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3·江苏·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A.称量B.溶解.C.转移D.定容
【答案】B
【解析】
B项,正确,固体放在烧杯中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C项,错误,将溶液转移入容量瓶需用玻璃棒引流;
D项,错误,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D错误。
2012.(2012·江苏·6)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自动化测试脚本图1 图2 图3 图4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答案】D
【解析】
A项,错误,Cl2和HCl均能被NaOH吸收,Cl2+2NaOH=NaCl+NaClO+H2O,HCl+NaOH =NaCl+H2O;
B项,错误,NH4Cl △NH3↑+HCl↑;
C23)是易溶于水的粉末状固体,用图3装置直接全部反应,起不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作用,需要用难溶于水的块状固体如石灰石才合适;
D项,正确,CCl4与水不互溶,且密度比水大,装置图也完全正确。2011.(2011·江苏·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
是()
A.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B.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0 mol·L-1H2SO4溶液于烧杯
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0mol·L-1H2SO4溶液
C.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A项,错误,pH试纸测的是H+浓度,不能用水润湿;
B项,错误,不同物质混合,溶液体积不等于原混合成分体积之和,需要在烧杯中将硫酸溶解后,在容量瓶中定容。若是粗略配制,两种液体是同种溶液,浓度接近混合时,可以近似取两者之和;
C项,错误,图2收集氨气的试管不能使用单孔塞造成密闭体系,可以使用脱脂棉;
D项,正确,饱和食盐水可以降低的溶解度,但不影响HCl的吸收。
2010.(2010·江苏·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的CO2、
NO和O2
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
C.洗涤沉淀时(见图2)自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0 mol·L-1NH4Cl溶液的pH =5.2
【答案】
【解析】
型采铅黄铜A项,错误,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2NO+O2=2NO2;
压铆螺栓B项,正确,浓硫酸的稀释遵循“酸入水”;
C项,错误,用过滤器洗涤沉淀不能搅拌,防止弄破滤纸而使固体漏下;
D项,错误,广泛pH试纸本是粗略测量pH,整数就是不准确的,不可估读。
【解析】,A错误。,B正确。,C错误。
2009.(2009·江苏·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
B.用50 mL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 mL KMnO4溶液.
C.用量筒量取5.00 mL 1.00 mol·L-1盐酸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
稀释至刻度,可配制0.100 mol·L-1盐酸
D.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答案】B
【解析】
A项,错误,乙醇、乙酸的沸点都较低,蒸馏出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易溶于饱和Na2CO3,会发生倒吸,所以导管位于液面上方或用防倒吸的吸收装置;
B项,正确,酸式滴定管可量取酸性或强氧化性试剂,可估读到0.01mL;
C项,错误,量筒只能估读到0.1 mL,且需先在烧杯中溶解,冷到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加水进行定容;
D项,错误,苯的密度比水小,有机层在上层,下层液体水从下口放出后,关闭活塞,将有机层从上
口倒出。
2008.(2008·江苏·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项,错误,集气瓶口不可密封;
B项,错误,Zn在ZnSO4溶液中,Cu在CuSO4溶液中;
C项,正确,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中加水,构成密封体系,若装置密封,则长颈漏斗长颈部分有一段高出液面的水柱;
D项,错误,CO2密度比空气大(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从“左端进,右端出“。
【思考】
涉及反应装置、收集装置、分离提纯操作装置、基本实验操作。
【模拟】
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B.用图2所示装置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氨气.
C.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盐酸的实验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苯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装置在实验中的应用及操作的正确与否,难度中等。
【解析】
A项,盐酸易挥发,制得的CO2中会混有HCl和H2O,纯碱(Na2CO3)易溶,该装置也不能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错误;
B项,氨气显碱性,用碱石灰干燥,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吸收装置能起到防倒吸作用,正确;
C项,NaOH溶液应装在碱式滴定管里(左边的,橡胶管,玻璃珠),错误;
D项,苯的密度比水小,有机层在上层,错误。
【训练】
1.用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和方法进行石油分馏喇叭网罩
B.用图2所示装置和方法制取氨气
C.用图3所示装置将溶液定容到250 mL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出溴苯.
【答案】D1 63
【解析】
A项,错误,蒸馏注意事项:①加碎瓷片防止暴沸;②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水平位置;③冷凝管中冷凝水方向为“下进上出”;
B项,错误,NH4Cl △NH3↑+HCl↑,但冷却后NH3+HCl=NH4Cl,不能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C项,错误,要用玻璃棒引流,且最后要用胶头滴管定容到刻度线;
D项,正确,。
2.下列有关物质分离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HCl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发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
C.用图3所示装置,将石油分馏为汽油、煤油等馏分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用CCl4萃取溴水后的有机层与水层.
【答案】D
【解析】
A项,错误,Na2CO3+H2O+CO2 = 2NaHCO3;
水解:MgCl2 + 2H2O Mg(OH)2 + 2HCl,加热使HCl挥发,水
B项,错误,由于MgCl
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得到Mg(OH)2;
C项,错误,蒸馏注意事项:①加碎瓷片防止暴沸;②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水平位置;③冷凝管中冷凝水方向为“下进上出”;
D项,正确,CCl4与水不溶,密度比水大。
3.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图1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NH3
B.用图2装置实验室制备Fe(OH)2
C.用图3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D.用图4装置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装置在实验中的应用及操作的正确与否,难度中等。
【解析】
A项,NH3的密度小,所以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错误;
B项,制备Fe(OH)2,铁接电源正极(长端)做阳极Fe-2e-=Fe2+,错误;
C项,Cl2+2NaOH=NaCl+NaClO+H2O,正确;
D项,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3NO2+H2O=2HNO3+NO,不可以排水收集,错误。4.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①所示装置,灼烧CuSO4·5H2O获得CuO
B.用图②所示装置,分离乙酸(沸点ll.8℃)与乙酸乙酯(沸点77.1℃).
C.用图③所示装置,分液时碘的苯溶液从漏斗下端的管口流出
D.用图④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水
【答案】B
【解析】
A项,错误,图1是蒸发溶液,灼烧固体用坩埚;
B项,正确,乙酸与乙酸乙酯为互溶液体,沸点相差较大,采用蒸馏法分离,装置正确;
C项,错误,碘的苯溶液密度比水小,在上层,待下层液体从漏斗下端的管口完全流出后,关闭活塞,从上口倒出碘的苯溶液;
D项,错误,NH3极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水中发生倒吸,NH3(极性分子)不溶于苯和CCl4
(非极性分子),但苯的密度比水小,用CCl4可以防倒吸。
5.用海带灰制备单质碘的实验中,涉及的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