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

阅读: 评论:0

第一节  烟叶分级的基础知识
烟叶分级原理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烟叶分级大都按如下体系进行:分类—分型—分组—分级,我们称之为分级的原理。首先按照烟叶的调制方法、性质和用途分类;同类烟叶再按照烟叶种植的生态类型区分型;再按部位、颜等分组;最后依据一定的分级因素,即在各个组内又分成若干个等级,最终分清烟叶的质量
分类
依据烟叶的调制方法、性质和用途对烟叶所进行的类别划分过程称为分类。我国大致把烟叶分为烤烟、晾烟、晒烟、晾晒烟、黄花烟等类。就目前国内的种植情况,烤烟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烟草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晾烟主要指白肋烟,香料烟的调制方法是先晾后晒,可称之为晾晒烟。黄花烟的调制方法多为晒制,但其用途广泛,可用做斗烟、水烟等。晒烟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且比较分散,又有晒红烟、晒黄烟之分。晒烟可用来制作雪茄烟。分类是烟叶分型、分组、分级的基础。如果不对烟叶进行分类,同一型内的烟叶会出现不同种类的烟叶,容易造成识别烟叶质量的困难,也不可能正确区分烟叶的质量。
分型
分型是对同一类烟叶的再区分。自然条件、品种条件、土壤条件、栽培条件的不同,都会导致内在质量的差异,分型就是要分清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目前我国对烟叶类型的划分比较笼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对烤烟来说,我国一般分为浓香型(以河南为代表)、清香型(以云南,福建为代表)、中间香型(以贵州,山东为代表)。
电子灯丝
分组
分组是对同一类型烟叶的再区分,是进一步分清烟叶质量、划清等级的基础。分组的主要依据是对烟叶质量影响较大的诸如部位、颜等外观因素,把质量接近的几个等级划在一起。美国把烤烟分17组,巴西分18组,我国现行烤烟标准分13组。
分级
烟叶等级是衡量烟叶外观质量的基本单位。对同一组内的烟叶依据一定的分级因素,利用
感官辨别烟叶等级的过程就是分级。以烤烟为例,我国现行标准分42级,美国分153级,巴西分48级。单向离合器轴承
第二节、烟叶质量概念
烟叶质量的定义
   烟叶质量是指烟叶这一产品的优劣程度(好坏、水平、档次)和特征特性(风格)的综合状态。烟叶本身的、香、味,与其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使用价值以及安全性有密切关系,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使用质量(客户质量),是不断发展的,具有时间性、对应性和区域性。
衡量烟叶质量的主要要素
烟叶质量要素通常划分为外观和内在(包括化学成分和吸食)质量。更具体的说,可以划分为:外观性状、化学成分、物理性状、吸食性状、经济性状、安全性状。
烟叶质量要素划分
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吸食质量、化学成分)、 使用质量
(一)外观质量
是指人们感官可以判断的外在质量因素,包括部位、颜、成熟度、组织结构、身份、油分、度、叶片长度、宽度、残伤与破损等。烟叶外观性状是烟叶化学成分和生理结构在人们视觉和触觉器官的反映。外观质量主要以眼看、手摸、鼻子闻的经验性感官判定。
(二)内在质量
是指烟叶通过燃烧所产生的烟气的特征特性。主要通过感官评定,即评吸。
(三)使用质量
指不同的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又称客户质量。它是以烟叶的可用性为基础的,与烟叶的经济性状有紧密关系。烟叶的可用性对用户来说比质量概念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是用户购买烟叶的真正标准。影响使用质量的因素有:成本、可用性、安全性。
烟叶质量要素划分
外观性状;
化学成分;
物理性状;
吸食性状;
经济性状;
安全性状;
1、外观性状
成熟度、身份、油分、叶片结构、度、残伤特征 ;
颜、脉象、叶片大小、叶片形状、叶面状态。
2、化学成分
烟叶中的化学成分是形成烟叶质量各个要素的基本因素,化学成分与烟叶生理结构共同决定着烟叶吸食、物理、外观、经济和安全等各个要素。化学成分与烟叶质量关系极其复杂,目前已弄清楚的化学成分有数千种,其中主要的有总糖、还原糖、总氮、尼古丁、蛋白质、总挥发碱、总灰分等。以烤烟为例:
(1)化学成分的适宜范围
总糖:范围在5~~25%之间,以15%为最佳。
还原糖:范围在5~~25%之间,以15%为最佳。
总氮:范围在1.5~~3.5%之间,以2.5%为最佳。
烟碱(尼古丁):范围在1.5~~3.5%之间,以2.5%为最佳。
集成搜索 蛋白质:范围在7~~9%之间。
总挥发碱:范围在0.3~~0.6%之间。
总灰分:范围在10~~20%之间,以15%为好。
(2)化学成分与燃烧性
影响烟叶燃烧性的主要化学成分,已查明的有:氯、硫、磷、硅、钾、钙、镁等以及纤维素、糖、蛋白质。氯、硫、磷、硅是阻碍烟叶燃烧的不利因素,特别是氯含量阻碍燃烧最明显,钾、钙、镁促进燃烧完全,使烟灰呈白,镁对燃后烟灰有凝结作用,烟灰不易时时散落,过量的镁又会使烟灰呈片状脱落。纤维素有利于燃烧,糖和蛋白质一般都认为有阻燃作用。
(3)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与品质的关系
糖蛋比(总糖/蛋白质,又称施木克值):范围在2~2.5之间为好。
糖碱比(总糖/烟碱):比值在10左右为好。
氮碱比(总氮/烟碱):比值在1左右为好。
蛋氮比(蛋白质/总氮):比值在0.4~0.6之间为好。
电机支架碱碱比(烟碱/总挥发碱):比值应在0.5~0.9之间为宜。
3、吸食性状
吸食特性是烟叶中化学物质燃烧后所产生的烟气在人体嗅觉和味觉器官的反映。主要包括香气(香气质、香气量)、吃味浓度、劲头、杂气、刺激性、余味等。
1、香气
香气:是给人以愉快和舒适的气相物质在鼻腔的生理反映。通常把香气分为香气类型、香气质、香气量三个方面。
香气类型:通常习惯粗放地划分为清香型(云南、福建)、浓香型(河南、安徽凤阳等)、中间香型(山东、贵州、辽宁、吉林等)。
香气质:是指质量的好坏。质量好的香气,芳香宜人,令人乐于感受。根据人们感官上的差异,分为好、较好、尚好、较差、差。
香气量:香气的多少即为香气量。根据评吸,可分为充足、尚足、有、较少、少。
2、杂气
杂气:烟叶燃烧时除有香气外,还有不良的气味就是杂气。杂气是不利的因素,越少越好。通常有以下几种:青杂气、生杂气、木质杂气、枯焦气、土腥气、松脂气、地方性杂气等。
3、劲头
劲头:又称生理强度,即燃吸者对烟气的综合感受。反映“过瘾”不“过瘾”,即劲头大小。烟碱含量高,尽头大,反之则小。烤烟一般比晒烟、白肋烟、雪茄烟低,劲头居中。就同株烟而言,上部烟的劲头较大。劲头按大小分为小、较小、适中、较大、大等档次,以适中为宜。
4、刺激性
刺激性:指烟叶燃吸时烟气对鼻腔、喉部、口腔的刺激状况。主要与挥发性碱类及氮化合物有关。刺激性也是不利因素,应该是愈小愈好。鉴别档次有小、较小、中等、较大、大。
5、吃味浓度
吃味浓度:吸烟感觉到的烟气的浓淡程度就是吃味浓度,它与烟叶内总组分物之间的协调、平衡程度有关。一般说来它是有利因素,以中等至略大为宜。太小会觉得少香无味,太浓会掩蔽其他有利因素的发挥。鉴别档次分为小、较小、中等、较大、大。
6、余味
余味:吸烟过程中烟气微粒存降在口腔中,人对这些微粒的反映即余味。余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吸烟者精神状况的好坏。有纯净舒适、不舒适、稍滞舌以及甜、苦、酸、辣、涩等区别。纯净舒适味略带甜者为好,不舒适及涩者为差。
4、物理特性
烟叶化学成分和生理结构共同在测试仪器上的反映。烟叶的物理特性与卷烟加工有关,影响到烟叶的内在质量,主要有燃烧性、吸湿性、弹性、填充性、单位面积重量、烟梗率、出丝率、单位面积重量等。
四、烟叶外观特征
1、化学成分评价
优势:测定准确、稳定
缺陷:规律揭示不足、取样代表性受限、分析费用、快速评价受限、对样品损害最大
结论:可作为否定性评价手段
2 、物理性状评价
优势:测定准确、稳定
缺陷:规律探索尚缺乏突破性进展、取样代表性受限、不经济、快速评价受限、对样品有损
结论:可用于对烟叶经济性状和安全性状方面的评价
3 、吸食性状评价
优势:最本质的、最直接的、最终的
缺陷:受评价人员影响大,易波动;取样代表性受限;大量评价或快速评价受限;对样品
有消耗
结论:可用于工艺配方、科研鉴定,尚不能直接作为分级手段利用
4 、外观性状评价
优势:直观、快速、便捷、经济
缺陷:不够精确,容易波动,缺乏严谨的科学数据支撑
结论:是烟叶分级中评价烟叶质量的主要手段
(二)烟叶外观特征的多样性
生长环境、栽培条件、生产技术、调制工艺、品种、烟叶着生部位、肥料及光、水、热等差异,导致烟叶内部化学成分和生理结构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反映在烟叶的外观,形成形形的复杂的外观特征。
(三)烟叶外观特征从哪些方面体现
部位特征、颜特征、成熟度特征、身份特征、油分特征、叶片结构特征、度特征、叶片大小特征、叶片形状特征、叶面状态特征、杂特征、光滑特征、残伤特征。
(四)烟叶外观特征反映质量哪些方面
质量特性:部位、颜;
质量水平:油分、身份、叶片结构、度等;
烟叶质量特性、水平:成熟度、杂、光滑等。
(五)烟叶外观特征划分
镁钙砖用以衡量烟叶质量特性的外观特征称为分组因素,如:部位、颜、光滑、杂、含青状态;
用以衡量烟叶质量水平的外观特征称为分级因素,如: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度、长度、残伤等。
第四节  烤烟分组
一、烤烟分组的意义
烤烟分组的定义:依据烟叶着生部位、颜以及其他和总体质量密切相关的特征,将同一类(烟叶)进一步划分。
分组的依据及意义:
不同外观特征的烟叶有不同的吸食特性;
相同外观特征的烟叶有相同的吸食特性;
依据外观特征对烟叶分组,可以使具有不同外观特征的烟叶区分开来,将具有相同外观特征的烟叶归入同一组别,有利于卷烟工业的使用;
分组还可以使分级操作更为简单。
烤烟分组的目的
满足不同卷烟风格的要求;
(吸食者口味不同——卷烟风格不同——烟叶特征特性不同)
满足卷烟叶组配方的要求;
(烟叶特征特性不同为配方选择提供技术支持)
从工业应用角度看,分组往往比分级更为重要。
二、组别划分
中部柠檬黄、橘黄叶组(CLCF
下部柠檬黄、橘黄叶组(XL网页聊天XF
上部柠檬黄、橘黄、红棕叶组、完熟叶组
BLBFBRH
微带青叶组(V)
上部杂、中下部杂叶组(BK、CXK)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14:40: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48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烟叶   质量   特征   外观   分级   特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