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阅读: 评论:0

新能源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的高新技术。电池行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当前世界电池工业发展的三个特点,一是绿环保电池迅猛发展,包括锂离子蓄电池、氢镍电池等;二是一次电池向蓄电池转化,这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是电池进一步向小、轻、薄方向发展。锂离子电池是在锂电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电极基材、隔离膜和罐材等材料组成。在商品化的可充电池中,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最高,特别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可以实现可充电池的薄形化。相对于传统的铅酸电池 和镍氢、镉镍电池而言,锂离子电池比容量高、循环 寿命长、安全性能好,将逐步取代镍氢、镉镍等电池。锂离子电池广泛的应用于便携式摄放一体机、CD、游戏机、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等方面。本文就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进行简单介绍。
构造及原理
锂离子电池是指以两种不同的能够可逆地嵌入及脱出锂离子的嵌锂化合物分别作为电池正极和负极的二次电池体系。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通过电解质和隔膜,嵌入到负极中;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从负极脱嵌,通过电解质和隔膜,嵌入到正极中。以以钴酸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为例:
充电时的电极反应:
正极:LiCoO2Li1-xCoO2+xLi+ + xe-
负极:6C + xLi+ + xe-LixC6
总反应:LiCoO2 +6C → Li1-xCoO2+LixC6
人脸识别考勤
放电时:有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恒流放电其实是在外电路加一个可以随电压变化而变化的可变电阻,恒阻放电的实质都是在电池正负极加一个电阻让电子通过。
正极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须具备以下主要性质:
1、水上滚筒吉布斯自由能高,以提供较高的电池电压。
2、相对分子量小,能容纳的锂的量多,以提供较大的电池容量。
3、具有大孔径隧道结构以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
4、极性弱,以保证良好的可逆性。
5、热稳定性良好,以保证工作的安全。
6、重量轻、易于制作。
可以作为正极的材料有LiCoO2LiNiO2LiMn2O4LiMnO2LiFePO4LiV3O8多功能锤子、LiVO2LiV2O4商品电子防盗系统Li6V5O15LiCo0.2Ni0.8O2LiCo0.5Ni0.5O2LiNixMnyCo1-x-yO2 。几种正极材料的性能比较:
虹吸式咖啡壶
正极材料
平均输出电压
能量密度
LiCoO2
3.7 V
140 mAh/g
Li2MnO3
3.7 V
100 mAh/g
LiFePO4
3.2 V
130 mAh/g
Li2FePO4F
3.6 V
115 mAh/g
负极  锂电负极材料要求具有:
1、正负极的电化学位差大,从而可获得高功率电池;
2、锂离子的嵌入反应自由能变化小;
3、锂离子的可逆容量大,理离子嵌入量的多少对电极电位影响不大这样可以保证电池稳定的工作电压;
4、高度可逆嵌入反应,良好的电导率,热力学稳定的同时还不与电解质发生反应;
5、循环性好,具有较长循环寿命;
6、锂离子在负极的固态结构中具有高扩散速率;
7、材料的结构稳定、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炭材料(石墨、无定性炭、炭纤维、焦炭、异位发酵床MCMB、纳米炭管)和非炭材料(合金、金属及其氧化物)。石墨导电性好,结晶程度高,具有良好的层
状结构,十分适合锂离子的反复嵌入-脱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负极材料。锂离子嵌入石墨层间后,形成嵌锂化合LixC60≤x≤1),理论容量可达372mAh/gx=1),反应式为:xLi++6C+xe-→LixC6
    电解质溶液由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位与锂接近,比较活泼,在水溶液体系中不稳定,必须使用非水、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作为锂离子的载体电解质锂盐是提供锂离子的源泉,保证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有足够的锂离子在正负极来回往返,从而实现可逆循环。因此必须保证电极与电解液之间没有副反应发生。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就需要将锂盐溶于特定的有机溶剂并控制有机溶剂和锂盐的纯度和水分等指标,以确保电解液在电池工作时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常见的有机溶剂有:环状碳酸酯(PC、EC)、链状碳酸酯(DEC、DMC、EMC)、羧酸酯类(MF、MA、EA、MP…)等;常见的锂盐:LiBF4、LiPF6、LiClO4、LiAsF6等。此外,为了使电解质溶液的各种性质符合制作电池的要求,还会向其中加入多种添加剂,如:成膜添加剂、阻燃添加剂、过充保护添加剂等。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17:07: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12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池   负极   嵌入   材料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