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间游戏为媒介打造班级环境特

阅读: 评论:0

2017年
第12期
激光夜视我们幼儿园地处城乡结合处,有较多可利用的乡土
资源。民间游戏作为乡土资源之一,其易得的游戏材料、
不拘场地限制的游戏形式、朗朗上口的游戏儿歌、与生活
紧密联系的游戏内容,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我们
在运用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研
究,如市级“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民间儿童游
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和“十二五”课题“幼儿
园民间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等。幼儿园秉承
“同心、同乐、同行”的办园理念,围绕着“民间游戏”的办
园特,每班都开设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区
域。下面以中班幼儿环境创设为例,谈谈笔者以民间游戏
为媒介,在区域环境特创建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分组设置区角环境,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数字仪表竹子是我们新洲地区常见的一种植物,孩子们对它
都很熟悉,因此,我在考虑区域环境设置时,首先就想到
了它。我觉得把这种充满家乡味道的元素融入幼儿园的
区域环境创设中,能营造出一种自然、温馨而又亲切的氛
围。于是,我按区角活动形式的不同设置了小组和集体两
个类型的区域环境。
在区域名称设置中,我将每个区角都冠于“竹”名,如
语言区——
—竹画我知、美工区——
—巧竹、数学区——
—数竹
等,搭建出了班级“竹乐”特文化氛围。“竹乐”文化,不
光体现在字面上,在区域环境的创建中、在区域材料的投
放中、在幼儿操作的活动中,我都尽量在其中加以体现。
1.语言区——
竹画我知
中班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该年段的幼儿
已经能够较为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中班语言区
由阅读区和讲述区两个部分组成,讲述区中投放有“故事
小屋”以及操作手偶,幼儿可自由选择独自讲述或与同伴
一起开展故事讲述活动。为了使幼儿能更大胆地讲述,刚
开始,我们非常注意营造让幼儿放松的讲述氛围,投放的
背景图与操作材料全都来源于幼儿熟悉的故事内容。在
幼儿有一定讲述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由幼儿及家
长准备的新故事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的口语
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棋吧——
—竹林深处
下棋,也是我园民间游戏中幼儿参与较多的一项活
动。我们以牛奶盒搭建棋架、棋桌,收集废旧瓶盖等材料
制作棋子,投放在各种趣味棋盘之中。从小班的“日字棋”
“区字棋”,到现在我们中班的“对角棋”“飞行棋”“爬坑
棋”“五子棋”,我们设计的棋类游戏多姿多彩,幼儿特别
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在下棋时养成认真专注的习惯,我特
别在棋吧营造出安静的竹林氛围,让幼儿走进棋吧时,犹
如进入密林深处一般,安静肃穆。
棋类活动,让幼儿的记忆力和空间推理能力得到了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在棋类游戏的相
互“厮杀”中,幼儿也感受到了与同伴对弈的无穷乐趣。
3.音乐区——
—竹乐灵动
为了满足幼儿表演的需要,我把音乐区设置在教室
的正前方。通过平时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中班幼儿对于敲
敲打打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因此,在音乐区的设置时,我
选择了打击乐器作为环境主体。为了让幼儿感受到节奏
的美,体会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美,我自制了竹编钟,
收集了许多成品竹制乐器,供幼儿在区角中体验。平时,
我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幼儿一起用不同的乐器表演学过
的歌曲。每天放学时间,这个充满各种美妙乐声的区角是
最多幼儿光顾的地方。
4.数学区——
—数竹
《0~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
指出,4~5岁幼儿“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能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的关系”。于是,我在数学区投以民间游戏为媒介打造班级环境特■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幼儿园姜凤
小组
语言区—竹画我知
美工区—巧竹
数学区—数竹
音乐区—竹乐灵动
棋吧—竹林深处
健身区—民间游戏真好玩南瓜加工
集体大型角区——
—盼盼集贸市场
区角活动{
安装网
XUEQIANJIAOYU
学前教育
45
All Rights Reserved.
塑料口罩
2017年第12期
XUEQIANJIAOYU 学前教育
放了数卡、扑克、竹棒、瓶盖等材料摸拟生活情境,通过套环、比大小等数字游戏,引导幼儿理解数的概念。进入我班的数学区,你会发现数学不再枯燥无味。
5.美工操作区———巧竹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为了让幼儿有更大的操作空间,我把“巧竹”搬到走廊,提供竹筒、竹叶、毛线等材料,通过绕、贴、剪、画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自主表现创作中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对于幼儿每次创作的作品,我们也会利用吊挂、镶嵌、上架等方式展示出来,提升他们的创作热情,鼓励孩子再接再厉。由于巧竹区在走廊,这个区域,也成为了亲子活动的场所。每天放学后,有许多家长在这儿兴致勃勃地欣赏幼儿的作品。
6.民间游戏区角
民间游戏区角,也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健身区。我班的这一区角,除却有皮球、跳绳、飞盘、沙包等我们常见的玩具外,还有大量的民间艺术特的玩具———高跷。这些高跷,是老师与家长利用竹子、易拉罐、塑料罐、毛线等材料共同自制而成。它们高低不同、大小不同,游戏相应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幼儿可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自由选择,协调能力差一点的幼儿可先选择矮点、口径大点的高跷,慢慢地,等能力提高了就可以向高难度的高跷挑战了。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一般充当关注、鼓励和保
护者的角,陪同幼儿一起游戏。
二、共同制定活动规则,促进游戏活动有序开展1.规范活动时间
区角活动在我们的课表设置中每周有固定的六次,另外,在每日活动的过度性环节中也可随机开展。每个区设有熊猫插卡袋,它在起到区域标识作用的同时,也限定了区角人数。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专属卡,中班上学期,我们在卡上贴上幼儿的照片,下学期幼儿认识自己的名字后,便更换为幼儿的姓名。
2.制定活动规则
因年龄幼小的特点,幼儿游戏的组织工作还是有一
净化水机
定难度的,如果没有相应的规则约束,很难使游戏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为此,老师与幼儿共同商讨并制定每个区角的游戏规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张贴在每个区角的墙面。幼儿通过图片能快速理解规则含义,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榜样示范下,大多数幼儿能自觉遵守,并做到相互监督。当有孩子违反规则时,会有同伴提醒他观看规则并参照执行。
3.理顺活动流程
为了让活动更为有序,便于幼儿操作,我们将区角活动的流程分为幼儿区专属卡、自由选择区角并插卡、幼儿自由游戏三个阶段。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经过调查发现,我园幼儿都有陪同家长去集贸市场买菜的经历,对于买菜的流程有一定的了解。于是,我利用班级大平台的优势,与同事们一起搭建了个“迷你菜场”,并利用原生态的竹竿搭建了11个菜摊,发动家长做出了33种栩栩如生的各种菜品。
创建之初,我们带领幼儿一起认识各种蔬菜,观察菜场的菜贩如何叫卖。为了让买菜游戏更有意思,我们还设计了配菜卡,让幼儿根据配菜卡上的表述来买菜。这个游戏的整个流程如下图:
设计这个区角游戏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生活化的场景中体验生活,通过各种角扮演,如卖菜员、顾客、检验员、发卡员等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通过在活动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提升其在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取银行卡
结束活动
取配
菜卡
买菜
检验
46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5-29 01:4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79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幼儿   游戏   活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