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中学 苏红柱
一,地位和作用
第二单元作为教材的一个初步认识化学的篇章,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去学习和研究有关物质(包括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的开始。本实验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同时本实验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制备常见化学物质的开始,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通过设计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它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它也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酒精壁炉实验原型如图一
图一
其不足之处刮膜棒
1,我们一般更多地关注氧气的生成量能否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往往由于回收的麻烦而忽视催化剂二氧化锰粉末的回收,二氧化锰就随着反应后的废液一起倒掉,既浪费了药品﹑污染了环境,同时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2,在实验操作中,如果先在试管中放入二氧化锰,再加入过氧化氢,则反应相当剧烈,产生的气流瞬间冲出试管,不利于氧气的检验和收集。
安瓿印字机
3,在实验操作中很难做到使反应随时停止(即很难做到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分离而使反应停止)。
4,由于在反应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从而导致实验很难成功,实验现象不明显。
三,实验改进说明
改进一f型钢,实验器材改用了锥形瓶和分液漏斗。其装置如图二:
图二
这样改进以后有以下优点:
a,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来控制反应的速度,得到平稳的气流,便于收集。
b,通过阀门可以控制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分离达到随时终止反应的目的。同时节约了药品。
马达驱动改进二,将二氧化锰用小布包起并系有一根绳子。其装置如图二:
这样做有以下优点:
a,此实验目的之一是了解催化剂。这样便于回收二氧化锰,以验证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b,操作简便,节约药品。
改进三,增加了一套干燥装置,可以除去产生的气体中所含的水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成功率更高。又使学生了解了气体除杂的一种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其装置如图三:
图三
改进后的整体实验装置图如图四:
图四
四、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
本实验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其具体操作如下:
1,向锥形瓶中通过分液漏斗滴加5%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在导管口,观察现象。
透水混凝土增强剂2,将包有二氧化锰的小绳伸入锥形瓶下部,滴加5%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在导管口,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十分明显,分别是:
1,木条不复燃。
2,木条复燃。
结论:1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能生成氧气和水。
2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试验中作为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
五自我评价
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经改进后,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成功率更高。在反应过程中所获得的气体更加纯净,气流平稳,能控制反应速度和随时可以终止反应,这样有利于节约药品且操作简便安全。解决了二氧化锰的回收问题,便于再次利用,也减少了污染。这是我的一点小小的尝试,如果有不足之处敬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