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项目名称 | 雷达回波模拟器校准规范 | ||||||
制定或修订 | ■制定 □修订 | 被修订计量技术规范号 | / | ||||
计量技术规范性质 | □检定规程 ■校准规范 | 计量技术规范类别 | ■重点 □基础 | 按键测试机||||
主要起草单位 | |||||||
联系人 | |||||||
任务年限 | 申请经费 | ||||||
参加单位 | / | ||||||
具备的特点 | □安全 □节能 □环保 ■自主创新 □其他___ | ||||||
目的、意义和 必要性 | 1.指出该计量技术规范项目编制的目的、意义,描述节能、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解决行业、产业的问题和必要性、迫切性。 雷达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交通领域,尤其是随着车联网的发展,对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等的要求越来越高。雷达回波模拟器在雷达系统的性能测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模拟复杂场景下多目标回波信号,能够完成对多种雷达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是雷达产品在研发、推广及商用过程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测试设备。 目前国内外多家厂商已研制出雷达回波模拟器,并且随着雷达的发展,必将大量应用于国内的一些设备研发中心等,以便于对产品的进行性能测试和质量控制。其量值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雷达产品是否准确和可靠,然而目前并没有相应的校准规范,因此制定雷达回波模拟器校准规范十分必要。 2.先进性和亮点,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场景 法规项目完成后,可继续开展对雷达回波模拟器的校准工作,对控制雷达产品的生产质量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也能够促使我国毫米波雷达等的推广进程。如果全国实施该项规程,将来市场上投入使用的数量众多的雷达回波模拟器将会送到分布在各省市的计量机构进行校准,在产品销售及计量方面均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在仪器质量把关和促使检定工作有法可依等方面也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3.查新结果轨道交通系统 目前没有相应的校准规范,因此制定雷达回波模拟器校准规范十分必要。 | ||||||
范围和主要 计量特性 | 一、 计量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 雷达回波模拟器。 二、 以典型仪器或试验设备等(注明仪器型号)为依据,提出计量特性的技术指标,包括其名称、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 油田专用设备典型仪器:VRTE 计量特性的技术指标为: 1.频率 1.1频率范围:(24~25)GHz, (76~81)GHz 1.2频率准确度:±1×10-6 2. 功率 2.1功率电平范围:-68dBm~22dBm 2.2 功率电平最大允许误差:±1dB 3 距离模拟 3.1 目标距离1m (物理距离) +3~300m(仿真距离) 3.2 距离最大允许误差:±0.1m 4 速度模拟 4.1 速度范围:-500km/h~500km/h 脱墨纸4.2 速度最大允许误差:±1km/h 三、主要测量标准的技术指标; 1. 频谱分析仪 频率范围:20GHz~90GHz 电平测量范围:-130dBm~+30dBm 单边带相位噪声:<-125dBc/Hz(偏置频率1MHz) 2. 功率计 频率范围:20GHz~81GHz 功率范围:-30dBm~30dBm 3. 示波器 速率:25 Gbps 瞬态响应:<20ps 4. 信号发生器 频率范围:20GHz~90GHz 电平范围:-120dBm~+10dBm 5. 发射、接收天线 频率范围:根据雷达回波模拟器的频率范围选择天线 天线增益:≥20dB 电压驻波比:≤1.2 四、主要计量项目的技术原理 1. 频率 仪器连接如图1所示,使用频率计进行校准。 图1 频率校准 2. 功率 仪器连接如图2所示,使用功率计/频谱分析仪进行校准。 图2 功率校准 3. 距离模拟 仪器连接如图3所示,信号发生器通过发射天线或直连线发射信号到待测雷达回波模拟器,经雷达回波模拟器对信号进行时延,再通过示波器接收信号源发射的信号以及经雷达回波模拟器处理后的信号,基于时延计算距离。 图3 距离校准 4. 速度模拟 仪器连接如图4所示,信号发生器通过发射天线或直连线发射信号到待测雷达回波模拟器,经雷达回波模拟器对信号进行多普勒频移,再通过频谱分析仪接收信号源发射的信号以及经雷达回波模拟器处理后的信号,基于频率差值计算速度。 图4 速度校准 | ||||||
水平 | □国际先进 ■国内先进 | ||||||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 雷达回波模拟器目前主流厂商仍为国外的知名仪表企业,不过近年国产厂商连续发力,占领了部分市场。例如北京理工雷科前已正式推出了可支持毫米波频段的车载雷达测试仪。随着毫米波雷达的发展和商用,将会有更多厂家推出雷达回波模拟器,其校准需求也会越来越高,然而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校准规范。该校准规范作为各级计量机构进行雷达回波模拟器校准的重要依据,不涉及国内外专利等知识产权。 | ||||||
主要 起草单位 | (签字、盖公章) 2021年2月5日 | 技术 委员会 | (盖公章) 2021年2月5日 | 部委托 支撑 单位 | (盖公章) 2021年2月5日 | ||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14:41: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61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