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双兰
【摘 要】为了更好地促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蹴鞠的传承与传播,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对比分析等研究法对书籍、硕士论文、影视、网络、图画等传播领域中存在的蹴鞠常识性错误进行了细致梳理.并以《宋代足球小将》为个案深入解读蹴鞠用语错误、鞠的制作错误、技术习练错误、文化背景理解错误等.建议:蹴鞠文化传承人及传承地重视这些问题并针对性改进传播路径:制作如《话说长江》类宣传片,解读蹴鞠厚重的历史文化;制作规范教学视频,面向全体体育专业学生传播正确的蹴鞠专业技术及人文内涵;成立蹴鞠文化传播公司,把文化化作物质传播;寻蹴鞠获得新生命的动力源,促进蹴鞠再次辉煌;定期召开蹴鞠专项研究论文报告会,及时了解蹴鞠发展动态,应用研究新成果. pe导电母粒
【期刊名称】《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29)005
【总页数】5页(P35-38,49)
【关键词】蹴鞠;鞠;文化传播二氧化碳制冷
【作 者】秦双兰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体育部,河北 保定071002
定压功放电路图【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80-054
就用词而论,无论史学文献、古代个人作品还是古代类书与杂文,甚至古代曲艺小说,蹴鞠一词的意思就是今日理解的踢球。在《辞源》《辞海》类辞书,其基本解释也是:“蹴鞠,亦作蹵踘、蹙鞠、蹹鞠、躢鞠。蹴,踢也;鞠,亦作踘,球也。”
然而这么简洁明了的解释,在今日却出现了理解混乱,甚至混淆了蹴鞠与鞠的本意表达。站在文化传播角度,这些错误运用越广泛,蹴鞠就越失去传播尊严。而现实情况是各类传播媒体和工具均出现了传播问题。不妨从下列传播媒介感受一二:
书籍:《蹴鞠——世界最古老的足球》一书,其书名就把踢球的动宾结构等同于名词球。
翁世勋先生已经做过评论,此不多叙。
硕士论文:《宋代蹴鞠发展之研究》,题目“蹴鞠”专有名词翻译成泛意的kickball,即reaserch of the Song dynasty kickball Development。摘要用语:蹴鞠的制作技术以及规模形式在宋代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
影视作品: 2015年2015年4月5日,cctv5频道,12:18:10的新闻,主持人就谈到传统文化的清明节踢蹴鞠。
动画片《宋代蹴鞠小将》第一集,肥龙与洪风一起去蹴鞠,肥龙对洪风喊:“洪风,把蹴鞠传给我,我打风流眼。”
网络:梅西来中国踢蹴鞠:阿根廷金童也用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蹴鞠,充分展现了自己高超的球技和“炫变“风采;尽管蹴鞠的质地和现代足球有着很大区别,不过这丝毫没有难倒梅西。比赛结束后,梅西早已经对眼前的蹴鞠爱不释手,并且主动申请要收藏这个特别的足球;等待对手将蹴鞠踢还回来。(百度)
高纯球形硅微粉搜狐体育播报:北京之行结束后,梅西前天傍晚马不停蹄地飞赴了济南。在球迷的欢呼声
中,梅西玩起了最古老的足球:蹴鞠!
梅西“蹴鞠秀”:梅西穿上中国古代球衣,手拿蹴鞠。 阿根廷球星梅西来到山东济南,担任一项五人制足球赛冠军球队的颁奖嘉宾。梅西在活动中穿上中国古代球衣踢蹴鞠。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2004年被国际足联确认为足球的起源。
宣传图片:图1、图2展示牌标写是蹴鞠,而上面展示的是仿古鞠。图3直观表明蹴鞠演变成了足球。
由上述事例可以看出,从中央电视台到百度、搜狐等大的传播媒介,从书籍、硕士论文到图片,我们的感官就这样被这些错误信息全方位包绕着。楼宇烈先生说:“文化是历史的载体,而语言文字又是文化的载体。”[1]以此而论,我们随意解构“蹴鞠”的字义、词义,显然就是在解构蹴鞠厚重的历史。这总让我想起来现在媒介流行用语:“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吧”等类语。我想,这与我们体育人用词不严谨,造句不周延有一定的关系。
体育文化应该有尊严,但其尊严必然来自对其文化表达的尊重。为避免蹴鞠传承过程中文献解读错误重复发生,本文选择动画片《宋代足球小将》做个案分析,以期还原蹴鞠本身所携带的文化意义。
《宋代足球小将》(以下简称《宋》)是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历时五年创作的国内首部古代足球动画长片,面向受众是广大青少年,于2010年5月开播共40集,计划续拍《宋代足球小将2》、《宋代足球小将3》,总设计120集。关于该片的讨论,仅其网址就达27页之多,加上《宋》吧等讨论,足见《宋》片的被关注程度。本人带着崇敬的心情连续看完了全部40集,情绪也经历了兴奋、惊讶、不屑终至于无语。很郁闷,体育文化作品难道就可以胡编乱造么?《宋》片中,蹴鞠一词的错误滥用;足球制作的越古粗糙;轻慢师父的口头语;技术错误理解的训练等等,数不胜数。对于文献资料特别丰富的蹴鞠运动,简直无法想象为何拍成这样。对比《功夫熊猫》电影,影片中心无杂念的武艺精进;禅池、太极的揉入;龟大师的通灵;龙之卷轴的悟空;利用甘露和日月精华的辟谷等等元素,无不体现中国特武术文化内涵。一外国人竟比中国人还能纯熟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幸也?悲也?
现将《宋》片中常识性错误及文化内涵理解差误指出,以期觉醒体育文化误传播者。
1.“蹴鞠”一词的动宾结构误用为名词
蹴鞠是我国古老的一项运动项目,最早记载见于《史记·苏秦列传》:“临淄民无不吹竽鼓
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2]无论《说文解字》还是史料注释以及字典的解释,“蹴”是动词,“踢”或“踏”的意思。“鞠”就是皮子制作的圆形球。所以蹴鞠一词是动宾结构,译为踢球。把蹴鞠当成专有名词,说“给我一个蹴鞠”,把“蹴鞠传给我”,“这不是一个蹴鞠吗”都是不正确运用。
但动画片开片第一集中误用就达7处之多:
肖十二郎街头说书:“面对齐云社有力的攻击,国家队不甘示弱,把蹴鞠当了下来,并且迅速活动,以牙还牙。”天网搜索
洪风跟小朋友一起蹴鞠时说:“三个人谁有本事,谁打风流眼,蹴鞠要穿过风流眼到另一边。”
漂浮大陆洪母:“富贵(小狗),他们是不是蹴鞠呀。”
肥龙被鞠绊倒,捡起来一看说:“啊,蹴鞠,我不是在做梦吧。”
肥龙拿着捡来的鞠洪风一起踢,洪风两眼放光:“蹴鞠,蹴鞠,从哪里弄来的?”
肥龙与洪风一起去蹴鞠,肥龙对洪风喊:“洪风,把蹴鞠传给我,我打风流眼。”
洪风对向流云说:“如果你输了,这蹴鞠就归我们。”
一集动画片去掉片头、片尾曲,剧情也就十来分钟,如此短的时间里,“蹴鞠”一词错误运用就多达7处。
第二集的错误依然不少:
洪风与向流云赛技,洪风说:“再来,我就不信接不住你的球”(球与蹴鞠混用)
向流云:“还差一筹,我就把蹴鞠拿走了。”
向流云:“你这种人简直侮辱了蹴鞠。”
向流云:“还我的蹴鞠。”
说书先生:“啊风,你的蹴鞠。”
洪母:“既然你那么喜欢蹴鞠,今晚你就跟蹴鞠睡吧。”
看完这两集后,后面就没有再细数错误次数了。从头至尾看着“蹴鞠”一词既当“踢球”使用,又当“球”使用,混乱错综。
2. 宋代足球小将踢的是汉代“鞠”
动画片从头至尾踢得“鞠”都是三块皮子,无疑,这是汉代鞠。粗略了解一下史料,我们就会知道,汉代鞠还是实心球,是不可能打高的。随着唐代充气鞠的发明,球才脱离地面飞向高空。从唐代诗人王维的“蹴鞠屡过飞鸟上”诗句,足知唐代蹴鞠的这种变化。但很少人理解,若球的圆度不够 是踢不了这么高的,因为方向不易操控。所以唐代鞠的制作片数已经增加到8片。归氏子弟嘲皮日休诗曰:“八片尖斜砌作球,火中燖了水中揉。一包闲气时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3]明确指出了此时的鞠比汉代增加了5片皮子。到了宋代,空中控球技艺的发展,对鞠的圆度要求更精细,所以鞠的制作工艺增加到:“香皮十二,方形地而圆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