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阅读: 评论:0

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1)急性湿疮
皮损呈多形性,如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痂皮、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
起病急,自觉灼热,剧烈瘙痒。
螺蛳剪尾机皮损常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等处多见。可泛发全身。
可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时轻时重,反复不愈。
(2)亚急性湿疮
皮损渗出较少,以丘疹、丘疱疹、结痂、鳞屑为主。有轻度糜烂面,颜较暗红。亦可见轻度浸润,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疮
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颜褐红或褐,常伴有丘疱疹、痂皮、抓痕。倾向湿润变化,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阵发性瘙痒。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皮损形态有多形性,有渗出倾向
(2)常对称分布
(3)反复发作,慢性倾向
(4)瘙痒剧烈
(二)症候诊断
1.湿热浸淫证:皮肤潮红、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液;自觉灼热、瘙痒,可伴有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淡或褐,红斑、丘疹、丘疱疹、少量渗液或皮肤肥厚、粗糙;自觉瘙痒,可伴有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胖,苔腻,脉濡或滑。
3.血虚风燥证:皮损肥厚粗糙,鳞屑,苔藓样变,素沉着;自觉阵发性瘙痒,夜间加重,可伴心烦失眠,舌淡红,脉弦细。
二、方案
永磁接触器(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浸淫证
治法: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泽泻、当归、车前子、甘草。
加减:出现脓包,加银花、连翘;出现发热,加大青叶;出现大便干结,加大黄;若瘙痒甚加苦参、地肤子。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等。
2.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利湿
推荐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栀子、甘草。
加减:滋水过多者,加苦参;胃呆纳差,加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湿;腹胀,加大腹皮;湿蕴化热者,加黄芩、连翘。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湿毒清胶囊等。
3.血虚风燥证
治法:养血祛风。
推荐方药:四物消风饮加减,生地、当归、赤芍、荆芥、薄荷、蝉蜕、柴胡、川芎、黄芩、甘草。
加减:瘙痒剧烈,不能入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蛎;皮肤粗糙肥厚严重者,加丹参、何首乌。
中成药:润燥止痒胶囊、乌蛇止痒丸、皮肤病血毒丸等。
(二)中药注射液
选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等。
(三)外治法
1.中药湿敷:多用于急性湿疮,可选用马齿,黄柏等溶液湿敷。
2.中药外洗:多用于亚急性湿疮及急性湿疮无明显渗出者,可选用三黄洗剂等。
3.中药熏蒸、浸浴:多用于亚急性湿疮及慢性湿疮。根据患者病情选用相应中药组方。可选用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仪、熏蒸床(坐式)、医用智能汽疗仪等设备。
4.中药软膏外敷:多用于慢性湿疮,可选用冰黄肤乐软膏、羌月软膏、消炎廯湿药膏、除湿止痒膏、青鹏软膏等外涂。
(四)针灸疗法
橡胶还原剂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选用普通针刺、火针、灸疗、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等疗法。可选用针刺手法诊疗仪、多功能艾灸仪等设备。
(五)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选用聚焦超声、冷冻、激光、生物共振等疗法。
(六)护理
1.宜清淡饮食,忌食辛辣腥发动风之物。
2.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勿过度抓搔。
3.消除患者的急躁、悲观、抑郁和焦虑心理,避免精神紧张,增强的信心。
    三、难点分析
多拉寻物大冒险1、该病病因复杂的多样性,自觉瘙痒的难忍性以及病情缠绵之反复性,使其成为皮肤科的疑难病证。
2、如何减少湿疹的反复发作也是其难点之一。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症状消失,积分值减少≧95%。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95%﹥积分值减少≧70%。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70%﹥积分值减少≧30%。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未减轻或反而加重,积分值减少不足30%。
保鲜膜切割盒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前积分-后积分)∕前积分]×100%
(二)评价方法
根据EASI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法和VAS评分(瘙痒程度直观模拟评分)法对患者不同部位皮损症状严重程度,所占面积的大小、瘙痒程度进行综合评分,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EASI评分法
(1)临床症状的评分:临床表现分为四项,即:红斑(erythema,E)、硬肿(水肿)∕丘疹(induraion(edema)∕papulation,I)、表皮剥脱(excoriation,Ex)、
苔藓化(1ichenification,L)。每一临床表现的严重度以0~3分计分,0=无,1=轻,2=中,3=中。各种症状分值之间可记半级分,即0.5.
(2)临床表现面积大小评分:①将全身分为4个部位,即:头∕颈(H)、上肢(UL)、躯干(T)、下肢(LL)。上肢包括腋外侧和手。躯干包括腋中部和腹股沟部。下肢包括臀和足部。②皮损面积大小计算用患者手掌为1%估算,易于掌握。但在记分时需按中国新九分法换算成所占该部位的比例计分。③皮损面积占各部位面积的比例分值为0~6,即:0
为无皮疹,1为﹤10%,2为10%~19%,3为20%~49%,4为50%~69%,5为70%~89%,6为90%~100%。
222a2(3)由于儿童与成人各部位占全身的比例不完全相同,8岁以上头颈为10%,上肢20%,躯干30%,下肢40%,而0~7岁则头颈20%,上肢20%,躯干30%,下肢30%。
(4)根据上述各项,如8岁以上患者,头/颈部为(E+I+Ex+L)×面积×0.1,上肢为(E+I+Ex+L)×面积×0.2,躯干为(E+I+Ex+L)×面积×0.3,下肢为(E+I+Ex+L)×面积×0.4。如0~7岁患儿,则表中头/颈部为(E+I+Ex+L)×面积×0.2,下肢为(E+I+Ex+L)×面积×0.3,其他不变。各部位分值相加即为EASI皮损症状严重程度的总分。注:E为红斑,I为硬肿(水肿)或丘疹,Ex为表皮剥脱,L为苔藓化。
2.VAS评分法
自述瘙痒程度用一个直观模拟标度尺测量,尺子的左端表示无瘙痒,右端表示剧烈瘙痒、无法入睡,中间表示程度的瘙痒。尺子的反面有与正面相应的刻度0~100.测定时让患者自己指定瘙痒程度在尺子正面的所在位置,医师则可读取、记录尺子反面的相应刻度,此刻度即为该患者的瘙痒记分。
3.综合评分
EASI评分和VAS评分的总和即为患者的综合评分,以此进行疗效评价。

本文发布于:2023-06-13 10:11: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368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皮损   选用   部位   程度   评分   患者   症状   湿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