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国道左权至黎城界及南沁线左权桐峪至河北涉县界
公路新建工程
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左涉新建公路总承包项目部LJ3分部
2019年7 月
一、实施“首件产品”目的
贴片共模电感二、工程概况
三、人员、机械设备配置
四、施工方案
五、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六、总结
桩基“首件产品”施工总结
我分部在桩基施工中,选择故驿大桥右幅3-3#桩基作为首件工程。在驻地监理组、项目部及协作队伍三方努力下,于2019年5月15日上午开始钻孔,经过5天的施工,在5月20日成孔并灌注完成。 一、实施桩基“首件产品”目的
粗糙的布片
1、验证桩基工程人员组织、检验人员素质,为大面积施工提供人员保障;
2、检查施工中钻机、吊车等机械与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的配合情况; 3、确定合理的工具、机械设备数量及组合;
4、检查原材进场检验情况及桩基钻孔、灌注质量抽检情况;
5、确定合理的钻孔及混凝土灌注方法,为大面积施工提供参考数据; 6、检验项目部质检体系及报监理部抽检环节的实施情况;
二、工程概况
故驿大桥K26+560.5—K26+985.615范围位于整体式路基,K26+985.615—K27+105.5范围位于分离式路基,上部结构采用11×20+40+14×20m装配式预应力砼连续T梁,中心桩号为K26+833,右前夹角为90度,共五联,联孔形式为6+1+1+7+7;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台、柱式台,桥墩采用柱式墩,墩台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0#台、1#墩、2#墩、17#墩—26#台桩基桩径为1.5m,3#墩—10#墩桩径为1.8m,11#墩—12#墩桩径为2m。13#墩—
电镀铜包钢16#墩桩径为1.8m。
三、人员、机械设备配置
1、人员配置:
序号 | 姓名 | 职务与工种 | 备注 |
1 | 赵强 | 项目经理 | |
2 | 曹永新 | 常务副经理 | |
3 | 郭海军 | 技术负责人 | |
4 | 李静 | 质检负责人 | |
5 | 王高磊 | 安全负责人 | | 隔离桩
6 | 杨杰 | 工段长 | |
7 | 杨晓宇 | 测量工程师 | |
8 | 赵俊 | 试验室主任 | |
9 | 程鹏 | 试验员 | |
| | | |
2、机械设备数量及组合合理
序号 | 名 称 | 规格型号 | 功率 | 数量 | 用途 |
1 | 冲击钻机 | CK1500型 | 55KW | 1 | 冲击成孔 |
2 | 泥浆泵 | 3PNL | 22KW | 1 | 冲击成孔 |
3 | 电焊机 | BX7-400 | 25kwA | 3 | 钢筋制作 |
4 | 钢筋切割机 | GT4-12型 | 2.5 KW | 1 | 钢筋制作 |
5 | 钢筋弯弧机 | GWH-32H | 逆变电源模块7.5 KW | 1 | 钢筋制作 |
6 |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 7m3 | / | 2 | 混凝土灌注 |
| | | | | |
施工队拟投入:钢筋工10人,杂工人员4人,技术及管理人员1人,共15人。
四、施工方案
1、钻孔
1)加密控制点和引测水准点并上报数据经检查复核后将数据用于施工中。
2)复核设计桩位和标高,无误后由测量人员用全站仪(并带测桩位原地面标高)放样桩位。桩位定测以后设置4个护桩,设在施工范围以外不易破坏的地方,施工中检查护桩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桩位误差控制在设计允许的±50mm之内。报监理进行复核,经监理检测桩位和护筒标高无误同意后开始施工。 3)冲击机就位开孔前,检查冲击机机座的平整度(用水平尺检测)及冲锤轴线的垂直度(用垂球或经纬仪检测)以及冲锤是否对准桩位,以保证成孔的垂直度。在冲击的过程中也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垂直度超出范围应立即进行调整。
4)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当表层为淤泥、细砂等软弱土层时,可加黏性土反复冲击造壁,孔内泥浆面应保持稳定。进入基岩后,应采用大冲程、低频率冲击,当发现成孔偏移时,应回填片石至偏孔上方300-500mm处,然后重新冲孔。当遇到孤石时,采用高低冲程交替冲击,将大孤石击碎或挤入孔壁;遇基岩面高低不平时,加硬片石回填反复冲打,直正常钻进。在钻孔过程中反复检查护筒标高,确认其是否存在下沉现象。
5)终孔时测量孔底标高,检查是否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钻孔到位,是否存在超钻或少钻情况。在成孔之前报监理进行护筒顶的标高水准测量并做好原始记录。
2、混凝土灌注
1)采用直径300mm的钢管作为浇筑混凝土的导管,使用前在地面进行拼装连接,接头用橡胶圈连接。导管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水密性试验,确保无漏水现象,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2)待导管下完后,在混凝土浇筑前须再用测绳(测锤)量测孔深、孔底沉渣厚度,沉渣厚度等于冲孔的深度与孔的深度差值。本工程桩基沉渣厚度不应大于50mm。直至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允许浇灌混凝土。
3)混凝土开始浇筑时间应控制在1-3小时之内,不宜超过4小时。时间过长,导致孔底沉渣过多,应重新清孔。首灌混凝土量应根据计算,保证首灌埋管深度大于0.8-1.0m。
4)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卸管时须测量混凝土面高度,以控制卸管节数,防止导管拔脱造成断桩。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愈大,则混凝土扩散愈均匀,密实性愈好,其表面也较平坦。为了防止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和埋管太深,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之间。
5)首批混凝土浇灌正常后,必须立即继续进行灌注,不可长时间中断。每次灌注间隙时间
一般控制在15-30分钟内。要合理控制每根桩的灌注时间。
6)每根桩灌注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的实际灌注量,充盈系数要求大于1,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制作门窗7)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抽样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控制在180-220mm之间,并在现场对混凝土试块进行取样留置。
8)混凝土灌注到桩顶部以下约4m左右时,先用测绳测量确定空桩高度,计算出待灌混凝高度及量,精确控制灌车混凝土的下放量,准确测量控制桩顶标高,混凝土灌注到桩顶部以下约2m左右时,混凝土应慢放少放,用测绳勤测多测,算准混凝土的下放量。
五、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一)首件工程存在的不足
在“首件”实施过程中,钻孔、混凝土灌注基本能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也基本达到了规范要求,但该首件产品仍然也存在一些不足:
1、混凝土供应不连续;
2、导管拔置过程未能严格按要求逐节拆除;
(二)不足之处的整改及预防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首件产品不足之处我们逐条进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确定:
1、混凝土供应不连续;
原因:拌合站配合不到位。
整改措施:
(1)提前对拌合站人员进行技术交底;(2)多配备备用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