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测量》教材编写大纲

阅读: 评论:0

光学测量》教材编写大纲
一、教材编写思路
1、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光学测量是研究光学量的测试和非光学量以光学方法检测的一门学科。其理论基础是应用光学、物理光学以及误差理论与精度分析,并应用光电技术及微机技术等有关知识。《光学测量》是一门专业课,是高职高专精密机械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职业技能训练的核心课程。
本教材作为高职高专教材,编写时要注意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能为目标,彻底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重新构建新的课程框架。
2、教材编写特点
本课程与光学设计、光学工艺等课程密切相关,并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验技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教材共包括的内容有:光学测量基础知识,光学玻璃特性参数的测量,光学零件特性参数的测量,光学系统特性参数的测量,光学系统像质评价五部分。
二、各单元模块分析
教材的每个教学模块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信息提示】:对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内容由浅入深,达到学习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之目的。
【思考与讨论】: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和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进行沟通和交流。
【习题与实践】练习与测试题(包括开放式习题和实践性题目等)。
三、课程内容
模块一、光学测量基础
1.基本知识点:
掌握测量误差分析方法;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光学测量仪器的基本部件;准直光束的检测技术。空气雾化喷头
2.学习要求:
1)根据实验数据的来源因素,分析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并能够提出减小及消除误差的措施
①了解测量值的真值与残值 ②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③能够根据测量数据,进行等精度测量及不等精度测量的数据处理
2)掌握目视光学仪器的对准和调焦方法
①了解对准与调焦 ②了解人眼的对准误差和调焦误差 ③了解人眼通过望远系统和显微系统观测时的对准误差和调焦误差
3)掌握平行光管的调校方法
①掌握平行光管的构成、用途及调校方法 ②掌握自准直目镜的用途、种类 ③掌握自准直仪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3.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等精度测量及不等精度测量的数据处理,目视光学光学仪器的对准和调焦方法,准直光束的检测技术。
模块二、光学玻璃主要光学性能的测量
1.基本知识点:
光学玻璃折射率与散的测量原理与方法;光学玻璃双折射性能的测量原理与方法;有玻璃光谱特性的测量原理与方法
2.学习要求:
掌握光学玻璃折射率与散的测量方法,具体包括V棱镜法和最小偏向角法;掌握光学玻璃的双折射性能的测量方法,具体包括干涉法和四分之一波片法;掌握有光学玻璃光谱特性的测量方法。
3.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V棱镜折光仪的结构和原理,偏振片的原理与使用,棱镜分光仪的结
构和使用方法。
模块三、光学零部件的基本量的测量家电控制板
1.基本知识点:
掌握光学面形偏差的检测方法;掌握球面光学零件的曲率半径的测量方法;掌握平面光学零件的光学不平行度的测量方法。
2.学习要求:
1)掌握菲索平面干涉仪、菲索球面干涉仪检测面形偏差的原理与方法;2)掌握机械法、自准球径仪法及自准望远镜法测量球面曲率半径的原理与方法; 3智能小车)掌握自准直法测量平面光学零件的光学不平行度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3烟雾净化.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菲索平面干涉仪、菲索球面干涉仪检测面形偏差的原理与方法,球面曲率半径的测量原理与方法。
模块四、光学系统特性参数测量
1.基本知识点:
显微系统光学特性参数的检测方法;望远系统光学特性参数的检测方法;照相物镜光学特性参数的检测方法;盐酸苯肼焦距与顶焦距的测量方法
2.学习要求:
1)掌握显微系统放大率及数值孔径的检测原理与方法;2)掌握望远系统中视度检测、视差检测的原理与方法,掌握视放大率的检测原理与方法; 3)掌握照相物镜的相对孔径、有效光阑指数的检测原理及方法;4)掌握放大率法、附加透镜法及附加接筒法测量焦距及顶焦距的原理及方法。
3.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数值孔径计的结构与使用方法,视度筒的结构与原理,透镜焦距的各类测量方法。
模块五、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1.基本知识点:
炫轮
星点检验的检测方法,分辨率检测的检测方法,物镜几何像差的检测方法
2.学习要求:
1)掌握星点检验的原理与方法;2)掌握分辨率检测的原理与方法; 3)掌握哈特曼法检测几何像差的原理及方法。
3.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星点检验的原理,星点图的识别,分辨率测量数据的计算,哈特曼光阑检测几何像差的作图

本文发布于:2023-06-16 15:0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410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测量   光学   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