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编制依据
1、 峰汇中心施工组织设计;
2、 施工设计图纸;
3、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6、 工程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1.2 机器人焊接工程概况:
峰汇中心工程转换层位置为三层,标高12.45m,下部为二层裙楼,转换层层高6.500m,转换层大梁最大截面尺寸为1400X1700mm,最大主筋直径Φ32Ⅲ级螺纹钢筋,箍筋最大直径Φ14Ⅱ级螺纹钢筋,转换层梁钢筋均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转换层墙柱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50、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60。 1. 3工程特点难点
峰汇中心工程转换层施工主要突出的特点难点有:工程转角位置多,测量定位困难;本工程裙楼2层、地下室2层,其转换层梁板模支撑系统设计与搭设较困难;框支柱与框支梁柱头位置钢筋满足锚固长度的排距控制与钢筋穿铁顺序确定;保护层控制与砼抗裂控制。
针对测量定位困难,项目上采用在楼板上留孔,用激光垂准仪进行投测,确定主要控制线,由控制线进行定位,先在二层楼板面将框支梁放线定位,然后再在框支梁对应位置搭设其支模架,铺设梁底板前,再次吊线核对其位置。对转换层梁板模支撑系统在方案设计中选择多单元最不利位置进行验算,依次验算支撑系统及下层结构的承载能力,对下层结构不满足承载要求时对结构进行调整加强,并报设计院复核,详模板、支撑体系计算。对柱头框架梁钢筋除了理论上计算出钢筋穿筋位置间距外,按实际比例绘出节点图,对操作
班组进行交底指导施工。对于砼质量控制,在确定钢筋排距位置后对梁、柱头等钢筋密集处先好下料点,作好记录,采用布料杆灵活布料,砼分层浇筑,加强养护及内外温差控制,对钢筋重叠过高造成砼保护层过厚位置采用挂钢筋网片处理,防止砼表面开裂。
第二节 钢筋工程
2.1概述
升降柱cncame本工程框支梁结构抗震等级设计为一级,转换层梁筋较大而且较密,主筋规格较大(d=32mmⅢ级钢筋)。梁面筋从梁底向墙、柱内锚固≥La,梁底筋水平锚固≥0.40LaE,向上竖直锚固长度≥15d。钢筋的级别、种类、直径须严格按设计要求采用。钢筋检验所得的强度值,除应满足强度要求,且应满足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其应满足抗震要求。
本工程钢筋密、直径大,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钢筋主筋净距40~70mm,箍筋净距86mm。本层钢筋施工重点在工艺流程、梁穿铁顺序、钢筋接头方法、绑扎质量等方面。
2.2工艺流程
放线(框支梁位、梁筋线)——将梁位、梁筋线引测至支撑架上——梁面筋在梁支架位置采用螺纹连接——按线摆放、锚固梁面筋——调整柱筋满足框支梁排距,锚固梁面筋——固定柱筋间距——墙柱砼浇筑——复查梁筋位置、标高——梁箍筋就位——梁底筋连接——梁底筋穿筋——梁底、梁面筋绑扎——穿梁腰筋——摆放吊筋——绑扎腰筋、吊筋、拉结筋——拆除梁筋支承架体——梁筋隐蔽拳击架——绑扎板筋——抄放上部标准层剪力墙轴线、墙线——插上部剪力墙、柱筋——复查插筋位——板筋隐蔽验收——转换层梁板砼浇筑
1、 梁穿铁顺序
本工程转换层梁穿铁顺序确定如下:优先保证南北方向KZL面筋和底筋的保护层厚度,同为KZL时优先保证截面尺寸较大的框支梁,与之相交梁加大梁保护层厚度。
(1) 受力筋在铺放就位前,控制好支承架体搁置钢筋的标高,且上排与下排钢筋之间用同直径的短钢筋作为垫铁隔开次排钢筋。
(2) 框架梁钢筋直径大,其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难。针对此难题,本工程梁双层钢筋间采取用大一直径短筋做垫铁,垫铁间距600;梁底在做垫铁的短筋两端的下方,加焊两块40×40×4扁铁,扁铁下方满刷防锈漆,避免拆模后,外露部分扁铁被锈蚀。外露部分扁铁在二次抹灰隐蔽前,将底部防锈漆刷净。次梁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同保护层厚度的花岗石或砼作垫块。短筋垫铁示意图:
同主筋直径短筋
40×3D打印遗体修复40×4扁铁
(3) 柱钢筋连接位置:出楼面为一个搭接长度,且接头位置错开一个搭接长度。
(4) 柱筋锚固:所有角柱、边柱及中柱的锚固均需符合结构施工图中相关节点要求。同时不往上锚固的柱主筋应按附图(柱头钢筋处理示意图01~05)施工,锚固于框架梁面筋之下,当个别柱比梁宽处,柱筋直接锚固在柱内,不再伸出柱边,与框架梁相交处的柱箍筋在框架梁筋铺放前分别穿插就位。柱顶筋弯曲封闭见附图。
(5) 上部结构钢筋插设:平台模板支好后,应在木模上弹出轴线并引测到插筋位置作为控制线。待钢筋施工完毕后,于控制线位置焊接不小于φ14的通长限位钢筋,然后根据设计要求插设上部结构的钢筋并将其固定,墙中的暗柱纵筋在其上部应用箍筋临时绑扎固定,墙纵筋在两侧同样采用通长水平筋临时绑扎固定。
(6) 由于转换层楼层高,仅转换大梁就高达2m,施工过程中除了两侧的操作平台搭设要满足施工需求外在支撑架上进行绑扎钢筋的操作工人必须系好安全带,在操作架上配合塔吊吊运材料时身后必须有足够的避让位置,防止发生高空坠落安全事故。
(7) 在绑扎转换层墙、柱钢筋时,应预留框支梁锚筋的位置,框支梁钢筋平面排列位置应在七层板面上弹墨线进行预排,并确定框支梁钢筋就位的施工顺序。搭钢管支撑框支梁面筋,锚固在转换层墙柱内详见下图:
框支梁钢筋锚固示意图
(8) 由于框支梁柱节点钢筋构造复杂,绑扎钢筋前编排好钢筋的绑扎顺序,然后再开始绑扎钢筋,框支梁穿筋顺序见附图。
婴儿护理车
(9) 同时,框支梁柱节点钢筋绑扎除满足设计、规范规定外,还应考虑砼是否便于浇筑砼,即钢筋净不小于钢筋直径或25mm。
2.3 钢筋隐蔽验收
钢筋绑扎安装完毕后,应对钢筋安装质量组织检查验收,按照公司内部“三检制”,根据《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相关规范、设计等相关要求严格组织验收,并对钢筋绑扎分项工程和钢筋焊接分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评定符合要求后,再报请质检单位、监理、建设单位共同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第三节 模板工程
转换层结构施工中支承方案的选择,根据施工经验,本工程转换层支撑体系拟采取如下方案:二层梁板支撑系统不拆除,首层梁板及地下室梁板局部加设顶撑,由上至下逐层转递荷载,直至地下室底板。
本方案模板支撑系统的计算顺序以:选择计算单元(选择多个计算单元) 荷载清理 梁侧板、底板强度计算 梁底枋计算 梁侧枋计算 钢管围柃计算 对拉螺栓计算 支承钢管脚手架计算 二层梁板结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