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管理定义

阅读: 评论:0

运维管理定义
第一篇:运维管理定义1111s
运维管理(IT Operations Management)帮助企业建立快速响应并适应企业业务环境及业务发展的IT运维模式,实现基于ITIL的流程框架、运维自动化。
核心思想随着国内企业业务信息化的深入, IT运维部门所负责的IT设备及软件的运行维护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技术难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IT工具和流程集中在技术上,而不是业务目标上。业务服务管理(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使IT能轻松满足业务的需求,转变企业的环境,使业务部门和IT部门领导者能够拥有统一的语言,通过统一的界面面对挑战,理解新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BSM主要强调从业务的视角来看待企业的IT运维,从而最大化发挥IT对企业业务的推动作用,这就IT运维的核心思想。
着眼点IT系统的业务服务管理主要着眼点
一、确立以业务价值为核心,业务驱动管理的管理思想面向业务要首先在IT管理的战略层面上建立“业务驱动”的IT治理和管理思想,使得业务部门的目标和IT运维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把对业务的支撑能力和管理实效,作为评价IT系统效用和IT部门工作的首要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建立“技术服务于业务发展”的意识和文化,是真正实现IT与业务融合,共同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二、建立关键业务服务模型今天的业务部门对应用程序的依赖性比过去更强了。应用程序软件可以实现关键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自动化既包括付款、资金转账、下订单和订单履行。由于应用程序故障或性能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业务影响,因此业务部门迫切需要 IT 部门在发生问题时提供更高的应用程序服务级别和更快的问题解决方案。所以,必须结合企业战略和目前业务运营情况,辨识企业业务服务,特别是关键业务应用。为这些核心业务系统服务,建立和企业未来发展愿景、目前IT架构、管理模式等相适应的业务服务模型,能够清晰地描述业务与IT之间的关联关系和IT服务的关键目标。
三、管理信息共享目前,出于对IT资源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企业部署了诸多的监控管理工具,如网络监控、系统监控、数据库监控工具等。一般来说,这些监控工具往往
来自于不同的厂商,彼此之间缺乏信息共享的手段。而一个具体的业务是由网络、主机、应用本身所组成,管理信息无法共享,这就造成了当一个故障出现时,无法通过系统直接自动分析并定位故障点,加大了IT故障的分析难度,降低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业务服务管理可以有效整合企业已经构建的众多IT监控系统,将分散的IT管理信息集中到一个单点的管理平台中,从而可以快速进行故障定位。
四、根源问题定位随着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IT环境越来越复杂,IT组件越来越多,同时各组件之间的关联关系也更加纷乱和复杂。业务服务管理能够提供有效的根源问题定位能力,它着眼于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通过集中与业务相关的IT信息,根据业务逻辑和IT组件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建模,企业可以在业务模型中的任何一点进行快速的根源问题分析和定位,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五、故障影响范围评估当我们发现IT故障时,我们不仅应该关注故障本身,更应该考虑该故障对业务系统的影响。通过建立业务服务影响拓扑,可以快速的了解企业的关键性业务及业务故障时的影响范围,通过了解企业具体的业务环境,优先处理关键故障点。
超导失超第二篇:运维管理标准
一氧化氮 笑气运维管理标准
概述
运维是管理的核心和重点部分,也是内容最多、最繁杂的部分,主要用于运维部门内部日常运营管理,涉及的对象分成两大部分,即业务系统和运维人员。其管理内容又可细分为七个子系统:
第一、设备管理:对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操作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对各种应用支持软件如数据库、中间件、件以及各种通用或特定服务的监控管理,如邮件系统、DNS、Web等的监控与管理;
第二、数据/存储/容灾管理:对系统和业务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备份和恢复; 第三、业务管理:包含对企业自身核心业务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控与管理 第四、目录/内容管理:该部分主要对于企业需要统一发布或因人定制的内容管理和对公共信息的管理;
第五、资源资产管理:管理企业中各IT系统的资源资产情况,这些资源资产可以是物理存在的,也可以是逻辑存在的,并能够与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数据交互;
第六、信息安全管理:该部分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目前信息安全管理主要依据的国际标准是ISO17799,该标准涵盖了信息安全管理的十大控制方面,如企业安全组织方式、资产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物理与环境安全、通信与运营安全、访问控制、业务连续性管理等;
第七、日常工作管理:该部分主要用于规范和明确运维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安排、提供绩效考核量化依据、提供解决经验与知识的积累与共享手段。
第一章 总则
1.为加强公司各个项目后期的系统运维管理,确保系统能够平稳、可靠地运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管理服务,特制定本规定。
2.实行预防性维护为主、故障性维护为辅的运行维护管理原则,预防性维护和故障性维护都应遵循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
3.完善运维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运维规范,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并不断提高运维质量。
4.本规定适用所有进入运维环节的项目。
宁波溲疏
5.运维人员应根据授权,处理本规定中所涉及的业务事项。
第二章 主机、服务器及数据库系统的运维管理
se110
1.根据应用需求,主机、服务器及数据库系统的配备和安装、以及系统资源的使用等由公司项目实施部统一规划。
2.应指定专人作为系统管理员(系统工程师)和数据库管理员,对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和安全负责,并按照有关规定负责系统和数据的备份与恢复。3.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应定时对系统进行监控和定期的健康性检查,分析系统运行和资源使用状况,并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和修正,及时消除隐患。如系统设置发生变化,或重新安装系统,或安装了新软件,应在此后15个工作日内对系统进行密切跟踪。
4.及时解决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和软硬件故障,并采取必要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系统资源和数据资源。
5.对于重大软硬件系统故障,应立即通知部门领导,协调服务商,使系统尽快得以恢复运行;对于应用系统引发的系统异常或故障,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协同解决处理。
玻璃钢蓄水池
6.每季度应对系统主机/服务器/数据库进行一次停运维护,其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其他非正常性停运(故障引发的除外),应提出书面申请,并经部门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同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业务操作带来的影响。
7.具有系统操作或管理权限的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或离职,应立即从系统中删除该用户;如该人员掌握超级用户口令,应立即更换口令。
第三章 软件系统的运维管理
1.避免在用户工作时间进行软件版本升级工作,以免由于人为失误造成业务中断。2.软件系统的安装、升级等操作应保留完整的实施记录。
3.对软件系统进行升级、更新补丁,应首先进行相关的测试,并在确认无误后实施。
4.对软件系统进行升级、更新补丁,或进行系统的重新安装等操作,应在实施前对原有系统及数据进行备份。
5.变更系统配置,修改配置文件、参数文件时,应对原始配置数据(或文件)进行保留。
6.软件进行版本升级时,对于不影响业务的升级工作,须以书面形式详细将计划、方案、措施等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对于影响业务的升级工作,必须提前两周向上级通信主管部门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详细报告计划、方案、措施等,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7.维护人员应定期跟踪所使用系统的软件升级情况和升级后的新功能,必要时提出升级建议。
第四章 数据库的运维管理
1.对于数据库的变更必须有记录,可以回滚。2.无用表和字段要及时清理。
3.从数据库删除数据一定要先备份再删除。
4.定期对数据库数据进行自动备份,以便在故障发生后尽快恢复最新的数据。定期检查备份的执行情况,确保备份操作正确执行。5.指定专人定期进行备份数据的恢复性试验。
1、严格操作原则:在系统上进行可能影响系统运行的参数设置、更改和维护等操作时,须有2人以上在场进行监护和确认,并作好详细的操作记录;
2、提前沟通确认原则:软件进行版本升级时,对于不影响业务的升级工作,必须提前与客户方进行沟通,避免操作中人为失误造成业务中断;对于影响业务的升级工作,须提前与客户方进行确认,达成一致后方可实施。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00:06: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65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业务   管理   系统   企业   进行   运维   故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