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号: 版 本:
编 制: 日 期:
审 定: 日 期:
批 准: 日 期:
生效日期: 管理部门:
发放部门:
undefined 生产部 undefined 质管部 undefined 工程部 undefined 研发部 undefined PMC undefined 采购部 undefined 仓库 undefined营销中心 undefined人事行政中心 undefined财务部
一、 虚拟演播室系统方案目的
规范来料内包材初始污染菌数检验标准操作。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内包材来料初始污染菌检验。
三、职责
微生物实验员对此规程负责。
四、参考资料
1. 参考2020版《中国药典》 四部 非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 GB/T 19973.1-2015《医疗器械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产品中微生物数量的估计》;
五、内容
1. 设备与材料:
薄膜过滤器、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培养皿、锥形瓶、蓝盖瓶、量筒、烧杯、镊子、剪子、橡皮塞、纱布、android模拟器灭菌棉球、酒精灯,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子称,0.45um滤膜等、无菌取样袋、无菌手套。
2. 稀释液及培养基
0.9%无菌氯化钠溶液、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沙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3. 取样规则
a、让来料检验员帮忙打开外包装;
b、取样员戴上无菌手套;
d、做好记录
e、送至实验室
电源延时器
4. 检验方法
4.1取8个灭菌平皿分别倒入胰酪大豆胨琼脂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15—20ml凉干。
4.2 将每批送至实验室的样品,分别编号:1、2、3、4、5、6,再将每个编号的样品分别剪成小片状后投入灭菌后的均质袋中,再根据样品的大小倒入灭菌生理盐水直到浸没整个样品,充分混匀,使微生物尽可能洗脱后将无菌镊子把小片状纸塑袋样品取出,剩下样液待过滤集菌。
4.3 检测一般细菌(样品编号为1、2、3),将混匀后的样液倒到滤杯中,开启过滤器过滤完成后将滤膜正面贴于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皿中。
4.4 检测霉菌、酵母菌(样品编号为4、5、6),将混匀后的样液倒到滤杯中,开启过滤器过滤完成后将滤膜正面贴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皿中。
4.5 操作完成后将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皿放置于30-3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天,每天观察结果进行活菌计数并且记录结果;将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放置于20-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天,每天观察结果进行活菌计数并且记录结果。
4.6同时两个均质袋分别倒入100ml无菌生理盐水,经无菌滤膜过滤后将滤膜分别贴于两种
培养基中于上述同等条件培养做阴性对照试验。
4.7 根据菌数计数结果可得来料内包材上的初始污染菌数量。
5. 结果计算
装配B = C ×RMF
B:内包材初始污染菌
C:灭菌前微生物计数(菌落数)
RMF(recovery multiplication factor):回收率校正因子
6. 判定标准
复合柴油
6.1 依据2020版《中国药典》 四部 非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设为:一般需氧菌≤102cfu/pcs;霉菌、酵母菌≤102cfu/pcs。
6..2 GB/T 19973.1-2015《医疗器械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产品中微生物数量的估计》;
7. 微粒污染的检验
7.1 . 内包材的微粒污染应通过肉眼观察,无明显可见微粒;
7.2 . 内包材来料不可敞口放置,以确保在存放过程中不会出现因存放时间过长导致的微粒污染。
8. 每月对内包材初始污染菌的检测记录进行汇总并做趋势分析。
9. 抽样频次:每批次来料。
修订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