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无线通信与雷达遥感系统的当前发展状况及其未来发展前景

阅读: 评论:0

联合无线通信与雷达遥感系统的当前发展状况及其未来发展前景
摘要
本文回顾并讨论了多种联合无线电通信与雷达遥感系统的历史发展状况及其当前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系统是根据它们的调制波形和双工模式来分类的。每个类别的系统各有其显著的优缺点。几种演示系统被介绍来展示当前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在这一新兴领域里拟议的研究贡献,并根据通信和雷达模式来比较它们的性能。此外,不久的将来的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将面临许多挑战。
1 引言
无线电的发明引领人类历史进入一个新的纪元。在现今已知的各种类型的无线电应用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两种是无线电通信和雷达遥感。从一开始,这两种系统就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设计和研发的,尽管它们都应用射频收发器功能块。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通常都是相互独立分别研究和开发的,除了一些它们之间系统融合的原始应用的例子,例如所谓的二次监视雷达系统、敌我识别系统[1]。尽管信息交换在这种雷达系统中是可行的,但是响应
器通常不能自行传输数据给问答器。所以,基于这种系统操作的数据融合方案,也就是雷达嵌入式通信[2]、超宽带无线射频识别[3],将不会在本文中深入探讨,因为这些系统并不是一种能够同时具有通信和雷达功能的真正的融合收发器结构。
夹网布如果能够成功实现无线电通信和雷达遥感的系统融合,这将无疑带来许多益处,包括架构统一和简化、功能的重新配置和融合,特别是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自然而然,通过单收发器融合这两种系统使得这两种不同功能的实时相互作用与“对话”成为可能。早期的雷达与通信子系统综合的例子可以追溯到美国宇航局的轨道飞行器[4]。近来,新兴大量将无线电通信和雷达遥感系统融合的需求。例如,智能交通系统[5]需要智能车辆才能自主感知驾驶环境及协同交换信息数据,例如车辆间的速度和制动,道路、交通和天气状况以及车辆与信号灯之间的交互情况。另一个例子是用于定位和监测的无线传感网络[6],在这种网络中每一个无线基点侦测到目标并通过无线通信线路与其他基点分享信息,那理应是无线传感网络系统的一部分。此外,还应该提到具有主动防护的雷达,宽带通信和战斗识别的多功能就地系统在现代军事应用[7]中需求很高。
这种史无前例的系统融合通常提出许多严格的设计要求,例如低成本,易执行,灵活的功高压脉冲电容器
能重新配置,以及迅速的回应。这是因为系统的融合或整合要比单纯地将两个独立的系统结构机械地装配在一起要有利得多。在过去五年里,许多关于波形设计和收发器研发的系统概念被提出来在单收发器系统里将无线电通信与雷达遥感功能进行整合。本文简洁回顾和总结了当前最先进的系统,描述和讨论了一些演示系统,并指出了未来系统研发面临的一些挑战。
2 波形设计
无线电通信和雷达遥感系统的不同的基本工作原理对某些系统和收发器设计理念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双工模式、调制方案、频带宽度、信号处理算法。举例来说,通常应用在无线通信中的频分双工模式不适用于雷达应用,由于传送和接受到的雷达信号的频谱几乎位于同一频道。在大多数情况下,对通信和雷达功能的设计要求可能相互抵触,这对系统结构的融合的研发构成了很大的挑战。随着数字电路的快速进展,射频前端电路的设计趋于简化,就是根据软件可重置的信号处理算法来执行大部分系统功能。这些软件无线电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实现在相同的射频前端电路里的联合通信与雷达操作。
活塞式抽水机表1总结了最近在[8-24]提出和研究的典型的通信与雷达融合方案的优缺点。联合波形方案
可以进一步分类为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在单载波系统中,由于频谱重叠造成的相互或交叉频道干扰,频域方案要比码域(扩频)冷门[8]。 扩频技术首先在回旋传输系统中应用是为了车载通信和测距应用[10]。 从本质上讲,所提出的系统与敌我识别系统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直接序列 扩频(DSSS)技术来提高系统 性能。 朝着那个方向发展,传播频谱技术已被广泛用来融合 通信和雷达的功能,比如直接序列 扩频DSSS [9-13], 跳变时间扩频 THSS [14]和CSS [15]。 码域方案允许 为数据通信的安全通信和高分辨率的范围而以使用过量的频谱资源为代价。 此外,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扩展码同时共享同一频带,这对多用户应用场景是非常有益的。 基于扩频技术看待雷达测距和多普勒估算,它们两个主要的缺点。 一是该 峰-旁瓣比被不完善的伪随机码的自相关特性所限制, 并且还受扩频因子和 多普勒频移的影响。 另一个缺点是,在多普勒处理中, 扩频技术需要大量的运算。 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扩频技术要考虑到其复杂性和高成本和系统执行的低效率。
多载波,尤其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还被引进到雷达波形的设计中[25]。 OFDM雷达波形的使用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系统[16]和雷达网络[26,27]以及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17,28-30]中有所体现。 OFDM
雷达信号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没有距离-多普勒耦合问题,因此独立的范围和多普勒处理成为可能[31,32]。 在过去的几年中,不同的信号处理技术被提出并付诸实施。 在开始时,匹配滤波器被用来在[18,33-37]执行范围和多普勒估算。 然而,基于相关的处理方法仍然受这些问题的干扰,例如低动态范围(或峰-旁瓣比)和多义性。 为了提高动态范围和保存所发送的通信数据,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调制符号域”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OFDM处理算法[38-41],并通过实验原型系统[19,42]得到证实。 虽然保留了分辨率和基于相关的处理方法,在基于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OFDM的联合波形中,这种先进的联合范围和多普勒估计算法比由多个数量级的单载波扩频方式具有更高的动态范围,尤其对于高信噪比水平。 另外,多普勒频率(或目标相对速度)可以独立于目标范围很容易被估计出。在[43]中可以对所提出的信号处理技术及相关系统演示有一个全面了解 。 这项技术最近已经扩展到处理多路径和多用户情景[44]。 虽然在表1中已经列出了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OFDM的许多优点,由于复杂的信号处理和OFDM信号的高的峰值与平均功率比,OFDM系统高的执行成本仍然阻碍了其广泛应用。 
管道防爬刺
几乎与联合波形方案并行,时域双工方案的高频谱效率和系统易执行以及成本低[2024]也刺激了研究兴趣。 在时域平台,为了减少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通信和雷达功能独立运
iomv作。 因此,根据应用场景,各种雷达波形和通信调制技术可分别应用于雷达周期和通信周期。 这使得每个系统功能朝最大可能发展。 但应注意的是,频率调制连续波(FMCW)/频率步进连续波(FSCW)雷达波形大多用在时域双工方案中,由于它的低成本和易执行性。 然而,与扩频和基于OFDM的雷达波形相比,基于传统的快速傅氏变换算法FFT方法的范围和多普勒估算受高得多的峰-侧比的影响。 对于常规的矩形开窗,峰-旁瓣比为大约13分贝。 因此,其他窗口的功能,如汉明窗口通常牺牲6 dB的带宽用来提高峰-旁瓣比到43分贝。 在这些时域方案中,一个新型的时间灵活的调制方案最近由作者[24]提出并展示了,在下一个部分将会对它做详细介绍。
 
3 演示系统
 
对于第2节中每一类别的调制方案,我们都将给出一个过去几年已经研发并同时具有通信和雷达功能的可实际执行和测量系统性能的系统的例子。 所报告的性能也将在本部分的最后进行比较。 
 
3.1 基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SS的系统
 
在[13],一个60GHz能同时执行通信和定位功能的收发器被提出。 图1展示出了收发器的架构。 通常,所提出的系统是基于一个脉冲雷达系统,雷达脉冲具有大约300 ps的宽度,它通过使用脉冲位置调制(PPM)技术被通信数据调制。 整个系统的接收器实际上是由四个子接收器组成。 除了在每个子接收器中有一个用于数据解调的相关器,四个输出的基带信号被组合来实现雷达测距的时间反转技术。 该系统的原型有10米的通信范围,在1×10-6的误码率(BER)下有100 Mbps的数据速率,和在3米范围内12.4厘米雷达距离分辨率。 但应注意的是,在一个多用户(多个相同系统)的环境中,直接序列扩频技术通常用来使使码分多址(CDMA)[45]可行。
 
3.2基于CSS技术的系统
 
利用准正交性的向上线性调频脉冲与向下线性调频脉冲,通信和雷达功能可以通过使用相同的收发信机平台来实现[15]。如图2详细的框图所示,脉冲雷达信号使用一个向下线性调频脉冲调制,而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信号的通信使用一个向上线性调频脉冲调制。有500MHz带宽的向下线性调频脉冲可以通过一个表面声波滤波器得到,因此,相对于载波频率(750兆赫在此设置中),上线性调频脉冲信号容易通过翻转向下线性调频脉冲信号而得到。通信和雷达信号被右旋圆极化(RHCP)天线组合并发送出去。 在接收机中,考虑到雷达信号的反射特性,左旋圆偏振光被用来接收雷达信号,而右旋圆极化天线则用于接收通信信号。 然后,雷达和通信信号分别被一个向上线性调频脉冲匹配滤波器和一个向下线性调频脉冲匹配滤波器脉冲压缩,,最终生成的测距输出和通信数据。
大量的实验被进行来评估通信和雷达性能。一开始,放在两个物体在10米以外,雷达距离分辨率为63厘米。 另外,通信系统在1 Mbps速度运行时,虚警概率计算为7%。 通信系统关闭或在1 Mbps速度运行时,检测的测量概率为99%。 另一方面,通过60 dB衰减器直接连接传送器到接收器进行通信性能的评估。在150KHz的脉冲重复频率(PRF)的雷达操作
 中,测量的1 Mbps 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数据的通信误码率从不到1×10-5降到2×10-3。 另外,随着脉冲重复频率PRF从100增加到1000千赫,误码率几乎按指数倍地增加。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如果通信和雷达信号之间存在剩余的相互干扰,同时运行两者可能不是最理想的方式。 因此,由于雷达和通信模式的顺序操作,后面将要展示的时域调制方案将更具吸引力。
 
3.3 基于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OFDM的系统
真空过滤装置 
如第2节所述,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OFDM是能同时实现雷达测距和数据通信的另一种可行的方案。 基于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OFDM的多功能软件定义的系统在[17]有演示。 在所提出的系统,雷达功能是通过直接发送OFDM脉冲得到的,而OFDM序列的子波段是在通信模式中用信息数据进行编码的。  如图3的方块框图所示,整个系统高度依赖于数字信号处理,而且对数字-模拟转换器(DAC)和模拟-数字转换器(ADC)的要求很高。 要生
成具有500MHz带宽的基带OFDM信号,DAC的采样率以及相应地ADC的采样率应是1 GS / s。DAC和ADC的分辨率分别为12位和8位。 基带OFDM信号通过使用软代码在MATLAB®生成后,再通过DAC转换为模拟信号,上变频到7.5 GHz的载波频率,然后由TX天线发送出去。 所接收到的信号按相反的顺序进行处理。
根据两组实验来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 首先,雷达功能的距离分辨率是用放置在系统1.6米外的三个三面角反射器进行测试的。 测量的距离分辨率约为34厘米,这非常接近理论计算的距离分辨率30厘米。 应当指出的是,当计算理论的距离分辨率,尽管占用的是1 GHz的带宽,却使用500兆赫的有效带宽。 此外,通过将天线平台放在在一个直线路径,并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所提出的系统可以作为一个特区。 用于测试通信性能,反射器是用来创建静态平坦衰落的信道。 测量的误码率BER在约0.625×10-2和3.125×10-2之间变动,且降级是由于频率偏移载波间干扰引起的,从实验结果估计大约是2兆赫。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14:4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61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系统   技术   信号   方案   脉冲   功能   使用   应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