通淋、清热泻火,对于膀胱湿热导致的癃闭、淋症、口干咽燥、小腹胀满具有良好疗效。通过中医方法对尿路感染进行能取得显著疗效,能有效减少西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并实现对疾病进展的有效控制,能实现对尿路感染复发率的有效减少。
前言:
糖尿病本质上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但是这种疾病自身并不具备传染性,患者在发病之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部分患者会同时出现身体疲乏的临床症状。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探讨,糖尿病可以被归结为“消渴”的范畴之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此类疾病,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阴津亏损以及燥热偏盛。患者自身在发生糖尿病问题之后,水肿、疮疡以及中风都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而为了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问题的发生概率,做好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同时引导健康人做好糖尿病的预防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一、糖尿病的预防策略
(一)日常生活中要合理释放心理压力
糖尿病疾病最主要的发病原因就是身体的内分泌失调,而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就是心理压力过大。因此,要想有效降低糖尿病疾病的发病概率,合理释放自身在生活中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压力十分有必要。若患者自身属于中青年体,由于他们承担着十分繁重的社会责任,因此,现实生活中很难完全逃避压力,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定期进行试压,避免人体长期处在压力较大的环境之下而发生身体方面的病变。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他们自身的身体机能都处在逐渐下行的趋势,发生糖尿病问题的概率相对更高,针对这一情况,要想真正做到预防糖尿病,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做到能够放宽心,凡事想开,保持日常生活中的心情愉快,进而有效降低糖尿病疾病的发病概率。
(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管控
日常不健康的饮食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无论是老年人还是中青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保证自己的饮食均衡,副食的摄入量以及主食的摄入量都需要合理控制,尤其是对于一些含有过高糖分以及热量的食物来说,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过多摄入,使身体内的总热量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平衡。日常饮食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饮食多样性,减少含糖量过高的食物以及饮料的摄入量,同时还需要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胆固醇食品以及油炸食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脂,日常生活中多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瓜果等类型的食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代谢能力也会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一情况,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始终坚持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则,避免暴饮暴食,进而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概率。
(三)保证运动量
人体在身体代谢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既容易出现糖尿病的问题,而要想更好地维持身体的代谢能力,保证身体的运动量是前提条件。成年人每天至少抽出半小时的时间来进行运动,运动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可以是慢跑、健身操等类型的运动,也可以是一些对抗类的球类运动。但是,运动量的确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身体情况,身体方面存在其他类型疾病的人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医嘱,避免剧烈运动给身体带来伤害。
(四)健康人也要加大对于自身血糖的监测力度
由于糖尿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通常情况下身体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这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容易忽视自身病情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而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接受合理的干预,对于其病情的控制往往有着很好的效果,随着患者病程的逐渐延长,后续的难度也会进一步增加。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直接的一个临床表现就是血糖升高,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加大对于自身血糖的监测力度,发现自身存在血糖异常的问题,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干预,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
二、糖尿病的中医护理措施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临床上在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中医护理干预的措施开始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干预,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人情绪的过度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肝以及脾功能的正常发挥,进而导致身体的运转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就要教会他们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情志调节,使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能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为其提供心理咨询,经常与患者谈话,为患者实施松弛疗法,使患者对于疾病的不良认知能够得到有效消减,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减少不良情绪对身体带来的影响。
其次,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干预,日常生活中要引导患者加大饮水量,要求患者戒烟戒酒,所摄入的食物要尽量保证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清淡而且易消化,控制患者每天身体的热量摄入。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都会存在经常口渴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养阴液,补阳气,祛除痰湿等可改善口干症状。若患者自身存在大便干结的问题,一方面要保证新鲜蔬菜的摄入量,另一方面根据体质状况服用通便药物。患者在控制饮食的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自己的血糖,在出现低血糖问题的时候要适量补充糖分。
另外,要做好针对患者的病情护理。一方面要对患者进行针灸护理,通过针灸的方式刺激患者的中脘穴、三阴交、脾腧、足三里、地机等,患者每天需要接受一次针灸护理,每次针灸护理的留针时间都为30min。另一方面若患者自身体质较弱或是年龄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气功,患者身体保持仰卧位或是侧卧位,先排除自己内心的杂念,深呼吸之后缓慢呼气,每次的练习时间为20
min,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练习。
最后,要做好针对患者的运动干预,在疾病的预防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加强运动,要求患者经常进行有氧运动。但是由于相比于健康人来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耐受能力相对更弱,因此需要合理控制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给患者身体带来其他方面的不良影响。每次运动的时间需要少于30min,要避免饭后直接运动,最好在用餐后2h左右开始运动。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常发生的一类并发症,因此在运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嘱咐糖尿病患者日常携带一些含糖类的食物,确保自身在发生低血糖问题之后能够及时进行糖分的补充,维持身体的能量平衡。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最近几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饮食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着变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高糖以及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持续增加,运动量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为了有效降低糖尿病疾病的发病概率,抑制糖尿病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就显得十分有必要,这也是本次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所在。
糖尿病的预防及中医护理措施
幸代英
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 四川自贡 643010
157
2020年 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