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技术-罐头食品产生低真空、胀罐质量问题原因浅析

阅读: 评论:0

加工技术-罐头食品产生低真空、胀罐质量问题原因浅析
  罐头食品产生低真空、胀罐质量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造成的,即细菌性、化学性和物理性。现分述如下:
  一、 细菌性胀罐
  1、罐头食品腐败常见的微生物
  (1) 低酸性和中酸性罐头食品(PH>4.5)
纯露怎么提取
  ①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嗜热性、平盖酸败,产酸,不产气或微量产气(低真空);
物理教具制作  ② 嗜热解糖梭状芽孢杆菌:嗜热性,产气,不产H2S,产酸,胀罐;
  ③ 致黑梭状芽孢杆菌:嗜热性,产H2S,平盖或轻胀(低真空),变黑;
  ④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嗜温性,厌氧,产毒素,产酸,产气,产H2S,胀罐;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
磁化净水器  ⑤ 生芽孢梭状杆菌:嗜温性,厌氧,不产毒,产酸,产气,产H2S,胀罐,有臭味。
  (2) 酸性罐头食品(PH3.7~4.5)
  ① 凝结芽孢杆菌:嗜热性,平盖酸败,产酸,不产气;
  ② 巴氏固氮梭菌、酪酸梭菌:嗜温性,厌氧发酵,产气(O2,H2);
  ③ 多粘芽孢杆菌、软化芽孢杆菌:嗜温性,产气,产酸,产丙酮,产乙醇。
  (3) 高酸性罐头食品(PH<3.7)
  ① 乳杆菌明串珠菌:嗜温性,非芽孢菌,产酸,产气(CO2),胀罐;
  ② 酵母:产乙醇,产气(CO2),产膜;
高压直流稳压电源  ③ 霉菌:表面长霉;
  ④ 纯黄丝衣霉、雪白丝衣霉:分解果胶,果实裂解,发酵产气(CO2),胀罐。
  2、细菌性腐败造成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1)马口铁空罐容器应严密,特别是二重卷边、电阻焊缝应达到标准要求,不应使用半自动电阻焊接机。卷边部位的密封胶质量应优级,注胶的位置、厚薄要准确达到标准要求。制罐全过程应十分注意避免擦伤、划伤板材。罐头食品厂封盖前应严格检查罐身翻边是否损坏,即使有轻微碰伤应剔出,以确保罐头食品达到密封要求。
  罐头食品保藏的原理是依靠容器密封,适度杀菌,不需要也不允许加入任何防腐剂,成品达到商业无菌,能在常温下长期存放。因此罐头食品对容器密封性要求非常严格。容器是罐头食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达到绝对密封,罐外的空气和微生物无法侵入罐内,保证罐头食品不会受到二次污染,而腐败变质。
  (2)罐头食品使用的原辅材料,应新鲜并经彻底清洗干净。必须特别注意应尽可能缩短半成品处理时间,原料预煮到杀菌时间不应超过2.5h,罐头封盖到杀菌时间不应超过30min。这个时间细菌能大量繁殖,细菌数能增加几十倍到几百倍。细菌数愈多,同样的温度所需杀菌时间愈长;细菌芽孢数愈多,杀菌所需的温度愈高,杀菌时间也愈长。
  以肉毒梭状芽孢杆菌No.97为例,在100℃条件下杀灭每毫升所有芽孢时间对比如下:
  每毫升含有芽孢数 100℃杀灭需要的时间
  72×109 230~240min
  65×104 80~85min
  328 35~40min
  原料不新鲜,气温较高,半成品积压处理时间过长,极易造成罐头杀菌前已经变质。某厂生产去骨鸡肉罐头,半成品处理时间过长,间隔145分钟,再进行杀菌。细菌增加到原来的520倍,其中大肠杆菌增加到原来的1600倍。就肉类罐头而言,半成品装罐后等待杀菌的时间越长,温度愈高,罐内的腐败菌如产气夹膜菌或魏氏杆菌等繁殖很快,经杀菌虽已将它们杀灭,但罐头出现低真空或轻胀的现象,这批罐头开罐接种培养后检不出活菌,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大量的死菌。
  罐头食品开始杀菌应定期检查最大装罐量和杀菌初温。原来工艺规程设定的固形物最大装罐量,如在实际操作时装罐量超过很多,仍旧使用原来的杀菌规程,很可能出现杀菌不完全的胀罐。也可能因固形物超标出现物理性胀罐。
  定期测定杀菌初温非常重要,杀菌规程设定的初温,如实际生产时如初温比较低,就会发
生杀菌不完全而腐败胀罐。
  甜玉米罐头
  初温71.1℃ 使罐头中心温度达到115℃需40min
  初温21.1℃ 使罐头中心温度达到115℃需80min
载人行李箱
  (3)实罐设备和工器具
  实罐车间的生产设备和工器具在每班生产结束应立即清洗消毒,下一班生产前仍应清洗后方可投入生产。所有设备必须能原地装卸,便于清洗消毒。设备和容器焊缝应平整光滑,以免孳生细菌。
  实罐车间不允许使用木、竹、棉丝纤维等材质的容器和工器具,这些材质在潮湿的情况,微生物能大量孳生,污染正在加工的食品。
  严格控制工器具、半成品、封盖后杀菌前罐内食品的细菌数,应定期进行测定,必要时应抽检金黄葡萄球菌和耐热芽孢菌数。
  (4)杀菌
  罐头食品杀菌是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工序。杀菌锅所有管道、仪表、阀门要正确安装。投产前必须测定杀菌锅热分布是否均匀,并应定期测定,避免锅内出现冷点。
  所有罐头食品均应测定F0值,制定科学合理的杀菌方式。杀菌时务必按杀菌程序进行操作,杀菌锅排气必须充分,真实做好现场实际的杀菌记录。发现杀菌发生偏差,应及时补偿,并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处理。
  杀菌后的冷却水要保持清洁,排放的冷却水中含余氯量应在0.5mg/kg以上。冷却水不清洁,很容易使罐头食品发生后污染而胀罐。罐头在杀菌时,密封胶可能暂时软化,冷却时罐内压力迅速降低,罐头内外压力差,容易使极微量的水渗入罐内,使罐头内容物受二次污染而引起败坏胀罐。某厂试验证实,冷却水中细菌数为105/毫升,罐头败坏率为冷却水细菌数102/毫升的10倍左右。冷却水使用未经加氯处理的水(含菌数105/毫升)罐头败坏率为11‰,冷却水经过加氯处理后(含菌25个/毫升)罐头败坏率为0.33‰。
  罐头杀菌后应及时冷却到38~40℃,并进行干燥处理,仓库应干燥、阴凉、通风。罐头
堆放应间隔,离墙1250px。仓库贮藏温度如超过45℃,罐头内残留的好热性细菌芽孢就很容易繁殖发育,发生胀罐,嗜热性细菌孢子的适宜温度为43.7~76.7℃。
  (5)腐败胀罐分析原因
  罐头食品生产后,短期内即发生相当数量的腐败胀罐,且容器密封正常,有相当把握可认定发生原因是由于杀菌不完全。进一步检查主要腐败只有一种细菌,且能形成孢子和生长于厌氧条件下,则可以肯定发生原因是杀菌不足所致。一般讲杀菌不完全的罐头放在高温仓库内,在2~14天内即会发生胀罐,若放在温度较低的仓库内,胀罐会延长到几个月后发生。

本文发布于:2023-05-29 14:55: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87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杀菌   罐头   罐头食品   芽孢   时间   细菌   杆菌   生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