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长度
(1)长度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米(km)、米(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每个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3,大单位到小单位乘103,小单位到大单位乘10-3。
森林防火预警系统(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刻度相垂直,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时间
(1)时间的单位:秒(s)、小时(h)、分(min)。1h=60min=3600s
(2)测量工具:停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为: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6、v=S/t变形可得:s=vt,t=S/v。
7、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 v=S/t
(2))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第二章 声现象
1. 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固体传声速度最快,气体最慢。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同种介质同一温度时传播速度一样。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当时间小于0.1s时回声和原声叠加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裂缝检测5、回声的利用:回声定位(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公式为S=V*t,其中t= 1 /2t来回。
6.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
7、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越短小、越细薄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8、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9、音:辨别乐器的种类、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
高分散白炭黑10、噪声:
(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11、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2.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13、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超声波可用于B超、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清洗眼镜等。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0℃的水和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4、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十字滑块联轴器量程、分度值,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0.1℃,体温计使用前要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6、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共有6种物态变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7、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8、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9、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10、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熔化特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特点: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11、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2、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杏仁脱皮机熔化过程:
(1)AB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为固态;
(2)BC段,物体吸热,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
(3)CD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已经熔化完毕,物体为液态;
调制解调器固件凝固过程:
(4)DE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为液态;
(5)EF 段,物体放热,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