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道综合信息服务方案探讨

阅读: 评论:0

移动门长江是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主要支流沟通长江南北地区,是流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巨大运能和重要区位优势一直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长江水运货运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和欧洲的莱茵河,成为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1]。作为公益性事业的长江航道,如何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体系,为社会航运提供准确、快捷、便利的信息服务是长江航道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满足这些挑战,经过细致研究与思考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Harmonized River Information Services ,简称RIS )显得十分必要。协同的综合信息服务可以高效率、高性能地支持高密度的内河航运。在欧洲,这一事实已得到证实。
1RIS 与长江数字航道的关系1.1
内河综合信息服务(RIS )
内河综合信息服务(Harmonized River Information
Services ,简称RIS )是欧洲为了支持内河航运、交通管理、运输管理以及多式联运而提出的一个信息协同服务理念。RIS 代表了基于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内河综合信息服务,它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协同信息,包括相对静态的电子江图、法律法规、船舶登记数据等,以及实时动态的信息,像船舶的位置、载货信息、航速、预计到达时间等[2]。
航道信息服务是RIS 的重点实现目标,它是有关航道通航方面众多服务的集合,范围包括向船上和岸上、向私营和公共组织提供的从静态航道网络数据到高度动态的水文数据。静态数据包
2009年5月
第5期总第427期May 2009
No.5Serial No.427
水运工程
Port &Waterway Engineering 长江航道综合信息服务方案探讨
张圣丽,邹汉平
(长江航道局,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通过分析长江航道信息服务的需求,结合长江数字航道的发展,探讨长江航道综合信息服务的建设内容与方案,旨在提高航道综合服务的水平,对内实现智能管理,对外提供协同服务,全面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
关键词:长江航道;综合信息服务;数字航道中图分类号:TP 2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4972(2009)05-0103-05
Research on overall plan of harmonized river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Yangtze waterway
ZHANG Sheng-li,ZOU Han-ping
(Changjiang Waterway Bureau,Wuhan 43001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content and overall plan of harmonized river information services
(RIS)in Yangtze waterway by analyzing the requirement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Yangtze waterway.It is designed to raise the standards of harmonized service,implement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for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provide the harmonized services for the public,and comprehensively conduct the construction of Yangtze golden waterway.
Key words:Yangtze waterway;RIS;digital waterway
收稿日期:2008-10-26
作者简介:张圣丽(1983—),女,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GIS 与数字航道研究
2009年水运工程
括航道基本形态,历史维护尺度、航标布设方案、航标及灯质类型、历史测绘数据等,这些数据主要为航道演变分析、航道建设等提供历史资料;动态实时的数据包括航标异动情况、新增加的过河及临河建筑物情况、水上施工动态、变化剧烈的河段施测数据等,主要为航道日常维护管理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对策提供依据,并为船舶航行提供及时准确的航行信息。航道综合信息服务是在航道基础数据的支撑下,通过相关基础设施、门户系统、信息服务中心及应用系统协同化建设,形成现代化的航道管理与服务体系,对内提供航道维护管理的智能化手段,对外提供准确、快捷、便利的航道信息服务。
1.2长江数字航道[3]
“数字航道”是“数字地球”概念在航道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是对航道管辖区域、管理对象及管理活动的数字化表现,是综合运用遥感、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宽带网络、通讯、计算机模拟、多媒体等多种技术对航道业务流程、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是服务于政府、业务部门、公众,以及航道规划、建设、维护、管理和综合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集成。其本质是建设航道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深度开发和整合应用各种信息资源。
长江“数字航道”的核心主要涵盖于以下两个方面:
1)长江航道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实现。其中包括:河床数据、航道尺度、航道演变、水文数据、航标及其它助航设施、水位变化以及历史演变资料等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分析、处理以及数字化模型的建立等。它是航道管理区域和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实现,也是实现数字化航道的基础性支持体系。
陶粒砖2)长江航道管理与服务体系,也就是航道管理活动的数字化的实现。即在航道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维护、管理与建设等诸方面的应用并针对长江航运、港航管理以及长江航道自身的维护管理的实际需求,借助交互式的信息发布网络平台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的数字化、可视化的远程服务体系,从而大幅度提高长江航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RIS与数字航道的关系
长江“数字航道”的建设是长江航道信息化建设的更高层次的应用和扩展,它必须依托于长江航道信息化网络平台,同时又向数据采集自动化、信息服务的公众化方向延伸。在长江航运体系的信息化进程中,数字航道与信息服务的建设应同步进行,以数字航道的应用带动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以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促进数字航道的进一步发展,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首先,数字航道的建设是RIS的基础与支撑。自2004年提出建设长江数字航道系统设想后,长江航道正向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方向迈进。数字航道依托信息和网络技术,通过有组织的行为,对长江航道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序、有效地整合,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长江航道信息管理体系,这为RIS的实现提供了信息管理与发布的基础平台;数字航道建设具有统一信息平台和完善的各类信息的数据库,这为RIS的实现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支撑;数字航道开发建设长江航道地理信息处理、专业技术应用与社会服务体系等一系列应用工程,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来规划、建设、利用、管理整个长江航道,这使长江航道的维护、管理与建设取得变革性的、跨越式的进步,同时也为整个长江航运提供数字化的信息平台,实现面向全社会的数字化航运管理与服务体系。在长江数字航道基础平台及各应用系统的支撑下,一个集航道维护、测绘、指挥调度和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长江综合信息服务将初步成形。
其次,RIS的实现是长江数字航道建设的归宿。数字航道建成后,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长江航道维护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更主要的是可以通过系统支撑平台,为航行船舶及航运单位、港口公司及时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航道信息服务,长江航道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将大大提高,船舶航行更安全,更快捷,长江航道的航运潜能将会得到极大释放。通过RIS的建设,可将数字航道体系中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管
104··
第5期理的各种航道信息发布给社会大众,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使长江航务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多元化、多方位、多层次的航运服务管理体系,从而进一步推进长江航运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2RIS 建设内容2.1
总体框架氟塑料离心泵结构图
长江航道综合信息服务总体方案是以航道基础数据及交通航运信息为核心,在信息互通共享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互联,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同时通过各分系统的建设,对长江干线航道以及航行的船舶实现全区域、全过程、全方位的及时、动态、准确的监测、管理和服务。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应用系统及服务体系是建设RIS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航道维护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对航道相关的各种数据的处理和应用,形成航道维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业务中心;航道演变分析系统是利用河床静态、动态数据进行河道变化趋势的智能化分析,为日常维护、预案制定和应急指挥提供科学依据的核心部分;而航道维护指挥调度系统是长江航道管理活动的最高体现和智能化的实现。各应用系统在航道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与电子航道图系统、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水文遥测遥报系统等支撑性系统接口,实现维护、管理与建设等诸方面的应用。并针对长江航运、港
航管理以及长江航道自身的维护管理的实际需求,借助交互式的信息发布网络平台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的数字化、可视化的远程服务体系,与门户系统一起为航道内部管理及外部应用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务,从而大幅度提高长江航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2建设内容
2.2.1
基础支撑平台建设
基础支撑平台主要包括信息网络平台、信息采集平台、基础数据库、数据交换平台、GIS 平台等基础平台建设等。
1)信息网络平台。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是完成RIS 中各种信息数据的管理与传输、为各应用系统、数
usb暖手鼠标垫据库提供硬件支撑。目前长江航道局正在实施的信息化二期工程已经包含了连接长江航道局至各二级单位的主干网络建设以及广域网络管理中心,为RIS 的建设提供了基础的通讯网络基础。
2)信息采集平台。信息采集平台包括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水文遥测遥报系统以及航道测绘系统等,这些系统为RIS 提供前沿数据采集的基础支撑条件,通过各种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利用航标、船闸、水文站、测量船舶、巡逻艇以及航行船舶等对象上配置的终端来实现各相关数字信息的采集,通过对动态、静态信息的及时获取,为RIS 体系的实现提供数据支持,并为管理者的分析决策提供基础保障。
3)基础数据库。在RIS 体系中,基础数据库可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其中空间数据库包含各类与航道相关的空间数据(如河床数据、航道演变数据等),属性数据库包含长江航道日常管理中涉及的业务属性数据(如助航设施属性、船舶资料等)。基础数据库为RIS 数字模型提供数据支持与管理,向所有的应用系统和服务提供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并通过建立数据处理与更新系统,形成一条自下而上的数据采集、处理的通道,用以解决各应用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的数据来源、数据的快速交互以及数据的同一性的问题。
4)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提供数据交换中心,通过数据交换中心与其它数据库进行数
图1RIS
示范工程总体框架
张圣丽,邹汉平:长江航道综合信息服务方案探讨
105··
2009年水运工程
据交换,同时平台与各业务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库及其它各类主题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实现数
据中心与各类数据库的自动数据交换任务。相关业务系统可以将数据中心作为基础资源平台的信息源,实现信息资源的上载汇聚和分发共享。
5)GIS平台。GIS是建设电子航道图以及相关的应用,如航道维护管理、指挥调度、船舶监管、航标遥测遥控等系统的技术内核,也是数字航道及RIS实现的核心关键技术。作为整个RIS 建设的枢纽,它担负着信息汇总、融合和中转的职责,并为上层的应用和信息服务中心的服务实现提供相应的支撑。电子航道图系统是基于GIS 平台所实现的贯穿于RIS体系的一个重要应用系统。作为地理信息的显示与信息查询、电子航道图的制作与发布的平台,它是RIS技术实现构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
2.2.2信息服务中心及门户系统建设f型钢
信息服务中心即数据中心是RIS系统的数据核心所在,主要通过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来集中存储航道、航运相关的动静态数据,以满足业务管理应用系统的运行需要。根据长江航道综合信息服务的需要,结合长江干线航道数据量分析、长江航道相关机构分布和业务应用的特点,建立两级信息服务中心体系:
1)一级信息服务中心。以充分整合长江航运信息资源为基础,建立数据资源整合与管理体系,在合适的地点组建一个功能健全、运行高效的长江流域的航运综合信息服务中心(RIS中心),满足长江“
通道式”航运信息协同服务管理的需求;
2)二级信息服务中心。在已有的航运业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以各个业务领域单位为依托,建立长江沿线若干信息服务节点,实现相关服务数据的中心化和链条化。
两级信息服务中心均由信息发布数据库、数据交换系统构成,为航道内部管理人员、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1)信息发布数据库。根据RIS中航道、航运管理及业务、服务开展的需要,开发建设相应的信息发布数据库,含有航道基础资料、助航设施、测量、船舶航行情况等静态和动态信息,并存入相应的空间数据库或属性数据库中,为应用系统运行、内部管理统计、外部信息服务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RIS中心的信息发布数据库将存储长江航道及航运的各种数据资源,各信息服务节点的信息发布数据库将存储本节点可发布的数据资源。
2)数据交换系统。部署在RIS中心的数据交换系统将以实现数据资源在本级应用系统之间、本级信息服务中心和下级信息服务节点之间的共享交换为目标,具有数据管理、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应用整合、系统扩展等功能。
部署在信息服务节点的数据交换系统将以把本级数据资源交换到上级RIS中心为目标,具有数据管理、数据交换等功能。
通过两级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可搭建一个信息丰富、技术先进、规范标准、安全可靠、功能实用的长江航运信息协同服务及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公开、共享、整合利用和业务协同,全面提升长江航运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同时还应充分发挥门户网站的优势,实现航道信息服务的集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做到信息的统一、及时发布、共享与传递。通过门户网站的内容聚合能力、安全性、前后台业务应用集成等功能,结合高效可行的航道智能管理机制,可为社会提供持续、协同的信息服务。
2.2.3应用系统协同化建设
协同化的目的在于信息共享,即从航道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水上交通信息服务、船舶交通监管服务、水上应急指挥调度服务、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公众服务等综合性信息服务考虑,集成长江航道将建设或延伸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水文遥测遥报系统、电子航道图系统、航道维护管理信息系统、航道管理指挥调度系统、航道演变分析系统等应用系统,使其能够互相兼容,互相协作,同时与海事、水上公安以及地方港航单位的应用系统建立有效的数据关联,从而全面实现内河航运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并对各相关机构已有的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组织性调整,引导未来的相关应用系统朝着同一方向发展。
106··
mp3机第5期长江航道维护指挥调度系统是长江综合信息服务在长江航道局应用中的高层体现。它依托于覆盖长江干线航道的网络平台,利用网络的数字、语音、图像信息的通信功能,集航道维护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基础数据、动态数据以及分析数据于一体,以电子航道图为人机交互界面,成为全方位的信息集控中心。在这里,高层领导部门可以通过大屏幕的电子航道图直接了解到航道全线的水情变化,航槽变化、航标异动、航道尺度、通航状况以及各种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并可以语音、文字等形式与重点困难水道的维护单位进行即时的指令交互,从而实现全线航道维护与管理的电子化指挥调度。
对于整个RIS 示范工程的建设而言,航道维护指挥调度系统是长江航道管理活动的最高体现和智能化的实现,应充分发挥航标遥测遥控、水文遥测遥报、电子航道图等系统的支撑作用:实现与已建设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数据交换,从遥测遥控航标数据库获取航标的动态位置;实现与水文遥测遥报系统接口,以获取坝下各水文站的历史与流量数据,用于“通航条件预测”的数据;实现与电子航道图系统的接口,以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并进行相应的图形编辑;实现与航道维护管理信息系统、航道演变分析系统的接口,以进行相应的管理与指挥调度。2.2.4
标准研究与制定
RIS 的建设内容比较复杂,目前国内暂无成熟的工程实践经验,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比较缺乏。由于涉及到许多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和综合应用技术等新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因此信息流通与数据交换必须实现
“标准化”。长江航道综合信息服务建设涉及的标准主要有:航道网络信息标准、电子航道图标准、报文标准等,所以RIS 的实施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探索作用和示范价值,对今后信息化建设和数字航道工程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推动这些先进技术集成的规范和相关标准的制定,形成具有行业特的内河综合信息服务建设标准体系。3结语
长江航道综合信息服务的建设对于提高长江航道的服务、建设和维护管理水平,增强政府对行业的服务与调控职能,推进内河综合信息服务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实施,推进长江航运的快速发展从而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的实现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逐步深入、不断推进。应充分考虑长江航道的特殊性,根据其现状和发展需求进行试点性建设,以服务协同为宗旨,以智能管理为目标,使长江流域各相关应用及管理有机结合以发挥整体优势,从而加快“数字航道”的建设步伐,全面推动长江黄金水道及内河综合信息服务的建设。参考文献:
[1]
交通运输部.“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R].北京:交通运输部,2006.
[2]交通运输部.中荷合作中国(长江)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
务发展总体框架[R].北京:交通运输部,2007:10-11.[3]
长江航道局.长江“数字航道”概念设计报告[R].武汉:长江航道局,2004.
(本文编辑郭雪珍)
南京港正式对外开放码头增至40个
据4月23日来自海事部门的消息,位于南京六合镜内西坝港区的南京欧德油储储#8码头已获得省政府批准,正式对外开放。该泊位长229m,靠泊等级为3万吨级。至此,南京港拥有的正式对外开放码头已达40个。
摘编自《新华日报》
!!!!!!!!!!!!!!!!!!!!!!!!!!!!!!!!!!!!!!!!!!!!!
张圣丽,邹汉平:长江航道综合信息服务方案探讨
·消息·
107··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01:13: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29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航道   信息   长江   服务   系统   建设   管理   数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