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 |||||||||||||||||||||
课题 | 纸风车 | ||||||||||||||||||||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纸风车》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的特点的基础上学生的,通过让风车转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认识到空气是会流动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了所需要的部分材料:彩纸、图钉、一次性木筷、儿童安全剪刀。第二部分活动过程。一、做一做,玩一玩。此活动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做个纸风车。首先让学生尝试看图制作风车,然后启发学生再制作自己喜欢的风车。二是让纸风车转起来。首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让纸风车转起来,然后利用教科书的图提示怎样让纸风车转起来。二、怎样让纸风车转得更快?引导学生思考让纸风车转得快的方法,提示通过对纸风车进行改进让纸风车转得更快。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一,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风车?利用风力发电风车的底图,启发学生想到风力发电用到了风车,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善于观察的能力,了解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的设计是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情境中都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 | |||||||||||||||||||||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整体上看,他们思维都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强,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个别孩子需要教师多加关注和提醒。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 | |||||||||||||||||||||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体验空气的流动使纸风车转起来。气体膜分离 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看图制作风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知道风车的用途,了解人类可以利用风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 |||||||||||||||||||||
4.学习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空气的流动性。 | |||||||||||||||||||||
5.学习活动设计
| |||||||||||||||||||||
6.板书设计 3.纸风车 制作纸风车: | |||||||||||||||||||||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V”,错的打“x” ①风是因为空气流动形成的。( ) ②凤车迎风时,风越大,风车转动越快。( ) ③生活中所有的电都是由风车发电而来的。( ) ④纸风车与小木棒、图钉摩擦越少,就越容易转得快。()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下面空气的特点中能让纸风车转动的是( )。 A.轻 B.能流动 C.没有气味 ②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风车可以做成顺时针旋转的,也可以做成逆时针旋转的 B.电风扇是风车在生活中的--种应用 C.地球上的能源很丰富,我们不需要利用风车发电 | |||||||||||||||||||||
8.特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采用了一些简单但是效果好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器材,实验材料较为易得,让低年级孩子也能动手探究,并借助学生活动手册进行记录,加深认识空气流动的特点。 | |||||||||||||||||||||
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 |||||||||||||||||||||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1)课前准备: (2)课堂表现: (3)作业评价: | |||||||||||||||||||||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06:12: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69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